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省六安市的经济
六安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粮、油、麻、栗、茶、茧、肉、禽、水产等农副产品产量居安徽省前列。
民国8年(1919年),六安粮食总产25.3万吨,1949年粮食总产75.78万吨,经过土地改革,1952年增加到96.42万吨,1957年达到127.7万吨比1949年增长68.4%。1980年全市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有了生产自主权,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228.38万吨,1985年粮食总产215.93万吨比1949年增长1.85倍。
六安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1949年油料作物种植29.88万亩,总产1.26万吨,1957年增加到76.28万亩,总产4.81万吨,1961年减少到30.29万亩,总产只有0.67万吨。1965年油料种植38.8l万亩,总产回升到2.27万吨。1978年扩大种植到60万亩、总产3.19万吨,1980年种植62.94万亩,总产3.54万吨,但仍未达到1957年生产水平,1985年种植148.71万亩,总产11.19万吨。
2012年农业总产值198.8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074万亩,产量449.1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25.8万亩,产量17.3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9.2万亩,产量17649吨;蔬菜种植面积94.8万亩,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肉类产量51.2万吨,水产品28.1万吨。基本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茶叶、生猪、家禽、水产品、茧丝绸、油茶、六安大麻、中药材、草竹柳编等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59家,市级266家。全市已通过申报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31个。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白鹅获批国家证明商标,霍山石斛、六安瓜片、霍邱柳编、迎驾贡酒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着名商标农产品30个,26种农产品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全市有农副产品出口实绩的加工企业40多家,创汇超过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左右,出口企业涉及草竹柳编、羽绒、茧丝绸、果菜、水产、茶叶等行业。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分别获得了欧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认证。绿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归然牌野生葛粉、鹤莲牌莲籽汁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六安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民国前期,多为手工业匠铺和作坊,主要产品为土陶、土纸、土纺织品、针织品、铁锅、糕点、白酒、蔑席、纸伞、黄烟、铁竹木农具。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194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1952年工业总产值达4153万元,比1949年增长89.3%,其中轻工业增长93%,重工业增长24%。 1956年,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改造,同时继续兴办一批地方国营企业。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8373万元。1959年,工业总产值为18160万元,比1957年增长1.27倍。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7年的12.5%,上升到28.24%。
1962年,工业总产值降到10670万元,196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597万元,1985年,六安有工业企业2418个,全年实现工业产值98907万元,比1949年增长44倍,占工农业总产值37.97%,上缴利税822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26个,产值50622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51.18%;集体所有制企业2192个,产值27872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28.18%。全民和集体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990元、4038元;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53646万元、1329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39062万元、1016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分别为11327万元、6132万元。
1949年以来,六安地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1985年,已有10多个工业门类,35个行业,初步形成以电力、化工、机械、食品、建材、纺织等骨干行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轴承、手扶拖拉机、机制纸、棉纱、麻袋、白厂丝、丝绸织品等产品,在全省同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1979年—1985年有7个产品,获部优产品称号;有29个产品获省优产品称号;有27个产品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3]
六安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770户,比上年增加9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4.8亿元,增长17.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16.0%。
② 安庆和六安哪个经济发展好
1、2020年,安庆市全年生产总值2467.7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5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0.9亿元,增长2.8%。
2、2020年,经初步核算,六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669.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8.7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606.6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824.2亿元,增长2.8%。
应答时间:2021-05-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六安是个什么样的城市经济发达吗
六安处于江淮分水岭和大别山地区,境内多是贫困山区,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安徽省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说明:
六安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誉。近代以来,战事频仍,自然灾害较多,一度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培育起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建立了地方国民经济体系,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经济
六安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2006年,粮食总产383.9万吨,油料22.68万吨,棉花总产8588吨,肉类总产量45.12万吨,水产品产量21.82万吨,蚕茧7626吨,茶叶10681吨,蔬菜105.76万吨,水果25532吨。优质粮油、板栗、蚕桑、茶叶、高山蔬菜、白鹅、生猪、中药材、奶业、草竹柳编已成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在首届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茶王”称号。彭塔牌小磨麻油、蓼沣牌沣虾等16个产品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餐乐牌高级烹调油、板桥牌席草睡席、三特牌糖水板栗、大化坪牌霍山黄芽、恒大牌乳猪料和551及551H强化猪饲料、雪珂牌真丝针织服装、正达牌分割鸡等8个产品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全市农产品优质率逐年上升,优质稻面积429.8万亩,占水稻面积72%;双低油菜面积190万亩,占油菜面积85%;优质专用小麦面积65万亩;名优水产品8.19万吨,占总产量42%;生猪、家禽良种率达90%和8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57家,年收入近50亿元;全市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98个,上规模的101个,拥有会员3.3万人。安徽庆发集团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舒城天龙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瓜片名茶开发公司、寿县华祥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板桥草席集团、天裕米业公司等为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大多以合同或订单等形式与基地、农户联系,初步形成了风险共但、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分别获得了欧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认证。绿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归然牌野生葛粉、鹤莲牌莲籽汁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工业经济
六安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近年来,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粮油工业,年综合加工能力183万吨,产值、利税总额连续多年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华康、安丰、金田花三大油脂公司以及恒大集团进入国家大中型企业行列,金田花牌色拉油、百食得牌高级烹调油、寿春牌大米、幸福牌香米为省、市名牌产品。纺织工业,以棉、麻、丝纺织以及服装、羽绒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白厂丝、丝绸、各类服装,骨干企业有金裕纺织有限公司、华隆羽绒公司、七星羽绒公司、金寨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手扶拖拉机、汽车齿轮箱、轴承、铸件、电机,骨干企业有长江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江淮汽车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客车总厂、六安轴承厂、江淮电机公司和安徽应流铸造公司等。轻工业,主要产品有白酒、啤酒、日用陶瓷、电光源、印刷、家具、文教用品等,骨干企业有迎驾酒业集团、龙津(豪顿)集团、中华玉泉酒业公司、世林集团、六安造纸厂、舒城瓷厂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有水泥、砖瓦、油毡、彩色釉面砖、大理石、花岗石、塑钢窗、拼木地板、隔热镇水粉等,骨干企业有寿春水泥公司、皖西中天集团、兆峰陶瓷公司、昌龙水泥公司等。医药化工业,主要产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断血流片、尿素、碳酸氢铵、复合肥、香精香料等,主要企业有华源朝阳药业有限公司、金丰化工公司、金田生物制品公司、六安香料厂。
建筑业
2006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资质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5.3万平方米。现有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8家,三级企业74家;有施工专业承包二级企业13家,三级企业21家;有劳务分包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33家。建筑企业拥有四级以上项目经理1257人。骨干企业有天成公司、华力建筑公司、华瑞建设集团公司、宏达市政公司、六安市第一建筑公司、舒城县建筑公司。近年来,六安建筑企业不断向外拓展市场,京、津、沪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都有六安市的建筑队伍和建筑劳务输出人员,建造了一批代表性建筑工程。
房地产业
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1亿元,施工房屋面积297.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53.5 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152.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7.5亿元。市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快。相继建成了东苑小区、锦绣花园、明都花园、金鼎花园、兴美花园等住宅新区,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住宅小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物管企业达54家,从业人员4300余人,管理小区37个,管理面积178.9万平方米,物管覆盖率80%以上。
商贸流通
经过多年的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的商贸流通体系已经形成,物流配送、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正在兴起。全市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场30多个,六安商之都、六安百货大楼等处于龙头地位。拥有各类市场350个,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55亿元,主要有六安南门商贸中心、霍邱蓼都市场、叶集皖西市场和大别山木竹市场、寿县板桥草席市场、舒城孔集竹器市场、霍山黄芽市场、金寨船冲板栗市场、裕安固镇羽绒市场等。
个私经济
全市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11.8万户,从业人员30余万人,注册资金7.35亿元;私营企业4236户,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00户,500万元以上的69户,1000万元以上的34户。 2006年,个私经济实现产值18亿元,销售收入36.5亿元,工商税收2.43亿元,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开放型经济
200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1亿美元,其中出口1.95亿美元。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77家,世林集团、应流公司、安华羽绒公司、华隆羽绒公司、华安达公司的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出口产品以羽绒及其制品、轻纺产品、机电五金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主,销往美国、日本、东盟以及东欧、西亚和非洲市场。在鼓励出口的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广泛招商引资,对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6家,投资总额3.4亿美元,外商来自美、欧盟、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857家,其中,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二级分支机构6家,城乡信用社461家,保险分支机构2家,证券分支机构2家,以及地方投资组建的六安市城市信用社。金融保险服务网点遍布城乡,金融保险机构从业人员达6600多人。 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0.4亿元,贷款余额228.4亿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