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找到自己的经济学家

如何找到自己的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23-05-02 13:12:59

经济学家是干什么事的

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⑵ 你崇拜过哪位经济学家,为什么

最敬佩无产阶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他们指导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发挥公有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没有资本家的 社段拿会 ,依靠工农自己管理自己,有计划地以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速度,把 社会 主义国家建设成为独立自主的强国,并让劳动阶级共享劳动成果。

我最崇拜的经济学家是我父亲。宏燃闹

在解放前因为家里贫穷,从小立志改变命运。

十几岁时他去罗田收购当地土特产,挑到黄州乘船去汉口卖给城里人。

又把汉口洋货买回再挑到山里去卖,没钱用山货换,这样一来二去积累资金,终于在家盖起了四大间瓦房。

当时四大间瓦房相当于现在豪宅,父亲对我说,那屋上桁条一块银洋一根,我数了要200块大洋。

还有那青砖青瓦,工匠吃饭真的花了好多的钱。

我父亲在六十年代又不安心农业生产,开始了药农人生,一年春秋两季上山去采中草药材,除了交生产队一个月20元靠工分外,还可以赚100多块钱。

我觉得我父亲像一个经济学家,把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利益发挥到极致,在农村我家生活一直很好。

因为不去采药季节,他每天清早用两根竹槁连起一个鱼网,往池塘一甩,那小鱼小虾多尽在网中,多了去卖一斤两毛伍分。

少了自已烤干配上辣椒那味道太下饭了。

父亲离开我三十多年了,你永远活在我心中。

中国能真正称得上经济学家的非郎咸平教授莫属。多少年前就被他的 财经 郎眼所折服,他那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让数字说话,以及对事物的层层剖析,和应对及解决办法,那是一般所谓的学者达不到的。树大必招风,何况他的许多观点损害了既得利益者,所以为他们所不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人抓住他生活小过错,无限上纲,他是经济学家,而非道德学家,这样对待和要求他,我以为极不妥!现如今所谓的权贵、精英,只要你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会找各种借口将你一棍子打死!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才是正道,难而现如今却并非如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 社会 如何前行?!

你崇拜过哪位经济学家,为什么?我最蔽罩崇拜的经济学家是卡尔、马克思。因为他的价值规律学说深入人心,对人们的经济活动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甚至对股市股价的运行分析,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因为他可以消灭经济了。

⑶ 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谁是合格的经济学家

一句“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以下简称“5个论”)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推到了备受争议的处境。这之前,虽然也拥有一系列令人艳羡的履历和头衔,如哈佛大学博士、思想大师丹尼斯·贝尔(此人曾于1980年被美国评为健在的、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十大知识分子之首)的关门弟子、在同行中享有“社会学界的杨小凯”之称……但在国内,能说出丁学良是何方神圣的人可能不多。近日,本报特邀“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一文作者曲力秋对丁学良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这是继10月26日“5个论”发表后,丁学良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不超过5个”是比较客观和宽容的说法

曲力秋(以下简称曲):有人将您的“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句话称为是2005年最为经典的语句之一,您本人也被《时代人物周报》评为“2005年十大敢讲真话者”。您怎样看您的这一观点在媒体和公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丁学良(以下简称丁):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学术界、媒体甚至包括最广大的公众都看到了这些年国内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这个学科应有面貌的现象。一个基本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学在过去的27年里是显学,资源很多,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很容易得到各种资源,很容易参与决策,也很容易出名、发财和做官。任何一个学科,只要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就一定会对各种各样的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很多人都跑到经济学研究领域,都想成为经济学家,并且都以经济学家和经济科学的名义讲话、做事和捞钱。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感到无法忍受,我不过是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出来了而已。其实,海外的很多 学者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只不过是没有在主流媒体上说而已。

曲:您的“5个论”是信口开河呢,还是有根据?如果有根据,这个根据是什么?

丁:这个说法绝不是信口开河,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我的这个讲法并不包括老一辈经济学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学习环境、研究环境和工作环境与中青年不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我的老师和恩师。另外,这个讲法也不包括现在在海外最好的或比较好的大学经济系里任教、目前暂时回到国内兼职的教 授。

至于我所说的合格与不合格依据的是什么标准,我想,虽然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困难很多,但在社会科学中间,经济学的发展还是比较规范的。从国际上看,怎样评价一个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他的贡献,比社会科学中对其他学科专家评价的争议要少很多。稍微懂一些专业的人,只要他去看一看国际上经济学界那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文章是来自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他就会知道我的这句话还是比较客观和宽容的一种说法。有一位从中国大陆出去、现在是华人中做计量经济学研究做得最好 的一位学者,曾经很感慨地说过,中国国内很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的水平之糟,甚至还比不上他所在大学经济学系一年级博士生的水平。所以,只要是对西方经济学比较了解、同时又对国内经济学界也基本了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个话题在我们这些海外学者中已经议论了很多年了。

曲:媒体和公众猜测最多的是,这五位合格的经济学家都是谁?

丁: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要是把这五个人的名字都讲出来的话,极容易在公众中造 成这样一种印象,就是我是因为和这些人有个人恩怨才出来说这句话的,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我要讲的是学科的发展和做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

曲:那么,在您的内心里,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这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都是谁?

丁:那当然。不光是我,如果你把那些从中国大陆出去、现在在海外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各自写出这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的名字,我想他们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标准是相当客观 的,当然,是4个、5个还是6个并不会像数学上那么精确。

“我虽然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对经济学的基本评价标准还是相当了解的”

曲: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是,您是一名社会学家,并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您觉得您有能力评价中国大陆经济学家的水平吗?

丁:这是一个很合理 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这些年来,我对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经济学系在国际上任何一所优秀大学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系,所以,我非常关注这个领域里面的学术规范、学术准则和学术评比。特别是我在海外的朋友和同学中,一半以上都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是华人中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我和他们的友谊和交往将近20年了,在私下里我们经常议论这些事。所以,坦率地说,虽然我本人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我对经济学的基本评价标准、国际上哪些大学的经济学系大概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和位置等,还是相当了解的。我可以很诚实地说,我在这个领域里面收集的信息,得到的资料都不是外行给我提供的 ,而是这些华人中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提供给我的。

曲: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学界的现状,很多人都有与您同样的感受,为什么别人不说,您却要说?

丁:人嘛都是这样的,想得罪人的毕竟是少数,我也不想得罪人。虽然讲这番话的用心是好的,但往往会引起很大的误解。可是看看这些年中国经济学界趋炎附势的风气确实很着急。这些年中国经济学界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的训练方式和经济学系的发展方面其实没有取得什么进步,很大程度上 是靠着过去27年里送出去的最优秀的留学生帮忙,靠着国际上一些更资深的经济学家的帮助,虽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有的经济学系这些年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改革试点,但总的来讲,有着清楚的目标也就是瞄准国际上经济学发展科学的大趋势并要缩短中国和它们质和量上差别的经济学系和经济学院还是太少了。而有着这样清楚的目标并把这种目标变成一个很系统的改革方案的人就更少了,这实在让人着急。中国的经济学有这么好的资源和条件,如果还像现在这样搞下去的话,那么时间越长,以后纠偏和走向正轨、走向主流的成本以及代价就越大,并且对中国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对中国经济本身都有很大的副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出来讲这个话。我希望公众能理解 我讲这番话与个人恩怨并没有关系。

对经济学家也要实行阳光政策

曲: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经济学家为什么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要求经济学家独善其身是否公平?

丁:什么叫独善其身?我们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每个人都不是不食人间烟 火。人当然有追求自己个人利益的权利,但你得遵守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西方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含50多个学科,经济学显然是有着更多的机会来追求财富方面利益的一个学科。但即便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你也要遵守游戏规则。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西方国家,假如一个名牌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被某个烟草公司或白酒公司雇用了,充当他们的顾问或董事,那么他在学术场合或在媒体上为一些公司说好话的时候,就必须要把他的多重身份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就是在滥用他的经济学教授的身份。在西方市场经济社会里面有一系列的关于“对公众负责”、“不要滥用自己特有身份”的规则。经济学家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必须要遵守这些 规则。

曲:充当利益集团代言人的经济学家能不能参与政府的决策?

丁:在法制比较公平和严明的国家,利益集团都可以雇用自己的说客游说,都可以雇用自己的咨询和顾问,但是雇用过程本身是要对外公开的。譬如说在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像石油或军火公司,他们都会雇用公关公司或顾问试图影响美国的立法和行政机构,以便对他们的行业更有利。被雇用的教授可以去国会游说,但不会出现某个利益集团付了钱给某个教授,然后这个教 授同时又到政府部门做官员或顾问,这种严格的利益冲突,在绝大部分市场经济社会里面不仅是不被允许的,而且是犯罪行为。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了就会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追究,其中相当一部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曲:您是不是认为,对经济学家也要实行阳光政策?

丁:任何一个牵涉到名和利的领域,一定要有阳光政策,一定要有一套非常系统的互相制衡的制度。否则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公公正正地为社会利益服务,这是人之天 性。西方人未必比我们中国人的觉悟高,但是他们有那样的制度在那里。

改革失误的主要责任不应由经济学家承担

曲:有人把公众和媒体对中国经济学家的批评归咎为国人的仇富心理进而仇视经济学家,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没有理由地仇视一个学科呢? 我想除少数人有切身利益的冲突之外,可能还是要检查一下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中国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中国的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群体,在公众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应该更多地反思一下,这个学科、这个群体在多大程度上是以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公共利益服务,是为推展学术研究做事,而不是以经济学的名义在为自己捞好处。

在海外最优秀大学的经济学系里面,绝大部分的教授都是在很认真、很刻苦地做经济科学的研究,虽然他们的成就不一样,但他们是在务正业。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我想中国的公众就不会对 他们有那么多的负面评价。

社会科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和国家宏观的发展和政策有关,这些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你是不是尽可能地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从事这些学科研究的人,能不能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独立的学者的身份。这一点,对于经济学这样的显学尤其重要。因为它获得的资源以及对公共政策和对公众的影响远远地超出其他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对你的要求就更多了。

中国的经济学家在过去的这么多年 里有那么多积极的参与,既参与官场又参与商场,公众当然对你很关注了,而且你在为个人利益和利益集团说话的时候还都是以经济科学的名义,我想公众的不满主要是来自这里。至于说仇,我觉得还远没有到这个程度,什么是仇,你走在前面,人家想把你捅死,这才是仇。香港社会的贫富不均也很厉害,香港的基尼系数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没有看到香港的老百姓对一个学科或一个群体有那么大的不满和抱怨,就是因为在香港大学不管是哪个系,都有一些基本规则,任何一个大学任何一个系都不会对违反这些规则和专业道德的现象放之任之。

曲 :近一两年,经济学家屡屡成为公众攻击的靶子,是不是还有这样一层深层次的原因:公众对过去一些改革失误的不满,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只能转而发泄到经济学家的身上?

丁:公众对经济学家的不满中肯定有误解的成分,因为有不满就要找个地方发泄。有些人并不了解某一项政策的失误,根源究竟在哪里,只是乍一看是在经济领域里,于是就埋怨起经济学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也了解某一项、某两项政策的失误根源在什么地方,但他没办法指责这种根源,那么经济学家就不幸地被误当作靶子。

我曾经和朋友们说过,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学界被批评、被攻击的这些问题,在西方国家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这些问题在西方国家大部分是属于公共政策领域,是属于法律领域或社会学领域。而在中国,就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没有给其他学科发展空间和说话的机会,所以,中国的经济学把在西方发达国家由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做的事情和讲话的空间全都垄断了。你在垄断了这些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就垄断了被公众埋怨的机会。

曲:在您看来,经济学家该不该为一些改革的失误负责,如 教育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丁:经济学家不应承担改革失误的主要责任。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最高决策层,在西方国家一般是官员问责制,所以,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经济学家有责任但不应承担主要责任。

“我没有看过郎咸平的文章”

曲:有人将由“5个论”掀起的这场讨 论,与去年的郎顾之争相提并论,认为这两场讨论具有同样的影响和作用,您觉得二者具有可比性吗?

丁:去年一年我都在学术度假,学校给了我一年的时间不教书、不做论文,然后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跑。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是在东南亚这些地方做学术研究。对于郎、顾他们争论的东西我还真的是一篇都没看。后来回国的时候有很多人给我讲这件事,坦率地说,我的观点是: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确实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二,改制中虽然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不能回到原来的体制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改制比不改制要好。所以 ,我的观点和他们争论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一样。 (曲力秋)

⑷ 如何成为经济学家

问题一: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谁能说几个经济学家成功的例子? 10分 经济学家有两派,一个是学院派,那就是得读书,读研,以后作研究,有被主流学界认可的理论,那么就是经济学郸了。
一个是草根派,经济知识要靠自学,语言风格要犀利,观点要大胆,而且要有一套能唬住人的理论。常年混迹于各大论坛,偶尔上电视脱口秀,吸引一大批粉丝。时寒冰,叶檀一类就是如此。
最后还有装X派,满口经济名词,建议看看如何伪装成一个经济学家,门外汉也能装得像模像样的。

问题二:如何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学好政治经济学。

问题三:如何成为一位好的经济学家 要表现得唯唯诺诺,为求明哲保身,经过对现实利益的考量,不能轻言批评当权者之阙失,更要学会阿谀奉承,一举一动皆习惯于要迎合当权者的口味,只有深知自己站在甚N位置、立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问题四:怎样成为经济学家?怎样成为政治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政治家:1走共青团路线需要有很高的学历,进入大学团部,之后进入团中央,之后你进入 *** 或者
党委工作
2公务员,基层干起
3 国企,也是基层干起
都需要实打实的政绩和有人提携,两者都重要,至于来源是你爸,你同学或者你的老上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他关系密切,他愿意提携你。最后在派系斗争中没有倒台(站对了队或者没站队)你就是个政治家了。
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有很高的学历,一般流程是在念完博士之后留校搞研究,之后在发
表过几篇有分量的论文之后进入研究所
二者兼得:在中国可能性不大,对经济学的研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不可能同时兼顾仕途。最多只能做到一个技术型政治家。中国的体制不存在一飞冲天的可能,也就不可能像奥巴马一样短时间内成为政治家。不过可以参考意大利的蒙蒂,中国的林毅夫,由外转内,先成为驻外代表,进入国际机构再回国从政,不过中国还没有先例登顶的记录,毕竟在一个国内问题是埋盯让主要问题的国家,对一个政治家而言远离权力中心是很危险的事。

问题五:怎样才能成为经济学家 凡有志于成为经济学家的社会各界人士,只需中等以上智力,吃苦耐劳,相信“宝剑锋从奇计出,梅花香自巧招来”者,均可择其善者而仿之,久而久之,则离经济学家不远矣

问题六:如何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先观察经济现象,再分析经济问题,多读一些经济理论书籍,结合复杂的经济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问题七:经济学家是怎么炼成的 看来你的标准很高。经济学家本没有个明则雀确的标准,所以在不同的人眼中答案是不一样的。经济学家这个词被用的太广,如果从传统的观念来看,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的客观规律并达到一定高度的人,那么显然他不是。但,经济学家他又不是个职位,又没有个清晰的标准,比如读到XX学历,出了XX书,这样,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有不同的结果。我认为这个称号不用计较,重要的是看他的含金量!打个比方说明下,“天才”这个词用的很广,有些小朋友的确很聪明,比周围的小朋弯局友都聪明,这时候我们常称他“小天才”。但如果和世上其他聪明的人比较下,又觉得也只是中等,说他不是天才吧,他的确比大多数人聪明,说他是吧,他的智慧又达不到我们期望的程度。“慈善家”这个词用的也很广,有些人终生从事慈善事业,为事业献身,以造福他人为己任,我们说他是慈善家,大家都没异议,而有些人呢,比如有些富翁,捐赠X个千万做慈善,钱多吧,但相对他的资产,比例其实也不大,那怎么区别他是不是慈善家呢?论钱,那够格,论比例,那似乎他的诚意又不是很足。所以啊,我认为对于这种大众称号,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个明确的标准,所以就根本不能区分的那么准确。

问题八:我想成为经济学家,我该怎么做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你对经济学的这份热爱,你想要成为经济学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师这方面志向也非常的远大,但我觉得你还是应该立足于现在,不管是搐上厦大或是南开,亦或是其他什么学府,选好专业,并在你所选专业领域认真学习,业余时间用你所学尝试独立分析一些经济事件是很重要的,至于其他的都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你不要过多的去考虑,相信自己,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祝你高考成功,学业有成!!!

问题九:怎样做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为求明哲保身,经过对现实利益的考量,不能轻言批评当权者之阙失,更要会阿谀奉承,一举一动皆习惯于要迎合当权者的口味,只有深知自己站在甚N位置、立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问题十:如何成为首席经济学家 许多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研究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体、甚至 *** 的经济部门和机构都设有首席经济学家。
要成为首席经济学家,首先要成为经济学家,然后成为着名经济学家才有可能。
而要成为经济学家,有很多条件:1、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2、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3、有独特的见解与自己的理论体系;4、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并能真正为社会制度的推进与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⑸ 如何自学成为经济师

导语:报考了中级经济师,在没有教师、辅导材料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参加考试,通过。这是可能实现的,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有什么技巧吧!
1、大纲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教材的内容很多,覆盖面大。但是,有一个原则:考试是有范围的,这就是大纲。
我的方法很笨,把大纲的每个知识点抄下来,然后看书,每次看书都是带着问题去看,并且对于感觉有疑问的都做笔记,尽量把问题完整的解答出来。不要怕麻烦,我从6月份拿到书,到11月1号停止学习,8开的笔记本用掉4个,墨水写了2瓶,还用坏了10支签字笔。呵呵,好象消耗有点多。
2、学习时间是保证
大部分报名参考人员都和我一样,有老婆孩子老人、有工作,年纪也3、40岁了,学习的确比较费力。这就要求安排计划好,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并且,一定要比较完整的时间段。
我从拿到书的第二天就做好了计划,每天早上5点半起,在小区花园里看书,到7点半,去上班(路上要40分钟);下班后,晚8点开始看书,到11、2点。周末领小孩去公园都带着书,一天也不能停。当然,要感觉身体能承受就好。
3、教材是基础
我一直觉得太多的辅导材料没有太多用,有一两本就够了。我是全凭教材自习,没有使用辅导材料,也没有上辅导班。也许是我以前的工作、学习都与经济有关,觉得还不太难懂。个人感觉啊,对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的话,参考书、辅导班还是要的。
4、练习是必需
教材上每章后面都有练习题,做!每题必做,而且要根据大纲自己出题来做。从网上下载了历年的考题和答案,先自己做,再对答案,有错误的话,看书,再做。要做几次?没数过,反正我是将书上的习题复印了,网上能找的到的历年考题都打印了,用铅笔做答,然后擦掉重做,用完了2支中华铅笔,题目都重印过一次。
5、考试是有技巧的
多选题,记分方法是:少选、每个选择给0.5分,错选、多选没有分。
在没有把握的时候,选有把握的答案,宁可少选,总比多选错选好,起码有分!
考前2天,不看书了,放松。
进考场,从头做到尾,根本就没有跳过的题,顺利的做完,每场都在90分钟内交卷。今年查分,专业105、经济基础109

经济师考生需要先给自己制定一份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教材和视频,每天还要结合视频和教材进行课后练习,等两个科目的教材都熟悉后,就要开始刷历年真题了,最后1个月可以结合大纲进行知识点的查疑。

经济师考生在指定计划的时候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如果你是零基础考生一般来说最好给自己10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如果你有基础的考生也最好给自己5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这样才能充分的理解教材。
据人社部考试计划安排,2020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0月31日-11月1日,考试报名工作将在7月-8月进行。尽管时间尚早,但学霸君发现有些积极的考生已经开始进入预习备考阶段,这里先给大家点个赞!不过,也有考生询问:2020年经济师新教材还没有出来,该如何学习呢?担心教材变化太大,备考无从下手?不用担心,233网校这就给你们献上备考指导!
一、使用2019年旧版经济师教材学习
根据往年规律,经济师教材未出版前,考生可以使用上一年的教材进行备考学习,虽说经济师教材每年都变化,且整体的知识框架变动一般不会太大。不过,2020年经济师考试适逢改革,专业也有变化调整。因此,使用2019年旧教材进行2020年经济师备考时,建议考生先使用旧教材复习《经济基础知识》公共科目,以及未变专业的内容(人力、金融、财政税收、农业、保险)。

二、利用好网校2019年经济师课程和讲义
购买网校2020年经济师课程可以免费学习上一年的辅导课程,所以在2020年课程没有更新的日子里,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听听2019年的课程,跟着老师先把重难点掌握。当然,不要忘了还有老师的讲义哦!在听课页面,点击“讲义”,就可以查看及下载本节课的讲义啦!2020年网校课程更新后(新教材公布后1个月内更新),再听一遍,巩固知识点,考试更有信心!

三、除了教材,还有真题!
历年真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备考经济师考试最宝贵的资料,尤其,近几年机考难度增加后,真题参考价值越来越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真题的学习来了解考题难度以及出题方向,或者提高应试技巧,最终提升经济师考试分数

⑹ 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业

1、专业的经济学家

作为一名专业的经济学家,你需要参与分析与研究经济数据、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和趋势等。这也就要求想要成为经济学家的小伙伴们要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才能够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来胜任这一职位。

可以这样说:经济学家或者经济学行业的专家是商业或财务咨询领域的核心。

当你选择进入商业机构后,你可选择的职位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在大中型企业中,经济学专业人才的作用相当明显。当然了,想要成功胜任这类职位,你需要对经济学理论和模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且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能力。

在这些行业内,经济学毕业的你可以担任财务顾问等职位。当你成为财务顾问后,一定要紧跟行业潮流、具有企业财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财务顾问。

⑺ 如何成为顶级经济学家

成为顶级经济学家,首先要了解理论知识。不管你是在职还是在读,都可以看一些经济学的书籍,最好考一些资格证书(CPA涉及经济学知识),对就业职业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了以后,就是要理论结合实际,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此期间要提炼出自己的理论,最好发表论文,获奖多了以后就在经济学领取被认可,达到一定的名气和威望,你就步入顶级经济学家的行列了!

⑻ 成为出色的经济学家应该怎么做

林毅夫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在献身经济学之前,他曾是台湾的一名上尉军官,1978年他游渡台湾海峡,到达厦门,后进入北京大学求学。在北大,林毅夫遇到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这位农业经济学的开创者在访问北大期间,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发现了担任翻译的林毅夫,并将他推荐到芝加哥大学。1982年,没想过要到美国念书的林毅夫来到了现代经济学大本营芝加哥大学。五年以后,林毅夫重归中国时,已经是一位出色的农业经济学家。此后他以其对制度经济学的独到研究享誉国际经济学界。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学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并将该中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为了为中国企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走向世界提供指南,明后两天,该中心及其北大国际MBA将和道琼斯联合在京举办2002年工商峰会,届时包括龙永图、巴尔舍夫斯基、史美伦、樊纲、易纲、刘永好、田溯宁、吴鹰和林毅夫本人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人士将汇聚一堂,就“入世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峰会主题进行脑力冲浪。上周,本报记者采访了正在为此次会议紧张忙碌的林毅夫教授。林毅夫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才能走向世界,而且他相信,中国经济必将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必将大师辈出,而且其中一定有人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必须发挥比较优势

记者:即将举行的2002年工商峰会将围绕“入世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讨论,届时你也将就此问题发表演讲,在你看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林毅夫:总的来讲,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首先,中国经济已经有了产业升级的需要,而且还将加速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原本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将逐渐变成了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将它转移到海外比我们的产业发展慢半拍、劳动力比我们便宜的地方发展,它将可以获得第二春,从而延续自己的生命力、竞争力和企业的获利能力。所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我们的企业不仅可以在国内进行资源配置,而且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其他地方的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壮大自己。

第二,到海外去投资也是我们扩大市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中国企业在加入世贸组织框架下会有更好的走出去的机会,中国也会出现资本输出的机会。一般来讲,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以内,基本上没有资本输出,但是在进入1000美元以后,资本输出基本是有出有进,超过2000~3000美元以后输出就会大于进口。中国是个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一样,有些地区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000~3000美元,已经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到海外去投资。

第三,在某些产业上有些国家会比我们有更大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一比较优势,比如像海尔将研发中心设到了美国,就是利用美国在研发方面的比较优势来提升自己的产业。

■中国不需要建立二板市场

记者:中国的二板市场迟迟未能推出,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到底中国需不需要建立像美国纳斯达克那样的二板市场,现在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中国不需要二板市场,即使建立了二板市场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林毅夫:我个人一直持这种看法,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二板市场成功的很少。大部分国家的二板市场不成功,我们更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呢?二板市场属于直接融资,它的上市成本是很高的,虽然它比在主板市场上上市容易一点,但是它的成本也更高,而且因为它上市相对比较容易,其市场风险也更大。应该说,在所有资金成本中,二板市场的成本是最高的,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只适合产品有很大市场潜力但是风险也会很大的企业。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处于产业技术的最前沿,它的比较优势就是在这种资金非常密集、风险非常大的研发上。这是它的比较优势所在,因此它必须有适应它的体制的融资方式,这样便出现了二板市场。而在我们国内,发展二板市场基于这样两方面的讨论:一是现在中小企业从大银行贷款很困难,而且在主板市场上市又很不容易,因此希望有一个二板市场;二是因为美国有个二板市场,所以它的高科技发展很好,我们也希望用二板市场来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但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我前面已经提到,美国已经到了高科技的最前沿,所以需要二板市场,而这种新技术的研发是资金最密集的,像IBM一年研发的投资就是50多亿美元,INTEL一年的研发费用是3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将近40亿美元。这种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如果我们去做不符合我们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到最后你花很大的力量你还是没有竞争力,韩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像现代电子等企业,其研发投入虽然很大,不但不赚钱,而且濒临破产的边缘。从第一点来讲,我们的中小企业确实在大银行贷不到款,也不可能贷到款,但关键的问题不是建立二板市场,而是发展中小银行。而且中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会有美国的中小企业那么大的市场化的风险,为什么?因为按照比较优势,它从国外引进、消化和吸收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现成的,产品也是现成的,其次,就是这些中小企业将技术和产品引进来以后,它可以取代国外的产品,不但可以在国内有市场,而且在国际上也会有市场,并不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而且由于它不是走在技术最前沿的研发产品,所以它的市场机会也不会像美国的企业那么大。这样的特性就决定了资金成本很高的二板市场并不是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最好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中国绝对没有在高科技产业上面有可能发展的中小企业,比如在中文软件市场上,中国人开发起来就可能更有优势,如果这样的企业要上市,到国外上市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在国内建二板市场。

■中国经济学家正在进入西方经济学未知的领域

记者:你曾谈到中国的经济学家拿西方的经济学地图在中国按图索骥并不一定能找到位置,你的意思是否是说,中国的经济学家正在面对是西方经济学不曾涉足的未知领域?

林毅夫:应该可以这么说。经济理论是从经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反过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发展,这是经济理论的功能。其实任何经济理论都来自经济现象而且最后要回归到经济现象,研究现象必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在什么地方,你对这个地方的现象就了解得比较深,你就会在你所在的地方发现这些经济现象以及它的成因,你就可以将这些经济现象抽象出来构筑你的理论模型,并用它来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很多人说美国的某某经济学家是国际着名的经济学家,那是因为美国是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人家以为美国的经济学家研究的应该是全世界的问题,其实他研究的只是美国或者说是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美国99%的经济学家所研究的只是美国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与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拿他们的理论来解释美国或者发达国家是对的,但是拿它们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指导原则却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照搬外国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在学习外国经济学理论时必须很清楚他们研究的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不要简单地拿他们的结论来套中国的情况,我们应该拿他们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分析我们的机会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挑战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直接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学正在丧失原创性

记者:那么你怎么看待当前美国的经济学研究?

林毅夫:真正对理论的贡献是来自于对现象的观察,从现象当中抽取理论,这才是原创性的贡献。现在美国很多经济学家用数学来表述经济学,其实数学是工具,数学本身没有思想,但在美国有着高度分工的经济学界,有5万个经济学家,而美国又没有多少东西可以研究,因此到处都在比技巧,这有点像中国的唐诗宋词,早期的特别有生命力,到了中晚期就都讲技巧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新的境界可写,大家就只好斗技巧,一斗技巧就没有生命力了。我觉得美国经济学界现在普遍地是在玩技巧,这种玩法正在使美国的经济学丧失原创性。

■张五常获诺贝尔奖很难

记者:现在,国内经济学圈子里有一个很热门的人物,就是张五常,一些人认为他有可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你怎么看张五常?

林毅夫:张五常是经济学家中少数可以被称为对经济理论有原创力贡献的人,在国际经济学界成名的经济学家大部分的贡献在计量或者数理等方法论层面,对经济学的思维没有多大贡献。如果讲对经济学思维有贡献的,张五常应该算是少数几位对经济学思想、思潮和思维有贡献的人。

记者:你认为张五常能够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林毅夫:我个人认为他未必会拿到诺贝尔奖,虽然内心里我是希望他得到的,但是客观上我觉得不太容易。不太容易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他做的工作主要是阐述考斯特理论,考斯特已经拿到奖了,如果他能得奖应该是和考斯特一起。当然阐述考斯特理论也是有贡献的,考斯特那么有名,跟他的阐述有一定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考斯特在获奖时两次引用他的话的原因。其实,一个人能否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关键在于他提出的理论后来有没有人跟着做。

■三四十年后中国人将会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者:那么,中国现在是否已经产生了具有原创性思想的经济学家?

林毅夫:我想应该有,但是这个原创性的思想是否有很大的影响,还得有很多人跟着去做。目前,我们的经济学界还处于觉得外国的东西比较好的阶段。

不过,一个经济学思想是否有原创性还是要看10年20年后大家接受不接受,如果接受了就是原创,如果不接受就要到下一代同样一个东西被提出来时看是否有人回过头来看你的思想。有时候,你提出了原创性的东西,但是大家并不见得认识它的价值。所以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如果一个经济学家说他提出的理论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的,这个人一定是对文献看得太少。同样一个现象,可能有人在50年甚至100年前就说过了,可是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

记者:你认为,在中国这块土壤上,会产生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吗?如果会,你认为会是什么时候?

林毅夫:我觉得中国肯定会产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我认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就是世界经济学的中心,前面我提到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经济理论贡献的大小不在于它的逻辑性有多么复杂,而在于它解释的现象有多重要。我相信在21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现象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而阐述中国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一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我认为目前中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你的思想必须是原创性的;第二,你的论述要能进到主流经济里(可是我们在国内能够进到主流经济的经济学家太少了,而且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拿外国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而不是用中国的经济现象得出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

我相信拿诺贝尔奖的不会是我们这一代,我相信比我们早的一代也很难,更可能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学生,时间也许是30年、4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登上全世界最大的经济舞台,研究中国问题变成研究世界问题的时候,那时中国的经济学家当中就会有人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⑼ 经济学家(拥有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详细资料大全

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

基本介绍

定义,释义,奖项,

定义

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

释义

从科学学的意义上,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才是衡量一个 “经济学家”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某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弟子、论文发表在哪一级的刊物上或论文引用率作为经济学家的标准。考虑到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能成为哲学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学家,不能成为哲学家则肯定不能成为经济学家。除了原创基础理论,以任何其他的标准作为衡量经济学家的标准都只是提出者以自身标准量身定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肢键取得话语权的一种江湖手段;这种江湖手段与真正的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如果大行其道、泛滥成灾、潜移默化为学术界的潜规则,用这种潜规则替代科学发展与评判的显规则,必将搞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科学标准的混乱,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所以必须正本清源,重塑经济学发展与评判的科学标准。 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衡量“经济学家”头衔含金量的原创基础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是统一的。如果说,有没有原创基础理论是检验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那么实践是检验“经济学家”原创基础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检验,就是“经济学家”原创基础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经济趋势的预测能力与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力。经济学的发展逻辑与经济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后面,是经济成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经济学家应该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指导、理论预见;如果原有的经济学范式不能解释这种转型与转轨,那么这种转型与转轨则意味着提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要求,作为经济学家就应该因势利导,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建立与这种转型与转轨相对称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并建构相应的哲学范式。如果说,哈佛经济学生罢课事件起因于全球金融危机,那么全球金融危机则说明了全球经济成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必然性,也揭示了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必然性。当全球经济成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要求转变经济学范式,而经济学家们仍然把旧的经济学范式视同神明、顶礼膜拜时,旧的经济学范式必然会对实践产生误导。所以,哈佛经济学生认为是曼昆教出来的经济学生带来了经济危机是正确的,英国女王2008年11月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问及“为什么没有人预见到信贷紧缩的到来”是正确的,英国社会科学院对女王难题的回答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外诸多智者缺乏对危机的整体想象力不能将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去理解”也是正确的。但正确不等于全面,更不等于深刻。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论文汗牛充栋,竟然“缺乏对危机的整体想象力不能将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去理解”,其根本原因不是西方经济学者缺乏想象力,而是西方经济学者的想象力受到西方经济学范式的限制,是西方经济学范式落后于全球经济成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要求。如果整个范式落后,那么在同一个范式中的论文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经济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经济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对于人类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只能是南辕北辙,误国误民,不能预测、解释、解决全球金融危机是必然的。这样的“经济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经济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基础理论、其原创基础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真正意滚饥大义上的经济学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但在日常生活中经济学家(英文:Economists)也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套用工作的专家大竖,其通常在经济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 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学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有“总量经济学家”、“个体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家”、“跨领域经济学家”、“独立经济学家”等。 在各自的领域中也可以按照学科分支来称呼,例如,从事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就被称之为计量经济学家。

奖项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戊申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BatesClarkMedal)俗称“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经济学会评选的,是经济学界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外的另一项重要殊荣。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由美国经济协会于1947年在美国经济协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着名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诞辰100周年之际所设立的。目的在于纪念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与生产耗竭理论、和研究出根植于边际效用的需求理论。这个奖项194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基本资格为在美国大学任教、40岁以下的学者。 亚当·斯密奖 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亚当·斯密奖(TheAdamSmithAwardofNABE),是由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 亚当斯密 (,NABE)于1982年设立颁发。该奖项的评选是基于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力及其提供的理念知识在工作政策上的实用性。每个获奖者将在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年会上发表一篇演讲。演讲稿将一些商业经济刊物上发表。 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 哈佛大学设立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DavidA.WellsPrizeinEconomics) 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的独特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为经济理论的提炼与创新积累了许多新的素材,中国的“故事”已经吸引了不少西方学者的关注,因而构建这样一个平台,也为中国经济学界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应运而生。该奖项的前身为“黄达-蒙代尔优秀博士论文奖”,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AMundell)教授和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创设。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单年颁奖,迄今已颁发三届,有15位青年学者获奖。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奖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评选结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2005年该奖项正式更名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Mundell-HuangPrize)。 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学奖 中国经济学奖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授予个人、对个人长期成就进行奖励的经济学奖项,其宗旨在于通过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该奖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的“诺贝尔奖”,是中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项。中国经济学奖设立背景:中国经济学奖是由中国总量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发起设立。 其宗旨在于通过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提高,普及经济领域基础知识,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经济学家

⑽ 介绍一下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拜托各位大神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年6月5日 - 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 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几年以后他的天才渐渐显露,并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 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 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着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除《通论》外,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着作是《货币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 1930)。这两部着作是其研究货币理论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脱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 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着作〈〈指数编制 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 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 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 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 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 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 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 币理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 ,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 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 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 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 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 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 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 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 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 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 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 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 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 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 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 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 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 ,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 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 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 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 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 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 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着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 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 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 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着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 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 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 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 伊顿中学(泰晤士河边的着名预备中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剑桥大学)数学和 经典着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 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 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 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 。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 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着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 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 。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 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 述了一些当时着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着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 出版。着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 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 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 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 ,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 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 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 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 ,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 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 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着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找到自己的经济学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院落墙上有什么故事 浏览:296
盘点哪些夺人命的美女客栈老板娘 浏览:708
为什么事业单位招聘不写明待遇 浏览:261
新鲜星星知多少我的世界故事模式 浏览:422
爱情传说成语是什么 浏览:202
如何种植幸福树苗 浏览:394
美女直播卖车怎么这么多 浏览:239
iu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928
优酷乡村爱情13怎么不能看 浏览:943
不懂为什么爱情会变得很好 浏览:423
幸福的家庭是什么节目 浏览:543
幸福两字怎么设计好看 浏览:978
女儿属牛腊月初八生婚姻以后如何 浏览:674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考多久 浏览:348
省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后怎么面试 浏览:78
2012小康杂志幸福是什么 浏览:635
求事业出坤卦怎么解 浏览:656
你见过美女吗客家话怎么说 浏览:876
高二经济学什么专业好 浏览:772
健康码在微信哪里找啊 浏览: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