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增长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经济增长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17 17:42:06

Ⅰ 经济增长过快的弊端

1、资源的透支与过耗

在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使用工具、能源利用等等层面发展至空前的规模下,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利用也相应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虽然在短期内不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但在地球有限的生态环境下任何资源显然也是有其自身限度的。

要认清对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人们相应由贫至富本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方式,而集中的高效发展本身是一种透支未来支付现代的手段。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遵循和学习的经济学理论却只强调了通过促进效率获得自身利益,却并未正视过度透支未来的现状。

所以快速发展虽然得以让人们由极贫到至富,让国家由积弱走向强大。但对于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势必将面临一个必要的取舍。

而在当今各国党派间恶性竞争严重、领袖频繁更迭,仅仅以经济发展数据比拼政绩的发展现状下。对于目前资源过耗和透支形式的经济发展策略显然也没有得到足够正视。这也势必会形成对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缺失,以及对社会纲纪长期缺乏节制。

2、社会资源的过度集中

在由乱生治、由对峙趋于和谐的全球环境尚未完全明朗之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策略都是本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竞争的前提下的。所以在强调发展的伊始对外都以通过金融、贸易手段鼓励竞争,对国内则要求以市场化来促进、刺激效率。

并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忽视和放纵一些不良的竞争手段,当然这种发展策略本身是一种建立在非常环境下的非常之举。

而目前缺乏对国家、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全球环境,显然并没有足够认识到这种非常之举将随着社会关系的趋于和谐而自然向互帮互助、协作共存转化的社会规律。

所以对于由此导致的社会纲纪败坏也自然没有进行足够节制,使得原本的非常态反而在近数十载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

同样这也使得举国的社会资源往往过度集中于一代缺乏纲纪,成长、教育环境较差的群体身上。而在历经数十载的发展后,这种原本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俨然已经被社会完全常态化,并且人们还将曾经所用卑劣手段、恶性竞争方式,总结出了所谓的“生存法则”、“社会经验”。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断档、青年人不得不服从一些“行业潜规则”,发展创新的举步维艰。更有甚者民谚称“小孩分对错、成人看利弊”,简直荒谬至极。

最后引用蜀汉前人谯周《仇国论》中的内容:“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

众所周知人类的进衍来自于环境的压力,而一旦完全摆脱这种压力过度奢靡,则类似今日企业家挥金如土、偶像艺人天价收益、权钱交易缺乏监督,各行业纷纷以市场名义中饱私囊的社会乱象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前人在两千余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的。

(1)经济增长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解决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方法:

1、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第一是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发展动力问题。追求GDP曾经是地方政、府的动力,不再以GDP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之后,就必须确定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新的政绩考核制度应当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

第二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经理层的发展动力问题。过去是以普遍高薪以及高水平的职务消费作为动力,今后必须建立新的动力机制。新的动力机制应该是差别性的、以经营绩效为核心考核标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对经理层的贡献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是要解决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民营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对此,政策上要给予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收入以充分的保护,同时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促使民营企业积极投资。

第四是要解决劳动者的激励问题。应根据劳动贡献提高劳动报酬,同时减轻劳动收入所得税负担。

2、尽快建立新的经济循环体系。

过去的经济循环体系实际上是以政府投资驱动为主,形成了以政府高消费、单位高福利为重要推动力的高公共消费,以高补贴、低劳动力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的高出口来提供市场的循环体系。

进入新阶段以后,这一循环体系不能继续运行,如果不能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循环体系,经济增长将难以持续。高投资、高消费和高出口本身依然是增长所需要的,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继续实现高投资、高消费和高出口。

第一是要在政府投资驱动减弱之后,大力驱动民间投资增长。这需要大力推进投资管制体制和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加强产权保护,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第二是要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需要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增加居民消费。同时政府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外包。

第三是要大力促进职工收入增长。这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职工薪酬收入、股权收入等,努力增加居民消费。

第四是要在出口增长下降以后,大力促进内需增长。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投资需求,加大惠农政策增加农村消费,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拉动内需的全面增长,同时通过改善出口环境等措施促进出口需求增长。

3、努力解决比较成本优势下降的问题。

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等造成的比较优势下降业已造成相关资本外流、产业外迁,部分地区和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必须迅速解决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一是要实施政策优惠,加大中西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比较优势下降的产业内迁(东部地区迁移到中西部地区);

第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和促进竞争推动比较优势下降的产业的快速升级;

第三是要形成和努力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模仿赶超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4、迅速扭转“脱实向虚”的格局。

资本、人力资源等大量涌入虚拟经济,产业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行业投向虚拟经济行业已经严重损害了经济增长。“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行业的利润率远低于虚拟经济行业,实体经济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远低于虚拟经济行业。

利润率和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则主要是金融管制和税负结构造成的,一方面金融管制造成金融垄断,引起利润“脱实向虚”,另一方面有利于虚拟经济行业的税负制度安排造成了实体经济行业利润空间小、职工收入水平低。

因此,必须尽快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实体经济行业和虚拟经济行业协调发展的金融制度和税收制度。

Ⅱ 说明经济增长带来了哪些严重问题

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文化素质水平城乡不平衡,经济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增长是把双刃剑,有好有坏,有些问题暂时不会暴露出来。

Ⅲ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水体富营养化,都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

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3)经济增长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环境、环境保护的含义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Ⅳ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哪些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2类社会问题。
第一类是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而带来的问题;第二类是新事物、新观念与传统事物、传统观点相冲突的问题。
(4)经济增长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转型过程中的结构调整产生再生生产力。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二:转型对人的主体性的解放。
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三:转型使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四:转型中的制度融合。
二、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 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为7.8%,预计2013年约为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GDP最高的广东省为52 674亿元,约是西部10省GDP的总和,是最低的西藏(606亿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亿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亿元)的5倍。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阅读全文

与经济增长带来哪些环境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事业单位怎么政审 浏览:960
美女什么时结果没有找到人 浏览:481
美女喜欢玩的游戏有哪些 浏览:136
父母爱情江卫东老婆叫什么名字 浏览:883
健康路4号二手房多少钱 浏览:945
老牛的婚姻状况是怎么样的 浏览:627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文字版 浏览:454
爱情什么时间开始 浏览:779
被尘封的故事水晶块有什么用 浏览:132
商场经济如何发展 浏览:795
数字273爱情含义是什么 浏览:242
和美女开场白怎么 浏览:934
司法警察改革后事业编怎么改 浏览:738
幸福西饼投资多少钱能开 浏览:820
还有什么民间缩写故事200字 浏览:17
如何度过经济周期 浏览:406
幼儿园健康登记表备注怎么写 浏览:873
如何引入健康险 浏览:465
美女长得怎么这么甜美可爱 浏览:457
健康管理师属于国家什么等级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