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国家经济策略有哪些

国家经济策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28 14:30:02

A. 国家战略有哪些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B. 二战之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策略说法有哪些·

1、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1)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劳动者素质。

2、从共性角度比较二战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方式。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工业大国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造就经济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3、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①面临的机遇:A、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B、二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C、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D、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面临的问题:A、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B、长期的殖民统治,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C、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大国的影响和制约;D、亚洲国家差异大,内部矛盾复杂。

③中国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从历史机遇、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德、美、韩经济发展原因: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美国则在原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稳定发展。韩国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并一跃实现了工业化。历史机遇:联邦德国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和马歇尔计划援助。美国则在战后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开始工业化进程。

经济发展战略:联邦德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美国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韩国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发展密集型产业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实行不均衡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在经济领域推行出口主导型产业化战略,依靠“要素投入型发展模式”,经济在短期内迅速起飞。这种增长模式虽然在当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明显。90年代后期,“要素投入型发展模式”累积的弊病,包括增长里衰退、劳资纠纷等矛盾纷纷呈现,最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政府调动资源集中开发首都圈的特定地区,不均衡的发展方向使得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以11.8%的国土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8.3%、税收的71%和韩国百强企业的91%。首都圈的人口、产业、经济、权力的过度集中,一方面以牺牲地方利益为代价,致使地方的发展潜力衰退和活力丧失,从而导致韩国出现

“高费用、低效率”的国土结构,最终造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下降、社会的凝聚力削弱。另一方面,韩国的首都圈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首都圈作为韩国经济中心担负着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又承受着诸如高地价、高利息、高物流费和交通、环保、教育和卫生压力。为了克服不均衡发展及其负面影响,自2003年卢武铉的国民参与政府上台以来,韩国一直致力于国家均衡发展战略的策划与实施,并且正计划以过去4年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基础,布置与推行第二阶段的均衡发展政策,以克服地区间发展的差距,谋求韩国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强化韩国的国际竞争力。韩国政府正通过国家均衡发展战略,激发首都圈以外全国所有地区的发展潜力,确保新的增长动力,从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以革新、均衡、产业、空间、质的发展五大政策为支撑,力图促进地区间互助发展,以“建立多核型、创造型均衡发展社会”为目标。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参与政府成立了国家均衡发展委员会作为推进战略的指导与研究机构,并制定了国家均衡发展特别法以保证战略的实施,同时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和“国家特别财政预算”,设立特别会计。具体说来,国家均衡发展战略包括五大主要政策:第一,革新政策。这项政策主要是要对以前地方政府、大学及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强制结构进行变革,创建地区创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下,以地区政府革新体系为龙头,地方自治团体、企业、大学、研究所、NGO等之间建立各种形态的水平合作关系,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个主体在发展中的优势。地区政府的革新体系与计划为各主体提供互联网络以及交流学习的平台,企业负责技术应用与商业,大学和研究所负责培养人才及研究开发,地方自治团体负责地区革新计划的推动和起到支援作用,民间团体和媒体参与革新成果的推广,从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式项目。第二,均衡政策。该政策主要是针对不发达地区人口减少、教育医疗条件落后等问题而制定的政策。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问题,政府推出“新活力项目”,每年投入约2千亿韩元规模的财政援助,为不发达地区注入经济活力。第三,产业政策。参与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均衡发展的五年计划,并指定了8个革新示范地区,每个示范区重点扶植4个战略产业。从2004年起,该政策推行比较顺利。这些战略性产业从传统的产业部门开始转向最尖端的产业领域,形成文化、旅游、数字化传输等广泛的产业领域。在全部的64个战略产业中,其中21个产业在投资、就业、销售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该政策对于韩国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空间政策,即分散政策。参与政府推出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建设战略,将行政机关和公共机关部门向地方搬迁,从而形成多个小型的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重构国家竞争力的新中心,而不是以首尔为唯一的中心。该政策计划在2008―2014年间完成政府12个中央部门、4个处、2个厅的迁移。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可以将革新政策、均衡政策、产业政策和空间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速发展与提升竞争力。第五,质的发展政策。这一项政策注重“创建适于生活的地区”,其目标在于改善居住环境、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空间质量,创造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参与政府的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从推出到现在,还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对还处于实施阶段的战略进行定性的评价还为时尚早。但从相关研究资料可以看出,该战略的大部分政策已经开始启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些地区的产业政策也正在调整之中。据统计,韩国地方的生产总值比率已经由2002年的51.3%提高到2005年的52.6%,地方出口率也由2002年的60.9%增长到2005年的67.2%。2006年国家均衡发展委员会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63%的国民表示支持均衡发展战略,46%的表示赞成该战略,53%满意均衡发展战略及实践。可见,该战略的发展趋势是非常不错的。

C. 我国当前实施的促进经济发展措施有那些

中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直接有力、扩大内需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1月份以来,从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出台,越来越细化的调控举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抓住难得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积极财政政策释放能量

进入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的显着下滑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但不少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张性调控政策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后逐步回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说,16日公布的今年1至11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这一增速虽然比前十个月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处高位,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下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将逐渐显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面对国内外挑战,中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意味着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释放越来越多的能量。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具体则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可以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国家近期宣布将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发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积极信号。财政部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农村、住房、汽车、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消费。

明年1月,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适时出台,表明了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调整结构的重大契机。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立足当前的拉动投资,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而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扩大内需既是中国经济面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其背后是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重大转向。他预计,到2010年,随着政府拉动内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将初步形成,中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发展。

释放流动性、增信贷: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将中国经济比做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则在于促使“资金之水”流动起来。中央当前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措施,正是要将这“水”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堤坝”中释放出来。

从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中国正在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金融政策,通过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稳定增长,为经济航船提供广阔水域。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陷入衰退边缘,企业融资难成为全球问题。为解决流动性问题,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央行更是在3个月时间内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量的控制。

王庆认为,当前中国释放流动性的效果正在显现。根据央行11月份金融数据,11月份贷款出现同比大幅上涨。但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局面依然未能有效缓解,而银行惜贷现象仍然严重。相关迹象表明,资金之水虽然流进了商业银行,但仍未能很好地进入到企业生产中去。

基于此种状况,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对货币政策、信贷服务、资本市场、保险、融资渠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财税支持、改革风险等九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满足合理资金需求等两项内容位列众措施之首。

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这三十条意见是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其中提出的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M2最高增长目标,体现出当前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的特点。“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能够适时地扩大流动性、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对工业的增长,就业的保障和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此外,针对银行惜贷现象,金融三十条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张其佐说,这三十条意见还体现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另一特点,就是财政货币政策正在更好地与产业政策相配合协调。实现保增长的关键就是要保工业。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阶段,工业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至关重要,目前向企业倾斜的政策,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

“对银行来讲,保增长是一个大局,如果银行纯粹基于这种风险而畏缩不前的话,就会影响工业增长,从而使经济下滑的问题变得更严重,银行自身的存量贷款也会很受影响,最后受危害也自然包括银行业。所以对银行来讲,也需要扩大信贷投放,在经济保增长的同时,才能保住自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股市、楼市、车市:扩张调控政策工具促市场稳定发展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老百姓关心的股市、楼市、车市三大市场都受到了高度关注。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这三个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会议强调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将住房和汽车消费列为明年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

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则进一步明确将出台信贷政策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并支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

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三个市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将有效增强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稳定预期。而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更是为市场回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预计,明年二季度,政策对实体经济提振效果会逐渐露出端倪,基本面预期的企稳会逐步取代纯粹的情绪刺激,成为股市新的且强有力的提振动力。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基调更是为其走出低迷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人士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输血”,维持企业资金链不断裂,防止房价“超调”,早日稳定购房人的预期。而除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未来可以预见的降息可能节约房地产企业资金成本,这将成为稳定房价及购房人预期的重要条件。

另外,降息将带来购房成本下降,引发交易量持续回暖。数据显示,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次日,上海的日均预售套数比11月上升了35%,比10月份则是上升了56%。北京虽然受季节因素影响冬季售房量会下降,但12月份日均销售仅比11月份下降25%,比10月份仍然上涨20%。

已经构成居民一大消费点的汽车市场也有望在新一轮调控中受益。虽然受经济增速下降影响,在居民资产价格缩水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明年汽车业发展不容乐观。但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汽车业的利好因素。

答案补充
哪些货币政策?大幅度降息,住房首付减少,帮助受困企业融资,发放购物券……

D. 发展中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发展中好陆国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采取措施如下。
1、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顺应经灶盯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
2、确定自身发展战略,制定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友辩顷战略。
3、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改善国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自身产业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处理好效率、公平与竞争问题等。

E.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其核心在于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有机平衡关系,并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这里高质量一词给出的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有机平衡关系绝不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而是在较高效率基础上实现的平衡。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来看,也就是我们只能往曲线的右边(即从上坡到下坡)前进,而决不能走倒退路,更决不能回到曲线的原始起点。福利的改善,而不是福利的恶化,才是人类社会普遍的追求和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波动和反复,也就是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有时候也有可能出现退几步进一步或退一步进几步的各种情况,相对于长期稳定向好的势头而言,这些情况其实都是正常的。

那么,当前在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值得我们探究的是,受环境与经济两侧变化的同时影响,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关系是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

根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也就是说,就2019年的总体情况看来,环境与经济两端实现了齐头并进的稳定发展态势。这表明,经过持续努力,绿色发展战略已经逐步取得成效,环境与经济的严重失衡关系已经得到扭转。

这一点在新冠疫情发生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以来,经济发展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在此关键时刻,如果没有过去几年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那么恢复经济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就此而言,之所以我们可以在国内疫情过后快速复工复产,不仅仅取决于各种货币财政金融政策,同时也离不开环境与经济之间更加和谐的平衡关系,正是这样的有机平衡关系为我们推动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严重失衡得到缓解的同时,环境与经济之间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这个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就是环境与经济的比价关系没有调整到位。所谓调整到位,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素的流动。比如资本要素,在生态环境部门和经济部门之间是否可以实现基本的均衡性流动,即两个部门的回报率基本一致。除去最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那些环境治理领域外,市场中的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之间目前显然不仅没有实现均衡,而且还存在很大落差,导致资本出现单向流动。其原因在于绿色产品的生产效率还远远没有达到非绿色产品的水平,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资本自然就偏好生产效率高、回报率高的部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呢?这一方面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无疑可以归因于某些市场不完全的因素,比如,缺乏绿色的标准体系、信息不对称、绿色诚信水平不高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也恰恰就是生态环境短板背后的经济学含义所在。

但短期看,经过长期治理,生态环境领域将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而我国经济一直在承受较大的压力。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迫切需要,今年又受到疫情影响。与此同时,还不得不面临就业、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底线约束。

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我国目前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方面,不定增长目标,减缓来自各方面约束的压力;另一方面,全面刺激经济,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全面复苏,包括在线经济、居家经济、地摊经济等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发展。

F.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下:

1。体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2、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东海岸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扩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3、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改变。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4、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

农业生产资料、部分农副产品和部分工业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5、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很多。

解决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国家经济策略有哪些扩展阅读: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G.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基拿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瞎团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1) 它的目标贯穿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具有稳定性。

(2) 它的内容是概略的,不是详尽的。

(3) 它的范围是全局的,不是局部的。

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般依据是:

(1) 各国的具体国情。包括社会制度、现有生产力基础、国土大小、资源条件、人口多少和教育水准、科学技术状况、历史文化传统、成败经验等。

(2) 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生态规律、科技规律等。

(3) 国际环境、所处时代和国际地位、他国经验。

(4) 理论基础。包括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80年代初以来逐步得到重视。

制磨锋橘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与进步,又要考虑经济基础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的改变及居民的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的扬弃和推陈出新,并把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中心目标。

H. 我国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策略是什么

我国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策略是什么?
(一)充分认识外贸的积极作用,坚持发展外贸不动摇
改革开猜哪放以来,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取得长足进步。流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末端产业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考验。中央提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为此,我们要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充分发挥流通对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积极作用。通过流通产业的发展,引导过剩产能逐步消化,增加社会就业等,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与危害。
发展外贸作用:1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市场萧条、外需萎缩,致使我国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产品积压,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企业受累于产品积压,其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滞销;另一方面,却有一些地方还盲目新上同类项目。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既穗亏码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又要坚持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为消化过剩产能创造条件。
2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
加快发展流通产业,不仅可以引导企业消化过剩产能,扩大内需,还可以增加就业。从国际上来看,商业从业人员在就业人口中比例普遍比较高。英、美、空答日、加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10%以上。我国一些大城市商业就业比例也比较高。如北京,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流通业为社会提供240万个就业机会,相当于全部就业人口的25%。但从全国平均水平看,目前商业从业人员约为8000万人左右,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6.73%。这说明流通产业还有大量吸纳社会成员就业的潜力。
3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所处发展阶段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遇到我国发展所特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在会计上进行处理,如何恰当反映方为国际资本市场所认可,需要我们从维护国家利益和谋求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化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制定中吸收我国经验,并为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贡献力量。
(二)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战略举措。我国已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外贸商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还不高,企业研发、设计等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行业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还不够。要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变。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稳定出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失序、债务失控、决策失当的趋势,下一步还会继续发展,我们应冷静观察,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特别是要发挥我国贸易大国的优势,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继续稳住出口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是多方努力扩大进口。面对当前新形势,我们要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把扩大进口和稳定出口结合起来,把积极扩大进口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从多方面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一要扩大进口的国别。二要扩大进口的领域。三要扩大进口商品的品种。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良好机遇,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潜在空间很大,服务出口大有可为,要把服务贸易作为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切入口,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三)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我们现在是外贸出口大国,但不是外贸出口强国,最主要的表现在我们是以数量,而不是以品牌、质量和创新来取胜。今后我们要培养自主品牌,靠创新、靠技术含量和品牌质量赢得市场认可,大力培育一批“中国制造”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有高科技含量的商品,这些商品再也不是以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是真正以自主品牌和高科技含量为主的产品。加大国内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进步所需要的进口,加大对战略物资的进口,包括战略储备、能源、矿产、粮食等资源进口。另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制定进口政策时也应考虑纳入服务行业。

(四)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制造业梯度转移
一方面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同时还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
(五)加快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构建外贸发展的的外部支撑体系
我们需要到海外去投资,但并不完全局限于生产制造业。最关键的是要构建海外的营销网络,海外的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以及政府支持的海外服务机构。这样可以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能把将来过量的货物贸易的比例降下来,对于企业自身,对于结构转型调整以及贸易平衡都十分有利。另外,人才队伍在海外主要市场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理性经营、高水平的经营,要学会处理与当地的关系,如何维护中国良好的形象,将是稳定我国在全球影响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进行培训,要对企业的国际化大胆投入,提高整体的海外营销能力。

(六)积极参加全球经济治理,营造良好国际贸易环境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而参与的关键在于提出新的理念,即一种更好的维系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制度。这是能否赢得世界上更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的关键。中国在参与过程中,第一,应该在讨论以及抛出建议时要大胆,要用我们的理念影响别人,如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包容性,这些概念大家都能接受。但具体操作方法还需要下工夫做一些超前研究,去引导去促成。第二,对于我们内设的改革方向不必过于计较,可以当作谈判筹码,创造和谐配合的氛围,以赢得尊重,确立我们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在关键核心问题上要力争力保

I.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先战略有哪些(诸如重工业优先、效率优先战略)

经济的本质就是物质、信息、资金、人员的增值交换。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就是为增值交换提供最优的基础设施交换平台。具体的战略:1)全民培训互联网,让中国网民是美国等世界强国的4倍以上,这样,信息的沟通就能够加强信息增值交换,了解供求,落后地区的面貌就可以改变。2)大力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如稠密的铁路、公路、电力、船运,空运网,高效的通信、银行、金融网。3)大力发展军力,如建设1000多艘巡洋舰,5000架直升飞机,2000架歼20, 和1000架大型运输飞机,5000架中型运输机,让中国的军方和民间飞行员数目达到至少150 000人。4)大力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别是亚洲紧邻国家的贸易,使得他们对我国的经济依存度达到至少60%,然后拓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5)大力培训省部级以上的高官,让他们到了解世界的大趋势,科技发展的方向,世界各国特点和强项。长此以往,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世界各国的财力,世界各国的重点研发,都被中国黑洞吸收。6)收回外蒙古,收回台湾,收回藏南,收回南海岛屿,收回钓鱼岛!!!

阅读全文

与国家经济策略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辣木籽对人健康有什么好处 浏览:245
农信公务员事业单位哪个更适合你 浏览:984
从什么时候开始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 浏览:375
如何委婉的表达婚姻 浏览:350
幸福树长了黄斑怎么办 浏览:214
哪些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 浏览:927
幸福树施什么 浏览:990
爱情走到分手路口怎么办 浏览:243
2020上海事业考试满分多少 浏览:945
37岁婚姻不好离婚怎么办 浏览:972
怎么制作健康宝扫码登记表 浏览:975
以故事得已故事什么意思 浏览:352
幸福的罗如是说明什么 浏览:17
女人经济停留多久 浏览:279
被尘封的故事奇迹石是什么 浏览:911
古代儿童早慧故事有哪些 浏览:391
如何理解爱情生活 浏览:112
关于革命事业的领袖人物有哪些 浏览:864
去哪里找胶州第一美女 浏览:690
美国经济霸主多少年 浏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