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什么是青秀经济发展

什么是青秀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1 02:05:44

Ⅰ 青海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中的新进展和主要成效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初开始启动的,但实际上是在“九五”时期的1998年,我国经济应对普遍性供大于求为特征的通货紧缩趋势下,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为核心,拉动经济增长。按照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战略设想,“十五”初期,西部的投入重点仍是完善基础设施,以农村农电水利、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为核心。在城市以交通枢纽,周边高等级公路以及通信设施建设为核心。现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有了清晰可见的变化。

目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和光缆通讯等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水利资源大规模的开发,铁路、机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一系列环保项目的上马已经进入大规模投入高潮,政策的效用开始显现,投资逐年增长,比东中部地区分别高出6和3个百分点。

城市化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加快。在我国实施的城市化进程中,西部地区普遍出现了以新城区建设和城市改造中心外移为特征的城市规模扩张建设,城市化发展趋势具有明显的资源集聚特点,不仅基础设施投入呈现出向城市集中,而且新兴产业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产业结构正处于转换而变动阶段,优势产业正在成长,各省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目前实际发展态势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外部竞争少,市场前景广,且市场需求具有持续性。如有特色的绿色畜牧农产品、稀有的矿产品及天然气水电、特殊自然地貌、民族风情的旅游业。这些资源的规模前景区外是无法竞争的。二是具有区域性垄断市场资源产业,由于地域辽阔特点,为其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一些产业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如西部的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由于运距使外部竞争者很难参与到某一区内竞争中来。同时区域内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大规模需求为这种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提供了长期的发展基础和本地性的区域垄断优势。这些都将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西部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自然禀赋和发展历史阶段的投资不平衡。在自然禀赋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区域水资源极其丰富而土地资源利用少。西北各省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二是体制资源配置不平衡。如西部广大农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城市经济、工业发展相脱离,地区城乡之间差距很大。三是历史投资发展的基础不平衡。如内蒙的钢铁、炼铝、军工、陕西的棉纺、甘肃的石化、军工、有色金属、棉毛纺、都是“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发展起来的。陕西、四川、贵州等省的电子、航空、汽车制造、家电都是“三线建设”时期而投资的。而青海、宁夏、云南、广西等地在那时几乎没有过战略性的投资。虽然这些工业的生产能力在过去的一些年内经过多次扩张改造,但根本的技术工艺未脱离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寿命,企业经济寿命已经完结。因此还存在着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的更大的投资问题和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和人才资源利用问题。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民族众多,教育机会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与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系,特别是广大贫困山区,人的科技知识文化素质太低,是贫困地区难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由于地、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在机构改革中,由于没有财政转移支付,许多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缩减,许多偏远居住人口的孩子不能得到完全义务教育,这将是影响西部农村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时在西部许多老工业基地中,由于效益差、条件差、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对落实人才的实质性问题重视不够,留不住已有的人才,更谈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工业中的技术改造与创新还存着许多的问题。

3.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发展问题。

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生产能力增长的基础上,基本消除贫困实现充分就业,享受更好的卫生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一切经济发展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而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问题,人均差距较大。目前尚存在的农村贫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中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生态环境及人均居住条件、饮水问题的生存条件比较困难。

三、对未来发展中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因此在开发中要和国家的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不但要分阶段进行,更要注重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的战略问题。

1.各省区要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消减劣势。

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不平衡的,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西部现处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个百分点。而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西部地区的主要工业大多数都是围绕其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资源导向性的产业,在工业初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现代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相对下降,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而技术、管理、信息、专利、品牌、网络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和创新人才的作用渐显其重要性。因此西部地区在工业发展中应培养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要改变过去那种对当地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从资源导向型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注重人才培育和引进。在企业投资中,加强技术开发,强化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加快西部人才战略的研究与开发。

在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瓶颈。在西部开发中要重新审视和谋划教育培训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潜在优势变为巨大的现实优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先例来看,在世界发展史上曾经先后三次出现后进国家追赶先行国家发展的成功范例。如美国赶超英国,日本赶超美国,韩国追赶西欧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不仅是人均GDP的高速增长,更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加速积累。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确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并把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转变。实行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人才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应加快多层次培训和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政策机制。要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创造应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3.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贫困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而没有就业机会或就业不充分又是贫困的主要根源。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西部地区,广大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脱贫问题。而过去在“一五”、“二五”、和“三线”期建设的企业以及城镇居民贫困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政府要尽快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建设。积极实施以工代赈,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政府要改善落后地区软硬投资环境,为落后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有利条件,缓解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地区居民生活福利差距,特别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生活福利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4.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是政府的政策行为,而发展的手段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政府的任务应做好开发中的制度环境改造,建立好法律基础,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自然环境。并制定好西部中长期及短期开发战略规划和优惠政策,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培育市场投资主体,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和培养地方政府、企业及公民信用意识。建立维护地方形象与知名度吸引资本与人才。

Ⅱ 近代日本的发展史

19世纪60年代末(1868),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后,明治天皇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崛起,国力很快超过大清王朝。明治维新27年后,1895(甲午)中日海战对决,大清北洋水师惨败,日本海军完胜,国威大振。

甲午战争9年后,1904日俄战争,日本获胜,攫取了沙俄在东北的利益。又27年,1931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

再7年,1937日本大举侵华,1940之后占领东南亚诸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偷袭美国珍珠港大获全胜,称霸半个太平洋,1945日本战败,日本近代史结束。

(2)什么是青秀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从甲午战争到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侵略史。十九世纪末后锋昌磨的日本,在这笔政治遗产的驱动下,迅速滑向军国主义。

日本先后发动了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珍珠港事件等,使日本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度最深的国家。

日本侵略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银斗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日本付出惨痛代价,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二战中成为法西斯阵营的中坚力量,最终彻底覆灭。

Ⅲ 竞秀区的经济发展

2013年,竞秀区(新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7.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80元;实际利用外资487万美元。
2014年,竞秀区(新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9亿元,同比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1亿元,同比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6亿元,同比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37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50元,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7亿元(扣除一次性收入);实际利用外资1774万美元。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1:55.1:41.8。 竞秀区瘦肉型猪、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食用菌等农业龙头企业形成规模。
竞秀区拥有保定市区内最大面积的农业用地。 截至2014年底,先后完成了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1.5万亩,共有农民专家合作社60余家(其中包括市级示范社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5.7%。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以冰花食品有限公司和远方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沿西二环、西三环发展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采摘农业两条农业观光带逐步形成。江城乡后高庄村果品基地和一亩泉果品基地被河北省林业厅评定为省级观光采摘果园。 竞秀区是传统工业区,截至2013年7月,共有工业企业481家,其中规模企业53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8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企业主要涉及造纸、建材、纺织、机械、食品等20多个行业,产品涉及农机、精细化工、微机远动系统、电器开关柜、摩托车蓄电池、玻璃纤维、压电陶瓷、不锈钢制品等300多种。
竞秀区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航天产品等高端产业为骨架,整合乐凯大街以西工业优势资源,集中培育新型工业的“两极一带”。“南极”,即市级产业园区——竞秀区工业园区,该园区依托河北中兴汽车有限公司,整合富昌乡大祝泽工业园区和小汲工业园区而成,重点行业是汽车业、纸箱、塑钢、电瓶、橡胶、纸制品加工、铝合金防水材料、家具等。 “北极”是航空科技装备产业园,建设柔性智能工艺装备研制中心、数控机床再制造及备件中心和航空专业装备及航空产品制造冲模首基地。“一带”即沿乐凯大街的国有大型企业集中带,充分利用乐凯胶片、天威变压器、风帆蓄电池等企业既是生产基地、又是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基地的优势,推进工业创新。 竞秀区境内有省级示范性高中——保定市第七中学,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散数保定富昌中等专业学校(保定竞秀区职教中心),省级示范园——保定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截至2012年底,竞秀区共有科研机构20多所,科技人员8000多人。 保定市竞秀区部分中小学校一览分类学校名称中学保定市第七中学保定市第十九中学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保定市百花中学保定市乐凯中学保定市列电中学新南开外国语中学竞秀区江城中学保定富昌中等专业学校···小学保定市新市场小学保定市实验小学保定市前进小学保定市爱民小学保定市五四路小学保定市花园街小学保定市德惠小学保定市天鹅小学保定市乐凯小学保定市风帆学校保定市阳光小学保定市惠阳小学保定市凌云小学保定市华丰小学保码春定市剑桥小学备注:表格信息来源 2013年,竞秀区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医改单位基本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投资1235万元,建设了竞秀区妇幼保健院、江城乡卫生院;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人均年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全区参合率达到98%,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

Ⅳ 绿水青山就是什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富含哲理的话如今已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更在生动实践中开花结果、惠及民生,绿水青山指的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说的是经济发展。两者间有何关系,这句话给出了答案:生态首禅隐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人类社会发展才能高效、永续,也就是说,新时代中国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山间流过,竹海连绵,风光甚好,这是浙江湖州安吉县的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就在这里诞生,30多年前,余村村民以卖竹子、采矿山为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余村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人们看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给全球生态文者厅明建设带来了希望和经验,对这一科学论断,我们仍要坚定袭则坚持,深入实践,不断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Ⅳ 青岛的发展历史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着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端口,设立胶澳商端口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端口,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为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咐物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5)什么是青秀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田单破燕

战国时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攻克齐国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当时的即墨城位于今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大朱毛村一带,是与临淄齐名的齐国大邑。当率众守城的田单得知燕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时,便进行反攻。

田单下令将城中千余头牛集中起来,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五彩缯衣,牛尾上捆苇草并灌上油脂。夜间,在城墙上开几十处洞穴,将牛纵出,燃其尾部苇草,牛被烧痛,便疯狂向燕军营垒冲去,5000名壮士随后发起猛攻,城中老幼鼓噪助威,燕军溃败。田单乘势收复了齐国全部失地。

秦始皇三登琅缳台

琅缳台在今青岛胶南市琅缳镇境内,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郡县时首登琅缳,乐而忘返,留居3月,迁3万户于琅缳台下,亲自督工筑起了雄伟的琅缳台,立石颂德。

次年(前218),秦始皇巡游胶东半岛归途中,再次登临琅缳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巡视东方时,第三次登上琅缳台。秦始皇前后三次登临琅缳台期间,还派遣徐福入海求仙药。

田横岛五百义士殉节

汉刘邦称帝后,齐王田横率500徒属退居今青岛即墨市田横镇东35公里海中岛上。汉王五年(前202),田横应诏赴洛阳,行至途中自刎而死,随行两门客亦死。

消息传到海岛后,500壮士肝胆俱裂,于田横衣冠冢前哀唱《薤露歌》,歌罢集体挥刀自杀殉节。后人感其忠烈,遂收其遗骨合葬于岛顶,立庙祭祀,后世遂称此岛为"田横岛"。

郑玄讲学不其山

东汉中平五年(188)冬十月,经学家郑玄(字康成)率门人到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避难,并在此处筑庐设帐授徒。明正德七年(1512),即墨知县高允中在郑康成授徒的书院村,重建"康成书院"。

法显崂山登岸

东晋名僧法显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求取佛经,历时13年。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县城。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王伯恭聚众崂山瞎困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兖州人王伯恭在崂山聚众,反磨简念抗北魏南侵,自称齐王,与东莱镇将孔伯孙战,败死。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之南窑半岛,至今留有民间传闻之"王伯恭点将台"。

重建即墨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重建即墨县,治所设于即墨城(今即墨市即墨镇)。战国时即墨为齐国大邑,秦代建即墨县,城址在今平度市古岘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除。重建的即墨县除包括原即墨县之部分境域外,还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3县之地,今青岛市区皆包括在内。

Ⅵ 求日本经济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原料、燃料大量依赖进口。其国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的云南省基本相当。但就是这样一个要素资源禀赋极其稀缺、1870年人均GNP不足英国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的国家,到1989年其人均GNP却已是英国的1.6倍,美国的1.1倍。日本经济的发展史,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奇迹令人着迷,发人深思。在诸多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书中,日本学者南进亮的《日本经济发展史》一书算是一本代表作,其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的现代经济增长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书中对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一个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的国家而言,相信也会有诸多借鉴与启示。在此本人归纳了以下几点,也算是一些心得吧。
1、教育是民族之本。很多人把日本经济的起步归因于明治时期政府所采取的开明政策,但在本书的研究中却认为,从江户时代继承下来的优秀劳动力,对明治经济及其以后的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口素质是全民教育普及的成果。日本的“私塾在1868年达到12000-13000所,学生人数达到837000人,估计在维新时期接受私塾教育的男子占43%,女子占10%左右。根据R.P道尔的推测,维新时期日本的读写普及率比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还高出很多。”“道尔还引用了1877年一个法国人所写的话:日本的初等教育已达到使我们羞愧的程度。”,“日本早在1872年就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第14-15页)事实证明,正是基于发达初等教育的全民素质提高,才使得维新时期新发令、新的土地制度及后期技术引进得以快速而又圆满的实施。
2、发展战略与竞争环境是经济实现追赶的关键。日本是格申克隆意义的相对后进性国家,工业化初期经济存在紧张状态,技术落后。但日本通过选择符合自身要素禀赋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和技术升级,最终实现经济追赶。同时,日本国经济的奇迹是与竞争机制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德川时代的日本,日喊枝本处于幕府地方分权式的统治举歼之下,全国经济与市场处于完全分割的状态。自明治维新后,随正渗冲着一系列旧制度的废除和西欧先进制度及技术的引进,日本现代的政治、金融和财政体系逐步确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民间资本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书中表明,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在日本民间投资活动都比政府的活跃,活跃的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相互补充,一方面通过资本增加提供了潜在的生产力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和出口创造了有效需求结果。
3、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日本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包括制度与技术创新。明治时期的地租改革既增加了政府收入,而且货币地租的实施为农村劳动力从落后的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造船奖励法、航海奖励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造船业和海运业的发展,并为以后工业化走钢铁国产化道路奠定了基础;外资法的通过,使得国外先进技术潮水般涌进日本,学习效应与技术溢出极大地缩短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技术革新方面,日本十分重视研发投入,50年代后期实际研究费用增加率就几乎和技术引进率相等。事实证明,创新活动是日本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源泉。
4、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的灵魂。企业是经济的微观主体,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的灵魂。日本的企业家是熊比特意义的,具有创新思维,冒险精神。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的创业史是日本经济发展史的浓缩,日本企业的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历程是日本经济巨变的真实写照。

日本的发展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两极分化,自强不息。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日本拥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和极为匮乏的自然资源,却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笔者随团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领略世界经济大国的富裕、发达和文明程度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我们在许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学习。其中,最让我们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点、快速度的发展史!

19世纪中叶之前,和中国一样,日本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接触到欧洲的新兴文明。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了日本港,日本国门从此被打开。日本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成为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自此,国内矛盾触发,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也将日本引上了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天,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不能否认,日本创造了一个奇迹。考察日本的发展史,结合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应当有所启示。

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日本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历史上,日本曾为中华文明所折服,虚心向中国学习,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日本看到了西方文明,又虚心向西方学习。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团,赴欧美进行了历时22个月的考察访问,对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我们参观日本参议院时,见到大厅里矗立着当年的考察团团长,后来的四任首相、三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博文的铜像,日本人民至今没有忘记他。西方取“经”后,日本开始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发达的资本主义道路。二战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收并蓄,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的战略选择

日本是个非常重视人口素质的国家,总人口1.27亿左右,人口密度是我们的2.5倍。在东京等大城市,购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队。日本人无论在车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觉地排队,这种意识体现了日本国民的素质。日本把国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日本的教育制度与我国相似,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初中以下为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高中升学率为96%,大学升学率为50%。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问题。1990年日本制定实施《终身教育法》,以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日本教师的地位很高,公立学校的教师列入公务员行列,其工资高于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员。笔者认为,与日本相比,中国人口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但不能把它看成一个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一切问题都归于此,怨天尤人;而应当在毫不松懈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防止两极分化是日本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

有数据显示,与美、英、德、法等国比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这与日本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关。日本战后的飞速发展阶段,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国家采取的措施得当,社会没有形成两极分化,并逐步消除了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据有关机构调查,日本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别人比较处于中档的比例,其满意度1958年为72%,1979年为91%,1989年为87.3%。多数日本人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平等社会”、“无阶层社会”、“同质社会”。日本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维护社会公平是日本二战后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日本战后的发展史很注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缩小。日本解决收入差距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较平等的工资体系,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较小;二是对农户、个体户、中小私营企业的个人所得征税率较低;三是个人所得税递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拥有1亿日元,实际上只有3000万可以支配。

自强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已经固化为日本民族的优良品格。许多日本人对军国主义侵略史已经“淡化”,这已经引起国际公愤;但是,他们对自己战败时的惨状却记忆犹新。江户东京博物馆内,不仅存有当年东京等地被炸情况的图片和录相,还有专门制作的一些场景模型,他们教育后代不要忘记“悲惨的过去”。与日本人交谈,提到日本历史,他们总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被美军轰炸的情景。可见,这些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成为激励其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翻开日本近代史,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变化发展的轨迹:闭关锁国导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国强兵,富国强兵之后便对外侵略,对外侵略险些造成国家破碎,战后的日本又在废墟上再次腾飞。50多年来,日本因战败而迎来了和平,被占领而实现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国际事务的发言权而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这些变化发展尽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其面向未来、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让人赞叹。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需要积极借鉴日本发展中的有益经验,我们要学会从日本的发展史中获得重要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吸收日本发展模式中的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料链接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在战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经济恢复期(1945—1955年)。战争毁灭了日本42%的国民财富,经济混乱,物价飞涨,大量失业,通货膨胀。借助占领军的巨大影响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增加生产以平息通货膨胀,稳定国民生活”的政策,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恢复,1953年接近战前水平。

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中速增长期(1974—1991年)。受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被迫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重化工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这期间GDP年均增长4.3%,比高速增长期下降一半。

经济危机并走出困境期。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两年出现负增长,但目前仍是世界经济大国。受到企业效益恢复的刺激,设备投资逐渐复苏,雇佣及收入环境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由于企业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Ⅶ 日本自然、人文和历史条件对其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从广义上的分类:
一为外在的物质层次,二为中间的社会政治制度层次,三为深层的社会道德、习惯、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层次。
二.日本文化的深层特征及形成原因:
日本文化的深层特征:
1.群体文化的社会结构和心理模式
形成原因:
1)水稻栽培文化圈
水稻栽培使得民族必须作为齐心协力的共同体,共同生产与共同生存是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在成员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必须服从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不能随意而为;在成员与成员之间,则构成相互依赖,共损共荣关系,认同一种道德观念、法律规定、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牢不可破的群体结构
2)作为单一民族的岛国形成的同质的文化
偏居一岛,地理与心理双重封闭,极少与为民族交流沟通,强化了本民族成员之间的连带关系
2.注重感觉经验的认识论
与中国儒学思想的不同,日本大多数儒学带轿者并不忽视感觉经验,也不轻视“经世之学”和科学技术,而是直接参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认为“格物”就是习熟和力行。这使得他们比中国学者更容易接受自然科学,更容易走上近现代科学认识的道路,这种认识论对近代日本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注重对客观现实变化的事实对应,注重外来文化与日本固有文化的共存融合
对于“经”(根本原则)与“权”(权衡不同情况所采取的对策)的范畴的考虑。中国儒学关注的焦点是“经”,与此相反,日本儒学则重视如何灵活的适应时势变动的“权”。对中国儒学的吸收及借鉴:淡化中国儒学中关于“德”的思想。“有德者王”的思想在日本逐渐淡化,逐渐变为对君主、进而对于天皇的无条件的“忠”,清亏也为幕府末期仁人志士反对幕府将军统治提供思想武器。这说明日本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选择标准之一即为实用性,有用即用之,无用即变之、弃之。近代放弃其一向尊为楷模的中国文化,转而以西方为师,“脱亚入欧”
三.日本文化深层特征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在文学上的反映
1. 日本传统文学特点
日本文学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民族所具有的共同审美情趣:物哀、风雅、幽玄、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然观和生死观,并渗透到日本民族的文化深层,育成日本人特殊的心理素质,是有相当的延续性、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的。尤其是在极其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其审美理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
2. 近代日本文学对日本文化深层特征的传承与批判
1) 近代对当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或儒教的反思。
中日两国近代意识的觉醒,都是以对当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或儒教的怀疑、反思、批判为起点的。中国现代意识的觉悟,是通过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激烈批判为契机而启动的,也即是由封建的、专制的思想到科学的、民主的思想的自觉。日本与明治维新密切相关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以把儒家思想作为对立物而加以批判的。这一近代文化运动,动摇了日本的传统的价值观念,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是长期依赖于汉学和国学的儒学思想
2)近代日本文学对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批判结合
(1)夏目漱石的近代观
开化思想和社会矛盾—拜金主义与利己主义(《我是猫》)
(2)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
悲观厌世思想(《丛林中》)
(3)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
渲染唯美至上的享乐观和颓废思想,以表现对明治维新以来效仿西方“文明开化”的失望和不满,借以宣泄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失望和愤怒,批评当时流行于日本社会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性追求(《刺青》)
3. 现当代日本文学对蠢正肆日本文化深层特征的传承与批判
1)现当代日本文学对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吸收和批判
一方面,偏居一岛,地理与心理双重封闭,形成闭塞观。另一面,日本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形成日本文化接受、蓄积型特征,在现当代日本文学中形成“全部妥善,接受为佳”的行为上的美意识
2)川端康成的创作道路及中间小说
(1)川端康成的创作道路
川端康成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探索过多种艺术道路。新感觉派时期,他否定和排除日本文学传统,醉心于单纯从技巧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即单纯横向移植。新感觉派解体之后,他又完全否定西方文学的影响而倾倒日本传统主义,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以儒、佛、神道为综合体的日本传统文化,即单纯纵向传承。最后,他在这两种极端的对立中进行思维,产生对本国文学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反省,对于继承传统与吸收西方文学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主张:日本文学既是日本的,也是东方的,同时又是西方的。具体地说,他吸收西方文学技巧多于精神,传承日本传统多于技巧,将日本传统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兼容并蓄,从而更自觉地寻找东西方文学融合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学比较中寻找到日本民族文化的根,探索到传统文化再创造的理念和方法,确立了自己的历史方位,正因为如此,川端康成这种艺术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日本的范围,而且不仅限于文艺方面,它对于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川端康成的中间小说
对世情世象的关注,对社会关注内容的丰富性,直面战后现实,精心描绘现实所产生的矛盾、恶以及悲哀,描绘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爱情带来的创伤和投下的阴影,战争带来的家庭的残缺和人们的不幸,战火造成了人们心理的异常,战后的日本从废墟上重建的痛苦历程和当时混乱的事态,以及对生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音》、《日夕月夕》、《舞姬》)
3)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及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学的吸收
(1)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
村上春树对“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的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即便如此,我们仍寻找不止,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生之意义本身就不复存在
(2)“心灵”死亡的概念
“心灵”死亡的方式:一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存在而失去自我。(《寻羊历险记》)二是为了保护自我而完全封闭自我。(《挪威的森林》)三是现实的多种极端文化力量撕裂了自我(《舞舞舞》)
(3)村上春树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学的吸收
受美国文化影响,村上春树的创作背离了川端康成追求的日本文学传统美,转而思索现代社会作为个体的人在工业社会下的生存困境,试图以一个个独立自由、平凡普通的个体人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走出“心灵死亡”的怪圈.

Ⅷ 京剧旦角 经济发展

您问的问题与现在中小学中考试中出的无解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还是向您推荐两个网络词条,供您参考。

京剧旦角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特点,大致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和彩旦等类型。青衣,主要扮演庄重的中年、青年妇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称青衣,注重唱工。花旦,主要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泼辣放荡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并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工和念白。青衣兼花旦则称花衫。刀马旦重身段工架。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形象,表演上除重武功外,还常有特技 “打出手”等表演形式。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多重唱功。彩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剧或闹剧人物樱余,实为女丑角,又称丑旦。
京剧旦角的面部化装略述如下:
青衣——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装应容貌端正。扮演贫穷妇人(像赵五娘、秦香莲)脸上虽然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扮演闺门妇女(像崔莺莺、杜丽娘)眉眼画得必须清秀,脸卜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较广泛的:有活泼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闹学》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轻佻风骚的妇人,像《乌龙院》的阎婆惜。也有性格泼辣的妇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装大都浓装艳抹但在眉眼的描画上,应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区别。扮演少女,须在印膛上涂一红点。
武旦、刀马旦——武旦和刀马旦是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孙二娘、杨排风、穆桂英)面部化装与花旦略同,但眉眼吊得较高一些,以表现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泗州城》的水母,《无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装相同)。
老旦——扮演年老的妇女,像《太君辞朝》的佘太君,《徐母骂曹》的徐母,《钓金龟》的康氏,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员扮演老旦角色,如果脸上不化装,看起来很不像;须在额间、眉角和鼻窝略画出几笔皱纹,就能够刻画出老年妇女的面貌。
彩旦——彩旦由丑角应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会“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妇女(像《六月雪》的禁婆,《能仁寺》的赛西施,《牧羊圈》的婶娘,《春秋配》的贾氏),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诙谐的妇女(像《铁弓缘》的陈母,《四进士》的万氏,《穆柯寨》的丑丫环老端)。面部化装由于性格的不同,有搽脂粉的,也有不搽脂粉的,但大都在额角或腮边点一颗黑痣。

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所指的经济发展包含四种含义:
一.经济增长。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
二.指结构变迁,即指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广义的产业结构变化,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指福利汪搭的改善,即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营养、健康、公益事业等有基本的保障。
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困颂拿味着维持乃至啬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Ⅸ 青岛市哪个区经济发展最好,哪个区最差 哪个区比较乱,我想去青岛工作,但是对青岛不了解,各位大神

我在青岛读大学给你分析分析,根据你的行业自己选择选择,可以找个地图看看。
六个直辖区
1市南区,沿海一线,青岛的政治中心 市政府,市委 ,金融中心香港中路,高端商业中心。服务业占绝对优势。
2 市北区 传统住宅商业区,聚集着大量居民和大型商业街。
3 崂山区 青岛文化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皆在崂山区 博物馆,歌剧院,会展中心,另有5A崂山风景区,充分发挥文化职能,服务业占主导。
4 黄岛区 原为黄岛输油港 类似于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的大工业外贸区。石油化工船舶等重工业齐聚于此,外贸货代相辅。
5 李沧区 住宅休闲区 14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亟待开发。
6城阳区 机场所在地,最为边缘。有大量新开楼盘,城镇化迅速。沿胶州湾,海盐,航运资源丰富。众多化工企业。
可以多多交流。

Ⅹ 广州各区发展历史包括经济条件人文之类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

在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大调整后,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 城区。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区内已形成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中山五路一带已成为广州市最繁华的一个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形成了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各具特色的商务区,区内写字楼云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成为华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越秀区内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市属各区前茅,商贸中心地位凸显,是广州市的经济强区。

荔湾区地处广州市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广州的商业重地。

荔湾区自古以来商贸云集,商业气氛异常浓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传统的商业旺区,黄沙形成了大型海产批发市场,南岸路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建材市场。

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新荔湾更是拥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现代商业商务带,以及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两个大型花卉市场。

全国六成观叶植物由芳村运出,全年交易额达到21.5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广州花博园内花卉的行情价格影响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国内许多地区的花卉销售;广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湾区以商业贸易着称。

在原荔湾区和芳村区合并后,新荔湾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

目前荔湾区现有各类市场214个,其中鞋业、花卉、茶叶等批发市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以站西路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聚集十几家有规模上档次庆弊的大型鞋城,经营面积约27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形成了鞋业“金三角”。

西关大屋:

在荔湾区,领略岭誉巧族南文化一定要到西关,到了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均能看到。

从外至内,西关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颇有讲究。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

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

据说这些青砖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以似碧玉者为贵。

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

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

西关大屋的门廊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

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

脚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

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西关大屋的结构可以用“三间两廊”形容:正厅后面是头房(或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

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与妻子居住)。

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

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

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

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

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垃圾等多种功能。

耀华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关大屋片区之一[5]。

海珠区是广州市四个老城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已遥遥领先于国内许多大城市中的同级区份。

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海珠区1.8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49亿元。

2003年,区财政一般预宽森算收入8.2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

全区国税和地税总收入分别为18.24亿元和24.04亿元。

作为广州市惟一的岛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海珠区亮出了“环岛经济”牌。

会展经济区是“环岛经济”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2006年,广州举办第100届交易会时,琶洲地区的写字楼、酒店等会展经济将上一个台阶。

此外,海珠将利用毗邻广州大学城的优势,探索建设后勤配套服务区和以“万亩果林”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天河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老城区的东部,是广州市新的交通枢纽,该区用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

其中,天河汽车客运站是广梅汕公路及其沿线的中心站场,线路覆盖全国十七个省、直辖市。

目前有省际线路67条,省内线路70条。

天河站1,600多台参营班车,高、中档车辆超过80%。

东圃客运站毗邻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该站开设城市公交线路及部分广梅汕、广深方向、两市两区的营运班车,并承担流花车站、广州汽车客运站班线调整客源分流的疏导任务。

天河区自1985年建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996年天河区生产总值位居广州市八个区的首位。

此外,天河区经济结构较为合理,高新科技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1994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6.88%,并且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

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天河区社会、 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其社会经济进 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白云区:市云埔(白云)工业区、钟落潭镇一带的化工、电子科技工业区、西南部石井镇以台资为主的石井工业区、中部位于江高镇的广州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和位于太和镇的广州民营科技园等等构成白云区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发展区。

其中石井水泥厂被 评为“全国明星乡镇企业”、“全国明星百佳企业”。

第三产业以商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主。

新广从路饮食长廊、增槎路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大型汽配、装饰材料批发市场颇具规模。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毗邻萝岗区,它邻近广州市中心区,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黄埔地区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黄埔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广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资设厂的首选地区之一。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番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农业颇具特色,工商业发达,为历代的通商口岸,着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到近现代,番禺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名流,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天马、麦华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罗明熵,地质学家何杰,教育家许崇清等。

2010年,番禺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圆满完成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的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06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5.26亿元、433.33亿元、572.47亿元,比例为4.30:41.23:54.4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17亿元,增长24.1%;工业总产值1791.15亿元,增长24.3%;农业总产值75.32亿元,增长5.1%;万元GDP能耗下降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35.59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40亿元,增长28.6%;实际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增长7.4%;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4905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增长11%。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22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国的咽喉要道。

现已形成了以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体育区”、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和以花都广场为标志的“行政区”三大功能区。

获得“全国花木之乡”、“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顿优秀城市”等称号。

城区内有雅宝新城、南航碧花园、雅居乐、骏威广场、金菊花等住宅小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实行24小时保安服务;有广州百货大厦、大润发购物中心、华润万家购物中心、花都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

由于花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逐步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

2004年度花都区 国内生产总值251.6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2.11%;工业总产值583.7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0.68%;完成外贸出口5.16亿美元,增长31.72%,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3亿元(新口径),达到12.3亿元;税收总额30.2亿元(不含海关税14.27亿元),增长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进项目1000个,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达47.91亿元和23.74亿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42.23%,实际利用外资2.36亿元,增长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南沙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

南沙地区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水上运输通过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国内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

航空方面,周围有广州、香港、澳门等国际机场。

财税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利税增速快于销售增速的良性循环,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生产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健康态势。

除汽车整车、发动机项目外,造纸9号机组、广汽丰通二期、东曹化工、久泰能源、新日石润滑油等17个近两年新投产的项目,去年共实现产值70多亿元。

高压输变电设备项目、180万吨冷轧项目已启动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数控机床、园林机械、电动工具、造纸机械等项目的筹建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将成为推动南沙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三个行政区相邻,2011年萝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20%;万元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5.9%,化学需氧(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削减2290吨和14.4吨,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考核指标。

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472亿元,增长21.5%;工业总产值4938亿元,增长16%;出口总额161亿美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涉外税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标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继续位居第一。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东省广州市东部,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5亿元,比 增城美景上年增长16%,是“十五”期末的2.14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增长18.07%,是2005年的2.43倍;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4.7%,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增长20.34%,是2005年的3.05倍。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9位,连续9年领跑广东县域经济,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

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东北面。

市境东面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广州郊区毗邻,西面和清远市,2010 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81.84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18.7%, 比 2005 年增长 1.3 倍,年均增长 17.9%。

扎实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市”,旅游产业迅速发 展,建成国家 4A、3A 级景区 6 个,二星至四星级酒店 16 家,五钻级酒家 3 家,在建五星级 酒店 7 家。

温泉养生谷开发建设进展顺利。

到 2010 年底,共征收(预征)土地 7785 亩,拆 迁房屋 22 万平方米;完成 1406 套集中安置房和小学、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不 断完善,110 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成使用。

从都国际会议中心 等项目试业营运。

黄埔交通发达,旧房较多,适合外来人口居住,但一些生活环境比如学习,工作等不如天河区,所以.普通外来人口在黄埔住房、然后起老早去天河区上班。

1951年,黄埔才正式加入广州,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黄埔都被划为郊区,市区的人多以"偏远","近 港湾路口一角郊"来形容黄埔。

因为三四十年前黄埔的交通十分不发达,出去广州市区很不方便,要很早地出门,很早地归来,黄埔人根本没有夜生活。

旧时黄埔人称到广州市区为"入城(seng4-注:此为粤语拼音)",或者"出广州",这一习惯叫法一直用到今天。

很多外地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黄埔明明是广州地区,为什么要叫"出广州"呢?这也流露出上一辈黄埔人一直习惯了被旧市区人民歧视、故意排除、有意贬低的地区感情。

时至今日,黄埔以成为广州的老区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黄埔,说黄埔地处偏远。

随着广州的中心转到天河和珠江新城,毗邻天河、海珠、萝岗(新区)的黄埔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

而且交通网络的发达,五号线和BRT的贯通,也令黄埔的经济和商业飞速发展。

今天的黄埔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偏远的郊区,也许,这个"出广州"叫法也应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戒"掉了。

做人做事务实,

穿着相对较随便,

肯定不是非常排外,相处很和气,

就算我这样来了两年白话仍然听不懂的人,

本地的师傅也是很好滴普通话对待,,

港式文化影响浓厚,

思想open,但实际保留了大量传统习俗~~~ 。

广州人比较注重眼前看得到拿得着的实际,算市井不算市侩,虽然知道很多乞丐是假的但见到真可怜的还是会给1元5角,有咩天灾人祸也是最快组织捐钱捐物。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青秀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多看多读英语小故事怎么说 浏览:132
如何追求幸福的阶梯 浏览:299
美女猩叫什么 浏览:367
江苏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533
故事马丁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297
想做老年健康管理师怎么找工作 浏览:138
隐瞒孩子健康异常该怎么处理 浏览:83
药王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128
摩羯座和天秤座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浏览:196
天津西站到空港经济区坐地铁怎么走 浏览:614
小朋友讲个故事在哪里可以听 浏览:238
铁岭幸福里是哪个区 浏览:575
古代用什么树来代替爱情 浏览:282
经济安全有哪些安全威胁 浏览:261
哪个字代表幸福 浏览:822
为什么经济学反对价格控制 浏览:177
乘风破浪讲什么故事 浏览:305
万科幸福里建设单位是哪个 浏览:726
单身美女怎么搭讪 浏览:662
你有哪些辛酸的故事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