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国民经济包括哪些

国民经济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2-01-19 22:59:12

国民经济分哪五大类

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单位 本月止累计 增长(%)
一、GDP (仅供内部参考) 亿元 1384.16 14.3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工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101.43 0.6
三、全部工业总产值 亿元 2603.57 20.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2099.45 24.0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483.35 16.3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412.16 41.3
#城镇以上投资 亿元 366.75 46.7
六、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 亿元 151.86 24.6
#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77.41 23.6
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72.22 23.0
七、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61.51 16.3
#工业用电 亿.千瓦时 121.40 15.8
八、进出口总额(上月海关数) 亿美元 36.49 21.8
#出口 亿美元 27.01 26.0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 亿美元 8.11 30.5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533 12.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元 8329 14.3

注:月度GDP仅供内部参考。

[返回目录]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
单位:亿元

指 标 本月止累计 增长(%) 本月止累计销售产值 产销率(%)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2099.45 24.0 2030.36 96.7
#轻工业 1314.69 1263.29 96.1
重工业 784.76 767.07 97.7
#国有企业 203.28 203.90 100.3
集体企业 21.13 20.90 98.9
股份合作制企业 593.29 573.23 96.6
股份制企业 58.21 56.32 96.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42.91 1097.48 96.0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80.63 78.54 97.4
#国有控股企业 230.39 230.86 100.2
#出口交货总值 510.94 - -

注: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返回目录]

五大传统产业及五大新兴产业产销情况
单位:亿元 %

指 标 本月止累计 现价增长(%) 本月止累计销售产值 产销率(%)
规模以上工业 2099.45 26.6 2030.36 96.7
#五大传统产业
1365.21 29.8 1313.06 96.2
纺织鞋服 762.56 26.6 730.23 95.8
建筑建材 247.46 32.2 240.81 97.3
工艺制品 109.33 27.6 104.47 95.5
食品饮料 126.18 42.6 123.85 98.1
机械制造 119.68 36.2 113.72 95.0
#五大新兴产业 288.99 18.3 279.93 96.9
石油化工 251.18 18.3 243.40 96.9
电子信息 21.91 2.2 21.43 97.8
汽车制造 10.43 38.6 9.70 93.0
修船造船 1.97 -100.0 1.97 100.0
生物制药

Ⅱ 国民经济是什么

国民经济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即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微观经济活动(如企业经济活动)、中观经济活动(部门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活动(总体经济活动)三个层次的内容。
通常,涉及一个国家的经济,称为国民经济,如中国经济、俄国经济、美国经济等。仅涉及一个部门的经济,称为部门经济,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建筑经济、交通运输经济、商业经济等。
国民经济有不同的核算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等。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标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Ⅲ 什么是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构成细胞就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对国民经济的观察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从静态上看,国民经济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行各业的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单位构成。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3)国民经济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国民经济的性质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它受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支配。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是在这些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所要求的各个部门之间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是在资本家的剧烈竞争中,通过生产的混乱、巨大的波动和经济危机而强制地实现的。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和尖锐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冲突,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一种计划经济。

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之间、企业之间、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要通过商品的形式来实现。所以,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对于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各地区之间的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证更好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着重大的意义。

Ⅳ 什么是 国民经济

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交易者集团的经济活动(流量),以及它们在特定时候的结果(存量)的各重要总量及其组成成份

Ⅳ 简述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包括了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经济层次即: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各层次;经济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通讯、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经济地区即: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

Ⅵ 国民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吗

国民经济:一个国家范围内各部门各地区经济的总和。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科学、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本身不属于经济部门,但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同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因此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国民经济包括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二者的区别:二者的主体不同.简单的说,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生产利润归国家.国民经济,生产资料不一定归国家所有,利润按劳分配.但是国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量反应这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集体经济
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集体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它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休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Ⅶ 国民经济包括哪些领域

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将国民经济划分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

第三产业:其他 。

我国推出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GB/T4754-2002,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按照该分类,运输业和商业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但担负着把产品由生产地点转移到消费地点,和把商品分配给消费者的生产活动。

是生产过程的继续,物质产品经过流通和分配过程,追加了运输业和商业的价值,增加了原有产品的价值。因而也包括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内。

其他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公用事业、生活服务、旅游等行业则划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7)国民经济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的规定,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内部收益和经济净现值或经济净现值率。项目初选时,也可采用投资净效益率等静态指标。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净现值率(ENPVR)。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建设初期)的现值之和。

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国家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除可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补偿外,还可以得到以现值计算的超额社会盈余。经济净现值率是反映项目单位投资为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经济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

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应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在选择方案时,应选择经济净现值大的方案;当各方案投资额不同时,需用经济净现值率来衡量。

3、投资净效益率。投资净效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内,其年净效益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是反映项目投产后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的指标。对在生产期内各年的净效益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净效益与总投资的比率。

Ⅷ 国民经济包括那些呢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资金流量及其核算指标
国际收支及其核算指标
资产负债及其核算指标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使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产品价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价值构成上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并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成为社会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指标

1.生产法及有关指标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 = 总产出-中间投入
(1) 总产出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以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工业总产出是工业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等。
(2) 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 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非物质性服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物质产品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投入包括货物和物质性服务(货运、邮电通讯、商业和饮食等服务)的消耗,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服务投入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除物质性服务以外的各种服务。包括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
下面介绍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
工业中间投入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服务费用(物质性服务费和非物质性服务费)。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的价值和自制交库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计人材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作为燃料的废料的价值、自制燃料实际成本,以及计人燃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也不包括烧油特别税;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物质性服务费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除上述中间产品以外的物质性服务费用,如支付外单位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等;非物质性服务费指工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外单位支付的各种非物质性服务,如金融服务费、保险服务费、广告费、职工教育费等。
(3) 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应注意对增值税的处理,如果总产出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中间投入也应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如果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均不含增值税,则按此计算增加值还应加上企业在核算期内应交的增值税额,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转出数)。

2.收入法及有关指标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也称为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产损耗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1) 固定资产损耗是核算期内生产中因耗用固定资产而磨损的价值。按SNA的要求, 应按固定资产重估价的价值和使用年限计算,我国限于条件,暂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损耗虽然也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与转移的价值,但它是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中间投入不相同的。
(2)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费、福利费及实物报酬。个体劳动者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也列入此项。
(3) 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间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中间投入进项税额之差, 进项税中要扣除出口退税及进项税转出数)。
(4) 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到的盈余。

3.支出法及有关指标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净出口
(1) 总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前者指居民个人满足物质与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费,后者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消费。
(2) 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合计,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 固定资产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库存实物量变动的价值。一般采用 “差额法” 计算,即期末与期初库存价值差额作为库存增加,如库存减少则用负数表示。
总投资 = 固定资产形成 + 库存增加
(3) 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

表10-1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单位:亿元

生 产
顺序号
金额
使 用
顺序号
金额

一、总产值
二、中间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产损耗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1
2
3

4
5
6
7
25663
14239
11424

1202
5888
801
3533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总消费
(1)居民消费
(2)社会消费
2.总投资
(1)固定资产形成
(2)库存增加
3.出口
4.减:进口
5.统计误差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5663
14239
11424
7273
5943
1330
4373
3803
570
1571
1789
-4

(三)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核算的是社会生产成果和社会使用基本总量。该表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核心指标,分别从生产与使用两个方面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形成及其最终使用去向(如表10—1所示)。
该表分左右两部分,左方为生产方,反映社会生产成果的价值形成和构成要素。按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包括总产出、中间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初次分配项目又分为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可反映社会生产最终成果和初次分配的结果。指标间的平衡关系如下: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3)
=总产出(1)-中间投入(2)
=25663-14239=11424亿元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3)
=固定资产损耗(4) + 劳动者报酬(5)
+ 生产税净额(6) + 营业盈余(7)
=1202+5888+801+3533=11424亿元
(3)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该表右方为使用方,反映社会生产成果的使用。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 包括总支出、中间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分别与表左方总产出、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恒等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按最终使用去向又分为总消费、 总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通过上述指标的计算可以反映社会产品的使用去向和结构。指标间的平衡关系如下: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10)
=总消费(11)+总投资(14)+出口(17)-进口(18)
=7273+4373+1571-1789 = 11428亿元
该表的左右双方的平衡关系如下:
(1)总产出(1) = 总支出(8)
(2)中间投入(2) = 中间使用(9)
(3)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 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上述第三式是理论上的恒等式,称为三面等值。表中的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及初次分配结果与社会最终使用应是相等的,因此必须保持三种方法的计算口径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本例统计误差为-4亿元)。

二、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也叫国民总收入(GNl),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是指本国的劳动者从国外获得的报酬和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劳动者从本国获得的报酬和财产收入的净额。

三、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常住单位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所得到的总收入。其公式为:
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 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经常转移收入和支出是在原始收入基础上的收入再分配,一般表现为强制性或义务性、自愿性的特点,收入和支出双方不存在交换的基础。常见的经常转移收支项目有: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等收入税、罚款、政府社会救济支出、捐款等。经常转移收入和支出,是在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互相转移,所以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内部的经常转移收入合计和经常转移支出合计是相等的。国内与国外之间也发生经常转移收入和支出,如无偿捐赠等。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扣减了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后的律额,也应列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从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角度看: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最终消费支出 + 储蓄总额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以及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它与总消费支出总量一致。
储蓄总额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有可能出现负值,即经常预算赤字。

四、其他有关范畴及其核算指标

(一)资金流量及其核算指标

资金流量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量,即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最终用于增加消费和追加积累的全部资金总量。资金流量核算就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收入分配及各部门之间金融流量为主要内容的核算,用以系统地反映社会资金的来源、运用、结构、余缺等情况。增加值是资金流量核算的初始量,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和储蓄,储蓄用于投资和金融交易,最终形成资产负债存量。它是从资金运动方面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资金流量核算的主要指标包括:收入分配指标和金融交易指标。

(二)国际收支及其核算指标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各种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和支付。主要包括:贸易收支、劳动收支、资本转移和储备变动等内容。国际收支核算是指对外经济往来中发生的全部收支流量的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的主要指标包括:经常往来项目、资本(资金)往来项目、储备资产增减额等。

(三)资产负债及其核算指标

资产负债是指一定时点、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以价值量表示的物质资料、债权债务和其他资产。
一定时点一般指年初、年末,资产负债核算为时点核算,指标为时点指标。
一定范围是指核算总体的范围,一般指一个国家、地区、构部门或机构单位。
资产负债核算就是指对一国或地区或机构部门一定时点拥有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进行全面的核算。用于反映国民资产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其分布状况。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指标包括: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储备资产等。

Ⅸ 什么叫"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受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的制约,受着竞争和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所要求的各种比例关系,是在价值规律盲目而又自发的作用下,伴随着生产的混乱、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强制地得到实现的。

阅读全文

与国民经济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怎么有这么多汗的 浏览:623
婚姻变淡了怎么办 浏览:902
美女门牙疼痛是什么原因 浏览:21
幸福城公租房什么时候交房 浏览:126
蒙古语草原美女怎么说 浏览:63
清华大学经济学女教授有哪些 浏览:404
婚姻桥怎么搭建 浏览:675
经济复利计算器怎么按 浏览:511
事业单位一般多久签三方 浏览:762
如何讲好伟人的故事 浏览:677
诗琳幸福保养精油怎么用 浏览:840
怀孕了总担心宝宝健康怎么办 浏览:392
如何处理边缘婚姻 浏览:605
皮肤不健康了怎么办 浏览:186
美女又在哪里消费呢 浏览:275
东北宝妈讲故事是如何开头的 浏览:128
爱情是什么电视剧主题曲 浏览:468
哪些大城市美女一般要嫁给哪种人 浏览:362
大奖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浏览:671
婚姻线尾端格子什么意思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