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怎么改革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怎么改革

发布时间:2023-05-16 12:56:20

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哪些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经济体制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



(1)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怎么改革扩展阅读:

收入分配体制方面,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体系并存的分配体制,极大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市场的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衔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Ⅱ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1978-1984年主要是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

此外国家还改革了农村价格体制,提高了18种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村基本制度的改革,既调动了家庭分散经营的积极性,又体现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2%和7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计量分析表明,这一时期的农业总产出增长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46。8%,价格体制改革次之。

同期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7元增长到3976元,名义增长率高达17.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为15。1%。这一时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待业群体。

为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社队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对社队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供销、贷款、税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为社队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

2、1985-1990年主要是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村非农产业体制。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加快了政府调控向市场交易的转换力度。1991年与1986年相比,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中,国家定价由17种减少到9种,销售价格中国家定价由14种减少到7种。

农产品生产价格形成中,计划定价由1978年的94.4%下降到1990年的25.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带来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据统计,1985-1990年期间,农业产出的年均增长率为47%。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上,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由5208万人增加到9546万人,总产值由170989亿元增长到649566亿元。

3、1991-1995年农村改革基本停滞,乡镇企业处于治理整顿状态。这一阶段,除了1994年国家再一次提高了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外,农村没有比较有影响的改革措施出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制度效应释放殆尽,农业发展停滞。这一时期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全国性的治理整顿,乡镇企业发展势头明显受到抑制,被迫大批次关停并转。

4、1996-2003年我国开展了农村税费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再掀新高潮。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规范税费管理,实行税费统一。截至2003年底,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份已扩大到20个,涉及农业人口约6.2亿人。这一时期,乡镇企业进入全面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确认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2003年至今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2003年开始,政府一方面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另一方面,2006年中央政府宣布完全取消农业税,更为彻底地解除了农民的负担。

同时,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些素质偏低的乡镇企业破产,多数乡镇企业的质量大大提高,与城市正规企业并驾齐驱,继续发挥着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统计资料显示,到了2006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为14680万人。

总之,发端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开拓性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在于,以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采取渐进式改革策略,并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改革的成绩在于成功迈出了五大步,这五大步都沿着市场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有所推进和创新,但都尚未完成,各大步之间还没有统一起来,所以,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上,还要继续把改革推进下去。

未来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在于,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农村规模经营的趋势,消除包干到户的分散弊病,创新适度统一经营的生产关系;

对包括农村土地制度、粮食流通体制等在内的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革;对整个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基层政权体制进行配套改革;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

(2)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怎么改革扩展阅读

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归纳出导致“中国奇迹”的关键要素,对于更好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这一转折使得人们原有的、落后的排斥的计划经济观念得以转变,使得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使得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得以创新和发展,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首先,改革开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是由发展不充分带来的,主要是通过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由体制机制不完善带来的,主要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各制约性体制性因素解决。

无论是解决发展还是体制问题都是依靠深化改革来提供强大动力的。其次,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外在推动力。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国际市场经济关系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国内改革经济体制、强化竞争机制的外在推动力,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同国际市场接轨后,为各类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提供国际标准,还为国内加快建立相应的各类市场提供外部推力。此外,对外开放开拓了国际市场,为引进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改革30 年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这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首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必须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必须对落后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在认识方面,我们先后经历了“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认识层面上的提升。其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环境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政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求政府不断探索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这些都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改革30 年来,我国在农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很多新的经验和方法,同时政府对经济改革的支持和服务也越来越到位,为经济体制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3、坚持多元化改革的思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单一领域的改革, 而是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的改革。在改革前两个阶段实际上有两条主线:一是通过所有制方面的改革,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在总的结构上,从过去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逐渐改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准备了体制基础。

对计划体制、投资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都进行了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在深化改革阶段(改革的后两个阶段)主要是围绕所有制结构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政管理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等问题展开。可见,在改革的各个阶段都是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而不是单一的一个方面的改革。

4、坚持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渐进式改革是指在根本经济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逐渐地改革,渐进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增量改革逐渐向存量改革过渡、从局部改革逐渐到整体性推进和先易后难的变迁进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改革时序安排的渐进性。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先着力发展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而后重点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先发展商品市场,然后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价格改革先调后放,调放结合,并逐步同国际市场价格相联系;生产、流通、价格等都出现计划内外双轨制,然后向市场单轨制过渡;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逐步向内地推开,实现全方位开放等等。二是在改革推进的方法上渐进性。

先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然后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实行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整体推进;另外,先易后难,先改革那些比较容易改的领域,最后搞攻坚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是改革步骤的渐进性。

中国的改革是分步进行的,集中于制度革新,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产权进行改革,通过保留剩余的方式激励农民;中国的改革过程中更多地采取了试验的形式,允许部分地区或部门率先改革,成功之后再向全国或全行业扩展,例如经济特区的建立;

初始条件对于改革方式的选择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采取了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避免出现大的冲击,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概括来讲,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最小化政策贯彻执行的成本,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最小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政治阻力,逐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以试点方式逐步推动改革。

5、坚持体制和制度创新的改革主线。改革开放30 年,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扫清了发展障碍。

首先,在改革初期,通过体制建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开辟了空间:一是在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内部引进市场机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体制基础;二是以扩大地方自主权为内容的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体制基础。

其次,1992 年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由市场化取向改革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转变,在改革内容上也开始逐步由体制改革转向制度创新。主要包括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微观基础的转型以及以配套改革为内容的宏观制度的创新等。

其中,总体配套改革方面的制度创新涵盖财政、税收、外汇、金融、投资、外贸以及流通体制等各个方面。

第三, 进入21 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原来的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的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完善等。

6、坚持把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改革的目的是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改革初始,我国就确定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0 年成功改革的实践印证了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离开了改革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连续30 年的高速发展,离开发展社会的稳定就失去了载体,离开了稳定改革与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因此,三者相辅相承,共同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

Ⅲ 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意义。

解析: 原因:①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②人民公社的弊端。③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④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⑤农民的首创精神。 内容:一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二是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三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主要是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四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进行多种经营。 意义:农村的全面改革克服了过去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示: 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和“学思之窗”,思考并回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关于改革的内容可从经营体制、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产业结构几个角度思考。关于意义,要从对农民、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Ⅳ 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农业经济管理是运用现代的农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研究成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环节,进行领导、组织、决策、指挥和调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哪些方面,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篇1

1 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1.1建立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全面开展政务和财务公开化、透明化,从根本上减少村民与干部之间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发展体系,使其发展迎合监督管理机制,使财务政务以及资金管理制度更加完整,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通过规范制度对民主管理和资金审查不断加强,使财务的现有模式进行科学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体系,使各个资源运作合理,集体财产受到安全保障,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农村财务政务的监督管理力度方面工作的加强,使财务审查方式不断增强,对所出现的问题漏洞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农村财务政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1.2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对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政策进行全力的宣传指导,使农业用地按规划管理方式,从根本上将土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对土地承包及转包制度以及开展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农业用地不发生转变的条件下,运用机械设备对有利用价值的土地进行耕种,对远期的农业土地规划使用方案和未来发展目标做良好的打算,在土地的工作方面受到了较高的注意,是相关干部考核测试的主要部分。

1.3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农业经济日益发展的现状,能够表明,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目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来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方向。

1.4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的选拔

为了能够使农村基层干部选拔素质得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多样的形势,以及多种途径,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学习和考察,根据先进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并且对上岗的工作人员给予合理的补贴基金,从根本上建立具有综合素质强,且高效的管理体系。

2 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居民增收效益不大

根据现阶段农业耕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不大,从而导致收益较小,尤其是在盆地、丘陵以及高原等地势复杂的地方,由于土地的基本经营模式是独立的,所以很难使经营规模扩大,并且大型机械在工作时进入农田的难度也增大,形成了收益小,耕作难度系数增大,使土地劳动者的耕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还阻碍目前我国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前进的步伐。虽然在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收益低,但由于国家的土地补贴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使其享受到切实的利益,使更多的农业耕作者维持土地耕种权,承包使用者越来越少,使得土地在经营规模上,受到了很大制约,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少的现象,最后,使农民在农村收益少,经济发展缓慢。

2.2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

由于我国农业受到传统管理体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透明的行政制度,科学经济发展目标,以及较为完整的农业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等,都是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但现阶段农村管理人员未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徒劳无功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消极怠工现象出现,对交代的工作应付处理,从不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

2.3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复杂,并且工作量大,其中包括财务状况的审核,土地使用权的承包与转让,以及对农业土地基本情况进行监督。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土地在承包工作中不能够使农民的负担减轻,以及承包转让工作未受到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从根本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

2.4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也在不断进步,现出台的义务与重视教育等政策,从根本上使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样就会使他们在就业、生活方式以及消费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很多农民想到一线、二线城市进行奋斗,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以及优厚的薪资待遇,很少有农村居民继续留在农村,面对土地发展,特别是在相对较为偏远的地方。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农业生产落后的现象,由于在农村从事劳动生产多为年龄大、知识水平相对落后、科技素质较差的简单劳动力,因为对新机械进行作业时,往往对使用方式熟悉较慢,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也不能更好的运用在农业生产工作中,这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是农村经济管理中主要的工作。

3 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3.1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效益模式和基本结构,增强农民生产信心

为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效益模式,以及农业基本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在确保农田面积以及粮食的总产数量的基本情况下,鼓励农村居民种植无公害产品和具有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的农作物,并且逐渐向深加工产业进行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为了使农村居民的生产信心不断提高,对当地具有特色的龙头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使其生产经营实力在乡镇政府的帮助下不断增强。

3.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

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乡镇政府领导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首先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才能够将工作落实到根本。

3.3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各级乡镇政府对农村经济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有: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农村经济经营科学管理执法方式等。农村承包合同制度不断的完善,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3.4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

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分别指派到各乡镇部门,使各乡镇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专业人员负责。全面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使其积极的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工作,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能够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好的建立起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使其队伍专业水平以及个人修养不断提升。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体系建立完善,并且得到稳定性,确保合理编制在职人员。根据政务财务统计,预算费用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经费。

3.5完善激励政策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所需要的经费不足,对管理者来说,经费充足和完善的配套政策能够更好的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评比制度,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上述资料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研究,为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方式是对农村经济管理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建立高效率、高素质、高层次的“三高”队伍,使基层干部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稳定,更加符合目前国情要求;其次,要根据我国农村发展期间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有农村财务政务的基本管理情况,土地承包、转包权利转变,以及使农民科技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服务型、高效型的乡镇政府,需要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建设和谐农业社会,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方案,从根本上使新农村建设得到保障。虽然在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如此,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应对,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使农村经济管理迅速的发展,使其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经济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整体效益原则

(2)民主管理原则

(3)利益协调原则

(4)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原则

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篇2

宾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之一,其农副产品及资源十分丰富,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农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其农村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宾县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通过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量生产加工农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宾县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可以依托重点企业,以沿线周边为发展重点对象,建立高效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培养壮大农产品生产。有效的将农业用户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大力推广宾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根据自身发展模式特点可以建立“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抓好基层服务党组织建设,不仅仅是我国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发展的新起点、新内容,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的新标准及要求。所以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时,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基础及方法,不断增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对农民而言,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管理者,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好的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下面,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针对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做简要分析与总结。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所谓农村经济管理就是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市场发展环境以及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策略为基础进行有组织、自觉性的宏观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以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总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现状,通过市场经济建设来确定长远的经济发展建设战略目标。除此之外,针对经济建设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交换、信息等生产要素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规划、组织协调及管理,进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2农村经济管理现存的三大问题

第一,就目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而言,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传统旧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经济结构、快速发展的利益结构及多元化需求都需要建立完善,新的管理体系与之发展保持一致。第二,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民利益的有效维护、关系利益的相互协调、农民诉求等方面存在的矛盾纠纷及问题,现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并不能进行很好的处理与解决,从而导致这些问题矛盾积累逐渐严重,最终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第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农村经济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技能及领导水平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适应我国农村产业化的发展需求。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集中反映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持续等问题,农村经济管理基础物质比较薄弱,管理人员思想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落后,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将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3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

要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加强工作,其基础是规划、首要的任务是发展,关键点在于增收,而其保障就是体制的完善。正因如此,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应紧紧地为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着力于深化体制的改革及制度的创新,建立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及管理理念,不断地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新方法进行探索。乡镇的领导层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大战略,也就是“转变、拓展、提升”。第一要转变农业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农业资源利用的模式,加快农村所富余的劳动力转移速度,以此来促进农业的症状方式的转变及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第二就是要对农业的功能、农业产业的链条机农产品的市场进行相应的拓展工作,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陛。最后,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及转化能力,大幅度提升农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3.2政府主导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的完善

各级乡政府要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协调监督管理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及矛盾处理机制等,以此来协调相互比较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避免各种利害关系在乡政府之间的蔓延,从而不利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乡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对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乡政府应该站在农民利益的角度对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某些误区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际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为了确保民主关村,必须对村务的公开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及重大问题讨论制度等系列的自治制度进行完善,把民主监督作用落实到位。领导级干部要深人地展开调查研究,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密切地与群众联系。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就是建立服务胜的政府,着对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来说也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3.3加强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管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首先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干部水平进行综合管理与培训,建立一支完善的专业管理队伍,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敢于创新管理的意识。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必须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以及表率带头作用,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自身管理经验。尤其是对农村经济管理而言,更需要建立乡镇农经队伍,并与此同时完善农村经济管理问责制度,以便更好的促进其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时代在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也会随之而相应的变化。因而在日常经管工作中应始终做到审时度势,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管工作中,并对农村经管内容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深入实践,认真剖析问题本质的所在,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农村经管工作的升级与转型,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经管服务。

Ⅳ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

1.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而且包括他们所掌握的管理学专业知识素养。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才能够使工作顺利进行。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谈话,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胜任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组织专业知识培训,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2.将新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相结合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将新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对于技术的创新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那么将会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很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打击。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完善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Ⅵ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不足与优化措施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不足与优化措施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不足与优化措施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为构建和谐农村贡献了一份力量。政府也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让农村经济有发展的空间,同时保障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改进十分紧迫。本文从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基础性的建议,以期与读者共同探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近年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而农村偏向于老龄化,剩下村民的素质偏低。农村主要以农业劳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现在的农业也逐渐趋向于机械化,剩下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科学种植、农作的村民几乎没有,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很多人难以学会使用机械化种植,即使存在相关的培训班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理解真正的含义,从而也无法应用。很多农民对于先进的高产种植技术不能领会,不能灵活应用于劳作生产,不能科学提高农作物产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科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吸引懂得种植的技术型人才,是需要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

1.2、农村经济管理中土地收入零散,难以增收

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土地种植收入占绝大部分。在目前的农耕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规模经营,在部分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不大,不能进行统一地机械化种植,浪费了很多劳动力,劳动强度大,收益却不高,经济效益与劳动强度成反比,严重挫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目前我国在很多农村补贴政策、脱贫攻坚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承包出去,同时又不具备科学种植的能力,土地的零散增加了农村居民土地创收的难度,导致增收空间十分狭小。

1.3、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低,维权保护不到位

随着国家各项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许多农民看到了耕种的红利,想要重新耕种,从而出现了很多土地流转纠纷案例,一方面是因为农民自身的法律素养不高,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民团体属于弱势团体,力量不够,难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和纠纷。

1.4、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其包括很多部分和环节,需要相对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给予保障。目前,缺乏一套法规来约束、规定、依据来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监督机构和人员,致使法律实施的缺口很大。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2.1、提高农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农村居民专业性素养不高的.问题,要转换思路,考虑举办各种培训,设计多种培训形式,使劳动技能和科学素质一同结合,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利用现代化网络培训,开设网络直播、举办讲座、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同时可以专设咨询人员,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的各种问题,及时让农民得到反馈,加大培训的投入,进行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2、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解决基础性问题

目前,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涉及广大农民的利益。因此,对于这些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提高重视度,各部门不仅需要专业性的管理知识,还需要有硬件的支持,例如,相应的电子查询设备、网络电子设施等,同时要给予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全面地推进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的经济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3、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以成熟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同时各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管理的村落的具体法律制度建设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执法责任制度、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制度等,同时也要建立完备的农村承包合同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解决农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使村民有法可依,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组建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

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是重要一环。在确立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前提下,应在各个乡(镇)配备专业的人员,组建一支专业化、懂体系、懂管理、懂得农村经济现状的领导班子,同时要对这些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此外,对于领导队伍的编制、绩效等都需要有激励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在多方的协调下共同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3、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农村建设工程。虽然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存在很大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通过政府的宏观引导,领导班子的微观调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改善,只要积极应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一定能让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巨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蒋国志.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吉林农业,2019,(02).

[2]潘静萍.浅谈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30).

;

Ⅶ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点

下面是我准备的关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点的论文,欢迎各位经济管理毕业的同学借鉴!

摘要: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以党在农村的各项法律政策为依据,围绕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切实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创新农业农村经营体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以促进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下文章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具体任务与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管理 措施

一、农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1、猜歼深入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加强涉农收费的规范管理,深入开展穗隐冲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检查监督、信访办理、案件查处及目标考核等相关制度。重点治理向村级组织摊派与委托村级组织收费问题,切实解决应由政府承担而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的问题,治理向村级组织摊派发行报刊的行为。

2、依法落实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

切实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积极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强化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按照有条件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与管理,总结典型经验,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努力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3、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张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

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管理监督新机制,推广农村财务民主化管理。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搞好电算化试点,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重视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真正做到并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切实维护好农民与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4、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依据市场要求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立足产业基地,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服务业,重点抓好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抓试点,抓示范,抓培育,抓规范,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5、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农经系统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调研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写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与提高整体观念。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机构队伍,转变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的组织形式、灵活的服务机制、民主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并加强对农经工作的指导。在新阶段的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经管理工作,就是携历要把党的农村政策进行落实,不断解决当前的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维护广大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把农经工作做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农经机构与队伍建设,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农经工作体系,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保持农经队伍的稳定,尢其是乡镇农经队伍要合理定岗定编,保证每个乡镇农经管理工作有专人承担与负责,并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行政管理、监督与执法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与强化农经工作手段。

3、加强培训,提升农经人员素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对象、内容有很大变化,进一步强农经干部的培训,使农经工作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与较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

4、提高农经执法水平并建立建全规章制度。

(1)建立农经执法责任制度。各地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与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各尽其责地做好自己的农经执法工作。

(2)建立工作规章制度。要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科学的操作规程与有效的工作方法,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真正落实。

(3)建立信息反馈与办案制度。根据农经工作中涉及的农村热点与难点问题,建立经常性的观察联系点,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与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5、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围绕优势产业带布局与加工企业发展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

6、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经营管理在农村农业工作中、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的作用。围绕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组织制定宣传计划,精心策划和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普及政策法律知识;宣传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典型经验,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三、小结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抓好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以实现,维护与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农经工作的首要任务,做好农经工作管理,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顺利向前发展。

Ⅷ 农业经济宏观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而长期的作用。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在基层不断进行创新改革。论薯携述了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着力打造现代化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实现农业农村资源信息高度共享,为合理配置农村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建议如下:其一,建设信息化网络。地方政府要在农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在村与村之间、乡村与企业之间以及乡村与社会组织机构之间搭建起网络沟通桥梁唤手清,避免出现信息闭塞的情况。农村地区应建立起农业网站,对外宣传本地区的农业种植模式、农产品产量品质状况、农业资源利用情况等,进一步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其二,购置信息化设备。地方政府应给予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调动起农民和企业购买信息化设备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物质保障。其三,宣传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农业农村部门要向广大农民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到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和讲座,使农民了解信息技术在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业特色资源,打造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寻找农村经济增长的新路径。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挖掘生态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调研本地区生态资源、风土人情、民风习俗、民间文化等具体情况,依托生态资源开展生态旅游项目、乡村旅游项目,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一大亮点,既有利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提供农民就业岗位,给农民带来丰厚收入。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美丽农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和前力支持。全县完善了“以县为导向、以镇为依托、以村为本、以群众为主体”的美丽农村建设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力量,加快美丽农村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农村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旅游特色产业为例,可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以乡村旅游为出发点,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农产品销售产业等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活力。随着美丽农村建设的不断延伸,广大人民群众也充分认识到美丽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的效益,纷纷投入工作,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财务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农业财务管理中,要彻底根治账务混乱问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运行轨道。具体建议如下:其一,完善制度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严格把控,杜绝出现挪用公款行为,及时结算各类账目,理顺农业经济运行秩序。其二,实施财务公开。农业农村部门(村级经济组织)要对外公开相关账务,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监督,做到账务透明化,保证各项经费得到专款专用。其三,控制集体债务。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村集体债务规模控制,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缓解乡村资金压力,维护农村经济秩序。

加强指导、培训,加强人才储备。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村集体经济培训班,全面把握和推进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形成工作队伍。加强乡镇会计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县农业农村部门(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农村财务管理及核算)业务(等方面)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农业经济管理及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利用水平。大力形成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才,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各类农业信息系统的研发,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Ⅸ 求《农业部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具体内容

农业部关于深化事业单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位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结合我部实际,对深化部属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部属事业单位是我国农业科技生产力的主要集中地,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加快改革步伐,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以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为重点,在确定单位定位、调整内设机构、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开展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形式、工作人员双向选择上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资收入分配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加快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以及单位按需设岗、自主聘用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现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基本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劳动管理运行机制。

二、建立和推行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三)聘用制度是对传统的固定用人制度的根本改革,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所有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部事业单位聘用制实施办法》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转变用人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国家用人为单位用人,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四)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单位事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等因素、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调整内设机构,精干管理部门、强化业务部门、细化考核单位。 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单位内如植物结构比例,按需设岗、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按岗聘用、契约管理,使单位内部实现分层分类管理,利益责任明确。

(五)实行以聘用制为基础的岗位管理制度后,对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不再核定编制人数、内设机构数、中层干部职数、专业技术和工人技师岗位数,由单位根据事业发展和市场要求自主设岗、自行聘用。对依靠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和收入以政策性收费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可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办法。聘用流动岗位人员,要实行人档分离。

(六)建立辞聘解聘制度,使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的规定解聘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的规定辞聘,疏通单位人员出口,增加用人制度的岭和省,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三、引入竞争机制、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

(七)事业单位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应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及程序,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推选聘用、直接任用等符合单位自身实际的任用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那些真正动业务、会管理,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员聘任到中层管理岗位上。

(八)事业单位以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拔聘用中层管理人员,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人事劳动司审核备案。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工部竞争岗位、明确上岗条件、公开组织报名、严格资格审查,通过演讲测评、面试答辩和组织考察产生拟聘人选,并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实行三至六个月的任职试用期。其职务任期可与聘用合同期限相同,也可以根据管理岗位的特点在聘用合同期限内确定不同的任期。

(九)依靠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和收入以政策性收费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聘用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在部核定的指数范围内进行,不得设立非领导职务岗位或确定享受相应级别待遇。实行聘用制以前的中层管理人员,在竞争中失去中策管理岗位的,除个别任职时间较长、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保留相应的生活及政治待遇外,其他人员应按新聘用的岗位确定相应待遇。

四、强化按岗聘用,推进制成制度改革

(十)深化事业单位支撑制度改革,要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坚持个人申请、社会评价,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单位自主聘用的改革方向,重点解决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的问题;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通过考试、考核和评审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专业技术人员。

(十一)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作为上岗聘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再直接与工作岗位和待遇挂钩。已设置为行政管理岗位的,一般不再重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十二)根据国家对各类事业单位投入方式的改革,对不同经费来源、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可按单位、系列、职务层次实行分类管理。

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不再实行指标控制。科研院、所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决定单位不同职务等级的任职条件和结构比例,组织成立聘任委员会,按岗位要求择优聘任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其中一些系列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可作为流动性、辅助性岗位进行管理。

对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监督和管理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的管理方式,由单位按规定程序完成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设置方案,经部职称改革办公室批准后,由单位聘任委员会按岗位择优聘用。

对新闻、出版、影视等宣传类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直接在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人选中按岗位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转制为企业的单位,由企业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十三)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可不受本单位岗位设置数量的限制。实行社会化评审的系列,由部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授权给具备评审能力的单位,按人事部、农业部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组织社会化评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十四)事业单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要在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可以根据岗位需要,高资格低聘用。特殊岗位执业要符合国家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对一些关键岗位,本单位没有符合上岗条件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实行公开招聘,选择优秀人才,确保科研课题和项目的完成质量。

(十五)对于工勤岗位,要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坚持考评结合、评聘分开,对国家规定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须在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聘用。

(十六)各类人员受聘的职务和所享受的相应待遇仅在聘期内适用。事业单位对受聘的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任务加强日常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灵活有效、符合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

(十七)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逐步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重管理,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十八)要改进和完善工资总额包干及新增工资提取办法,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进入市场,拓宽业务收入渠道,提高经费自给率。对收入比较稳定、经济效益较好、内部管理规范的事业单位,可试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总量管理办法,按照经济效益的增长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效益工资。

(十九)允许事业单位在不突破核定的工资总额的前提下,改变工资构成和发放办法,将原国家规定的工资发放标准和增资项目作为档案工资管理。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或退休时,按档案中记载的基本工资情况予以介绍或计发退休费。

(二十)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符合国家规定、适合本单位特点,能将职工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和创造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分配形式和办法。对于转为企业或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可在坚持工资总额增畅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下,实行按岗位、任务、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工资构成可由维持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工资、体现岗位责任大小和工作量的岗位工资以及体现职工工作业绩和贡献的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合理拉开职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差距。

对于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要坚持搞活工资中活的部分,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贡献大小重新分配,进一步加大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拉开收入档次。

(二十一)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收益,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探索按项目分配的政策和办法,把人员成本纳入项目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发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

六、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二十二)事业单位对未聘人员,要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安置,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鼓励他们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入市场,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各单位对未聘人员要统一管理,区别对待。

(二十三)聘用新参加工作人员,聘期满后双方可根据自愿的原则决定续聘或不再续聘。与单位解除聘用关系后,单位不再为其负担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二十四)对实施聘用制前已在本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待聘期间可采取内部转岗、岗前培训、进修学习、拓宽业务领域、创办经济实体、交由内部人才中心托管、进入人才市场等办法进行安置。待聘期间,聘用单位应向其提供不少于两次的上岗机会,并发给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费。对少数因健康原因不适合继续工作的人员,按照国家文件规定可以病退;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经单位批准办理提前退养手续,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七、加强领导,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二十五)部属事业单位类型多、差异大,人才密集,情况复杂。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也事关稳定的大局。因此,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办发 〔2000 〕 15号)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人发 〔2000〕78号)精神,按照部里的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注意区分不同情况,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为重点,在充分摸清本单位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实施。

(二十六)各单位党政负责同志要加强对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改革的重大措施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策,注意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改革。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阅读全文

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怎么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民事经济纠纷时效是多少 浏览:525
本科会计就业方向考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469
逆境怎么写故事 浏览:162
广州事业单位人平工资是多少 浏览:787
敲两下怎么出现健康码 浏览:47
慈溪事业单位哪个好 浏览:745
幸福路十三中升学率是多少 浏览:29
什么是建设性的幸福 浏览:46
怎么弄掉健康成长系统 浏览:156
生肖里面哪些算美女 浏览:602
魔环讲的是怎么的故事 浏览:818
女人嫁给了爱情该怎么办 浏览:848
我不在乎爱情将结束是什么歌 浏览:568
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的爱情 浏览:52
从哪里可以咨询婚姻法律网 浏览:979
爱情坚贞花正好下句是什么 浏览:662
父母爱情老大为什么去当兵 浏览:795
事业单位变更年度报告怎么写 浏览:56
婚姻证件管理专用章怎么弄 浏览:969
男子求婚姻念什么经 浏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