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宁波经济形势怎么样

宁波经济形势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5-23 11:52:06

Ⅰ 中国城市经济实力排名

2016中国城市GDP详细排名:
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
2.北京24541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
3.广州(广东1)20004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93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77万)
5.天津178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547万)
6.重庆1701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口:3372万)
7.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756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1061万)
9.成都(四川1)1172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万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889万)
区间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作为前沿阵地的广东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前几年发展迅猛的成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杭州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未来几年在全国的排名有望继续前移。
11.南京(江苏2)104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24万)
12.青岛(山东1)101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71万)
13.长沙(湖南1)9309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43万)
14.无锡(江苏3)9157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651万)
15.佛山(广东3)86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735万)
16.宁波(浙江2)856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83万)
17.大连(辽宁1)815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669万)
18.郑州(河南1)792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957万)
19.沈阳(辽宁2)7644亿元,同比增长3%(人口:829万)
20.烟台(山东2)7003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702万)
区间分析:南京、青岛前几年受举办国际盛会利好而发展迅速,但随着盛会结束,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进入相对平稳期;大连、沈阳受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1.济南(山东3)68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
22.东莞(广东4)6770亿元,同比增长8.1%(人口:832万)
23.泉州(福建1)661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51万)
24.南通(江苏4)6607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0万)
25.唐山(河北1)6474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80万)
26.西安(陕西1)64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71万)
27.哈尔滨(黑龙江1)627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01万)
28.合肥(安徽1)62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779万)
29.福州(福建2)605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34万)
30.长春(吉林1)586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67万)
区间分析:济南最大发展障碍是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但一直没下定决心根治。号称第二条经十路的刘长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诿,如同“血栓于脑、偏瘫在身”,成为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泉州、福州受“一带一路”政策带动,短期内还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31.石家庄(河北2)5822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49万)
32.潍坊(山东4)5746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927万)
33.徐州(江苏5)57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67万)
34.常州(江苏6)57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470万)
35.温州(浙江3)5110亿元,同比增长8%(919万)
36.绍兴(浙江4)4800亿元,同比增长5%(501万)
37.鄂尔多斯(内蒙古1)4678亿元,同比增长7.3%(人口:201万)
38.济宁(山东5)46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08万)
39.淄博(山东6)440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464万)
40.大庆(黑龙江2)4350亿元,同比增长1.5%(人口:281万)
区间分析:合肥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的同时,汇集安徽全省优质资源,提升了经济增速,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潍坊曾经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大庆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发展趋缓,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1.盐城(江苏7)438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21万)
42.扬州(江苏8)4375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461万)
43.昆明(云南1)4370亿元,同比增长6.4%(人口:726万)
44.南昌(江西1)436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30万)
45.临沂(山东7)4305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124万)
46.东营(山东8)4013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209万)
47.包头(内蒙古2)3969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276万)
48.台州(浙江5)3930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603万)
49.泰州(江苏9)3924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08万)
50.嘉兴(浙江6)3836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455万)
区间分析:扬州近年来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江苏省前列,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其在省内的城市地位逐步提升。南昌、临沂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城市,日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经济增速持续高位运行。
51.洛阳(河南2)3795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662万)
52.厦门(福建3)3737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67万)
53.镇江(江苏10)3706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311万)
54.金华(浙江7)3662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536万)
55.泰安(山东9)3630亿元,同比增长9.3%(人口:556万)
56.南宁(广西1)3629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666万)
57.沧州(河北3)362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80万)
58.襄阳(湖北2)3600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550万)
59.宜昌(湖北3)3591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405万)
60.邯郸(河北4)35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917万)
区间分析:厦门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速有所放缓,但发展质量显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已跃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泰安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之一,随着“中外着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和旅游大项目建设,其经济增速在未来很长时间都有望高位运行。
61.榆林(陕西2)3412亿元,同比增长5%(人口:375万)
62.惠州(广东5)339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476万)
63.呼和浩特(内蒙古3)3319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300万)
64.威海(山东10)3257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280万)
65.中山(广东6)3213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312万)
66.保定(河北5)315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1017万)
67.漳州(福建4)3111亿元,同比增长9.3%(人口:496万)
68.贵阳(贵州1)3077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468万)
69.吉林(吉林2)3001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441万)
70.德州(山东11)299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650万)
区间分析:威海作为世界宜居之都和中国首个国家卫生城市,其环保至上的发展思路带给今天的中国以深刻启示,其绝佳的城市环境未来将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增长。鞍山是老牌工业强市,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带动下,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有望提速。
71.鞍山(辽宁3)2988亿元,同比增长3%(人口:364万)
72.太原(山西1)2985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429万)
73.聊城(山东12)2905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591万)
74.乌鲁木齐(新疆1)2824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口:353万)
75.衡阳(湖南4)282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4万)
76.常德(湖南3)281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607万)
77.岳阳(湖南2)2735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559万)
78.南阳(河南3)272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009万)
79.淮安(江苏11)2717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564万)
80.茂名(广东7)2679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601万)
区间分析:乌鲁木齐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利好,近年来经济增速不断走高,并且还将长期保持这一势头。贵阳自从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其经济增速就不断提升,这给很多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81.滨州(山东13)2587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80万)
82.芜湖(安徽2)2571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65万)
83.湛江(广东8)257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16万)
84.菏泽(山东14)255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43万)
85.江门(广东9)2406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448万)
86.柳州(广西2)2401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375万)。
87.株洲(湖南5)2395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395万)。
88.许昌(河南4)2385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431万)。
89.咸阳(陕西3)2362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527万)
90.枣庄(山东15)2357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94万)
区间分析:芜湖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滞后,随着其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步伐,未来几年还会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咸阳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但并未像西安那样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仍有跨越式提升的潜力。
90.廊坊(河北5)2312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450万)
91宿迁(江苏12)2306亿元,同比增长9.3%(人口:485万)
92.周口(河南5)2299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80万)
93.连云港(江苏13)2297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507万)
94.湖州(浙江8)2238亿元,同比增长7.7%(人口:262万)
96.兰州(甘肃1)222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401万)
97.郴州(湖南6)217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469万)
98.新乡(河南6)2133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600万)
99.通辽(内蒙古4)2112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13万)
100.遵义(贵州2)2100亿元,同比增长12%(人口:800万)
区间分析:连云港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华东沿海地区垫底水平,因此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遵义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总量的提升;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维持在全国100名左右。

Ⅱ 宁波舟山港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8%,增长原因有哪些

增长原因是我国经济形势好。

总体来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百分之9.8,这就意味着进出口体量得以增长。而进出口体量是由经济水平所决定,如果经济水平低,进出口体量就缩小,反之进出口体量增长就说明我国经济形势好。具体来说增长原册唤因有这些:疫情防控好,制造业发达,经济水平好。以下笔者将详细解释这些内容。

第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得以增长,原因是经济水平好:在疫情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受到抑制,反而实现了同比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经济水平较高。经济水平高就拉动内需,对商品需求就多,所以以此推动了进口量,进口量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就增长。所以原因是我国经济水平好。

Ⅲ 你觉得宁波市的未来发展潜力会是如何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如今的两大最强的支柱产业当属依靠自然条件而有天然优势的海洋运输和民营服装业。前者自与舟山共同发展之后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不但综合了两城港口的优势,更是进一步升级了自身的基础设施,另自己的实力更进一步。后者则拥有着我国最近几年最热门的服装品牌,潜力更是被一众人所看好。现在,你觉得宁波市的未来发展潜力会是如何呢?

Ⅳ 宁波工作好找吗工资水平怎么样

宁波平均薪酬7843元,全国第五宁波工作好找,因为宁波是长三角派含南翼的经济中心、浙江“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翼。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力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创建国家级“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为龙头,高水平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城市,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宁波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五大行业:

智联招聘2017年冬季在线数据显示,宁波地区竞争指数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中,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竞争指数最高,其次是租赁服务行业,物业管理/商业中心行业排在第三,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行业和汽车/摩托车行业的竞争指数位列第四和第五。

虽然热门城市的限购、限售、限贷政策不断加码,但房地产行业本身发展历史较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较高,体量非常大,对人才的需求仍然非常高。

随着国家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租赁市场和房产金融市场也在政策引导下高速发展,从事资产管理、品牌公寓、房产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人才需求较多,与“住”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依然是热门行业

(4)宁波经济形势怎么样扩展阅读

宁波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五大职业:

智姿培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宁波地区2017年冬季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业是汽车制造、高级管理和财务/审计/税务。此外,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和生产管理/运营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高级管理等职位的流动性相对较弱,岗位供应数量有限,所以求职竞争较为激烈。房地产市场的热潮,使得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职业继续保持竞争激烈的状态

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和旅游/度假行业也进入了前十位的榜单中。智联招聘专家建议,求职者不用过于消极观望,遇到合适的机会不妨大胆尝试,利用这尘册笑个市场洼地,找到一个不错的机会。

针对热门行业及职业,求职者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提高胜算;对于冷门行业,竞争环境宽松,企业对求职者的渴求程度高,求职者掌握的主动权更多。

Ⅳ 浙江经济怎么样

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据统计,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3%,由124亿元猛增至67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原来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森辩4位,人均GDP则由全国第16位升至第4位。尤为可喜的是,1997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经济虽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1998年较上年增长10.1%,1999年较上年增长10.0%),出口增长更高(1999年全年增长18.5%,今年1季度的增长率高达55%)。2001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00亿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预计可达2000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如今,浙江经济表现出的旺盛活力,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有人称之"浙江现象"。以卜改经济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必然是其较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的结果。本文即试图从比较优势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浙江现象"产生的原因。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后,笔者认为,浙江与邻近沿海发达省份及全国相比,在劳动力、环境、市场扩大、特色产业和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浙江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成为各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诚然,浙江的劳动力资源充沛,但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普遍充足的大环境中显不出比较优势。浙江在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综合素质较高。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9‰,仅稍高于沪、京2个直辖市,是省区中最低的。1999年则为4.29‰,高于沪(已出现负增长)、京、津、辽、苏,列全国倒数第6位,在省区中列倒数第3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减轻了人口负担和就业压力,对经济发展有利。虽然浙江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开发历史早,文化积淀深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在全国居较高水平。相对于外省人而言,浙江人更具有崇学、敢闯、聪慧、勤奋、互助、务实等优秀素质。其优势突出表现在浙江人对现实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勇于创新。江浙沪历来为我国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国内40%以上的科学家均出于此。根据《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按籍贯统计,每百万人所涌现的着名科学家,上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2倍,浙江为4.15倍,江苏为3.49倍。特别是宁波,不仅以出商界巨子闻名于世,还是名冠全国的"院士故乡"。目前,宁波籍院士占全国1/16,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仅一所效实中学就出了13位院士,在全国未闻其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肯动脑筋肯吃苦又富冒险精神的浙江人,边干边学,素质提高更多地倚仗于"来自课堂外的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滕增寿、冯根生、颜阿龙、鲁冠球、宗庆后、南存辉、陈金义等一大批勇于创新,精明且善于把握机会的知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的存在是浙江经济腾飞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浙江环境的比较优势
环境资源直接影响人们选择定居点,企业选择区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般认为,区位、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社会、政|治、政此弊缺策和法律环境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以下仅对浙江的硬环境作简要分析。(一)区位环境,浙江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于对外交往,又利于向内扩展。而且,紧邻上海这一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五流"及产业扩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二)资源环境<BR> 尽管就矿产资源和耕地资源而言,浙江是典型的"资源小省",但浙江在港口、海洋和气候资源等方面却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浙江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中部,港口众多,腹地宽广。改革开放后,港口建设速度加快,至199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已达58个,泊位60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深水泊位数占全国8 %。宁波已跃升为全国第二大港。今年截止11月8日,宁波港的吞吐量已达1亿吨,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吞吐量逾亿吨的世界级大港。而且舟山、温州、乍浦、海门等港规模日益扩大,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BR>浙江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浙江海域历来是我国最大的渔场。1999年,浙江的海水产品产量为389.4万吨,居全国第3位;浙江海洋捕捞渔获量高达331.2万吨,仅次于山东的332.5万吨,居全国第2 位(表1)。紧靠浙江的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有着良好开发前景的油气资源区,目前正在勘探开发之中。 表1:我国重点省份海水产品和海洋捕捞产量 单位:万吨 地区 浙江福建 山东 广东 辽宁 其他地区 <BR>海水产品产量 389.4 448.5 602.3 355.4 296.9 275.0 <BR>海洋捕捞产量 331.2 206.7 332.5 194.5 157.7 275.0 捕捞量占全国% 22.1 13.8 22.2 13.0 10.5 18.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BR> 浙江虽然耕地面积少,农业却一直领先于全国。除了浙江农民吃苦耐劳,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外,与这里农业气候条件优越也是分不开的。浙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三)经济环境<BR> 浙江开发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即已成为全国居优势的经济区域,至今依然。特别高的经济活动效率,使浙江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全国处于高水平。由于浙江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省份,多年前经济实力即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民间的投资意识很强,在市场竞争中已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BR> 1999年,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元,仅次于沪、京、津3个直辖市,居全国第4位;浙江农村人均收入3948元,仅次于沪、京2个直辖市,高居全国第3位。浙江1997年即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消灭贫困县的省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居全国第一。<BR> 虽然由于资源和战备方面的原因,解放后国家对浙江的投资极少,然而,浙江民间的投资意识很强。自1982年以来,非国有投资年均增长28.6%。1999年,全省民间投资额达1214亿元,超过建国前40年浙江全社会投资的总和,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2.0%,高居全国第一(表2)。</P><P><BR>表2:部分沿海省份及全国民间投资情况表 地区 浙江 江苏 山东 广东 全国 <BR>民间投资额(亿元) 1214.06 1389.10 1167.96 1710.45 13906.95 <BR>占全社会投资比重(%) 62.0 56.9 52.6 58.2 46.6 <BR>资料来源:2000.11.29.《中国信息报》<BR> (四)生态环境<BR>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浙江山青水秀,历史上即享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名,杭州则被誉为"人间天堂"。解放后,由于几次政策失误,山林破坏严重,80年代以后工业污染又给浙江的生态环境蒙上阴影。但是90年代以来,政府下大力气,增加投入,控制污染,加上具备环境再生能力较强的先天优势,形势明显好转。最新的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浙江现有森林面积8309万亩,比10年前增长26.6%,森林覆盖率高达59.4%,比10年前增加了16.8个百分点,名列全国前茅。如今,浙江已是全国着名的竹业大省、花木大省、旅游大省。1999年,浙江的绿化观赏苗木输出量占全国出省量的32%。在昆明世博会上,有一半的花木出自萧山。至今,全省共建有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0个省级森林公园。旅游收入领先于全国。浙江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也不乏大手笔,如杭州市决定投资60亿,建设"蓝天碧水"工程。<BR> 由于浙江的生态环境好,气候条件优越,因而宜居宜游,发展旅游业在全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BR> <BR> 三、浙江市场扩大的比较优势<BR> 贸易(包括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贸易)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贸易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在地区之间的扩散。有经济学家认为,地区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创造出口基础。<BR> 西方经济学家丹尼森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增长就意味着企业提供最终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只要市场规模扩大,就有机会提高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专业化程度,扩大企业规模。因此,随着市场的扩大与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就有可能获得递增的报酬。<BR> 浙江是"资源小省",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即资源和市场主要依靠省外)。浙江生产的产品有20%销往国外,50%销往省外,仅30%在省内销售。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对商业的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浙江人历来有重视经商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自发地办起了工业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资源趋向合理配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商品市场的领先发育,继而引发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甚至可以说浙江走出了一条"市场大省"通向"经济大省"的独特发展道路。在闯市场的实践中,浙江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引进来"(在本地大办市场)和"走出去"(出外经商,或创办外地市场),如今浙江省内市场和外地市场的成交额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BR> 1978年以来,各类市场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浙江早已成为全国着名的市场大省。1999年,浙江有商品交易市场4347个,总成交额3606亿元,连续9年列全国第一。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产品、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等商品成交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拥有摊位24350个,成交额已连续8年居全国榜首,成为"中国第一市";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亚洲最大的纺织面料交易中心;嵊州领带、诸暨珍珠均占全国交易量的80%。<BR> 到1999年底为止,浙江专业市场已在外地开办分市场30个,在国外开办市场3个。漂洋过海办市场,成为浙江农民"赚洋钱"的又一条捷径。至今,浙江在巴西、南非、阿联酋、俄罗斯、匈牙利、喀麦隆、尼日尔爾利亚等10多个国家已创办或即将创办自己的市场。<BR> <BR> 四、浙江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BR> 兴旺的各类商品市场为浙江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是以贸带工、以销促产,市场优势与产业优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使浙江经济如此充满活力。浙江发展特色产业有的是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的是原来没有丝毫基础,但产品小而专,投资少、上马快、资金回收快、凭借市场信息灵即可赚钱的轻小型产业。<BR> 服装、丝绸、茶叶是最具浙江特色的传统产业。在全国纺织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中,浙江的服装、纺织业可说是一支独秀。如今浙江服装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近40%,浙江服装企业在中国服装双百强企业中"四分天下有其一"。浙江服装业三巨头"茉织华"、"杉杉"、"雅戈尔"同样也是全国服装业三巨头。一省有2个城市(宁波和温州)都一年一度举办"国际服装节",争创服装名城,全国也唯有浙江。<BR> 温州和台州地区是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地区。温州目前已建有3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如龙港的包装印刷、平阳的皮鞋、温州的服装、乐清的低压电器、瓯海的眼镜、永嘉的桥头纽扣等,其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均在30%以上。</P><P><BR> 五、浙江企业经营机制的比较优势<BR> 历史上,浙江企业具有"轻、小、集、加"的特点。即轻工业为主、小企业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加工型企业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种所有制成分经济的增加,特色产业的发展,浙江企业的特点越来越表现出"轻、小、民、特"的特点。<BR> 浙江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全国居第二位,属工业领先省份。浙江工业的特点首先表现为轻型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小,与市场联系紧密。浙江是工业结构轻型化最典型的省份之一。199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62.8%,重工业只占37.2%,而且相当部分重工业属于轻小型的机电、金属加工业和精细化工业。轻型工业对企业规模的要求较低,因此浙江小企业地位重要。目前全省工业小企业占企业数的99.8%,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BR> 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应现代社会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更适合搞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如今,浙江的小企业已经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方向发展,加强了专业分工协作,许多产品的生产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BR> 浙江工业的特点还突出表现在非国有工业和农村工业比重大,个私经济发展基础好。在199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占89%,其中个私工业占45.6%(表3)。浙江个私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居各省、市、自治区首位。在全国最大私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有数量也列第一。温台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中,民营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90%。民营经济大多决策迅速、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我省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从而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P><P><BR>表3:浙江与全国工业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例比较(%) 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城乡集体工业 个体私营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BR>浙江 10.2 31.9 45.6 12.3 <BR>全国 28.2 35.4 18.2 26.1 <BR>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浙江年鉴2000》 <BR> 1999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高达5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更高达7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8个百分点。<BR> 1979-1999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新增量的78%来自乡镇工业。1999年浙江农村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76%。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实缴税金的绝对额和增幅均居各省、市、自治区首位。<BR> 近20年来,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市场带动、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崛起、轻型工业的基础较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制约瓶劲
资源短缺阻碍浙江经济发展
“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钱、正在投资的项目没有地、正在生产的项目没有电。”这句话在浙江企业中广为流传。
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濒临东海之滨的宁波市,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三江贯穿市区,为名副其实的水乡,但事实上,宁波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15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据有关部门预测,如今宁波、舟山地区年缺水总量约为6亿立方米,即使到2020年周边地区引水工程和10座水库建成,但因经济一直飞速发展,这一缺口仍将维持在6亿立方米左右,情况相当严峻。
宁波市的缺水形势可以说是整个浙江省的一个缩影。由于缺水,浙江不得不对地下水大量开采,直接导致地面下沉。到2003年底,宁波市的沉降区域总面积达175平方公里,宁波整个市区已成了一个巨大的碟形洼地。浙江省工商联的一份议案中指出,2010年,浙江省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达55亿立方米;2020年将上升到67亿立方米。
不仅是水,电力也是如此。国家动能经济研发中心总经济师胡兆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省的电力短缺最为严重。据统计,从2003年上半年以来,浙江省电力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2004年夏季,全省实际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在700万千瓦以上。2004年1月至8月,全省拉限电损失电量达56.6亿千瓦时,占全国的59%。
“不到一个月诸暨城区就涌出了12家自备发电机的经销商,由于供不应求,公司仓库里放了好几年的存货也一销而空。” 诸暨市机电设备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电力短缺,去年浙江几乎每家企业,连理发店都自备发电机。在全国百强、浙江十强县(市)的诸暨,全市共有自备发电机约11655台,发电容量26.05万千瓦。
电力短缺等问题已经造成了大量浙江企业迁往外省。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企调总队和浙江企调队对浙江596家企业的迁移问题作了调查。
根据调查,这次调查的浙江省596家企业中,已迁往省外的企业196家、有意向迁往省外的企业74家、省内迁移的企业128家、省内意向性迁移的企业48家、外省迁入浙江的企业150家。总体趋势是向省外迁移。
浙江外迁企业最为关注的前三位迁移因素是:土地资源,认同率为55.6%;电力供应,认同率为45.4%;原材料及能源供应,认同率为42.9%。企业离开长三角的理由都很简单:土地、劳动力成本高、电力、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
“百姓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
浙江,中小企业总数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95%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民营经济,浙江经济是典型的“百姓经济”。民营经济在浙江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的作用。
“从历次经济增长周期和加强宏观调控阶段的表现看,浙江工业往往显现出上得快下得也快的特点”。浙江经贸委的一份经济运行报告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浙江以中小企业为绝对多数有关。
浙江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大企业和特大企业与其他省市相比不但数量较少,而且规模也不大。这导致浙江在国家宏观调控中,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一遇到宏观调控等形势,经济发展速度就明显下滑。
中小企业是浙江工业的命脉。2004年浙江实现工业总产值2446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21601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8%。中小企业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面临土地紧缺、电力短缺、水资源短缺、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难时,中小企业处境尤为艰难。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只可能优先保证大企业。”浙江温州一位建材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尽管浙江省中小企业总数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绝大多数,但仍然是并不被优先考虑的群体。”
浙江经济模式急需转型
“浙江民企以后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是粗放型,而是靠新的技术,改进产品,提高技术含量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要找出新的推进工业化方式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不仅仅是企业要转型,浙江的经济模式也急需转型。

事实上,浙江模式的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极限。以2003年为例,当年非典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大约在0.3个百分点,而电力短缺、拉闸限电导致的GDP损失是0.6个百分点。浙江经济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当务之急。

目前,浙江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水资源瓶颈制约相当突出。受此影响,浙江企业成本上升很快,一些企业出口订单无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资受阻,企业纷纷外迁,影响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体制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情况的变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源约束将会是未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所以,要考虑如何保障资源供给、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向高级化发展。

Ⅵ 宁波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国家对宁波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宁波城市总体规划

●区位

宁波,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沿海。市区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交汇的河网平原,西南有四明、太白山余脉。优越的区位条件,秀美的河川山林,宜人的气候环境,构成了宁波城市发展的独特地域环境。

城区始建于唐代,已有1181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目标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职能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枢纽港及大型远洋集装箱转运中心,东南沿海重要的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贸易与物流中心。

未来的中心城市将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呈现优质的城市生态环境。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通过20年左右的建设,使宁波成为具有国际港口城市功能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空间结构

未来宁波市域以中心城为中心,形成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结构,二区即以四明山区至东钱湖、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T轴即滨海线与沿海国道主干线。

宁波市区及余慈地区、奉化部分区域构成都市区,用地面积4千余平方公里。都市区以中心城为中心,沿滨海线形成带形组团式结构。沿交通干道形成若干组团,各组团之间留有楔形生态绿带。

中心城以三江为轴线,沿海为产业发展空间,沿三江为生活发展空间,三片之间以生态绿地隔离,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两心两岸三片一体”组团式空间结构。

拓展城市空间

为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科学把握宁波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市委、市政府在组织宁波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着眼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跳出“三江口”,从市域、都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作了总体布局,确立了“两心、两带、三片”组团式发展的中心城空间结构和“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城镇空间形态。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大都市的基本框架,镇海新城区、北仑新城区、鄞州中心区和东部新城区规划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

Ⅶ 北仑的发展状况

创新发展模式:从各自为政到一区多村 北仑区位于宁波市东部,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现代化国际港口滨海新城区。目前,北仑境内设有北仑区一个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放功能区。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45元。在这样一个工业化、城市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北仑区的农村发展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城中村、园中村不断涌现,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问题冲击的不只是旧有的农村管理建设体制,也对以往新农村建设中村村各自为政、粗放建设的模式提出了挑战。鉴于此,北仑区提出了发展“农村新社区”的思路。北仑区区委书记陈利幸解释说:“所谓农村新社区,就是要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行政界线,对地缘相邻、人员相亲、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村庄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统筹开发利用资源,统筹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安排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农村集约化发展。”根据这一思路,北仑区在多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开展了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一是城郊“连片整治建设型”新社区,这里既受到来自城市工业区的辐射带动,同时又保有村落社区和农业产业带的特点,具有相对复杂多样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二是城镇“整村拆迁安置型”新社区,北仑区在城镇化建设中将原有的城中村、园中村整体搬迁改建为城镇社区,具有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功能体系;三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新社区,此处外来人口众多、周围工业聚集;四是农村“中心村主导型”新社区,通过发挥中心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浙江省委农办原副主任顾益康认为:“北仑区多村一社区的发展模式,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升级版。这不只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提升了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层次。”突破行政边界:从封闭发展到资源共享位于大碶街道的九峰山社区属于城郊“连片整治建设型”新社区,这里下辖青山、清水、牌门等七个村落。如今,这里已组织了服务全社区的垃圾保洁、绿化管护、河道保洁专职队伍,建成了垃圾收集、中转、统一填埋和污水生态化处理网络;完成了农民饮用水系统、农村电力扩容改造以及有线电视、宽带传输的城乡联网……到去年年底,社区内已经有4个村成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其他的村也将在今明两年内创建完成。“在社区范围内,公共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普照’,社区居民不管住在哪里,无论收入高低,都能共享这些设施,这是项目建设的目标!”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向记者介绍。北仑区的新社区建设不仅实现了跨村域的资源共享,也打破了原来农村封闭、守旧发展模式,教会了村与村之间、百姓与百姓之间去学会合作经营,共荣共享。和鸽村支部书记张培军说,该村与城联村有一条2公里长穿村山路,由于地跨两村,修建一事一直没提上日程,阻碍了不少村民发展花卉种植的念头。今年年初,由社区出面协调,把这条山路拉直拓宽,开大卡车都没问题。目前,北仑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广电通信、卫生医疗、文体活动等设施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以社区为载体,北仑区正大力推进城乡均衡教育,按照统一标准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了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一公里服务半径或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全区共规划建设了7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通过开展农村巡回医疗服务、健康体检、社区责任医生、双向转诊等工作,面向农民提供“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据了解,全区所有的农村社区均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可以在中心享受到包括计生卫生、建房审批、农业科技、文体教育、就业信息、社会救济等在内的各种便民服务。整合各类资源:从分散办厂到规模经营北仑区在发展中因势利导地推进社区范围内各种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注重培育有资源优势、规模经济、品牌效应的特色支柱产业,为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位于新碶街道的高塘社区利用其紧靠城区、人口密集的特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与人口聚集;九峰山社区在稳步发展模具加工和花卉苗木种植业的同时,依托九峰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培育旅游休闲服务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15元;春晓镇昆亭中心村社区把花卉苗木、特色水产养殖和休闲农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北仑区委副书记、区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华伟介绍说,北仑区还通过对整个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村庄的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改变原来村村“小而全”的产业布局,有效地引导各村的小工业、小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实现了社区块状经济的壮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社区内各村放开手脚发展经济,北仑区自2002年开展了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一个村民。目前全区已经完成了201个村(社)的改制,占全区村(社)总数的95%。以九峰山社区为例,2008年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2.1万元,村民分红173.4万元。通过这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北仑探索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为农村新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转变行政职能:从基层管理到公共服务社区建成后,如何转变行政职能也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位于新碶街道的高塘社区,区内有高塘、大同、妙林等8个行政村,本地村民7759人,外来人口3万多人。在社区建立之前,该区域内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流动人口众多,公共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2007年5月,高塘社区建立以后,打造了综合警务工作中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加强了农村社会事业的专项管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保留现有村党支部、村委会基础上,高塘社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和谐共建理事会”为纽带、“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三位一体”组织管理体系。华伟解释说,“社区党总支”就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谐共建理事会”主要职能是民主协商辖区内成员共同关注的规划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社区服务中心”是一个为农服务的工作平台,其功能一方面来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部分职责的下延,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方面是各村部分职责的上延和补充,如综治保安、公共设施维护和精神文明共建等。胡培良认为,“和谐共建理事会”将在社区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九峰山社区理事会,这里的成员包括村干部、村民和外来人口代表、企业和民间组织负责人等,共有20多人。这种共建形式目前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已有6家企业计划在最近几年内总共投入近1亿元资金,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农业项目开发。“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责和能力为主线,有效地改变了以往乡村组织以行政管理为主,侧重于对上负责的状况,体现了基层政权职能转变和基层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建设的创新要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如是认为。

阅读全文

与宁波经济形势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树什么时候栽最好 浏览:812
美女为了一百万什么都签应 浏览:581
小米健康模式怎么安装 浏览:352
很好的爱情像什么 浏览:336
幸福指数打分是什么意思 浏览:940
美女问你买什么了 浏览:763
多少种感情叫爱情 浏览:947
六安市婚姻家事律师一般怎么收费 浏览:396
一段婚姻有离婚的念头怎么办 浏览:733
如何夸做慈善事业的好友 浏览:928
什么小故事能用照片说明 浏览:867
健康码什么用 浏览:984
国外有哪些奇特的婚姻 浏览:720
江苏工业经济效益如何 浏览:737
美容行业健康证体检哪些 浏览:629
衡水市幸福里小区属于哪个派出所 浏览:610
英英美女什么 浏览:990
象征好运和幸福如何翻译 浏览:914
琼瑶的故事片都有哪些 浏览:466
爱情中的腻味怎么办 浏览: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