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周期如何发生的

经济周期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3-06-13 17:17:49

❶ 经济周期的成因

对于经济周期这一个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两类。

1、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类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体系外部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包含许多理论。

(1)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乘数—加速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该模型在试图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周期作出解释的同时,特别强调投资变动的影响。假设收入增长时,人们会购买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整个社会的产品和劳务销售数量增加。销售量的增长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数量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使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然而,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收入的增长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不再增长,从而销售量也不再增长。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量的下降。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因之而减少。又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的减少使得投资进一步地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这样,社会便处伍启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收入的持续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这时,由于衰退阶段的长时期负投资,生产设备的逐年减少,仍在经营的一部分企业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投资开始增加,收入开始上升,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原理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2)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在发达的市场体系中,流通工具是指银行的各种信用工具,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于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了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长,而收入的增长又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辩橘嫌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收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会减少订货,由此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了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根据这一理论,其他非货币因素也会引起局部的萧条,但只有货币因素才能引起普遍的萧条。

(3)投资过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导致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会引起经济繁荣,繁荣首先表现为资本品(即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携手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结构的失衡。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过剩,于是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了萧条。也就是说,过度增加投资引发了经济周期性波动。

(4)消费不足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供给,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生产过剩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穷困人口购买力不足和富裕人口的过度储蓄。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

2、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不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的内在因素(如投资、货币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有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创新经济周期理论源于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流转。那么如何才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呢?有两条途径:一是进行技术创新,导致生产要素比例变化,如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二是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生产要素的生产潜力,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实行年工资制度等。

这种理论首先用创新来解释繁荣和衰退,这就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和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了经济衰退,直到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

但经济周期实际上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创新理论用创新引起的“第二次浪潮”来解释这一点。在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了对资本品 需求的扩大和银行信用的扩张,这就促进了生产资本品的部门扩张,进而又促进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扩张。这种扩张引起物价普遍上升,投资机会增加,也会出现了投资活动,这就是第二次浪潮。它是第一次浪潮的反应,然而,这两次浪潮有重大的区别,即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这样,在第二次浪潮中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这就在衰退之后出现了另一个失衡的阶段——萧条。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经济转向复苏,要使经济从复苏进入繁荣还有待于新的创新的出现。

熊彼特根据这种理论解释了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他认为,重大的技术创新(如蒸汽机、炼钢和汽车制造等)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这些创新引起的繁荣时间长,繁荣之后的衰退也长,从而所引起的经济周期就长,形成了长周期。中等创新所引起的经济繁荣及随之而来的衰退则形成了中周期,那些不很重要的小创新则只能引起短周期。

我们面对经济波动,真的无能为力吗?其实也不尽然。和1929年大危机相比,我们现在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知识已经强大很多。我们对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于危机的规避和危机发生的应对也早已大大强过从前。企业和个人更加了解经济周期的规律和各类资产在周期中的表现,可以做出使自己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小的决策,政府在更加了解经济周期规律,也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调控政策。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不确定性和理性局限两个基本的事实仍旧无法回避,也就是说,理论上讲,经济波动依然不可避免。就像约瑟夫·熊皮特1939年说的,“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是可以单独摘除的东西,而是像心跳一样,是有机体的核心”。

经济周期虽然逃不开,但我们也无需因此悲观。“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周期中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现在或者可能很富有,‘巍然屹立’,或者可能非常贫穷。但是,无论处于种境地,我们都会更加明智”。

❷ 经济为什么呈现周期性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问题描述:

我们老师说不管什么社会制度下经济呈现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

着是为什么?

解析:

一、历史上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为何会产生?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的一些主要经济周期理论有:纯货币周期理论、投资过度周期理论、创新周期理论、消费不足周期理论、心理周期理论和太阳黑子周期理论等等几十种。这些经济周期理论,从对回答经济周期根源来说,可以分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两大类。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例如,创新理论认为是创新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太阳黑子理论认为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与整个经济而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新领土开拓、技术发明或人口增加等所引起的投资过度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政治性周期理论则认为 *** 出于政治目的的(如选举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了经济周期。此外,还有用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 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因此,每一次繁荣都为下一次萧条创造了条件。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动。例如,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心理理论认为,人的乐观或悲观的预期是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而引起这种心理预期变动的则是经济因素。消费理论则把经济周期,特别是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归因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造成的消费不足,等等。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所以就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在于总需求。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第二,在总需求中,消费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消费中的短期变动,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周期也有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 支出是一种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净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经济周期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的变动。所以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资分析为中心的,都是要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都是由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出发的,但分析的方法与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例如,英国经济学家N·卡尔多从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关系出发,分析了事前投资、事后投资、事先储蓄和事后储蓄之间的差异如何引起经济周期。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逊的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则分析了投资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引起周期性波动,等等。

除了凯恩斯主义之外,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者强调了货币因素的作用。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解释了经济周期。理性预期学派则强调了预期失误是经济周期的原因。此外,激进政治经济学派、新自由主义者等都提出过经济周期理论。

这些经济周期理论之间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强调了内生因素,即经济因素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作用。即使是外生因素给经济带来冲击,这些外生因素也要通过内生因素才能起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是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强调了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存在的必然性。

第三节 乘数—加速原理

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经济周期理论是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这里作一介绍。

一、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是凯恩斯的继承者们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他们认为,投资是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但凯恩斯只考虑到投资对于收入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而没有进一步考虑到当收入和就业增加以后,反过来对投资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汉森认为,投资增长通过乘数的作用会引起总收入或总供给的增加,而总收入或总供给增加以后,将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品数量的增加又会引起投资的再增加。这种由于收入变动而引起的投资就是 “引致投资”。汉森指出,不仅如此,而且这种投资增长的速度要比总收入或总供给增长的速度快,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这就是所谓“加速原理”的含义。

可见,在国民经济中,投资与国民收入是相互影响的。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加速原理要说明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所以说,加速原理是论证投资取决于国民收入(或产量)变动率的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就是用这种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来解释经济周期现象的。当然,这只是对经济周期进行的多种解释中的一种。

❸ 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中国历史上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发生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
2、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社会制度的倒退。
3、周期性的土地兼并和农民战争。
4、小农经济的固有特征。

❹ 中国经济周期是由什么引起的 具体点 我要考试了 下午有考试 要写500字以上 谢谢 马上采纳

自行删减、说出要点即可

一、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它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两类。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水平的周期波动,也就是产量绝对值指标的波动;而增长型周期是指依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经济周期波动,表现为增长态势下速度的加快与放慢。

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分析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解释多种多样,它们从不同方面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做出了说明。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在力量;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不过是随机的和未预期到大冲击的结果;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把波动主要归结为错误导向的货币政策的结果;而新凯恩斯主义者把波动看作来源于经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原因,不过他们认为现代经济的内在特征扩大了一些这样的干扰,并使其作用持续存在。〔2〕
应该说,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地强调起源动力而忽略系统影响,强调冲击因素而忽略传导机制,是无助于正确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区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从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内在传导机制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性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应。这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内生性”。一般来看,经济周期波动是大工业生产与大规模投资相互推动机制和供求约束机制这两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工业的巨大扩张能力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前提,它与大规模投资紧密相连。一方面,它既为大规模投资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建立与发展又反映了大规模投资的结果;另一方面,大规模投资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又是引起大工业生产急剧扩张的重要动因。因此,大工业生产和大规模投资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首要原因。同时,经济周期波动还与大工业的扩张力所遇阻力密切相关,这种阻力是由供求平衡状况形成的,或来自市场需求约束方面,或来自资源供给约束方面。因此,供求平衡约束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另一个物质性的原因。
外在冲击机制,是指系统外的冲击通过系统内部传导而发生的经济活动,对来源于外生变量的自发性变化,可以是随机的或是周期的。外在冲击主要包括:货币供给性冲击;以投资和消费、财政和货币需求性的实际需求冲击;由于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或石油供应等而导致的实际供给冲击;体制变动冲击;国际政治和经济冲击等。
外在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初始原因,内在传导则是系统内部对冲击的自我响应和调整。几乎所有的外在冲击都要通过内在机制而最终对经济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引起经济周期的基本原因来自于经济体系内所特有的推动力和抑制力。内在传导机制决定着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持续性,决定着经济周期的基本形态,而外在冲击只是通过内在传导机制对其产生叠加影响,使基本波型发生变形。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经济内在的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成分比重大,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因此,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其特殊原因及传导机制。
1、 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是造成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之一。从周期波动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有显着的相关性。投资波动决定着经济波动,并大于经济波动幅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乘数——加速数机制而形成,同时又受供求机制约束。在扩张期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着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引起需求的急剧膨胀,带动社会各种需求连锁地旺盛起来,从而进一步带动工业生产以及整个社会生产的急剧扩张。经济扩张最终会受到供求约束,从而依照扩张时的传导链条,相应导致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萎缩,国民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波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粗放式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决定投资波动的主要方面,一直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而政府部门的投资直接服从于政治目标,往往会作出扩张经济和投资规模的决策。因此,政府投资的波动一直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震源。随着政府调控政策工具的增多以及决策的科学化,波动周期明显变长,波动幅度相应减小,这就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2、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 这是由我国农业经济占很大比重和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决定的,农业对经济波动虽不构成最直接和最显着的影响,但却对经济增长具有最根本性的影响。工业波动是最易觉察也最易被认可的波动,但它仅是一种表层的波动。既然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有机联系的,经济发展由农业而至工业是其一般规律,那么,农业就不可能独立于经济循环之外,它离工业波动愈远,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就愈深刻,从而也就愈难以纠正。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产量增长率的波动,往往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波动。它的波动幅度虽然没有社会总产值波动大,但它往往是后者波动的先导,有着明显的“超前性”和“扩张性”,比后者先行1—3年。农业波动对国民经济周期波动作用的传导机制是:农业波动影响投资波动,投资波动影响工业波动进而对国民经济波动构成影响。农业波动对投资及工业的影响是通过粮食、原材料、劳动力、市场这四条渠道进行传递的:粮食可储存性较强,对投资的当期影响较小,滞后期一般为1—2年;原材料对投资的影响,虽不象粮食那样直接,但对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业部门构成威胁;当农业景气时,农民会自动将资金和劳动力转移至工业或其他非农产业部门,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反之,作用则相反;农业波动将直接影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工业品市场的购买力。
3、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第一、二、 三次产业增长率的波动,构成整个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一定时期内各次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决定着该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状态特征。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波动幅度较小,但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很不稳定;第二产业波动幅度较大,经济的周期波动本来就源于现代机器大工业;第三产业波动幅度较小,又不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较为稳定。我国产业结构的独特性表现为: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工业结构向加工工业倾斜,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而基础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大了供求约束的作用,结果造成经济波动的扩张期不能持久,很快就因“瓶颈”部门制约而进入收缩阶段。
4、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外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往往是与大规模投资和生产的扩张相互发生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扩张主要不是受需求约束,而是受供给约束,因此,当投资需求大大提高,生产迅速扩张导致社会总供给不足时,短期内最有效缓解“瓶颈”产品短缺的办法就是进口,从而相应延长了经济波动的扩张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显着扩大,外贸依存度显着上升,使我国调节经济波动的能力有所增强,从而使经济波动有所减缓。可以预见,随着加入WTO 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上升,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将更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波动。
5、人为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这里主要指经济政策、 经济体制等因素。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受政府方面影响更大,因而,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周期,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周期。改革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型、外延型的超高速扩张,势必人为地造成“大起大落”;改革后宏观调控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加强了“逆周期”调节,从而使经济波动趋于平缓。

阅读全文

与经济周期如何发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有营养的食品有哪些 浏览:887
哪里能获取附近的美女 浏览:920
什么企业才是事业单位 浏览:325
优质的故事领域创作者怎么做 浏览:229
gta5如何买车库故事模式 浏览:516
淮海经济如何发展 浏览:208
弥勒和宣威哪个经济好 浏览:399
有双向奔赴的爱情是什么气 浏览:674
一份充满什么的爱情 浏览:845
成都到幸福的班车在哪个车站坐车 浏览:101
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在哪里 浏览:921
苦苦哀求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129
康熙王朝为什么选美女 浏览:702
人少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922
参战人员事业编被待岗怎么解决 浏览:30
为什么我那么傻会为爱情义无反顾 浏览:592
线下心理健康活动有哪些 浏览:629
演过小龙女6大美女哪个更好些呢 浏览:318
国际健康码为什么不能实名认证 浏览:575
爱情像花一样大梅最后怎么样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