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开区经济工作怎么干

经开区经济工作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3-05-31 07:11:40

㈠ 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什么单位 用来干嘛的

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建立经济开发区,有的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故又称为技术开发区。有的是为了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故又常常把这一类经济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相提并论。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进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泛指的说法。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产业工业园(比如农业开发区,化学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等等)的一种通称,也简称开发区。根据开发区的规模等级,可以分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 开发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化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区的载体建设,比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等。开发区也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开发区的主要管理人员经常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来兼任或专职。

㈡ 开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多地开年“拼经济”高频词:高质量发展,提振消费,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展现了新年的开局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高频词配悔一:高质量发展经济大省广东于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把目光锁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将其视为“根本出路”。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普遍对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安排,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本地区节前召开的“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高频词二: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多地陆续提出应对方案。例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具体方案提振居民消费,例如《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提振消费在今年各地“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居于重要位置。董希淼认为,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高惺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内需的潜力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通过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高频词三:投资

围绕投资,多地加紧谋划布局。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火热启动,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福建、陕西、云南等多地也盯紧重大专项。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齐抓共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推进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链消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部分,投资需求扩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消费也就增加了。从长期看,投资扩大会带来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基础设施加码会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从现在地方对今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并没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实促增长的举措,扩投资火热开局,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这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正向拉动作用。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此次各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关注重点。对此,上海聚焦优化营商培唤正环境,出台《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密集释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吉林、河北和湖北等地就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出部署。



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

对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董希淼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㈢ “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切实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这是对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主要经济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调整的回应,对确保完成“六稳”“六保”任务、决胜三大攻坚战有着重大意义。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众诚智库研究总监江晶晶认为,一是“补短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尽量尽早避免关键元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卡脖子”;二是“锻长板”,保持并发扬我国在5G、高铁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增加国际谈判筹码。

上半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增长。据统计,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7.2%和27.2%;6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增长均在40%以上。疫情在对一些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 健康 等产业发展。

下半年,要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首先要打通断点堵点难点,加强国内外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同时,应通过促进消费畅通供需循环,加快落实促进 汽车 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互联网平台带动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新应用,激发消费活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运转。

更重要的则是巩固提升产业链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需要对内对外两手抓、两手硬。”王哲表示,对内要深化“补链”“强链”。以“新基建”为抓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围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开工一批有效拉动投资的产业建设项目,大力支持“两新一重”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聚焦能源、网络安全、通信、半导体、关键电子及相关技术、医疗、制药等事关国计民生产业领域的“补链”“强链”;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域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形成既水平分工又垂直整合的分工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

㈣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

赴靖江盐城淮安三地经济开发区考察报告市政府研究室市外经贸局根据市政府领导安排,悄伏2月3日—4日,市政府研究室、市外经贸局一行7人先后赴靖江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及淮安经济开发区进行参观考察。每到一地,考察组都与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听取经验介绍,参观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三地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给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靖盐淮三地开发区基本情况及特点靖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按启橡携照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物流基地的发展定位,把发展沿江经济、提升竞争力作为开发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大如掘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目前,开发区规划控制范围达160平方公里,实际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已形成三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产业集中的工业园区(新港园区、城南园区、城北园区)。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89亿元,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34亿元,实际到账外资3.2亿美元,初步实现了开发区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集中发展主要体现在开发区发展的三个“联动”上。与一江之隔的江阴市实现了“跨江联动”,建立江阴—靖江工业园,出台和争取各类优惠政策,积极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与乡镇实现了“市镇联动”,撤销所有乡镇工业园区,所有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开发区,财税收入区、镇按比例分成,目前已经吸引100多个项目进入靖江开发区集中布局;与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了“区企联动”,培育形成了粮食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船舶配套园等5个特色园区。集约发展主要体现在园区资源的统一规划调配上。投入2000余万元对开发区进行统一规划,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对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搞一次性配套到位,围绕项目进行“量身定做”,做到基础设施跟着项目走,实现了建设资金的集约高效利用。对沿江岸线实行限制性利用,凡利用岸线的工业项目投资都要超过10亿美元,物流项目年物流量超过100万吨,达不到规模的一律使用开发区公用码头。实施建设用地定额管理,实行重大项目用地优先,重点园区用地优先,标准厂房用地优先,鼓励建设dc厂房,亩投资强度提高到160万元/亩以上。集聚发展主要体现在园区产业的明确定位上。三个园区有着明确的功能分区:新港园区主要承接大吞吐量、大用水量的大型项目,正加快培育船舶、粮食、冶金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城南园区围绕建设高科技集中区,大力发展发展机电、汽配等高新技术产业;城北园区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小企业入驻。盐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辖区面积84.72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韩资工业园。2009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开发区已吸引落户企业1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00多家,投资来源涵盖日韩、欧美、港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IT、航空、机械、生物技术、高档纺织服装等多强并举的产业格局。目前,盐城经济开发区正全力打造江苏利用韩资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上海产业基地和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在产业培育上,突出1—2个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培育,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两个特色产业园,杜绝产业“小而全”,做到“少而精”,实现与县(区)开发区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在外资招引上,竭尽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以外资突破实现产业和园区突破。高度重视外资招商,专门成立日韩港台办公室,将招商重点锁定日韩港台,明确部门分工,外经贸局主攻日韩,台办主攻台资,外办主攻港澳和欧美,每年分别举办2次以上的专业重点招商。在盐沪合作上,2008年市政府出台盐沪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政策意见,并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扶持政策,省财政厅2009年7月专门行文,明确盐沪合作开发区享有与南北共建园区同样的连续3年每年1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目前,盐城所有省级开发区均与上海市级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享受优惠政策。在产业链完善上,围绕建设“汽车城”的总体目标,不遗余力地引入、发展新的汽车生产厂家,努力在汽车业的研发、测试、服务、文化等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拉长汽车产业链条。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行政管辖面积152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5亿元,财政总收入27.18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9亿元,财政收入从位列淮安市9县(区)中游位次跃居县(区)之首,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4亿元。开发区按照功能划分为“一城、两园、三区”。一城:即最早开发的22平方公里建成区,现在主要实施“退二进三”,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两园:依托盐岩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的盐化工园,依托淮安机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空港产业园;三区:即高教园区、徐扬片区和南马场片区。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区内现有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本科及大中专院校,在校生近6万人,为开发区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徐扬片区面积58平方公里,随着FSK淮安科技城、达方电子等大型工业项目建成,已逐步成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物流的集聚区。南马场片区面积24平方公里,是跨京沪高速开发的新片区,重点发展沿京沪高速电子信息产业带。在功能支撑上,开发区内建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教园区、孵化中心、研发中心、风投公司等一应俱全,为开发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保障。在融资建设上,突破传统的担保抵押融资模式,借助开发区投资建设公司平台,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目前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年内计划发行12亿元企业债券。在台资突破上,围绕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聚集新高地,全力以赴主攻台资,每年组织40多个批次的赴台招商,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均要赴台招商一次;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台商—淮安论坛,以商引商成效显着,FSK、达方、台玻、大同电子、康师傅等一批知名台企相继落户。在集群发展上,目前开发区形成以FSK淮安科技城为代表的港台企业群、以韩泰轮胎为代表的日韩企业群、以安特汽车为代表的欧美中小企业群和以美的威灵电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群。二、加快我市开发区建设、推动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发区是工业突破的主战场,是集聚项目、吸纳资本的主阵地,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在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周边地区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加快开发区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首先,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追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各级开发区仍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加快发展上,对可持续重视不够;更多的是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对发展质态的提升重视不够。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罗志军省长在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全省开发区“升级转型”工作强调指出,全省开发区总体要求是抓创新、促转型,具体实现三个转型,即“由规模化产业集群向高效化创新集群转型;由单一功能区向叠加功能区转型;由外延式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为此,处于经济发展的最前线的开发区,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同时,面对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环境容量的倒逼机制,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支撑经济长远发展较为乏力,开发区必须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走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严格保护和资源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是应对区域竞争、实现宿迁跨越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地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从总体上看,虽然苏北的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苏南、苏北的总量差距还在拉大;苏北五市之间竞争也很激烈,通过这次考察,我市开发区在周边开发区中不具有优势,某种程度上甚至处于劣势,竞争和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宿迁整体纳入长三角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扶持效应不断放大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更多的项目、资金等发展要素向开发区加速集聚,以开发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来支撑和推动宿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第三,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开发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对全市经济增长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市开发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开发区的长远发展。如:开发区产业规划不够合理、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基础配套难以满足大项目落户、管理运行的机制体制不够灵活,无法形成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一盘棋”。要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与建设水平,强化基础功能配套,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自身的二次创业、二次发展。三、与靖盐淮相比我市开发区存在的主要差距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专门与各开发区主要领导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职级高配以来,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2009年,全市开发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5.4亿元,是2005年底的6.1倍;实现业务总收入512.5亿元,是2005年的6.3倍;财政总收入65.2亿元,是2005年的15.2倍。开发区以占全市不到3.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55.6%的工业增加值和50.1%的财政总收入,分别比2005年的贡献份额提高了18.9和33.5个百分点,人均GDP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0倍。二是大项目集聚效应越来越强。恒力工业、翔盛粘胶、娃哈哈饮料、可成科技、天能电池、金鑫轧钢、梦兰纺织、波司登服饰、千仞岗服饰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开发区,并催生了特色食品产业园、高新电池产业园、高档家纺产业园等若干个特色园区的兴起和发展。三是基础设施配套越来越好。目前,全市开发区已基本达到“七通一平”的投资标准,道路、管网等设施齐全,供水供电充足,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产、软件服务外包等逐步配套,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落户要求。四是开发区与城市互动越来越紧。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占城区总面积的48.6%,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市开发区年末从业人员达到28.7万人,是2005年的2.8倍,占到全市城区人口总数的1/5。宿迁经济开发区现在一个月的一般预算收入就相当于2005年全年收入的总和。但由于开发区建区晚、起步迟、底子薄,与其它开发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一是整体实力和发展速度上有差距。全市开发区的总量在全省所占份额很小。2009年,全市开发区的五大主要指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到帐外资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分别仅占全省1%、2.4%、0.23%、0.52%和4.4%,占苏南5市的1.6%、3.5%、0.25%、0.74%,8.1%,占苏中3市的5.3%、16%、4%、3.6%和25%,占苏北5市的8%、16%、8%、5.6%和17%。在单体上,宿迁经济开发区的五项主要指标与我们调研的靖江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和淮安经济开发区相比,无论总量还是发展速度差距都很明显。宿迁经济开发区的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在总量上与靖江经济开发区相比分别仅是对方的5.9%、61%、5.6%、5.1%和44%;分别是盐城经济开发区的6%、31%、10.4%、8.4%和27%;分别是淮安经济开发区的7.9%、23%、15%、1.9%和24%。宿迁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在速度上也有差距。与靖江经济开发区相比:只有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靖江经济开发区增幅7.1个百分点,其它指标增幅分别低于靖江经济开发区增幅36.5、23.8、3.7个百分点;与盐城经济开发区相比:仅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盐城经济开发区增幅44.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盐城经济开发区10个百分点,其它指标增幅分别低于盐城经济开发区65.1、48.2个百分点;与淮安经济开发区相比:仅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淮安经济开发区增幅75.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到帐注册外资这几项指标增幅分别低于淮安开发区增幅179、110.6、22.2个百分点。二是发展理念上有差距。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的主阵地,是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增长极。它的发展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工业区。在项目引进上:开发区是以现代制造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境外资金项目为主,以出口创汇型项目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在开发建设上:开发区要实现项目集聚、用地集约、开发集中,可持续发展。我们调研的三个市开发区,他们都遵循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理念,重点突破境外资本,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当地传统产业升级,也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靖江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淮安经济开发区2009年分别利用外资1.75亿美元、1.07亿美元、5.0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18亿美元、9.6亿美元、6.72亿美元,而宿迁经济开发区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只有940万美元、进出口也只有1.04亿美元。这三个市在招商队伍建设上均是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产品实行专业招商,并设立专门的境外招商局。开发区是招商主体,而职能部门为开发区建设和项目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开发区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规划跟项目走现象。我市开发区仍然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仍然是“工业区”。过分强调市外资金就是外资和全民招商的理念,使开发区引进的单体项目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产业链短,拉动力不足,并且还有开发区依赖职能部门招商,甚至有与部门争项目的问题,个别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则“饥不择食”,不问“质量”高低、“规模”大小,片面向开发区“推售”项目,“抢滩”落户,致使开发区规划不能很好执行等现象。三是园区规划上有差距。考察的三地开发区在规划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靖江经济开发区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进行规划,设立了新港园区、城南园区和城北园区三个园区,三个园区错位发展,特色取胜,新港园区发展造船业、城南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全部集中在城北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区内发展,绝不相互渗透、重叠。盐城市对全市11个经济开发区都明确了1-3个主导产业,尤其是市区的三个开发区定位更加明显,盐城经济开发区以汽车制造业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导,盐都开发区以风电、电子产业为主,亭湖经济开发区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市区三个开发区之间招商各有侧重、项目统筹落户。淮安经济开发区按照“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的定位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对原控制区进行了调整,编制了徐杨片区和南马厂片区综合发展规划,高起点编制了出口加工区、海关通关点、保税仓库、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水电通信、环境保护、集约用地等各类专业规划,每年投入规划编制经费100多万元,进行规划的修编和动态管理。而我市开发区没有前瞻性的、高品位的统一规划,全市各开发区产业布局基本雷同,没有形成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统筹项目、分类布局的产业定位。尤其是市区3个经济开发区和骆马湖示范区以及3个共建园区之间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

㈤ 推动工业经济的任务和行动方案

一、深入推进园区建设,大力提升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工业穗桐启园区发展水平

责任单位:经贸局、经济开发区、镇乡、街道

配合单位: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外经贸局、统计局

工作要求:

1.扎实开展乡镇园区“五比”竞赛活动。各乡镇园区迅速开展以比扩容、比配套、比项目、比质量、比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园区建设“五比”竞赛活动。力争征地6500亩,平整3500亩,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乡镇规上企业(2000万以上)净增30家以上,乡镇规上工业产值、工业投入、税收分别实现280亿元、30亿元、14亿元。

2.扎实推进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经济开发区要迅速推开兰江片登胜路两侧和江南片新周路以北、迎宾大道以西地块,加快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猜如配套,拓展工业用地4000亩,新增规上企业25家以上,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工业税收6亿元,外贸出口3.7亿美元,完成工业投入27亿元以上,争取全年引进工业资金18亿元以上。

3.缓解土地制约瓶颈。建立用地指标安排与轮肆乡镇复垦挂钩机制,制订考核办法,提高补助标准,调动乡镇土地复垦的积极性。实施工业用地招拍制度,开展低效用地清理专项行动,全年清理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其中经济开发区清理500亩,镇乡、街道清理500亩。

二、开展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加快项目投入产出

责任单位:外经贸局、经贸局

配合单位:发改局、人行、经济开发区、镇乡、街道

工作要求:

1.开展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梳理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题,建立项目落地一对一服务机制,明确时间节点与进度要求,定期督查,加快项目审批、落地。

2.开展达产达效专项行动。对近3年来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一次回头看,由园区办牵头,从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履行合同三方面,复核项目运作状况。

3.加大工业性投入。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投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等产品倾斜。积极推进低碳、环保、节能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55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投入完成52亿元以上。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性投入27亿元,镇乡、街道完成工业投入30亿元。

4.全年实施60项总投资44.3亿元的市重点技改项目,年内完成技改投入18亿元,建成投产47项。

5.认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全年举办1~2次银企合作洽谈会,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项目信贷支持。

6.加大项目储备和包装力度,争取列入省重点工业项目8只以上,获得更多的省统筹指标及专项财政贴息。

三、优化驻点招商布局,提升招商选资水平

责任单位:外经贸局、经济开发区、镇乡、街道

配合单位:市机关各部门

工作要求:

1.任务目标:争取引进企业60家以上,引进工业资金35亿元(含外资3500万美元),力争40亿,并在引进“大好高”项目上取得较大突破。

2.优化驻点招商:实施驻点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的“8+2”模式,分别在台州、绍兴、宁波、昆山(太仓)、东莞、温州、杭州、永康等八个重点区域进行驻点招商。同时新设立新型棉纺织和铜铝延伸2个产业招商组,分别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

3.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回归工程。2011年争创总部经济税收1亿元以上,在兰新设立公司10家以上,回归创办企业15家以上。

4.完善项目考核:完善项目信息第一报告制度,负责每月向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招商项目逐月对账,对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列入镇乡、街道招商引资考核。

四、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责任单位:外经贸局

配合单位:人行(外管)、检验检疫办、海关联络处、财政地税局、国税局、经济开发区、镇乡、街道

工作要求:

1.争取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0家以上,超千万美元出口企业达18家以上。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其中出口7.5亿美元以上;实现境外投资300万美元,完成境外劳务输出200人次。

2.增强海关联络处作用,实现“大通关”运作,为外经贸企业顺利开展各项海关业务提供服务。

3.全力为企业搭建国内外参展平台。计划争抢广交会摊位110个,华交会摊位10个,境外参展展位80个。

4.充分发挥国际商会和牛仔面料对外贸易省级预警示范点作用,搭建起外经贸企业大服务平台。

五、积极推进棉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责任单位:经贸局、纺织行业协会

配合单位:外经贸局、科技局、经济开发区、人劳社保局、教体局、财政(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监局

工作要求:

1.加快推进棉纺织产业集聚升级,编制和实施《市纺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市棉纺织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意见》,不断提升我市棉纺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建设纺织品综合市场和省棉纺织品质量检验中心,加快建设纺织综合市场。强化服务指导,建立配套政策,推动纺织业集群化发展。

3.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加快棉纺织产业集群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度,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化棉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4.强化纺织行业协会功能,提升服务功能,促进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广毛巾行业联盟企业标准。

5.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应对危机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争列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2家、市级以上新产品10只。

六、培育壮大企业主体,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责任单位:经贸局、行政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外经贸局、财政(地税)局、科技局、统计局、人行

工作要求:

1.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推行难题交办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兑现工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行市领导联系优强企业制度,鼓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精细化管理。

2.培育一批上规模的优强企业,全年力争销售额超亿元企业突破90家,“亿千”企业突破35家,“双五”企业突破30家。新增企业15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全市规上企业产、销增长25%以上,力争30%。

3.加强优势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对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4.梳理调研全市企业分布结构,确定新兴培育行业。确定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有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列入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库,并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基金中安排不少于30%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特色优势中小企业技改项目和技术创新的项目补贴。

七、抓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作

责任单位:经贸局

配合单位: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发改局、环保局、质量技监局、统计局

工作要求:

1.进一步推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严格项目准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1.0吨标煤以内(国家鼓励类项目按行业标准执行),确保“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8%。

2.进一步完善节能项目库建设,加大财政节能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3.开展能源效率标识专项检查和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对不达标企业立即停产改造,改造无望或经改造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列入淘汰名单。

4.注重推行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列入重点用能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0~20家),同时加强能源检测(监察),不少于20家。

5.进一步完善集中供热布局,加快浙能电厂热电联产建设步伐,继续扩大城西集中供热范围。

八、实施名牌战略

责任单位:工商局、质量技监局

工作要求:

1.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年内新增省市着名商标10件,省级名牌产品2只,制定年度商标品牌战略具体推进计划,并开展组织实施且有量化目标。

2.开展商标抢注活动。明确创牌对象,实行一对一全程帮扶,对无商标工业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引导外向型企业、无商标工业企业加强国际、国内商标的申请注册,继续完成10%无注册商标工业企业的商标申报任务。

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开展质量奖评审活动,评出1~3家市市长质量奖企业;积极争创1家市市长质量奖企业。年内扶持培育并申报省质量赶超项目1~2个,积极争创1个项目。

九、推进技术创新

责任单位:科技局、经贸局

配合单位: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国税局

工作要求:

1.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年新增各级研发和技术中心20家以上,其中省级研发(技术)中心2家以上。

2.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科技强市创建。全年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0项以上,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20只以上,专利申请量66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50项以上。

3.不断加大科技合作力度,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举办各类科技对接会活动,加大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用,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研发机构。

十、强化安全监督,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个零增长”

责任单位:安监局

配合单位: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经贸局、公安局、交通局、建设局、教体局、总工会、旅游局

工作要求:

1.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确保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实现“三个零增长”。

2.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继续推进消防及“三合一”、道路及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矿山、电力设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十一、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责任单位:供电局

工作要求:

1.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建成投运110千伏香溪变、扩建110千伏莲花变,开工建设110千伏女端口变,建设500KV信安至线路,提高变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

2.加快城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4.72公里;改造或新增农村台区246个。

十二、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质量监管,促进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事处

配合单位: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质量技监局、外经贸局

工作要求:

1.加强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假冒伪劣等出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按要求对出口企业开展新的分类管理,使一类企业达6家以上,完成出入境检验检疫3亿美元以上。

2.加快对外贸易便利化进程,直通放行企业达40家以上,对出口企业100%实行电子监管。

3.帮助出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使出口产品无质量问题国际通报和退货,帮助企业积极利用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提高外向型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十三、开展“企业文化年”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责任单位:总工会、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经贸局

1.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职工文体活动,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职工文艺联欢晚会;开展“千万职工大行动、转型升级立新功”活动,认真抓好“六比一创”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

2.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2011年,全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面达到90%以上。

工业经济任务和行动方案责任编辑:陈老师阅读:人次

㈥ 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新春伊始,全国多地就已陆续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吹响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冲锋号。要冲锋!要决战!要拼经济!拼什么?怎么拼? 让我从多个高频词方面解读这个问题。
截至1月30日,已经有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甘肃、重庆、陕西等23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思客通过梳理相关会议和政策文件内容发现,“高质量发展”裤宏中“扩大内需”“营商环境”等成为地方经济工作部署的高频词,展现了新年的开局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高频词一: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广东于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把目光锁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将其视为“根本出路”。
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天津在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时表示,要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山东、甘肃、南京、大庆等地也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出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高惺惟表示,高质量发展成为多地会议高频词,这表明地方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找到了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1月27日,集装箱货轮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普遍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本地区节前召开的“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高频词二: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多地陆续提出应对方案。例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具体方案提振居民消费,例如《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
提振消费在今年各地“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居于重要位置。董希淼认为,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高惺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内需的潜力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通过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高频词三:投资
围绕投资,多地加紧谋划布局。胡山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火热启动,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福建、陕西、云南等多地也盯紧重大专项。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齐抓共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
推进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部分,投资需求扩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消费也就增加了。从长期看,投资扩大会带来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基础设施加码会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从现在地方对今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并没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实促增长的举措,扩投资火热开局,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这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此次各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关注重点。对此,上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密集释放打造国际一流营绝山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吉林、河北和湖北等地就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出部署。
优化营商环境,对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董希淼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1月5日,在合肥市瑶海区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员工在智慧显示屏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解琛 摄)
苏剑表示,多地聚焦营商环境的建设,特别是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强信心的重要信号。另外,中国已进入靠科技进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营商环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会议与政策传递出哪些信号?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强调政策靠前发力和力争“开门稳”。其释放出的信号也与多地政府“一号文件”全力拼经济的基调形成呼应。
王涵注意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说明地方在经济建设层面呈现出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良性竞争态势。这种良性竞争的态势将对经济起到较强的拉动效应。
董希淼表示,兔年一开工,多地就召开“动员会”,一是传递真抓实干、发展经济的明确信号,进而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给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二是抢占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2023年仍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开工动员会”有助于克服“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情绪,督促和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促发展、稳增长。

㈦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工作怎么样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是合肥市政府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行政机构,负责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等工作。管委会推进了一系列引资项目,不断优化了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企业来宁发展。同时,圆吵管委会还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打简辩造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了一批高端智力,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管委会进一步优化了区域交通路网建设,提橘咐侍高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方便了企业生产和市民出行。总之,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的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㈧ 工作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好吗

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的利弊:

在看来,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因为毕竟是事业单位,或者是政府部门。

一般这样的单位工作环境一定很好,福利待遇和各种条件都很好,所以很多人考公务员,考业务占想进入这样的单位工作,进入这些部门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例如,有一个朋友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禁区里的工作很容易。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务,但是能轻松地完成任务。

所以觉得这个事情很好,但是在这里工作也得考虑一个缺点,因为在这项工作中,可能没有太多的竞争,容易变得非常安逸,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不会去进一步研究,所以认为这是一个缺点,因为比在私营部门工作,工作的惰性的滋生地,这样的机构,这是一个直接的。所以当再这样一个部门工作时,必须考虑它的缺点和优点。

㈨ 开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多地在开年都是在拼经济,,在我们耳边经常有着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高频词语,这是在向我们传递了以下几方面的信号:
首先,每年的第一季度是全年经济走向的风向标,而多地召开会议,在部署经济工作的时候都拿出这些高频的词语,就是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这一信号是为了进一辩贺备步的调动当地的一切资源,尽可能的把经济搞上去,而在这次开年释放,拼经济信号的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说明地方,在经济建设层面上的目标是一致的,毕竟对于我们而言,当前最大的目标就是进一步的发展经济,进一步的提升生产力的水平,从而才能够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
而从另一方携毁面来说,多地提出了开年拼经济,拿出了这些高频词语,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我们的信心,表明我们要营造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充分的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才能够实现保证居民就业,保证基本民生和保证市场主体以及保证产业链供应的目标,这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我们有着全球最拍答大的市场,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被释放出来,通过进一步的拼经济,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实现,促使经济行稳致远。

阅读全文

与经开区经济工作怎么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安镇与赤坑镇哪个经济好 浏览:689
事业编的综合服务中心怎么样 浏览:237
97年的牛婚姻买楼什么方向好 浏览:961
晚年能幸福的生肖有哪些 浏览:351
中国海岸带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浏览:403
成都省属事业单位月薪多少 浏览:376
哪个网站的礼物叫幸福城堡 浏览:948
朋友你在哪里过的挺幸福 浏览:152
上海的经济适用房为什么这么贵 浏览:21
太原市迎泽区哪里有美女 浏览:941
为什么现在的婚姻被物质绑架 浏览:733
曹云金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894
幸福的美满的用英语怎么拼 浏览:860
江南美女怎么样 浏览:32
健康系统什么时候不能玩儿 浏览:922
有哪些关于形成字的有趣故事 浏览:959
成品事业部是什么意思 浏览:978
甘肃出过什么美女 浏览:697
事业编制转岗后如何晋职 浏览:765
幼师考事业编需要准备什么 浏览: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