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I经济是什么, AI未来会怎样发展
如今的AI经济,也是这样的一个颇具“杀伤力”的颠覆者,倘若不加以干预、调控,放任它自由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首先,可以明确的是,AI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具有惊人的优势。
以金融放贷为例:在放贷的审核环节,金融机构在收到贷款申请后,人类审核员一般会仔细核查申请人的各类信息,如净资产、工作收入、家庭状况等,然后再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这是一个繁复的过程。
但AI不用这样做,它可以直接根据贷款申请人的公开记录、面部信息、下载过的应用程序中的数据,以及在网上的各种浏览历史轨迹等,把成千上万个变量放入“风险控制模型”中,然后快速给出精细化的评估结果。这个过程不仅高效,而且评估结果比富有经验的人类审核员还要准确。
如果人们不愿意提供这些隐私信息怎么办?那么,让我们来假设,金融机构为了鼓励贷款申请人允许AI审核员查看他的个人资料,承诺申请人可以因此享受到更优惠的贷款政策(更精确的放贷让AI审核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来让利),结果会怎么样?可能有些人会拒绝,但应该有很多人选择同意(就像我们在《一叶知命》部分看到的那样)。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日常工作中,AI取代部分白领可能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而且类似的事情也确实发生过,比如过去从事记账和数据录入等专门事务性工作的人类员工,现在都被电脑软件取代了。
在《职业救星》部分,我们也能看到那些受AI冲击的白领,从会计师到放射科医生,无一幸免。接下来,如果AI与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结合,一些从事相对复杂工作的蓝领工人也将被取代,比如故事里提到的仓库拣货工、建筑工人、管道工人等,这几类员工被取代的难度逐步递增。到2042年,执行常规任务的仓库拣货工将彻底被仓储机器人取代;在未来的建筑业,由机器人制造的、易于大规模组装的部件将成为主流,因此,一部分建筑工人将被建筑机器人取代;管道工人的数量甚至也会慢慢减少,因为大规模组装建筑物的标准管道,可以使用机器人进行维修。不过,因为还有很多老式建筑的管道系统比较复杂,管道工这个工种不会那么快消失。
那么,在未来的AI时代,人类员工被AI取代的情况,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最容易受到AI冲击的行业有哪些?
在《AI·未来》一书中我预测过,截至2033年,有40%工作岗位上的人类员工将被AI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当然,这种取代的进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AI取代人类员工的方式是渐进的,就像《职业救星》中珍妮弗从事会计工作的父亲那样,他是逐渐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技术取代的。
简单来说,RPA可以看作一种安装在电脑上的“软件机器人”,能够通过软件来观察人类员工所做的一切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软件机器人”会基于它们所观察到的数百万人类员工的工作流程,掌握人类员工执行重复性日常工作的完整过程。
在某些时候,企业会选择让机器人完全接手人类员工的工作,这是一种“划明运算”之举, 随着总体工作负担的减轻,企业工资单上的雇员人数将减少。
想象激乱梁一下,在一个有100名员工的人力资源部门,20名员工的主要工作是筛选简历——将求职者的信息与岗位说明中的任职标准进行比较。如果上马RPA后,筛选效率提升一倍,就会导致其中10名员工失业,而在RPA根据更多数据和经验完成了进一步的学习后,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取代剩下的10名员工。
与此同时,在与求职者进行电子邮件沟通、安排面试、反馈协调、招聘决策,甚至有关入职的基本谈判方面,RPA也都具备非常大的潜力。如果把这些任务也委托给RPA,就会有更多的人类员工被取代。
另外,AI还可以参与对求职者的第一轮面试,进行面试筛选。这个环节类似于《职业救星》中数字人露西对珍妮弗做评估的过程,这种做法将为人力资源部门和招聘经理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由于AI可以参与上面提到的这些工作环节,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总数有可能从100人减少到10人左右。当AI完成对招聘阶段的赋能后,接下来,它就可以接手人力资源培训、帮助新员工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以及绩效评估等任务了。
人力资源部只是每家企业的职能部门之一,除此之外,AI还可以在财务、法务、销售、市场、客服等部门发挥作用,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推动了企业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导致RPA和类似技术的应用需求量变大,进一步加快了AI取代人类员工的进陪卖程。不难想象,AI对人类工作的介入虽然是循序渐进的,但最终的结果非常明确—— AI将全面取代人类员工。
有乐观主义者认为,新兴技术导致的生产力提升,总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则意味着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与其他新兴技术不同,AI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技术,它将直接对数百个行业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带来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包括对体力劳动的替代,还包括在认知上带来的挑战。
大多数技术都会在取代一部分人类员工的同时,创造一部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流水装配线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 从工匠手工组装昂贵的汽车,到普通工人制造更多的平价汽车。可是,AI却与此不同,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接管人类的工作任务,这会直接导致人类就业机会的减少。而且,AI并不会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技术,它会“入侵”各行各业。
另外,AI应用、泛化和迁移的速度也是惊人的。人们总是将其与AI新技术革命相提并论的工业革命,在其发轫100多年后,才扩展到西欧和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而AI却一呼百应遍地开花,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同时开始落地应用。
▌取代背后的潜在危机
实际上,AI取代人类员工所带来的失业人数飙升只是危机的冰山一角,而且是浮于水面上的那一角,而潜伏在水下的危机,可能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首先,失业人数上升会导致岗位竞争加剧,蓝领和白领的薪资可能因此被压缩。然而,与此同时,AI算法却有可能帮助科技巨头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益,造就更多的亿万富翁,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问题会愈演愈烈。
英国经济学巨擘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例如,高失业率会压低工资,受其影响,物价降低,进而反向刺激消费,最终会使经济重回正轨),在AI时代将不再有效,甚至会彻底崩溃。如果不未雨绸缪对此加以控制,而是任其自然发展下去,可能就会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划分:上层是极其富有的AI精英;中层是数量相对较少的一部分从事复杂工作的雇员,这些雇员的工作涉及广泛的技能、大量的战略性规划以及创意,这些雇员中的一大部分人收入较低;下层则是最庞大的社会群体—— 无力挣扎的普通民众。
其次,比起失去工作,对于人类来说更为不幸的是失去人生的意义,所以人类在精神层面遭遇的挑战同样值得关注。
未来人们将看到,在其毕生扎根、钻研的工作中,自己会被AI算法和机器人轻而易举地超越。那些从小就梦想进入某些行业的年轻人,他们的希望可能会就此幻灭。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无形中,人们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工作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一旦被颠覆,人们将很难获得自我认同感,反而会产生挫败感。此时,有的人可能会选择滥用药物来逃避现实,有的人可能患上抑郁症甚至选择自杀(据美国报道,在某些遭受现代科技强烈影响的行业如出租车司机,从业者自杀的人数激增)。更糟糕的是,AI的广泛冲击会使人们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生而为人的意义。
回顾并不久远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面对大规模流行病等非常具有破坏力的动荡性事件时,人类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是多么地脆弱。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最近发生的活生生的例子。而如今的AI经济,也是这样的一个颇具“杀伤力”的颠覆者,倘若不加以干预、调控,放任它自由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与之相比,由于社会政治博弈所引发的动荡,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贰’ AI技术对交通和经济有何改变
AI这个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改变,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快捷。
当然AI技术不只是在道路方面运用显着,在物流行业里,AI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比如仓库里的AI机器人搬运货物,可以点到点的搬运,非常省时和快捷,并很少出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而且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因搬运大型货物而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的gdp总量也在不断的攀升,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像华为、小米、格力等大型的企业也运用了AI技术,促进了手机,电器等一些货物的流通和发展。
AI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可以像美国一些科幻片那样,快捷并安全,希望我们在未来可以动一动手指就能完成我们想要做到的事情,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叁’ 智能经济时代:AI助力产业升级
“人躺着休息,车平稳行驶” ,这或许是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最初构想。而在人工智能大潮下,这一构想正在变成现实。
日前,在刚刚结束的网络世界大会上,网络掌舵人李彦宏亲和春巧身体验了一把无人驾驶的前沿 科技 ,这让广大车友爱好者多了几分期待。
甚至不少网友直呼, “无人驾驶时代已经到来”。
到来一词略显夸张,但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经济时代确实走在路上了。尤其在国家新基建战略以及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指引下,智能经济走上了康庄大道。
01、智能经济助力消费升级
实际上,伴随信息化浪潮,人工智能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但其实现质的飞跃,却真实发生在近些年。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等各细分领域的突破,让许多遥不可及的智能应用,变得近在眼前。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智慧交通领域,智慧地图、智能导航、网约车应用的普及,让出行变得更加便利。不要小瞧我们招之即来的网约车,这背后是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建立的智能派单系统。
而无人驾驶背后的应用要更多、更为复杂。它集合了计算机、现代传感、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及视觉应用等新技术, 是一次高 科技 的融合与创新。
在智能家庭场景方面,层出不穷的智能家电产品,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与智能。以清洁家电细分为例,智能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智能拖地机不断涌现,正在解放双手,让清洁变的自动化。
当然在家电领域,最值一提的还要属全屋智能操作系统。此前海尔推出了一款面向智慧家庭场景生态的操作系统(UhomeOS 3.0),可以轻松将全屋家电联网,并进行智控。据悉,这个操作系统,不是简单的遥控器,而是具备深度的记忆、自学习功能,目的就是通过不间断的进化,提前预判满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同样,在新零售领域,货物的实时动态定价模型、外卖的智能派单模型都离不开AI等技术应用。
而不管是何种应用,深度学习、精密计算都是底层的技术支撑,其目标便是适应用户的多层次需求。
放在更高层面,以AI为代表的智能经济对消费升级、经济唤键结构调整,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都是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02、智能经济的产业引领
当然,产品应用,只能算作智能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深入,智能经济越来越表现为对整个产业链的重塑与升级上。
同样以网络无人驾驶技术为例,其背后便包含了开放平台、 汽车 机器人以及新能源造车等多个产业细分。
首先来看开放的自动驾驶平台服务。2013年,网络深度学习实验室IDL成立,彼时这是网络首个前瞻性研究机构,网络创始人李彦宏亲自担任院长。此后网络自动驾驶项目,便来自于IDL实验室。
2017年,网络正式发布“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开放计划,面向 汽车 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数据显示,目前网络Apollo自动驾驶服务接待旅客超过40万人次。
而且这一服务人数还在指数式增长。9月12日,网络Apollo在上海启动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只要下载“萝卜快跑”App,每天都可体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预计未来三年,“萝卜快跑”将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
可不要小看了网络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随着城市与参与用户增多,它的价值将体现智慧交通产业上。
其次是 汽车 机器人产业。在自动驾驶大势推动下, 汽车 机器人产业变动炙手可热。以刚刚亮相网络的 汽车 机器人为例,其已具备L5级自动驾驶能力,可以更安全高效的服务于人。
再者,在国家政策以及自动驾驶概念推动下,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蓬勃发展。
根据《2021年8月全国乘用森念车市场分析》显示,2021年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45万辆,新能源批发销量超30万辆,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升至20%,而2020年新能源 汽车 的渗透率不足6%。
“用飞速发展形容新能源 汽车 并不为过,它将催生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比亚迪的市值已经突破7000亿,长城 汽车 的市值也有5000多亿,这都说明资本市场对这一行业的看好。
此时,网络也没闲着。集度 汽车 (网络与吉利共建)的横空出世,便是网络深耕新能源产业的体现,这也让市场多了几分期待。
但网络深知,要实现“路上都是无人车”梦想并不容易。于是,从一开始,网络便坚持开放与共建的原则,以驱动整个行业发展。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集度 汽车 均是在此理念下的产业布局。当然,开放与共享也是智能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
实际上,除了无人驾驶之外,AI技术还是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升级的一把利刃。
根据此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预计达到13万亿元。
一方面,养老市场足够广阔,互联网大厂纷纷涌入,为养老注入AI基因,推动了智慧养老产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从当前现状来看,老年人医疗获取的便捷性还远未达到应有水平,这就为市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2020年,网络五福AI助老公益项目已在北京落地3个试点16个社区。2021年计划落地8个城市,推进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的建设,据悉目前已落地辽宁鞍山、江西赣州、山东济南。
2020年10月,网络联合清华大学老龄研究中心,将“AI助老”公益项目推进到北京市海淀清河实验小区120户老人家庭。此后,研究团队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追访调查,以便AI技术更好的应对实践中的问题。
AI技术不是万能的,有时甚至是冰冷的,但在有温度人参与下,智慧养老正变得轻易。
透过网络以及以上企业的诸多实践,可以看到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产业升级,智能经济正在全方位重塑各类经济业态。
未来已来,智能经济正在叩响时代的大门。
‘肆’ AI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不要想太多。虽然 AI 正在袭来,但是作为人类,我们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AI 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重复性工作,但是在面对复杂问题、对人类价值观的理解和对人类情感的体验上,人类永远是 AI 无法逾越的短板。所以,放松心态,让 AI 为我们服务 。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 AI 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众所周知, AI 的发展之路充满了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据的不准确。而我们,作为人类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清洗、处理和筛选,将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确,来服务于 AI 的优化和提高。同时,创造和优化 AI 需要拥有独特的想法和"人类思维",所以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仍然是 AI 时代最需要的人才。
最后,别忘了, AI 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伙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和 AI 一起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创新的职场环境。所以不要惧怕 AI 带来的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我们会变得更强大!
人工智能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虽然它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和清纤完成某些复杂任务、但在创造性思维、人际交往和情感智能等方面,人类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某些领域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情况。这些领域包括重复性、低技能和危险的工作,例如制造业、物流、采矿和军事等。
尽管如此,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并弯正樱有可埋丛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潜#人工智能在威胁和机遇,并适应技术发展的变化。
‘伍’ AI如何落地怎样体现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I 指的是人工智能。我们国家的企业经营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应该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
‘陆’ AI对交通、经济的改变这些问题上面,李彦宏都有什么看法
李彦宏认为AI对交通,经济有很大的改善。
一AI对交通的改变:用 AI 思维打造的智能交通,具有全面感知、全面决策和实时控制的特点,能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的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 AI构建交通有两个关键技术,车路协同,也就是说,在一个交通路况复杂的路口 ,车路协同配备了“完美视角”路侧感知设备,可以打破人类司机和车载传感器在视角和视线上的局限,最大限度消除危险隐患。 另外,AI能大大降低汽车燃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提高了对环境的保护程度。AI代替人工,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心态变得良好,也不会因为疲劳驾驶而导致生命安全,也不用考虑是否可以喝酒,极大的降低了人口死亡率。自动泊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汽车走进了每家每户,伴之而来的就是停车问题,AI技术可以为车主自动寻找车位停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
以上内容就是李彦宏认为AI对交通经济的改变。
‘柒’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近日,网络与中国长城宣布协力构建国内首家“软硬创”三位一体人工智能平台,为传统智慧城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此前,在腾讯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二届学术论坛上,腾讯发布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三大战略方向:打造通用AI(人工智能)之路;成立机器人实验室;聚焦“AI+医疗”战略,探索落地场景……
从连续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业内积极部署推进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无疑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我们将迎来怎样的智能生活,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哪些发展瓶颈亟待突破,都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去年双11购物节期间,针对不同消费者自主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
京东配送机器人,会自行拐弯,规避路障,礼让行人,一切操作自动完成。
小偷打碎玻璃时,智能摄像机就能自动拍下小偷照片,并传送到用户手机,为破案提供重要证据。
患者做完心电图,智能系统直接给出初步分析报告,同时提醒需要注意的数值事项,辅助医生做诊断。
……
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获得重要进展的人工智能应用,都是与对应行业、产品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用户、服务大众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其发展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
“从基础的预约挂号、获取检查结果,到手术机器人、远程智能诊治等新手段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运用在医疗行业方方面面。”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看病就医环境,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就医效率,缓解了公共资源的压力。
“如今,居民电梯也有了‘黑匣子’,事故率下降了50%。”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家均告诉记者,生态城美林园小区目前安装了54台智慧电梯,用户扫描电梯轿厢二维码,就能了解电梯维保信息;电梯“黑匣子”实现全天候运行监控,乘梯人一旦被困,可立即通过4G高清摄像头与救援人员对话。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城市变得更聪明”,罗家均深有感触,“收垃圾、预约家庭医生、掌握区内交通状况、远程控制智能家电……生态城的居民通过网站和手机APP,足不出户便可享受30项社区智慧生活服务;智慧网厅、智慧大厅也实现了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融合。”
“新技术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火灾现场,消防员的“逆火而行”令人动容。危险的作业一线,能否不用人工?答案是,行!
“中信重工的特种消防机器人可实现准确到位,代替消防救援人员实施无人灭火。”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章法自豪地说。
“人工智能的生命在于应用。”俞章法说,通过运用“机器逆学习算法”,中信重工还研制了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国内首台铁路列检机器人、综合管廊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水泥码垛机器人、高压水射流机器人……2017年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营业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真正实现了“传统动能+新动能”双轮驱动。
会包边,能上件,会焊接,能涂胶……在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一排橘黄色的“机械手”自动运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配套设施,全部实现了机器人自动化作业。
“目前柳州市工业机器人存量近4000台,并以每年1000台的增量递增。”广西柳州市市长吴炜说,2017年引导社会固定资产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投资3.6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30%,节约人工40%,提高效率30%。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工业上实现了“黑灯工厂”,农业也能自动化。
“这条生产线,由全自动播种线、补苗设备、移栽机、跳移机、喷灌机等组成,实现了种苗全自动快速繁育,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谈起自家的“植物工厂”,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脸上写满了兴奋。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王召明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有能力的农业企业构建生态大数据平台,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水、土、空气、微生物等多种数据。“该浇多少水、该施什么肥,让农民一目了然,再运用互联网实现一键操作。”
智能制造、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兴起,会不会造成失业问题?
“新技术在冲击传统就业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表示,技术革新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型就业机会。他建议抓住机遇,把促进“创业式就业”与发展“三新”更好结合起来,发展就业新形态,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效应。
“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困扰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成绩喜人,但也存在着诸多发展难题和障碍,亟待破解。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欠缺,是困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难题,时代在呼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政策与技术进步是否匹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创新速度和竞争力。”网络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加快研究自动驾驶运营政策,尽快明确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的资质要求;提高自动驾驶领域网络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目前的硬件特别是移动端或者物联网设备,很难满足人工智能算法需求,需进一步优化算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仍然不太完备,需要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周鸿祎表示。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吸引和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一批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建议,支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要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科研‘生态圈’,发挥整体竞争优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建议,通过发展联盟、联合等方式,对现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机构进行整合,并配套相关的整体研究规则。同时进一步促进大数据融合,打破信息壁垒,让各有侧重、单打独斗,转变为科学布局、互为支撑、发挥合力。
“对于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改变,立法上要有充分考虑。”王容川建议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推动行业合理开放数据。充分考虑社会伦理问题,比如明确机器人有无社会属性、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