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解决矛盾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解决矛盾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11 16:34:35

1.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_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面向新世纪,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对于实施第三部战略部署,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个县域行政区划的确立,必有它赖以形成且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特定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渊源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就要针对这些差异性,从市场的友则岁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就我县而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错位竞争发展之路。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三大现实问题

1.我县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省横比排名较后。区县财政拮据,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县乡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运转比较困难。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色经济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县域经济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改制步伐相对缓慢,退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

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3.加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表现在开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规模化、支柱型的项目还没有,招商成本较高;区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另外,就业的压力较大,涉及改革和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三大战略陷阱

1.发展模式照抄照搬。表现在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深层次研究不够。作为欠发达区县,没有很好查找分析与先进区县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背景的差异,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与形势的不断变化不相适应。或在制定区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2.发展目标求全责备。表现在片面追求一、二、三产业的配套发展,对区县之间自身产业优势、劣势分析比较不够,制定发展目标求全责备;把握工作盯辩关键和着力点不够,工作部署均衡用力,坠入了“什么都搞一点、结果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突出”的陷阱,导致我县经济发展特色不突出,产业优势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3.发展理念传统守旧。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调控县域经济运行时还程度不同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行政方法,“好心办坏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越位,甚至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负拉动作用。

(三)三大制约因素

1.体制制约调控有限。表现在对区县的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对经济调控的空间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后,县域经济面临着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矛盾、发展空间狭小等制约较为突出。

2.机制制约执行力差。表现在对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平稳过渡,不思进取,好睁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执行力不强。另外,由于过分强调任职年限内的政绩,加上一些干部频繁调动交流,造成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

3.人才制约保障乏力。表现在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懂经济的领导人尤其奇缺;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少,整体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 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不断推进思想解放

1.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只有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 我县县域经济才能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努力克服县域经济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和盲目自满”的思想,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作纵横比较,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全区牢固树立“不发展即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观念。

2.强化市场调整二大意识。一是要树立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主导作用意识,彻底破除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

题,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用市场经营的观点指导工作,推动发展。二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要纠正部分干部对宏观调控的认识偏差,克服“等待观望”意识,以调整应对调控,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的特点,强抓机遇,找准工作方向和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降低宏观调控不利影响的措施办法,继续保持县域经济增长势头。

3.解放思想从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开始。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破除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消极畏难等观念,努力在大安营造五种氛围:一是把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努力营造大胆改革、大胆实践的氛围;二是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唯书唯上,努力营造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氛围;三是坚决“支持干的,教育看的,转化懒的,惩治捣乱的”,努力营造大干实干的氛围;四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官”字,树立“仆”字,把权力指导转变为市场指导,把行政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高效运转的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氛围;五是重视创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努力努力营造一种拴心留人的氛围。另外,要在各级干部和经营管理者中树立“三敢”精神,一是敢进“大门口”,敢于跑“部”进厅到市,争取项目、资金;二是敢见“大人物”,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三是敢攀“大老板”,敢于与各类大中型企业攀亲结缘,开展经济合作。

(二)明确特色经济思路。制定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要以自身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结合省市的发展战略,按照县域经济工

业化、城郊农业特色化、城乡建设一体化、三产服务现代化、经济模式外向化、发展主体民营化的“六化”目标,以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努力形成大安县域经济特色。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第一产业要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要围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华润啤酒、医药、化工、等支柱工业;第三产业要围绕建设“餐饮业”和“旅游名区”,重点发展外向型的“大商贸”和特色旅游。二是在城乡结构调整上,以实施城镇化战略为重点,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双带动”,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在投资结构调整上,根据当前产业政策变化,做到从房地产开发为主,调整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并重;从投资拉动为主,调整为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拉动并重;从增量拓展为主,调整为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并重。

(二) 全力把握工作重点

1.主攻工业强区这一关键。一是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业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引进资金、信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增强对各类资源的聚集力。二是要做大工业经济存量,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成长型的工业企业,采取加大技术改造,帮助协调发展资金等多种措施,扶持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扩大工业经济增量,招商引资工作紧紧与市 “五大产业集群”构建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为其配套的项目,增加储备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增强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2.夯实农业稳县这一基础。要着力做好“加减法”这道题目,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强市场引导,结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状况确定农业生产项目,减少行政干预包办。二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加快探索土地流转步伐,减少农户分散经营,坚持“城市化取向”、“生态县取向”,建设好“近郊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区”和“远郊禽畜养殖示范区”。三是要坚持“多予少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严格执行涉农政策,确保农税减免、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减少农民在农村、在土地上的数量。

3.加速城乡一体化这一核心。一要按照我县城市建设总规调整方案,把区域定位从城郊结合部转变为城市中心区,抓好规划和管理,突出特色和品牌。二要抓好经营土地这个核心,创新投资融资体制,着力推进禹王路、文昌街、健康路等老城区开发;建设好涡北新城区。三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对人、财、物、企、商等资源聚集力。

4.树立招商环境这一品牌。要坚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来抓,一是要着力优化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兑现招商引资企业税收规模企业财税扶持政策、骨干企业纳税目标考核政策,发挥背靠大企业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二是要强化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好为招商引资服务的措施和办法,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支持。

(三)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1.增强决策执行力。一是抓紧研究制订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经济工作

领导责任制等制度,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坚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设立综合目标奖、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奖、经济工作重点项目奖和突出贡献奖,坚持物质奖励与给予荣誉、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对推进工作不力、无所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真正调动全县上下抓机遇促发展的积极性。二是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以开展“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警、从严治企”为重点,深化作风兴区建设。

2.采取有效调控手段。应在遵循间接调控和计划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好多种手段,加强对我县县域经济运行的调控。一是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对县域经济基地、相关产业和企业制定完善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返还用于基础设施投入、扩大生产等政策,并切实予以兑现;二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县域经济运行和进行经济监督,保障我县县域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平稳增长。

2. 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发展县域经济

坚持科学研判形势,理性面对困难。针对县域经济实际特点,切实研究经济下拿枯行对我县的深度影响。坚持查找问题要“把准脉”,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准确掌握当前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科学估算财政收支能力,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坚持加强政企交流,增强企业信心。在主导县域经济实际情况,我县始终坚持“信心”就是生产力,以走访企业的形式进行深入沟通,不断增强企业信心。

坚持提升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实效。通过积极争取落实,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扶持政策、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友敏纳企业经营成本。

坚持投资带动作用,促进财政增收。多措并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既要以推进项目实施为目标,以项目稽查为抓手好没,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项目工作有序进展;又要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着力推广PPP融资模式,从而形成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实现对财政收入的“反哺”作用。

坚持财政杠杆功能,发挥调控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改革制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坚持不断盘活存量资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确保资金安全和规范审批流程的前提下,加快财政资金拨付速度。

3. 县域经济的相关政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强的县域。因而,十六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 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与农业划等号。县域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而且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仅仅依靠农业发展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工业的迅速发展来解决。立足我市县域现状,着眼长远发展,我们认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仅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县域工业的发展
实践已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县域发展工业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工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是与农业结合、与农民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资源优势,实现个性特色,才能依托比较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2013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万个,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25户,占总数的0.2%。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示范带动力不强,是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尚存在着做大做强的巨大潜力。
1、加大对产业化优势龙头企业的重组整合,形成一批竞争力更强,带动力更大的龙头企业集团。一是着力打造宝鸡乳业“航空母舰”。据专家预测,从2013年全国900多万吨产量看,今后乳制品还有400多万吨的发展空间。从优势企业规模较强的范例看,短短几年就跃居全国乳制品第二位的伊利集团,1997年新上17条国际最先进的液态奶生产线,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仅液态奶年产量就突破25万吨,2002年产量将近翻了一番,带动了周围4万多牧民致富;我省的银桥乳业集团带动了周边十多个县区,三十多个乡镇的1万多户农民致富,2001年投巨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这些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足见乳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乳业作为我市畜牧大市建设的支柱产业,也正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拥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2户,占到全省的1/3,其中“和氏”、“惠民”、“关山”、“得力康”、“飞天”等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具备进军大市场的能力,在本地小市场中则争原料、抢市场,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才力。这种局面不彻底扭转,既不利于乳品加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一方面瞄准液态奶的巨大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新上高标准的液态奶生产线,占据本地市场,并逐步向外扩张;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运作,使现有乳制品企业成为紧密型企业集团。在产品上,各个公司根据自身优势,主攻一两个拳头产品;在品牌上,共打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在管理上,采取相同的操作规程和认证体系;在对外宣传上,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使我市乳制品企业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是重组以粮食产销一体化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我市东五县已形成了用于方便面生产的硬粒专用小麦基地,有多个方便面生产企业,并在西北乃至全国有一定优势。可以“熊毅武”、“世联面粉”为龙头,整合华丰,华祥、建忠等企业,利用规模优势,增强竞争力。三是以“恒兴”为龙头,整合华美、海洋等果品加工和果汁生产企业,使其成为带动我市果业发展的“巨舰”。
2、立足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我市的秦椒、蔬菜、畜产品、干杂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与之相关的有影响、有实力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却很少。在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势在必行。例如我市以布尔羊、秦川肉牛为代表的肉类畜牧业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深加工企业的带动。因此,我市应从项目储备、媒体宣传、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各个方面加强工作,尽快兴办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排头兵。
(二)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实现县域工业新突破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壮大县域工业,工业园区建设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我市县域已有的五个工业园区,其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基础设施都相对较好,但客观地看,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还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水平。一要着力改善园区的硬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期投入总量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筹措困难,这是制约园区建设的“瓶颈”之一,可先由市、县财政负担一部分,动员有关部门支持一部分,入园企业出资一部分,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来筹集,尽快实现园区硬环境的优化。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县域工业园区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成功率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积极开展诸如旅游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招商活动,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洽谈会、博览会。三要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引导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一个园区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充其量也只是个形象工程,有产业无特色,也就丧失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园区建设一方面要立足务实,防止园区成为空壳,另一方面在产业项目选择上,要在个性特征上做文章。
其次,在基础较好的县城和中心镇新建一批工业园。我市现有的五个县域工业园分布于东五县,五个山区县还未形成明显的工业园。在山区条件较好的重点镇,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方针,再新建一批工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山区工业发展的加速器。新建工业园要科学地做好发展规划,在规划制定上要体现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明确目标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突出当地资源优势,突出项目的载体作用两个特点。政府各级部门要从征地、税收等各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园区建设尽快成规模、见效益。
(三)重振乡镇工业雄风,壮大县域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在县域工业中,乡镇工业的支柱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工业当年高增长时期的市场环境、机制优势已不复存在,乡镇企业这一中国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在近几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增长速度明显趋缓、经济效益下降、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等。因此,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乡镇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实现二次创业,是振兴县域工业的关键所在。
1、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不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生产过剩,乡镇企业的低起点、小规模、高污染,技术落后、产权不明晰等弊端日益凸显,必然导致乡企发展步入低谷。从深层分析,则是受制于乡镇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使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的“国企病”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和家族式管理等,使企业难以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因此,必须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采用股份制、合作制、民营化等多种形式,加大改革、改制力度,使乡镇企业尽快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2、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推进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小、弱、散,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是2005年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乡镇企业要想重振雄风,谋求更大发展,必须在资产重组上下功夫。小型企业要按照产品链,积极向大型企业靠扰,同行业之间也要从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战略高度出发,广泛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与协作。食品、造纸、建材等都是我市乡镇企业中的优势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的潜力巨大。因此,要放眼国内和国际市场大分工,敢于联合起来“走西口”。
3、加大技改投入,努力调整结构,促进企业升级换代。乡镇企业普遍从“模仿”起家,没有核心技术,加之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二次创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重振乡镇企业雄风。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从自己企业的市场定位出发,立足实际,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细分市场,选准消费群体,找准切入点,以此为目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二是要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研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彻底改变作坊式生产的现状,进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乡镇企业要高度重视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把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为我所用与为我所有相结合。同时要做好对员工的终身培训,锻造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使我市乡企能驾驭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真正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市场竞争主体。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如果大多数农民永远停留在土地上,农业效益就难有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就永远难有大的跨越。因此,减少依靠土地的农民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转移农民的另一重要途径在于城镇化。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利用率就越高,使用边际成本就越低,资源的利用率就越充分,经济主体间的交流就越多,产业间自然会形成相互衔接的链条,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链的互动性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出现以农兴城、以城促农、城乡联动,农民不仅进得来、留得住,而且可以将城镇的文化、科技、信息向农村扩散,更好地发挥“辐射源”的作用。我市与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与发达地区比差距更大,振兴县域经济,就必须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2012年这种撤乡建镇,遍地开花的理想化、一刀切做法,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必须以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实行优势城镇率先崛起,达到产业、人口、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快速聚集,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从转移农村人口目标看,大中城市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很难支撑在各类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面临的困境、社会保障支付的压力以及现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而小城镇与农村的天然联系和较低的进入成本,使其成为离开土地农民的理想去处,从这一点来讲,其作用是大中城市无法替代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城镇将在活跃县域经济、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2002年,我市经撤乡并镇后建制镇的数量已达到96个,但小城镇功能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进行户籍改革,加快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小城镇的规模、功能做好科学规划和定位,重点抓好十个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三是要努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为人口聚集、产业聚集打好基础。四是在山区县要把扶贫攻坚、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满足就业的前提下,使部分农民一步进城。
2、依托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体系
伴随大城市建设,岐山、凤翔撤县设市和“一区七园”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的城市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小城市要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拾遗经济”、“补缺经济”和“城郊经济”,大力引进大城市建设过程中转移或外溢的产业和企业,积极开展与大城市大企业的生产合作,为其提供初级产品和零配件,实行配套协作生产,“借船出海”,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尽快成长为中等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与小城镇蓬勃发展的城市体系。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本身能否为进城农民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在未来发展中,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举措之一。我市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仅为21.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说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广阔。各县县城及中心镇,要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发展服务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服务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业。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强,对技术和资本要求相对较低,与“三农”联接紧密等特点,同时在县域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市县域的辣椒、畜产品、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业要打开国内外市场,也必须依赖流通业的发展。各县要根据本地实际,依托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搞好产前信息、产中科技和产后销售服务,加快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步伐,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1)培育几个区域性的综合批发市场,或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2)扩建、改造现有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3)营造品牌,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引导农民改变观念,争创名牌,以此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同时要重视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各县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跨区域的流通,抢占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技术,为农户把握市场信息,提供优质服务。 21世纪以来,虽然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在逐年下降,但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农产品已出现市场饱和,进一步增加产量,市场已难以消化,加之入世后农产品的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因此,简单地依靠增产、提价已难以实现农民增收。依靠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仍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区域特色仍不明显,优势产业还不成熟。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这一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得以焕发生机。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以优质、高效、绿色环保为前提,突出区位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具有我市特色的辣椒、苹果、弥猴桃、干杂果、蔬菜、中药材等拳头产品,扩大规模,连片开发,专业化种植,优化农产品的区域结构,形成山、川、塬特色鲜明,主业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市畜牧大市建设的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农业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巨大的产业,要在已有基础上,做大规模,提高水平。北部山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主攻畜牧业,进行无粮村、无粮镇试点;川、塬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调整粮经饲比例,提倡在高效农田种植优质饲草,大力发展以高产奶牛为主的舍饲养殖,培育养殖大户,以点带面,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我市县域内有五个省级星火密集区,32个农科专家大院,又毗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一笔宝贵的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综合集成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示范引导,不断扩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使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处于以科技为先导的基础上。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兴县域经济必须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广泛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不断充实县域科技队伍实力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新型高效的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一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通畅、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教育培训信息体系。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广泛采集、加工国内外最新适用科技信息,研制开发新特优农林牧种子数据库,运用科技成果数据库,农林专家咨询系统等多媒体产品,将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位,使科教与“三农”之间实现双向直通,良性互动。二要建立不同特色的科技示范体系。要依托专家大院,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形成层层有示范,处处有典型的格局。同时要加强乡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方面的带头作用。三要引进推广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引进推广农林牧新优品种、规模化设施养殖、农林畜产品加工增值。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等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新技术。
2、构建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要在巩固“普九”教育成果,搞好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小学技术渗透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中学招生,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加大对农村专业户、示范户以及中青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总之,要在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吸纳新技术的能力。
3、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要途径。农业、科技、教育部门要在各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以项目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科教推广体系为手段,统筹制定计划、安排项目、筹措资金、培训人才,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通过改革为发展增添动力,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发展注入活力。
一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县级政府统筹的能力,把职能从用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经济转变到用市场手段服务和调控经济上来,转变到营造经济发展的环境上来。三要加快农村金融特别是信用社的改革。一方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许多县级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信贷风险,信贷资产流动性差,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同时建立县级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形成新的投融资体制。
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发展 :县域经济论坛 县乡干部大本营县域经济是县域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县域频道是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隆重推出的一个品牌频道,频道主旨是借助中国产业信息网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以互联网为平台,为中国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县域频道以宣传报道县域经济发展为关注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报道县域经济发展的成绩,讴歌小康社会建设成就,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分析及资讯传播。
县域频道具有雄厚的新闻资源、良好的政府资源、扎实的技术资源,同时作为国家级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客观真实性、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县域频道所开办的栏目有今日要闻、图片新闻、热点视频、政策法规、记者调查、纪实专访、聚焦三农、县域论坛、工业园区、乡镇经济、企业风采、魅力城乡、县域旅游、名优产品、招商引资等,一网打开,有关县域发展的各种信息应有尽有。
县域频道拥有强大的编辑和记者队伍,既有在各大新闻媒体工作多年的老记者和老编辑,也有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同时县域频道还和各地宣传部门广泛合作,扩大和增加县域频道的新闻和信息来源。此外,县域频道拥有灯光系统和音响设备一流的演播厅,演播厅内可容纳50人,精致大气,具备先进的无线宽带上网设施,适合各种类型网上直播。
县域频道在审批后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试运营,在试运营阶段成功地完成了改版。在中国报协和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县域频道定于十月正式启动开通。扬帆起航正当时,县域频道将在对中国地方产业经济的报道上一领风骚。
2013年比较专业的论坛有:县域经济论坛 县乡干部大本营

4. 发展县域经济要从哪些方向突破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繁荣XX,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发展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对XX而言,就是要加速建设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XX,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进一步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主体方向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环境建设上,XX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短期内在硬环境方面很难有大的突(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破。但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把软环境建设得比别人更好。为此,我们要把创优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力气、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要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要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党政机关、企业和公民的行为,切实做到政府依法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事、企业依法经营。特别是党政机关都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推行民营业主交费明白卡制度、税费公示制度、公开评议执法执收部门制度、行政服务代办制度,推行服务公(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开承诺、办事限时、企业生产“宁静日”、首违不罚等制度。进一步办好行政代办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重手治理“三乱”,坚决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对影响环境建设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公开处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打造“信用XX”,让所有投资者在XX安心、放心创业。 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全方位放开市场准入,全面落实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农业、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等一切经营性资源和竞争性行业的开发;鼓励和支持外来民营业主、机关干部职工离岗投资兴业。各级各部门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建立管理人才培训机制,促进行业协会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能够办大厂、干大事、创大业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来抓,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放开并举,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要坚持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抓,其他成员和各部门同心协力抓。形成全党抓招商,全民抓招商的良好氛围。力争今后五年, 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递增10%以上,年固定资产投资递增20%。要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知名品牌和科学的管理经验等。要坚持引进资金、技术与输出产品并重,努力培育一批骨干出口创汇企业,提高自营出口创汇能力,提高我县经济外向度。 第二、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意识,大力推进工业化。积极构筑工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增长格局,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工业、各行各业服务工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的良好氛围。要突出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水电工业。力争5年新增水电装机30万千瓦以上,使水电产业真(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正成为我县的骨干产业,建成全省水电大县。要举全县之力加快鄂坪电站、周家垸电站和白果坪电站建设步伐,确保2005年前基本完成汇湾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力争2005年前,泉河流域建成红岩一级、红岩二级、大峡及龙滩电站,同时大力抓好白沙河电站建设和厚河、瓦沧河流域的水电开发。二是大力发展以茶叶、魔芋、绞股蓝、山野菜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围绕茶叶创国家级知名品牌、产业规模和效益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加大联营联办和名优茶开发力度。抓好以龙王垭茶场为龙头的一批茶叶加工企业。加强魔芋综合开发,支持科玛协力公司、双竹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魔芋产业发展。同时因地制宜抓好绞股蓝、山野菜、豆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大力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抓好以黄姜加工为主的医药化工业。重点是在抓好治污的同时,加强深度开发和综合开发,推动产业升级。四是科学开发以板石、煤炭、水泥等为主的矿产建材加工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要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县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的乐园。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要加强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企业和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三、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优质农畜产品比重、农畜产品加工比重和非农产业比重及非农人口比重,积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按照区域化生产、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加快推进茶叶、魔芋、黄姜、烤烟、中药材、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08年,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其中,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魔芋面积发展到10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发展,继续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产销联合,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民“双赢”的利益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欢迎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加强农村基本建设,推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开发机制,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农田水利、道路、生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小流域治理和退耕还林工(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程建设,发展农村科教、文化、卫生、通讯、广播电视等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稳定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山林、水利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农民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大农业投入,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配套改革,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强化涉农收费管理,积极化解农村债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好、发展好。

5. 浅谈统一战线如何服务县域经济

一、把握时机、提高认识,全力推进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县级统战工作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创新工作载体,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抓好落实,统一战线在基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一战线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局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基层统战工作对基层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稳定大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县域发展尤其是资源性县域经济,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促进经济转型,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把经济的发展从过去的依赖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转移到更多地依靠郑大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已成为事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 基于对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县域经济发展走向的准确把握,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根本途径。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是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在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寻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情况下,为科学发展服务、为经济转型服务更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助推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鼓舞和增强县级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克服暂时困难、实现长远发展的坚强信心,真正把助推经济转型作为统一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二、攻克难关、积极进取,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助推经济转型跨越的强大合力 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我们只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调动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在克难攻坚中凝聚人心、在转危为机中汇聚力量。只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致力于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创造力竞相迸发、各方面的智慧充分涌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只要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重点,在政策支持、提高效能、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助推经济转型的强大合力。 1、充分运用人才资源,为助推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在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聚集着许多专业人士和学者,他们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为此,我们充分调动他们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助推经济转型提建议、出点子、谋发展。一是构建建言平台。通过情况通报会、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使各界人士了解和认识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他们为经济发展多建适用之言,多献对路之策,多做务实之事,为经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出力;二是构建活动平台。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经济决策,紧扣全力以赴保增长这一目标,并就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优化结构、节能环保、协调发展等方面工作组织专题考察调研,先后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材料,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悄友提供参考;三是构建科研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成立经济转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经济转型课题研究,开展项目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成果。 2、充分运用政治工作的优势,为助推经济转型增强内力。统一战线具有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作为以促进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要职责的统战部门,我们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加强政治引导,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启丛槐势,加强服务管理和帮扶工作,使民营企业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帮得上忙,使得上劲。 3、充分运用化解矛盾的优势,为助推经济转型添加助力。实现经济转型,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意志、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切实履行好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能,加大社会稳定的力度,促进统一战线内部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稳定,多做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减少阻力,增强助力,形成合力,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一是切实维护各界和谐。通过做好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各方面的情绪,化解各种矛盾,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切实维护各界的和谐稳定;二是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少数民族对口支援力度,大力推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一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助推经济转型跨越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助推经济转型,既是县级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战线的职责所决定的。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助推我省经济转型。一是要转变观念,坚持第一要务,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既要防止游离于经济建设中心之外的错误倾向,又要防止混同于具体经济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简单做法。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建设,为助推资源性县域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磨擦,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多做聚人心、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顺人心的工作。充分反映、合理引导、积极协调同盟者的经济、政治、民主和其他利益诉求,充分调动他们为助推经济转型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切实尊重和保护同盟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统一战线成员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既做锦上添花之事,更要做雪中送炭之事。要树立统战理念,培养统战思维,提高统战素质,把握统战风格,讲求统战艺术,以真诚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气魄,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包容各界人士,为助推经济转型增添力量。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统战工作涉及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和海外等多个领域,大陆、港澳台、海外等多个范围。要树立“大统战”思维,确立县统战系统一盘棋的意识,加强联系沟通,改统战部一家“单兵”作战为党派、工商、侨联、台联、宗教等多个方面“多兵种”共同参战,形成工作合力,为助推资源性县域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四、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切实做好新时期统战创新工作 1、抓摆位,落实责任。统战工作必须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指导和考核,要着眼调动统战干部的主动性,抓紧解决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特别是高度重视基层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应加大选拔任用力度,加强与其他部门交流,帮助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成长成才,同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在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 2、抓理念,拓展思路。县级统战工作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好县级统战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新理念,创造新招法,推动统战内部关系和统战各领域工作的协调发展。要树立工作理念,建立和完善谈心沟通,联络联通等制度,采用多科手段,拉近与统战对象的距离、改善与统战对象的关系、理顺统战对象的情绪。要树立社会理念。跳出统战看统战,由部门统战意识转向大统战观念,注重资源共享,整合社会力量,把社会力量资源转变为统一战线的工作资本。要树立管理理念,要以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抓好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的设计和谋划,通过科学管理,使日常工作由无序的忙碌到有序的饱满,尽可能使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都更有计划,更加规范,更加成效。 3、抓机制,创新方法。机制和制度即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有抓手,有依据,不断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重点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联席会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定期联络制度,通报情况,布置工作。完善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统战工作信息沟通、意见反馈、激动表彰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事事有人抓,工作有人管,不断档,不落空。二是组织机制。要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制订组织和统战部门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有关联合工作程序,为推进党外干部工作规范化提供组织保证。三是考核机制。结合统战工作任务,制订更加细致的考核量化标准,细化分解到部门和每个责任人,明确标准、定制考核,切实营造出人人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状态,真正把统战工作落到实处。 4、抓宣传,营造氛围。以统战宣传开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统战意识,营造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要创新宣传载体,除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外,还要利用网络等现代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全面介绍统战知识,及时反映统战状态,积极交流统战经验,展示统战风采,要培养宣传队伍,抓好撰稿、报送、播发等工作,推动宣传工作上质量。要开展宣传活动。可以通过集中编发统战知识宣传资料,开展统战知识专题辅导,举办统战成果征文比赛,开展各个层面的统战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宣传,不断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抓队伍、树立形象。统战队伍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地方部门统战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坚持把统战队伍建设抓在手上,苦练内功,外树形象,切实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社会形象好的统战干部队伍。要通过培训教育,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引导统战干部真正认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感情上重视本职工作,从而激发爱岗敬业,在岗尽责的动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动广大统战干部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去,与社会各界广交朋友,重点加强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与联系,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系古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 李红专)

阅读全文

与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解决矛盾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包的是什么包 浏览:292
西北大学数理经济实验班本科生就业怎么样 浏览:882
最奇怪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155
怎么样才能不沉溺爱情 浏览:558
温蒂女巫是什么故事 浏览:74
如何学习事业一路畅通 浏览:891
为什么婚姻内可以杀人不判死刑 浏览:512
河南省有多少家事业单位 浏览:901
讲故讲故事怎么写 浏览:774
事业单位职工病退需要哪些材料 浏览:116
卡扎菲死后他的美女保镖怎么死的 浏览:385
胖子健康状况如何 浏览:391
工程机械经济业务如何进行 浏览:578
婚姻涉外是什么意思 浏览:619
经济舱多少元 浏览:507
你要让我幸福在哪里拍摄的 浏览:276
中国智慧健康宜居工程的前景如何 浏览:683
美女和韩国帅哥激吻吻戏叫什么剧 浏览:510
为什么说经管院都是美女 浏览:135
东营哪个学校美女多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