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东北县域经济怎么样

东北县域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5-25 07:17:43

A. 2020年中国百强县中哪个省份最多

近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江苏省占25席,占比最多。

研究表明,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平衡、充分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有3席。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

其中,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

(1)东北县域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百强县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

研究显示,百强县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当年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13%、59%。百强县2019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万元,比2.94万元的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5%,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

百强县对资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显着提升。百强县201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92万亿元,与山东省相当。

B. 09年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百强县
排序 县域经济单位
1 江苏江阴市
1 江苏昆山市
1 江苏张家港市
1 江苏常熟市
2 江苏吴江市
3 浙江慈溪市
4 江苏太仓市
5 浙江绍兴县
6 江苏宜兴市
7 福建晋江市
8 浙江义乌市
9 广东增城市
10 浙江余姚市
11 山东龙口市
12 山东荣成市
13 浙江诸暨市
14 山东文登市
15 浙江温岭市
16 浙江乐清市
17 山东邹城市
18 江苏丹阳市
19 山东即墨市
19 山东胶州市
19 山东胶南市
20 福建福清市
21 浙江瑞安市
22 山东滕州市
23 山东邹平县
24 河北迁安市
25 山东新泰市
26 山东寿光市
27 辽宁瓦房店市
28 山东莱州市
29 福建惠安县
30 浙江富阳市
31 江苏通州市
31 江苏海门市
31 江苏启东市
32 辽宁海城市
33 四川双流县
34 湖南长沙县
35 山东诸城市
36 山东章丘市
37 内蒙古准格尔旗
38 新疆库尔勒市
39 河南巩义市
40 浙江上虞市
41 福建石狮市
42 河北任丘市
43 山东平度市
44 山东招远市
45 江苏溧阳市
46 浙江海宁市
46 浙江桐乡市
46 浙江平湖市
46 浙江长兴县
46 浙江德清县
46 浙江嘉善县
46 浙江海盐县
47 江苏泰兴市
48 山东肥城市
49 福建南安市
50 浙江玉环县
51 河北武安市
52 山东兖州市
53 河北遵化市
54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55 江苏江都市
56 上海崇明县
57 山东乳山市
58 浙江临海市
59 陕西神木县
60 辽宁普兰店市
61 江苏靖江市
62 福建长乐市
63 山东蓬莱市
64 浙江永康市
65 河南偃师市
65 河南新郑市
65 河南荥阳市
65 河南新密市
65 河南禹州市
65 河南登封市
66 浙江宁海县
67 辽宁庄河市
68 山东莱西市
69 江苏金坛市
70 浙江象山县
71 山西孝义市
72 江苏如皋市
72 江苏东台市
72 江苏海安县
72 江苏如东县
72 江苏兴化市
72 江苏姜堰市
72 江苏大丰市
73 山东广饶县
74 湖南浏阳市
75 山西河津市
76 辽宁大石桥市
77 福建龙海市
78 江苏铜山县
79 浙江奉化市
80 浙江东阳市
81 山东青州市
82 浙江临安市
83 山东高密市
84 湖南宁乡县
85 山东桓台县
86 河北三河市
87 福建安溪县
88 江西南昌县
89 黑龙江肇东市
90 江苏仪征市
91 江苏邳州市
92 广东博罗县
93 陕西靖边县
94 江苏句容市
95 山东博兴县
96 江西贵溪市
97 浙江嵊州市
98 吉林延吉市
99 湖南望城县
100 河南永城市

C. 县域经济迅速崛起的奥秘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断言,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并称这个制度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增长效率的制度。

到了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新一期《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根据报告,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

在100个中国县域经济的代表中,江苏、浙江、山东这三个省份可以用“霸榜”来形容,三个省份的百强县数量分别为25、18、15个,占据百强县多数席位,而多数中西部、东北地区的省份无缘县域百强。

总体而言,百强县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县域的比较优势

不论是国家还是地区,想要发展好当地的经济,发挥比较优势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环。中国县域经济,长久以来十分依赖两个因素:一是微观层面的经济活跃程度,二是中观层面的产业集聚。

在县域经济中,经济活跃程度和产业集聚,都是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所支撑的。9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进行。到如今,不断的合并重组使得全国范围内几乎已经没有中小型的国有企业,而那些大型国有企业由于体量巨大,很难以县城作为他们的总部,都已经搬到了更大层级的城市或都市圈中了。

因此可以说,中国县域经济的竞争,更多的是民营企业的竞争。这也是百强县中,江浙、山东等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原因,因为当地民营企业的优势被放大了。

相比而言,北方、西部地区之前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支撑经济发展,国企改革后也没能有效培育起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另外,经济活跃程度还反映在县域之间的竞争上,这也是张五常教授的观点。具体而言,各个县通过比拼招商引资、土地利用、发展工业和制造业,既解决了地方就业问题,又带来经济增长。

他认为,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县级政府与上级政府是承包关系,县级政府与域内企业也是承包关系。域内企业给县政府、县政府给上级政府都要“交租”,这个租,按照张五常的观点,就是增值税。

企业给县政府交增值税,县政府大概留存四分之一,剩下的要交给上级政府。这种“承包制”极大地激发了县政府的竞争欲望,客观上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各地之间在竞争中的“多赢”。

在当时,包括压低当地资产价格(地价)、给企业补贴、极具县域特色的快速行政审批等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都带来了经济活力。

集聚经济,至少可以有三个方面的“加成”:(1)劳动力市场共享;(2)中间投入品共享(即水平分工);(3)知识和创意溢出。区域经济学将这三种效应称为专业化经济(或称为马歇尔外部性,因为这种集聚经济是现代经济学开山鼻祖马歇尔最早总结出来的),因为这三种效应都是来自同一种产业内部的集聚。

改革开放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外贸领域快速扩张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因为海运的成本更低,更靠近港口的一部分东南沿海地区得到了比中西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的发达河道可以容纳那些停在海港的巨型轮船(实际上对于万吨巨轮来说,南京的江面及其下游的长江,与大海并没有什么区别),沿岸的城市就可以凭借低运输成本获得贸易发展优势。

在此背景下,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和宁波等城市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这些城市周边的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形成了较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产业链集群,从而带来了规模和效率的双重改进。

在江苏和浙江这两个省的经济强县中,到处可见这样的街道:一整条街上所有的企业都在生产同一种灯泡,而隔壁的另一条街则都在生产与这种灯泡配套的灯罩。这种极致的产业集聚和纵向分工是很难在全国甚至全球其他地区看到的。

县域经济的瓶颈

活跃的经济活动、专业化和分工协同,使得县域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从长期看,县域经济能否继续发挥快速引擎的作用,还存在不确定性,原因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以下三个瓶颈。

一是公地悲剧。县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这里,我们不讨论县政府是否可以完全当成公司那样进行互相间的竞争,而是单纯看这种竞争是否会带来所谓的“市场失灵”?

县域竞争促使各个县市发展出各自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形成了从生产到消费、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同时发展的全面经济。但想要在县域之间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又必须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这种矛盾使得县域经济发展陷入纠结之中。

另外,各个县之间恶性竞争、区域基础设施缺乏协调,经济资源难以配置,又互相设置行政壁垒造成市场分割,都对总体经济效率形成掣肘,反过来侵蚀每个县的发展空间。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地悲剧”。

二是集聚经济受限。集聚经济,除了上文提到的专业化经济以外,还有一项重要效应,就是所谓的城市化经济(或称雅各布斯外部性,因为这种效应是美国城市学家雅各布斯最早发现的)。

绝大多数百强县的发展依然依靠工业和投资

这种效应源自城市规模和产业的多样化。首先是当地的经济规模可能不大,无法提供足够广阔的市场需求,没有这些需求,金融、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很难得到发展,同时产业集聚意味着产业高度专业化,多样化不足。同时, 科技 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方面,存在难以跨过省、市、县等级行政边界的问题,长此以往就造成了 科技 创新不足,进而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从百强县的发展情况看,绝大多数百强县的发展依然依靠工业和投资,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百强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增速都远超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发达省份。

这一方面是由于路径依赖,当前这些地区依然能够依靠工业集聚获得区域间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避免出现美国底特律等城市那样的局面。事实上,昆山等地区的制造业集聚由于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其优势已经逐渐被侵蚀,引人担忧。

县域经济的前途

同时面临比较优势和发展瓶颈,县域经济的前途如何?可以说,若不转型,比较优势可能受限制,同时瓶颈可能被放大。问题是该如何转型?

在城市化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中的劳动力、资金等资源会持续被城市地区吸引而离开当地。近年来,我们看到很多百强县的人口增长开始放缓,个别县市已经沦为人口流出地。人走了,县域经济赖以生存的经济活跃度有可能会下降,产业集聚效应也可能会被削弱。

人走了,还有补救措施。此时,就更需要县域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挖掘新动能。而且,县域经济本应比城市更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也更应该与当地的地理区位、 历史 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我们看到,当前浙江的一些县市正在积极利用互联网、电商等新技术和新业态重新发展特色产业,例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互联网化、东阳市的横店影视 旅游 一体化等。然而,这种转型,艰辛难免。

面临“公地悲剧”和“集聚经济受限”这两大瓶颈,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发展似乎是唯一的办法。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县似乎都有变成县级市的动力,因为这意味着行政权力更高、获得的政策更多,但也有不少县不愿意改变,背后是对财政不独立、资源配置权力减少的担忧。20世纪90年代,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波撤县设市潮。截至1998年底,中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近年来,这种潮流有所减弱,但并未停止,2009年——2019年,全国共141个县被撤销,同期增加110个市辖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域经济面临更多的“身份纠结”: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服务业的需求将持续扩张,这种工业向服务业的过渡便是城市化的过程。当县域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得自身摇身变成城市,重点发展服务业,此时便再无所谓“县域经济”;而想要维持县域经济原来的那些活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坚守工业制造业,但这一方面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普遍规律相悖,又可能因为新的竞争者的出现而走向没落。

对于未来,上述困境将继续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到底该坚守县域经济的优势,还是向城市靠拢?这个问题将会一直拷问着中国的每个县。(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专家)

《中国周刊》2020年9期

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全国发行,每月5号出版。

邮发代号2-11 。

D. 国内外对县域经济的研究现状

日前,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中部百强县(市)和东北十强县(市)名单公布。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空间格局已经形成。

在第七届评价中,在“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强县富民”和“科学发展环境”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

2007年8月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的特点是“公开、客观、可比”,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县(市、旗)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并将继续为推动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全国县域经济强县

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计2002个,其中县级市368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东北十强县,共有30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66%。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人口为21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34%,地区生产总值为45550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134亿,占全国的1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04%、138.83%、92.69%。

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是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中坚力量。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与中心城区将共同构成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为国内外经贸合作和生产力布局提供科学向导。

1、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河北省6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4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7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山东荣成市。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等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第一名。

新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有9个:河北三河市,山西孝义市,江苏铜山县、仪征市、兴化市,河南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2、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旗)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二个省(市、区)中,除西藏外,均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重庆市8个、四川省21个、贵州省5个、云南省10个、陕西省7个、甘肃省1个、青海省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云南安宁市、陕西神木县、云南大理市、四川郫县、内蒙古托克托县、四川绵竹市。

新进入西部百强县(市)的有9个: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后旗,广西柳江县、扶绥县,贵州清镇市,陕西安塞县,宁夏灵武市,新疆奎屯市。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51.7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4.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0%、14.60%、27.10%、30.62%、10.60%。

3、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3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8个、河南省42个、湖北省10个、湖南省21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河南巩义市、湖南长沙县、【河南偃师市、河南新密市、河南新郑市、河南荥阳市、河南禹州市、河南登封市】、山西河津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江西南昌县、湖南宁乡县、河南伊川县、湖南望城县。河南偃师市、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等相连的六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中部第三位。

新进入中部百强县(市)的有13个:山西襄垣县、怀仁县、柳林县,安徽怀宁县、广德县、颖上县,河南宝丰县、长垣县、西峡县,湖北当阳县,湖南祁阳县、桃源县、汨罗市。

二、第七届评价中的创新性探索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点创新性探索。

第一,提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概念。所谓“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理位置相连、经济总量相当、经济发展方式相近的几个经济强县组成的集合。区域经济强县组团的提出是基于以下考虑:淡化相邻强县的非正常竞争,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强县之间的经济协作;推动区域统筹,有利于在诸如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推进城市群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比较成熟的有江苏省苏南四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冠军组团,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中原地区的六个县级市,一起成为中原崛起的先锋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融合发展,建立米东新区,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针对这方面的工作今后还要继续研究探索。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做到“强县富民”的统一,在第七届评价中将所有经济强县的居民收入水平罗列出来,供参考。按照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划分A+、A、A-、B等四级,各级规范是:A+级(上):1.25以上;A级(中上):1.00-1.25;A-级(中下):0.75-1.00;B级(下):0.75以下。

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共有83个,主要集中在东部(69个)。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数量比较多的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的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的数量分别是31、9、15、6个。不难看出,山东省县域经济强县(市)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比例小,以后需要在“强县富民”的统一性上多做一些工作。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在全国的每块土地上都要上工业项目,建城镇。应该说,全国每个地区的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社会文明差异性不大的权利。因此,针对全国所有县域(或城区),无论经济强弱,以居民收入为基础,结合居民消费、储蓄和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反映富裕程度的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本届评价中先将收入水平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今后逐步完善,单独形成全国分地区富裕程度检测报告,为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提供向导。

第三,县域经济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县域经济还要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县域经济不仅是中心城市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时,开始探索评价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约束性因素,初步从考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着手。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分A+、A、A-和B等四级,具体规范为:A级为正常级,A+级为正常偏上级,A-级为正常偏下级。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以及安全监管总局的特别重大事故信息工作为评价提供了参考,同时参考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报道信息;B级为非正常级,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长远性恶劣影响,甚至无法恢复。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评价的下一步工作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信息网络。

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遇到了许多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自己求解约束方程,也需要社会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促进和支持,使县域经济沿着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正确方面前进。

阅读全文

与东北县域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国企事业 浏览:403
童话故事的丑小鸭变成什么鸟 浏览:69
美女的数怎么写 浏览:436
兽医经济如何 浏览:381
去妇幼办健康证需要查什么 浏览:745
哪些肉类小零食比较健康 浏览:139
婚姻是怎么过的完整版 浏览:328
长沙高塘岭办健康证在哪里 浏览:607
故事黔驴技穷中的黔是什么简称 浏览:861
健康系统已满18岁怎么还有 浏览:531
聚少离多的婚姻如何经营 浏览:992
受伤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508
政治经济生活如何对外开放 浏览:961
婆婆在婚姻中什么体验 浏览:816
河北事业改革职教中心如何改革 浏览:837
婚姻线和儿女线怎么区分 浏览:287
都是什么病不能办健康证 浏览:768
银行放水提振经济钱都流向哪里了 浏览:846
辣木籽对人健康有什么好处 浏览:249
农信公务员事业单位哪个更适合你 浏览: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