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渝双城经济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双城经济圈包括重庆、成都、绵阳、德阳、眉山、雅安、乐山、遂宁、南充、潼南、铜梁、合川、重庆主城区、资阳、内江、自贡、荣昌、大足、双桥、永川、璧山、广安、垫江、梁平、达州、开县、万州。
1、绵阳
绵阳,别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2. 川渝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合作协议
7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签署《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双方将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利企便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政务服务标准化、数据共享、线下异地办理、线上“一网通办”、跨区域协同监等6个方面进行合作。
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方面,两地将建立两地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班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和推动。会议原则上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四川、重庆两地轮值承办。
在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方面,双方将推动同一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相统一,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在加强数据共享利用方面,将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两地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推进两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逐步推动高频电子证照互认互信。
在推行线下异地办理方面,将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梳理跨省市可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业务远程会商和协作联动,实现线下“异地受理、两地可办”。
在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方面,将推进四川省、重庆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天府通办”“渝快办”等有关移动端对接,开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网上政务服务专区,推动用户身份跨省市互认、移动端跨区域服务自动切换。
在加强跨区域协同监管方面,将探索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加大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力度,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此外,为增强合作实效,双方围绕服务联办、监管联合、数据联享、人员联训、机制联动梳理出24项“放管服”改革合作事项清单。清单对合作事项、牵头单位、完成时限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3. 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峡人寿董事长黎已铭指出,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两地党政、企事业单位互动频繁,锦泰保险、三峡人寿等两地的保险法人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发展十分有必要。通过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大局、促进合规、促进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扩大两地保险法人机构的社会影响,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两地保险法人机构更好地参与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条件。
4. 什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七大重点任务
一般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还有工商行业的为准的
5. 着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川渝两地要从顶层设计、政策供给、要素配置、利益协调方面发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国家战略方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一是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整体规划,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结合成渝地区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助推产业和人口集聚,努力实现城乡互动、产业融合。加快出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国性5G枢纽、制造业枢纽、科技创新中心枢纽、金融产业枢纽建设规划,促进高科技产业极化效应形成,带动成渝地区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一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空间布局,增进成渝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市场统一、制度安排等领域的互动,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主要基础设施的对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实现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为产业发展赋能。三是着眼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质量。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现由“成渝制造”向“成渝创造”转型,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
强化公共政策供给,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一是发挥好财税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功能。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对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考虑到成渝地区间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差异,根据各自产业定位,设立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落户共建园区重点区域内、有利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企业予以扶持。税收方面,推进涉税数据共享,降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制度交易成本。二是依托川渝金融资源优势,拓展金融服务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作用。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权和资本市场试点,打通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的通道,拓宽成渝地区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银团、国际金融机构等资金支持,确保成渝地区私企与国企平等享受金融资源,为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推进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加强与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对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发区内的企业产品,政府采购时给予优先支持。
优化市场配置功能,提高要素全域配置效率。一是打破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壁垒。实现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实践竞争优先理念,尊重市场作用。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分工有序的区域良性发展机制。二是实施产业空间分区规划指引。统筹规划配套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园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空间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为依托,促进在自贸区建设、口岸、物流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国家级新区协同开放,以重点区域开放提升成渝地区资源要素利用水平。三是发挥交通物流设施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联动海关、铁路等相关部门,促进货源组织、口岸服务、一体通关、硬件设施共享的合作,缩短“双核”间时空距离;共同拓展四川、重庆经广西、云南至东盟的国际道路跨境运输线路,降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交易成本。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双城共享发展红利。一是建立政府内部协作机制,破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流动壁垒。重构两地产业价值链,避免产业过度同构、重复投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力度,削弱各种壁垒,加速产业资源的区域流动,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二是建立区域外部联动机制。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为目的,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联动,由点到面向外扩散发展,产业间彼此取长补短,避免出现同质现象,进一步深化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好地实现成渝地区产业间协同发展。三是强化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硬约束。产业融合的实现以相应工业园区为载体,要加强双城经济、产业园区等合作发展平台建设。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6. 四川发改委:2020年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月1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成都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2020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包括提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据悉,会议要求,四川省发展改革系统要准确把握、一体推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认识、找准工作着力点,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实施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冲刺省委确定的年度预期目标任务,确保做好2020年发展改革工作。
具体而言,会议提出要聚焦聚力谋大事,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争取国家指导支持,务实推进川渝合作,谋划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聚焦聚力稳增长,突出抓好经济形势预研预判、推动投资稳定增长、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取向,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聚焦聚力促协调,大力促进干支联动发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聚焦聚力强创新,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另据了解,于今日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称,2020年将扎实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将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各地区城市群发展,指导地方开展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提高重点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7.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为家乡发展献言献策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为家乡发展献言献策,一般来说,这类现言献策可以多在努力提升公民的素质,对外地的游客多,宣传当地的一些特色景点,而且不断的在外部游客面前展现当地的良好的风土,人文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毕竟成渝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8.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体化协同发展中,要体现什么
要体现了当今中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成”“渝”是中国西部两座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庆的简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中国的1.9%、6.9%、6.3%。
2020年初,中国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到今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西南腹地有着向西直达欧洲、向南连接东南亚与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10月20日正式印发。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成渝地区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10. 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以多在努力提升公民的素质,对外地的游客多,宣传当地的一些特色景点,而且不断的在外部游客面前展现当地的良好的风土,人文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毕竟成渝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成”“渝”是中国西部两座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庆的简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中国的1.9%、6.9%、6.3%。
2020年初,中国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到今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西南腹地有着向西直达欧洲、向南连接东南亚与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10月20日正式印发。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