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是怎么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吗
第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
其次,我们要知道在实行中央银行制的国家里,法定准备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和调整的。
然后可以知道,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这样就能对经济进行颂碧宏观调控,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由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故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是比较谨慎的。
第二个问题: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
“当提高法定存款银手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会变动吗~”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野搏举。但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
Ⅱ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1、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
2、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亮枯培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3、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主要措施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敬唯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率。第败晌六,选择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Ⅲ 中央银行如何帮助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
1、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国家经济状况对其进行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中央银行帮助维护国家经济的原因在于其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2、首先,中央银行就是法定支付手段与即时流动性的唯一提供者,其次,中央银行就是一国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维护者,再次,只有通过银行体系,货币政策才能通过超导机制发挥作用,并首先作用于实体经济,最后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直接相关,当金融不稳定时,货币不稳定也会随之而来。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就是运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货币稳定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
拓展资料:
一、央行稳定国家经济的方法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储户要把钱存到银行里,银行再放贷出去,然后形成企业、个人的各种贷款,支持消费生产。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储户有提现的要求,所以银行必须留存一小部分钱出来应付储户提现的需求,这部分钱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这个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在通过银行体系的循环中,存款准备金有一个放大器的作用,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调整都会引起社会信贷规模很大的变化。
2、基准利率
主要操作就是央行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去购买/卖出债券,抬高/降低债券价格,债券价格上升/下降了,因为债券是固定收益证券,还本付息都是固定的,债券的价格上升/下降,也就意味着购买债券的成本上升/下降。成本上升/下降,收益固定,利率自然就是下降/上升了,央行就达到了降息/加息的目的。央行持续地进行这样的操作,一直到债券利率达到央行设定的水平。
3、上述两种操作的联动效应
二、中央银行的三个职能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并根据市场需求调节货币供应量。
(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3)作为国家的银行,
第一,它代理国库,一方面根据国库委托代收各种税款和公债价款等收入作为国库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代理国库拨付各项经费,代办各种付款与转账;
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既用贴现短期国库券等形式为政府提供短期资金,也用帮助政府发行公债或直接购买公债的方式为政府提供长期资金;
第三,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关系;
第四,执行货币政策;
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Ⅳ 近些年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运用哪些主要手段来调控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政府通常针对特定的问题,选择这些手段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1.经济手段宏观管理采取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金融、投资和计划管理。
2.法律手段中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法律手段主要是相应的立法,即通过特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3.计划手段把计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点之一。
计划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两个层次来体现的:
第一层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进行调控的基本依据;
第二层次,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某些重要领域和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协调和调节。
Ⅳ 央行如何调节货币供应量调节经济
可以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不让银行贷款增加,也可以提高利拦余亏率,回拢货币,方法有很毁兆多很多简神,看你想刺激经济,还是想防止经济过热。
Ⅵ 简述中央银行如何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中央银行利用法定存款准备检制度调节。
当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调节方式,如果是通货膨胀,国家要对自不管是哪个方面?国家要对资金加强管理,市场加强调解。
通货紧缩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对于通货紧缩,就必须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货币政策方面就是要降低存款利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6)银行存款怎么调控经济扩展阅读: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Ⅶ 央行是怎样调控经济的
工具类型: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操作具体如下:
Ⅷ 中央银行对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针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按旬考核其法定存款准备金,按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来确定计提基数。
2、再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或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加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迫使其紧缩信贷,从而抑制物价上升。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8)银行存款怎么调控经济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原则上每周进行一次,其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不断扩大交易对象。公开市场业务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一些实力雄厚、管理规范、资产质量较好、资信较高、能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
2、逐步丰富交易期限品种。目前有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和365天六个期限品种,在操作中,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相机选择,实际操作以7天、14天的居多。
3、不断拓展交易工具。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
4、尝试不同的交易方式。公开市场业务自恢复交易以来,采用了价格招标和数量招标等不同招标方式。价格招标以利率或价格为标的,旨在发现银行间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期。
5、在积极开展回购交易的同时,加大现券操作的力度。2000年累计向商业银行融出资金1032亿元,其中债券回购721亿元,买入现券311亿元,有效地扩大了基础货币供应,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债券资产,改善了债券资产结构。
6、制定相关的债券交易资金清算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托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通信网络,中国人民银行开发了公开市场业务招标、投标、中标交易系统,并不断升级,实现了2000年计算机问题平稳过渡,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Ⅸ 我国是如何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
通货紧缩时,金融当局通常会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投放。通货紧缩,即流通货币过少。降低利率可以减少融资成本,增加信贷规模,从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降低利率,银行存款利息不高,理智的消费者会用手中的钱去消费或投资,如1999年--2004年国内消费低迷,银行存款过多,国家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刺激经济.
拓展资料:
利率的主要功能是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
宏观经济学中利率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投资与储蓄量,两者是相等的。
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
(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
(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五方面的经济功能,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利率的一般功能包括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与控制功能。
(二)利率的作用表现在宏现经济与微观经济活动中。
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包括:
(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高;
(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