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国有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国有企业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国有经济是近代马克思主义在经济领域具体实践时的产物。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国家专门掌控的经济领域的机构和政策,可以说他们就是现代国企的“鼻祖”。
说起国家掌控经济命脉的思想,最早提出这种理论的就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管仲他在回答齐桓公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时说“唯官山海为可耳”,由此提出了一项对封建历史影响深远的经济政策,就是他所说的“官山海”。
食盐和铁器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必需,却又不能随地生产随时取用,而非依靠市场供给不可的特殊商品。所谓“无盐则肿”,“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说的就是食盐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及其巨大需求量消费量,经营食盐产销的利润十分丰厚。而铁器,则是制造生产工具和战争武器的原料,消耗较快,市场广大,盈利也同样十分丰厚。
“官山海”,是中国古代理财家关于由国家设置官员、机构控制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财政经济思想。说白了,“官山海”中的“山海”,意是“山海之藏”、“山海之业”、“山泽之利”,主要指藏于大海中的食盐和藏于山岭中的铁矿两项重要资源。所以说“官山海”就是实施制盐业和冶铁业的国家垄断性经营,实施食盐和铁器的国家专卖。由于主张的内容是国家控制山林川泽的资源,“官山海”因此也被称作铅迹“雀竖管山海”。
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官山海”从表面看来国家没有另外增加税种或提高税率,不致引起社会民众的骤然反对,实际上通过盐铁业产运销的政府垄断性控制和运营,对社会民众(盐铁生产者以及消费者)进行了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掠夺,很巧妙很隐蔽地获取了巨额财政收入,极大地缓和了在国家与个人在利益分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不会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 管仲的这项政策,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据《管子·海王》记载,“官山海”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君主手中,为桓公霸业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官山海”政策,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官营国有垄断盐铁业运营,其运作理论和具体实践对后世王朝国家经营管理垄断行业提供了初步成熟的理论指导和模式借鉴,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成为多数王朝解决国家财政危机的一项法宝。
在管仲之后,最着名的“官山海”思想的继承者莫过于西汉武帝时的桑弘羊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桑弘羊认为盐铁专卖作为国家统一的财政收入,可“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而不必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王安石变法前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法,虽然具体做法多有不同,但还是秉承了管仲“民不益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官山海”也在发展过程中细化为“盐铁专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汉初开放民营盐铁,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三国、两晋注重专买,南北朝时征税制复起。隋至唐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盐专卖又开始实行。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顷激大不再与盐同例看待。
“官山海”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有学者就指出:“盐铁专卖政策,是管仲审时度势而创立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国家经济政策。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专卖制度的积极作用是很大的。首先,它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政府不必另筹税源而国用足。仅经营食盐一项,政府就可获取一倍或二倍于人头税的收入。”除此之外,这种政策同时可防止豪商垄断生产经营,操纵物价,阻塞他们的“利途”;也可缩小贫富差别,“以齐黎民”,缓和阶级矛盾。
与此同时,“官山海”也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它严重地摧残了私人工商业的发展潜力,延缓了工商业的发展速度,是“重农抑商”思想的急先锋;其次,在盐铁“官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严重的问题。以西汉武帝时为例,也许桑弘羊们在设立盐铁专卖之初还是真诚的,当时对匈奴的大规模进击也可能暂时超出了财政能力。然而一旦获得了垄断之利,他们就不愿再放弃。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在通过这项政策取得巨大的利益之后,那些所设管理机构的高层就会用手中的职权去谋求更大的利益,不断破坏市场所固有的规则,使财富不断地从百姓口袋里流向“国家”的手中,推动着“国进民退”。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打着“国”的旗号做着损害“国”的事情,造成对国家的双重损害。于是,汉武帝后期的经济秩序一片混乱,虽然常年的战争是主要原因,但也不能忽视前期涸泽而渔的过度垄断的巨大影响。
后来,汉昭帝在盐铁会议之后废止榷酒制度和部分取消盐铁专卖的举措,历来受到高度评价。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如何对待“官进民退”,则关乎共和国的命运。如果要保证这个社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完善社会法制,让它们在自己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中活动,永远遵奉那个光照千古的伟大原则: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2. 我国国企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2] 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当代经济发展内在危机加剧,主要表现为:
①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消费规模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加剧通过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国家干预。
②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垄断组织对高额利润的追逐,使竞争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又使一些低利润部门和落后地区缺乏投资,因而要求国家干预和调节。
③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同私人垄断资本积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某些部门企业规模的空前扩大,要求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均需巨额投资。在超过私人的能力和意愿的情况下,就会要求国家投资。
④科学研究社会化同个别垄断核历资本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国家不得不承担很大部分的开支。上述这些矛盾的发展,迫使国家进一步同垄断资本结合起来。当然,战后世界范围内重大矛盾的激化,也促进了国企发展。进入50年代,国企已取得巨大的稳定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
国家同垄断资本的结合的双重含义
国企体现了垄断实质的新发展,也体现了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国家同垄断资本的结合具有双重涵义:一是国家同垄断资本直接结合,这就是国家直接占有资本,使国家成为国有垄断资本的所有者,成为真正的国企经营者。二是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简袜相结合,事实上这也就是国有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形态
由于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方式不同,就形成国企三种基本的资本形态:
①国有垄断资本,是国家财政资金中转化为资本的那个部分。
②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是作为总垄断资本家的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结合而形成的垄断资本,它为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家所共有。
③同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是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结合而形成的垄断资本。这种私人垄断资本,尽管组织形式仍然保持旧貌,但实际上由于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论是在财富的生产或分配方面都同国家结合在一起,因而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垄断资本,而是转化为国企的一种资本形态了。
实质
国作为垄断阶段,它的经济实质是垄断。在一般垄断条件下,这指的是私人垄断,因为私人垄断资本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但在国家,私人垄断就发展成为国企,因为,上述三个具体形态的国有资本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有资本是社会化拦氏激程度更高的垄断资本。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一个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从全社会集中起来的,其社会化程度显然高于任何私人资本。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同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资本,由于能够凭借国家力量加速本身的积聚和集中,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化度。
战后时期,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条件也与以前有所不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生产社会化水平得到大大提高,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宣告瓦解,国际上大国争霸的格局有了很大改变,西欧政治经济地位下降,超级大国争霸成为国际政治中突出的问题。
3. 我国是78还是92年后才出现私营经济78年后说的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改革是怎样的
应该是让脊在78年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坦山渗任制之后出现了乡镇企业唯中,就有了私营经济。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85年之后。
4. 什么叫国有经济
是生产资料散如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
国有经济改革必须遵循作为唯物论基本原则的实事求冲模启是。改革码桐以前,由于盲目地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把整个国民经济搞成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尽管当时还存在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但这时的集体所有制实际上也是准国有制。
同时还将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确定为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改革必须依据作为历史唯物论基本原则的生产力标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发展。
(4)国有经济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扩展阅读
国有经济改革必须依据作为辩证法核心的矛盾法则。国有经济改革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作为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这本身就是矛盾法则的运用。
此外,这里需要提出两点:一是国有经济改革包括极其复杂的矛盾。它不仅涉及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而且涉及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只有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国有经济改革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否则是不可能的。二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对阻碍改革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
5. 解放初期,国有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1、我 国 国 有 资 产 初 始 来 源 主 要 有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的 革 命 根 据 地 和 解 放 区 的 公 有 制 经 济 。
2、解 放 初 期 没 收 官 僚 资 本 和 接 管 的 一 部 分 外 国 在 华 资 产 。
3、社 会 主 义 改 造 时 期 对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的 和 平 赎 买 。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列宁、恩格斯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进行赎买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历史上同民族资产阶级有过统一战线的关系,确定了通过对私人资本主义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百分之五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握让大,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放开经济管制,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实现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有机结合。这一理论的实施段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滑则,也为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7. 国有经济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国有经济是又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应答时间:2021-05-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8.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国有企业的普遍出现始于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经济哗局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同时,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下,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纯粹靠自由竞争维系的市场经济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从 1945年开始,英国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将能源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为国家接管。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战争结束的7个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14个;美国政府也创办了一些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部门、基础设施部门、提供公共产品部门和哗芦散科技开发部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推动本国工业化,掀起了两次国有化高潮。
第一次在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它是紧随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出现的,主要矛头对着殖民企业和殖民地的经济管理企业,包括海关、银行、税务机构,以及原殖民者拥有的足以垄断或操纵国计民生的大企业。这次国有化高潮实际上是民族解放运动在经济领域的继续。
第二次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在中东产油国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的斗争取得胜利的鼓舞下,发展中国家掀起了收回自然资源主权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中,一些国家把实际操纵本国经济关键部门的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并使一些矿山资源和农渔业资源回到本国手中。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争取经济独立,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立较完整的市场机制、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等方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带动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国有经济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高度垄断,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理混乱等多乱氏种弊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针对本国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国有经济进行整顿和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9. 国民经济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颂岁茄,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它受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在原始社会阶段,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限于一个原始公社的狭小范围。奴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在欧洲古代有些奴隶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仅限于一个城市国家(城邦)的范围。
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限于一个封建诸侯领地的范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一个国家内部各方面的经济联系比较有限,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国民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封建割据的消灭和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社会经济活动才完全突破了封建地域的束缚,在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范围内发展起来。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的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通过统一的国内市场联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统一的国民经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这就出现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近代和现代国家的国民经雀困济中,在一般情况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业、建筑业等的发展,然后商业和服务业也随着发展起来,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新的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动又不断地分化出来,形成新的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野察部门。因此,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可以反映出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