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3个方面:应该是三个方面:
1.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
2.坚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马克思总结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为“有组织的暴力”。中国经济发展与此类似。中国首先依靠强大的劳动力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或者说资金必须要组织起来,不能一盘散沙,所以中国必须要尽快构建高效的金融市场。这个过程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中国如今的货币超发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注入大规模流动性以建立起高效的金融市场来组织大量的社会财富。之所以要靠大量的流动性建构金融市场,原因在于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的特征是足够的宽度、足够的深度和足够的交易弹性,这恰恰是流动性好的三大特征。
欧美的金融市场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则仅仅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对外暴力扩张资本原始积累,早期过程基本上相当于世界范围的财富再分配,当然生产力进步也本身创造了一部分新增财富。随着欧洲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欧洲霸主们建立的金融霸权和体系日趋完善,其金融体系当中的财富和资金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是长期相适应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古典国际金本位制的长期稳定。随着生产力进步的速度日趋加快,传统金融体系就不再能够适应,而一二战与此趋势直接相关。
新中国走的并不是暴力对外扩张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是不允许的,新中国第一步走的是“有组织的劳动力”,由此积累的大量财富必须依靠金融市场组织起来。上面也提到金融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来,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金融市场的资金总量要与社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但中国现在要速成,由此,金融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并不与现在的生产力状况适应,是透支未来的财富。什么是透支未来?就是假定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不变,未来产生的收入现在就被支取。如果生产力果真不进步,透支未来必然导致未来的大规模衰退,极有可能颠覆掉现在取得的一切成果。
现在货币扩张提升了社会总体的杠杆水平,最近一直在强调去杠杆,因为企业确实短期内无法消化掉这些资金。要想在积极构建金融市场的同时能够使企业尽快消化掉这些资金,只能依靠技术创新与生产力进步,这样的货币超发就不算是透支未来。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当年的第一把武器是劳动力,相对于欧美早期发展的暴力;现在以及未来就是第二把武器,科技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对内的经济发展之路,同时也是对外经济扩张之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必然会引起世界财富分配的格局。
⑵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确定.概括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解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两大课题.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六大报告在这一基础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制度又做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就是“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认识和有效调控收入差距.特别注意:效率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初次分配为主要效率;公平要通过政府调控来实现,再分配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⑶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①坚持走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③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至于为什么,您可单独问我)
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健康发展.
⑤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⑦确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
⑧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政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建设,构件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⑨每个公民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⑩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⑾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培养大批人才.
⑿加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⒀加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
若要更多,还可无限延伸...
⑷ 如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自然优势
自然优势主要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对于农业、采掘业、资源指向型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农业资源优势、工业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运输业发展条件优势等。
2、人文优势
除了人口要素外人文资源在地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如经济资源那么直接与明显,然而其影响却无处不在,而且波及深远。我国江浙地区自然资源贫乏而发达程度在全国领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地区在人文资源方面享有明显的优势。
3、技术优势
与其他经济要素不同,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要素没有自身独立的存在形式,而必须依附于其他要素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独立的要素而予以高度重视。由于地区间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布与扩散过程不平衡。
4、政策优势
地区政策不仅包括各地区自身的政策,而且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地区政策优势和劣势,其一是对各地区在国家政策中的相对地位进行比较;其二是对不同地区的自主发展政策进行比较。
区域优势是指某一个区域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诸因素中某一项或几项因素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这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区域的总体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区域优势存在的前提是区域差异。
(4)怎么发展特色经济扩展阅读:
区域优势的特性
1、全局性
没有整体上的协调和区域外的支持,区域优势是无从发挥的,区域优势转化为劣势。要注意区域之间的互利因素,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协作的格局。区域优势的发挥一定要依赖于区内和区外两个市场。区域优势和劣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综合性
对区域条件要综合分析,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要有区域内部各要素的协调配合。那种认为本区域特有的才是区域优势的认识是片面的。
3、空间性
区域优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它存在于区域内部。如区域拥有的能源、矿产、土地或运输、劳动力、资本、科技、自然或人文景观等条件。
⑸ 如何发展一个地方的特色经济
1、先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交通、环境、区位、政策等
2、利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该地区的经济环境,看看一、二、三产业中哪些产业有较大市场份额,哪些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用数据比较,个人感觉用主成分分析法或者其他方法,相对来说更有技术含量吧
3、结合当地政策总结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行业,以发展重点行业、产业来带动全面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