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计划经济怎么讲课

计划经济怎么讲课

发布时间:2023-06-16 03:32:08

Ⅰ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是如何解体的(是过程不是原因 简洁)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从1928年至1975年大约50年时问,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管我们用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西方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在这一点上,资本主义国家更做不到。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1940年前后,苏联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西方有个统计,三十年代苏联工业机床进口量的比例曾达到85%—90%,二战开始后,全部由苏联自己生产,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和技术的进步。 从1950年到197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4.8%,而美国同期的增长率为3.3%。西方的统计还表明,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大大快于西方国家,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缺点和问题。 从1975年至1989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这是相对于前几十年而言,并没有崩溃。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是1990年夏开始的,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苏联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1990年3月,叶利钦当选为当时苏联范围内最大的俄罗斯共和国议会的议员,同年6月,他通过一次惊人的选举,当选为俄罗斯的主要行政长官。这时,叶利钦和他的助手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破坏国家的计划经济,导致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降,降幅约为2%左右。1991年,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又在更大范围内破坏中央计划,他把俄罗斯税收的绝大部分截留下来,不上交中央财政。当年,苏联经济下降13%。可见,九十年代初苏联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体制内部,而是人为破坏的结果。 对西方主流观点的第二点怎么看?据我了解,1990年前后,为研究苏联改革的走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了多次测验,结果表明: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5%一20%之间,高达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社会主义。1991年5月,美国一个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了一次一千人规模的测验,其中一项内容是“你是否赞成在苏联实行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只有17%的人表示同意,83%的人表示不赞成,由此可见,苏联公众的大多数并不想取消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 下面是我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的研究结论。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我这里指的是大约十万人左右的占据着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正是这个“精英集团”想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他们享有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财富。所以我把书名定为《自上而下的革命》。我并不认为这个“精英集团”的每个人都赞成资本主义,如雷日科夫就与大多数党政领导干部不同。我在1992年与他进行过一次交谈,发现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最终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而感到无比痛苦。但在苏联“精英集团”内部,这样的人太少了。他们中的多数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与城市中那些持相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 下面,我提供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做了一次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调查采取特定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般要同调查对象进行4—5小时的谈话,通过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思想观点。分析结果是: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存在最长、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党的干部队伍内竟有那么多的人主张实行资本主义道路,实在令人震惊。 让我简单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从1975年到1985年,苏联经历了十年的缓慢发展时期,此时苏共党内酝酿着一种力量,就是要求改革。戈尔巴乔夫作为改革派的代表而当选为中央总书记。戈氏在改革初期试图通过改革,克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存在的若干问题,使苏联走上经济、政治民主化之路。具体说,就是政治上实行分权,经济上引入市场机制,意识形态领域减少控制。这样做的结果导致苏共的权力削弱了,威信降低了,由此引发了党内三种力量间的斗争:一是坚持要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二是要回到比较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三是有人公开主张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叶利钦是第三种力量的代表,他当过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其言论和政治影响是巨大的。 九十年代初,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行政长官后,事实上形成了苏联境内两个政权并列的局面,一个是苏共控制的中央政权,另一个是叶利钦掌握的俄罗斯政权。由于俄罗斯的人口和领上面积在苏联占绝对优势,叶利钦逐步占了上风。根据苏联宪法,作为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是没有自己的军队的,叶利钦不是靠军队的支持,他的基础是苏共党内那些主张搞资本主义的“精英”们。据我研究,七十年代苏共领导集团还是由理想主义的革命者组成的,到八十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据苏联党政机关要职的“精英”们开始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代之以典型的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尽管这些“精英”们还在不断重复官方的论点,但相信者是极少数。他们开始考虑实行什么改革方案对自己最有利。许多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会减少自身的权力,改革前的社会主义虽然赋予他们某些特权,但又限制了他们把权力传给子女和聚敛更多的财富。显然,实行资本主义最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这样,他们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更快地增长,又能合法地让子女继承权力和财富。所以我认为,叶利钦之所以能够采取较为和平的方式迫使苏联解体,就是由于共产党内那些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精英”们的支持,那些“精英”支持叶利钦,使俄罗斯顺利地向资本主义过渡。 1991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苏共高级干部交谈,他在世界上的许多热点地区工作过,估计是个克格勃成员。我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联还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听了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问题。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些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苏共“精英”们并没有想错,如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党内的“精英”。比如切尔诺梅尔金,八十年代他当过苏联天然气总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后天然气公司私有化了,切尔诺梅尔金摇身一变成了天然气股份公司最有实力的控股人,他控制着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前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科尔科夫斯基,利用自己的职位创办了一家大银行,把原属于人民的财富变成了他个人的财产。 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事件。再就是党和政府的传媒控制权落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种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是苏共的“精英集团”搞垮了苏联。 下面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一个由党的“精英集团”和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对而把国家推向资本主义道路呢?我认为,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政治权利。当“精英联盟”要搞资本主义时,广大人民群众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当然,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也还是顾忌到人民对制度的选择的,他在各种公开讲话中尽量掩盖其真实思想,不暴露他准备建立资本主义的企图。叶利钦说,他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消灭政治精英的特权。这与那些公开宣称要在苏联进行一场资本主义革命的人比,无疑是高明的。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大幅度增加军费,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苏联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很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八十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的绝对数虽然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五十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良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Ⅱ 我国想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应该怎么做

首先,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短暂实行过计划经济,但是就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市场经济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显示出来很多弊端。第一,计划经济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第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第三,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第四,政企不分,企业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第五,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以上这些弊端,在要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适用了。

虽然,全面的市场经济一定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但是,市场经济在目前的阶段仍然有利于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Ⅲ 计划经济下政府是怎么计划的根据什么确定生产额呢计划经济有什么优点吗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

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优点1、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2、不象市场经济那样严重消耗自然资源的,是一种环保经济。 3、贫富差距不象市场经济那样严重,身份等级差别也较小

计划经济的长处在于:第一,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第二,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第三,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虽然计划经济尚未摸索出形成价格的最佳机制,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如MIS,ERP,网络投票)等的发展,计划经济很可能得以成功运行,迄今人类在这方面的实践不仅不足以否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相反为其更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计划经济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实行计划经济,必须从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地分布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从1990年初期开始,就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Ⅳ 在计划经济中价格是怎么定的

都说了是计划经济了,价格自然是政府规定的了啊
政府规定价格,分配资源,这是计划经济中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

与计划经济怎么讲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王刚在哪个台讲故事 浏览:232
在家里健康码为什么变红了 浏览:386
佛山美女喝什么汤好 浏览:551
幸福梅林有多少梅花 浏览:159
苹果手机怎么点两下后面健康码就出来 浏览:535
感冒身体健康状况怎么填写 浏览:770
经济联社和居委会有什么不同 浏览:327
文秘应该热衷什么事业 浏览:91
儿童健康证要带什么 浏览:785
听的曲子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290
苏见信爱情怎么让每个人都心碎 浏览:775
健康码迎客松是哪里的 浏览:176
健康之路怎么用手机注册 浏览:198
目前有哪些健康产业 浏览:863
全家的饭团哪个减脂健康 浏览:601
去过哪些地方健康码显示吗 浏览:405
祝你也祝我平安幸福什么意思 浏览:548
政府可能为了哪些而对市场经济进行 浏览:900
月咏讲了什么故事 浏览:755
事业单位白条入帐如何整改 浏览: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