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国什么事候才能自由经济

中国什么事候才能自由经济

发布时间:2023-05-17 02:49:15

㈠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贸易自由化是入世后吗

在申请之前就有计划,我国开始实行贸易自由化是为了入世前做好入世的准备啊,这是一个过程,你得先达到入世的标准才能加入啊,而贸易自由化正是这个标准之一啊,这样说你能明白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上了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道仔轿乱路,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5年5月,中国政府贸易主管部门的领导宣布,中国将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能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相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接着采取了一系列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降低了4997个税号商品的进口税率,进口关税率从35.9%降到23%,取消了176种商品的进口配额,削减配额商品约30%,并决定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中国贸易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进一步加速,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帆掘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作出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其主要内容包括:(1)有针对性地评述现有贸易理论及其对中国问题的解释能力,以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2)探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和转型中的大国,其国际贸易所具有的“可竞争市场”模式及其特征;(3)考察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下,中国参与分享贸易利益的空间范围、方式选择及其效率; (4)描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设计、步骤安排和政策选择。

中国与世贸组织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2001年9月12日至17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文件提交总理事会审议。会议宣布结束中国工作组的工作。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念档该组织第143个成员国。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㈡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时间

您好,中国市场从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的时间祥散,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经济全物宴衫面改革,实现罩腔了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改善市场环境,以促进市场的活跃性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市场的主动开放。

㈢ 中国什么时候确定发展市场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从1949年到1952年在短短或茄扮三年内,迅速恢复了战争创伤,然后从1953年开始到1970年代,排除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走计划经济道路,初步完成了工业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衫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纳皮济体系,步入了市场经济国家行列。但总体市场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㈣ 中国的经济转型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宋代,正处在汉唐和明清之间。宋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晚唐以降,特别是入宋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的扩大,以及运输工具(如漕船、海船)的进步和交通条件(如汴河和沿海海运)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以前未曾见过或者虽有征兆却并不明显的诸般新气象,此时却一一凸现在我们面前。
一是商品性农业的成长。以桑麻、竹子、茶叶、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体的商品性种植业加速扩展,特别是在两浙路的太湖流域、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与独立手工业者一道,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
二是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工商业从业者增多,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层出不穷,导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商业城市转化,都市化势头日见明朗。与此同时,城市格局因古典坊市制的崩溃而有重大改观,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临街设店的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
三是商品构成的变化和商业性质的转折。社会商品构成发生重大变动,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如粮食、布匹、茶叶等)和生产资料(如土地、耕牛、木材、煤炭、农具等)进人流通领域。原先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贩运型商业,开始转变为以黎民百姓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的规模型商业。
四是草市镇的勃兴和地方性市场的初步形成。在经济发达或人烟稠密的乡村地区,以及水陆码头和交通孔道沿线,“草市”成批涌现,以草市——镇市——区域经济中心为三级构成的地方性市场开始形成,商品货币关系获得了更多的前哨据点来浸润、啃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五是商人群体的崛起和“谋利”观念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官僚、地主、士人、农民投入经商活动,沿海农民甚至集资投入海外贸易(所谓“带泄”)。随着商人队伍的扩大、商业资本的雄厚,商人阶层的实际地位有所提高,商人的社会影响亦在扩大。与此同时,体现商人意识的谋利观念(所谓“市道”)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力日益增强。以叶适、陈亮为代表的浙东功利主义学派的崛起,表明传统儒家义利对立论的一统天下裂开了缝隙。
六是海外贸易的拓展。汉唐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此时已被海上“香料之路”、“陶瓷之路”所取代,其规模之大是陆上中西交通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范围更广,与宋朝建立外贸联系的已达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宋朝与辽、夏、金、吐蕃、大理等周边政权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联系不仅一刻也没停止过,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样,榷场贸易、走私贸易、茶马贸易和朝贡贸易等形式各显神通,互相补充。宋代每年所铸数百万贯的铜钱亦因之流向周边地区,几乎成为“国际货币”。
七是纸币的出现和白银的货币化。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日趋普遍的长途贩运和交易量扩大的情况下),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稍后,以白银为代表的贵重金属称量货币亦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铁钱、楮币、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遍布于汴京、临安城内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就是各种不同货币的兑换处。仅临安城内这种金银交易铺就有100多家。
所有这一切使我们相信,宋代的商品经济的确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时我国商品经济的繁盛,无论是就规模还是水平而言,依然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即与18世纪的清中叶比,亦毫不逊色,至少是各有千秋。
特别是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新型的、充满活力的开放型市场经济得以崛起,这是汉唐以来农业经济内部真正带有路标性意义的重大变化。可以说宋以前的历代王朝,都是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内陆国家。然自中唐以降,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表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强烈倾向。特别是宋室南渡之后,为形势所迫更加依赖外贸,刺桐港即泉州正在此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港。在迅猛发展的海外贸易的刺激下,东南地区以生产交换价值为己任的商品经济日趋繁盛,以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原先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个转折的实质性内涵是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单一种植经济过渡到多种经营,从基本上自给自足到专业分工有所发展,从主要生产使用价值转为生产交换价值,从习俗取向变为市场取向,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这一切表明,宋代,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带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盛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的扩大,包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在急速扩大。史实表明,宋代在工商业文明因素急剧成长的历史环境中,其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地中海北岸国家和英伦三岛,就是在规模和水平上也毫无逊色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铁革命的发生和民营矿冶作坊中雇佣劳动的出现。
北宋以铁产量的激增和灌钢法的推广为标志,迎来了我国冶铁铸造业的第二个重大变革期。这个变革是由煤的规模开采和工业利用所激发的。据许惠民先生的研究,我国先民虽然早在汉代就已认识到煤的燃烧功能,但正式进入规模开采并用作工业能源(如炼铁、烧瓷)是在北宋,其时河东(今山西)、河北、陕西等路的煤炭采掘业相当发达,且有考古发掘为证。为了和原先的木炭(时称“软炭”)相区别,宋代出现了“石炭”、“矿炭”等词专指煤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四八有“京西软炭场、抽买石炭场”之语。
煤炭采掘业的兴起既缓解了传统柴炭燃料短缺的矛盾,提高了铁的产量(据估计北宋铁的年产量在3.5万吨到15万吨之间,接近于18世纪初整个欧洲14.5万吨至18万吨的水平);同时又因炉温和冶炼效率的提高而推动了铸造技术的变革;特别是以“生熟杂鍒”为特征的灌钢法的大面积推广;以及作为这一切之必然结果的农具和各类工具之熟铁钢刃化等,这些重大进展构成一幅宋代煤铁革命的壮观景象。
二是川蜀地区民营卓筒井的兴起和雇佣工人的经济斗争。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首先出现在四川井研县的卓筒井,标志着钻井技术从大口浅井向小口深井的过渡。它在钻井工艺上,首创“冲击顿挫法”,由熟铁钢刃所制的“圜刃”应是世界上第一个深井钻头,开近代凿口钻井技术之先河;在井壁成型技术上,首创“套管隔水法”,所用竹制套管(此即卓筒井得名之由来,卓、竹,一音之转)显然是明清木制导管和近代铜制导管的前身;在取屑工艺上,首创“活门式扇泥筒”;在汲卤工艺上,有“无底而窍”的汲卤筒取代原先的皮囊,入水自开,出水即闭。这些重大创获从各方面奠定了近代深井钻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因而被科技史界誉为现代“石油钻井之父”。
正因卓筒井从本质上刷新了大口浅井的陈旧技术,在开凿成本、卤水质量、生产效益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所以一经出现便迅速传播,短短二、三十年间就遍布于川南陵州、嘉州、荣州一带,“连溪接谷,灶居鳞次”,星罗棋布,数以千计。盐业史专家郭正忠先生依据神宗熙宁年间陵州知州文同的奏疏,证明四川井盐业中不仅同样存在着雇佣关系,而且还发生过为改善工作条件的经济斗争。据文同奏疏所言,当时井研县即有百余家筒井作坊,每间作坊分别雇佣“四、五十人至三、二十人”,这数千工匠多数来自“他州别县”,已与土地脱离关系;其谋生方式是“佣身赁力”,即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雇期间如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就互相串联,集体抗议,所谓“递相扇诱,群党哗噪”;如无改善即与井主“豪者”算帐,索取工资,所谓“算索工值,偃蹇求去”;再另谋高就,所谓“又投一处,习以为业”,显然来去自由。
三是陶瓷业的商品生产性质及其日趋扩大的海内外市场。
陶瓷生产在宋代进入成熟期,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宋代瓷窑遗址,遍布全国17个省份和130余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窑性质。特别是福建路的德化窑和晋江、厦门等地瓷窑,以及泉州磁窑,安溪、南安、同安等窑,则是泉州刺桐港大宗外销瓷器的生产基地。在有罗盘导航的大型“海舶”之上,“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多年沿海上丝路进行实地考察,于1979年出版《海上丝绸之路》一书,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宋代瓷器在新加坡、印尼雅加达、越南西贡,印度迈索尔邦、马德拉斯邦,巴基斯坦的班布尔遗址,西亚伊拉克的萨马腊遗址,以及北非埃及的福斯坦特等地区的分布实况。南朝鲜学者崔淳西说过,“朝鲜发现的中国瓷器,以宋瓷,特别是北宋产品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中南部沿海地区”,而且产品“几乎囊括了宋代所有名窑的制品。”这说明宋代陶瓷业就其主体部分而言完全具备商品生产性质,而且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四是数万纺织机户的涌现和包买商惯例的形成。
宋代“机户”一般系由家庭成员充劳动人手,专以纺织为生的家庭作坊,其性质是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也有少数机户实行雇工生产。据漆侠先生估计,北宋各路约有10万机户,数量可观。问题是这些机户除少数在城市(如浙东金华是“城中民以织作为主,号称衣被天下,故尤富。”)外,多数分布在乡村,他们的产品需要中间人将之集中起来,运到市场上去,才能真正成为商品,于是包买商就出现了。《永乐大典》卷13161所载“陈泰冤梦”,即是反映江西包买商的典型事例,时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2世纪70年代)。冤主陈泰原是抚州布商,每年年初向崇安、乐安、金溪等地的机户发放生产性贷款(“贷出本钱”),到夏秋之际再去这些地方讨索麻布,再向外运销。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各地有曾小陆等“驵主”、“甲首”作为放钱收布的代理人。仅乐安一地就“积布至数千匹”。从“如是久矣”看,这种做法早在淳熙之前就已持续相当时日了,并非偶发事件。这种做法在其本质特征上已与明清“帐房”无异,均属包买商惯例。郭正忠先生指出,在两浙丝织业、四川绫锦业中,也有“收丝放贷”、“机户赊帐”以及“预表丝花钱物”等惯例⑥,这说明宋代包买商分布地域广泛,江西、两浙、四川等地都可以见到他们活动的身影。
五是在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中,同样是民营作坊占主导地位,从事商品性生产,拥有可观的市场,在其内部亦可见到雇佣劳动的存在。详情细节请参阅拙着相关章节。
通过以上的简要勾勒,我们看到宋代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是全方位的。在煤铁革命的推动之下,包括冶金、陶瓷、井盐、纺织、造纸、印刷等业在内的手工业各部门一度呈现出全面繁荣态势;民营手工业全面崛起,除铸钱、军工等少数行业外,其主导地位已确立无疑,并程度不同地拥有区域市场、区间市场,甚至海外市场;其间带有近代色彩的雇佣关系、包买商惯例亦在顽强生长。这一切使我们相信,宋代手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为近代工业的发生准备条件的时期,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降临提供历史前提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前近代化时期。如果这个势头能够保持二、三个世纪不被打断的话,必将为其后的工厂(机器)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㈤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计划经济的然后什么时候结束还是没有结束谢谢!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56年开始,1992年时结束。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从党的十四大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成为自觉、主动的历史进程。
按照十四大的部署,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党的十四大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原则、方针和内容做出决定。
《决定》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到宏观管理,从城市改革到农村发展,从经济运行机制到科技教育体制,从经济手段运用到法律制度建设,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和领域,规划了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任务,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科学、系统的宏伟蓝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图大业的行动纲领。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这是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借鉴了国际市场经济的成熟经验,在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律准则等方面与国际社会基本一致。到本世纪初,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
当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构建起来之后,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则在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质量”方面。所以,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㈥ 中国什么时候可以达到经济独立自给自足的地步

以中国现在的情况来说,经济独立是很简单的,但是要自给自足的话就有一些困难,比如说我国产粮食是能供应上,但是大豆一类的就供应不上,因为还是土地上,再有就是看养殖业,如果我国内不进口,现在连猪肉都吃不上。

㈦ 四、为什么新中国不从建国起就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在45年后才提出建立 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它不仅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也为人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穗哪空的理论思考。
当震荡的尘埃尚未落定,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显而易见并存的种种问题,由此引发出国内外的众说纷纭。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欲想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国什么事候才能自由经济扩展阅读: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也大多同步转向了私有化。
而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1.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工业基础薄弱,未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2.外来帝国主义的经济殖民的威胁(参考拉美国家)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3.冷战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对抗,初期大部分国家未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不足
4.在我国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政治秩序和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以及国际环境改善,使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成熟,结合社会主义治国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经济运行的重心便转向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社会的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目的。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在经济运行中,市场受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发挥第一次调节作用,计划受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支配,发挥第二次调节作用,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在经济运行层次实现了有机结合。过去人们把计划和市场人为“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层次范畴,并将二者加以对立,因而在理论上长期找不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点,实践上丧失了资源配置的最佳形式和效率,错失了宝贵的发展良机。缓胡小平在理论上把计划和市场定位为“经济手段” , 从基本经济制度层次范畴“降位”到“经济运行”层次范畴,这无疑使社会主义在资源配置层次上成功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和结合点问题。
第二,强调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它成功解决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难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猜瞎力找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体制,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体制上的革命。
方法:
1.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㈧ 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什么时候建立

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没有计划)是通过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分配平等的经济运动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2、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交换只能在等价的基础上进行。
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都力图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必然存在竞争。
4、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
5、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商品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为他人和社会更好地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
6、市场经济是网络经济。为使生产要素有来路,产品有销路,必须发展横向联系;为求得自上而下的指导、协调、规划和监督,必须发展纵向经济。
7、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没有边界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市场要对国内开放,也对国外开放。
8、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竞争机制支配企业行为使市场处于非平衡状态,生产要素在竞争中流动又可产生平衡的倾向。

㈨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呢

除吵岁搜非以下几种情况完成那么才有可能实行自由经济:
1.国有企业私有化,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
2.政府彻底不干预经济,把管理部门比升历如央行独立于政府,只对最高权雀含力机关负责而不对国W院负责。
3.建立明主的社会和法律氛围
4.建立起政府监督机制,大大减少贪污
以上就是这些自由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现中国是不可能的。但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必须有调节的手段,否则又会带来经济危机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什么事候才能自由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敲两下怎么出现健康码 浏览:45
慈溪事业单位哪个好 浏览:743
幸福路十三中升学率是多少 浏览:29
什么是建设性的幸福 浏览:44
怎么弄掉健康成长系统 浏览:154
生肖里面哪些算美女 浏览:602
魔环讲的是怎么的故事 浏览:816
女人嫁给了爱情该怎么办 浏览:847
我不在乎爱情将结束是什么歌 浏览:568
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的爱情 浏览:52
从哪里可以咨询婚姻法律网 浏览:979
爱情坚贞花正好下句是什么 浏览:661
父母爱情老大为什么去当兵 浏览:795
事业单位变更年度报告怎么写 浏览:55
婚姻证件管理专用章怎么弄 浏览:968
男子求婚姻念什么经 浏览:31
怎么跟身边的人推荐健康事业 浏览:299
有哪些美女当上了领导 浏览:924
如何刷高经济 浏览:927
幸福树腐叶病怎么治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