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计量经济学84实验怎么做

计量经济学84实验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3-04-28 02:50:53

A. 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因果推断(一)

本文是在我在这学期听了北京大学国发院2019年春季学期沈艳老师开设的《高级计量经济学2》后对因果推断部分的总结,主要涉及DID、RD、倾向得分匹配、HCW及合成控制法等计量方法。

因为文章包含了很多我个人的理解,免不了有所疏漏或者有理解不到位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大家如果有兴趣对因果推断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可以阅读我在文章最下方列出的课程参考文献以及我自己认为对理解因果推断很有帮助的一些文章。

首先,什么是因果推断?我认为因果推断是用已有的证据去证明两件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比如证明教育年限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或者是气候变化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这里的教育年限和气候变化就是因,而工资水平和农作物产量则是果。

用于验证因果关系最理想的办法,自然是做实验。继续上文教育年限和工资水平的例子,我们如果想证明教育年限对于工资水平有影响,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找一群人,控制他们的性别、年龄、智商等等所以可能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不变化,而只让教育年限发生变化,来观察工资水平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发生多大的变化。但现实中,尤其是对于社会学科来说,通常的研究对象是人,很难像自然科学一样在可以对各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所以就又有了下面我们要讲的方法。

第一种是随机控制实验(random control trial),也就是近些年比较火的RCT方法。用药品测试作为例子,为了测试某种新药到底有没有效果,药品公司招募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被试者,将这些被试者随机分入控制组或者实验组。控制组仅发放安慰剂,而实验组则会发放真正的药品,但是被试者并不知道发放到自己手中的药品究竟是安慰剂还是开发的新药。在实验结束以后,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相应身体指标,二者之间的平均差异就是新药的效果。

第二种是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或者准实验(quasi-experiment)。这类实验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外部突发事件,使得当事人仿佛随机地被分配到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因而可以进行比较,探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通过个体分组是否完全取决于这一突发事件,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实验:第一类个体分组完全取决于突发事件,比如1992年,美国新泽西州通过法律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4.25美元提高到5.05美元,但在相邻的宾夕法尼亚州最低工资依然保持不变,这两个州的雇主仿佛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新泽西州)与控制组(宾夕法尼亚州)。这类自然实验可以直接用OLS估计因果效应。第二类个体分组只是部分地由自然实验所决定,如Angrist(1990) 考察越战期间的参军者,当时美国对全国年轻男子以生日抽签的方式进行征兵,尽管抽签完全随机,但是否参军取决于体检,且有些人得到豁免,另一些人未抽中却自愿参军,此时应以自然实验所带来的随机变动作为工具变量。

那在介绍完以上的实验之后,我们正式进入因果推断的框架。我们这里主要用到的是RCM的模型,即Rubin Causal Model (RCM; Rubin 1978)。首先我们引入潜在因变量的概念。

什么叫做潜在因变量呢?例如一个人上了大学,我们想研究上大学这一事件对于他的收入带来了多大的提升,这一提升叫做上大学这一事件的处理效应。为了计算这一处理效应,我们就要对这个人上了大学的收入和没上大学的收入两者相减。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只能观察到他上了大学的收入,而无法观察到他没上大学的话收入是多少,因为一个人无法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同时兼具两种状态,要么是生,要么是死,一旦一种状态被确定,另一种状态下发生的事情就无法观测到了。此时,这个无法观测到的因变量就叫做潜在因变量。那我们引入以下的一些notation。

接下来我们就要定义所谓的处理效应。因为总体可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应在总体、实验组和控制组三个层面上就有三种处理效应。用我们上面提到的总体处理效应是指总体随机分配个体到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得到的处理效应,即 。而实验组处理效应为 。控制组的处理效应为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即总体处理效应是实验组处理效应与控制组处理效应的权重加总。

在现实中由于潜在因变量的问题,我们往往无法估计以上三种处理效应。我们往往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处理组的平均差异来近似个体处理效应,即:

当 趋于无穷时,该值依概率收敛于 ,经过一番操作后可以化为

第一个花括号内即为实验组的处理效应,第二个花括号内是由实验组和控制组解释变量差异带来的混淆效应,即实验组和控制组个体本身的异质性,第三个花括号内是实验组和控制组个体不可观测因素带来的偏差。

为了使估计的总体处理效应在期望上等于实验组的处理效应,我们需要引入以下两个假定:

第一个假定表明在控制了解释变量之后,实验组与控制组个体的选择与潜在因变量独立。第二个假定叫做重合假定,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应当在一个范围内都有观测值。这两个假定合起来称为“the strongly ignorable treatment assignment”假定。

如果以上两个假定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选用回归、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反之,则根据需要选用工具变量、DID、RD、HCW、合成控制法等。

除了假定以外,实验组分配机制也是决定我们能否使用因果推断以及使用哪种因果推断方法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我们都需要考虑实验组分配机制是否存在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的问题。内部有效性问题主要包含:1)未能完全随机分组;2)未能完全遵从实验设计;3)中途退出实验;4)观察效应或霍桑效应,即观察者会给实验者的行为造成扰动;5)样本量过小。内部有效性问题主要存在于实验设计本身,而外部有效性问题影响实验结果是否能够推广,具有参考价值和普遍的代表性,主要包括:1)样本代表性不足;2)小型实验的条件与大规模推广时的现实条件不同;3)一般均衡效应,以市场供需为例,市场在达到均衡与未达到均衡时供需机制显然是不同的;4)自我选择效应,以就业培训项目为例,选择进入就业培训项目的人往往在近几年收入较低,因此研究就业培训项目对收入的影响就会存在内生性问题。

因为文章比较长,所以我们这部分就先介绍RCM基本框架,接下来依次为大家介绍这一框架下不同的因果推断方法。

相关网页:

Rubin Causal Model (RCM) 和随机化试验 (作者写的一系列关于因果推断的文章可读性很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一览)

B.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报告

最好有以下几块东西
1、选定研究对象
(确定被解释变量,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原因等。)
2、确定解释变量,尽量完备地考虑到可能的相关变量供选择,并初步判定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
( 作出相应的说明 )
3、确定理论模型或函数式
(根据相应的理论和经济关系设立模型形式,并提出假设,系数是正的还是睁碧负的等。)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先观察数据的特点,观看和输出散点图,最后选择相应的变量关系式进行OLS回归,并输出会归结果。)
(四)回归结果分析和检验
(运早高写出模型估计的结果)
1、回归结果的经济理论检验,方向正确否?理论一致否?
2、统计检验,t检验 F 检验 R2— 拟合优度检验
3、模型设定形式正确否?可试试其旁尺他形式。
4、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五)模型的修正
(对所发现的模型变量选择问题、设定偏误、模型不稳定等,进行修正。)
(六)确定模型
(七)预测

实验三 多元回归模型

【实验目的】
掌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比较、筛选模型的方法。
【实验内容】
建立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函数。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L、K分别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与资金,时间变量 反映技术进步的影响。表3-1列出了我国1978-1994年期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有关统计资料;其中产出Y为工业总产值(可比价),L、K分别为年末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净值(可比价)。
表3-1 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资料
年份 时间
工业总产值
Y(亿元) 职工人数
L(万人) 固定资产
K(亿元)
1978 1 3289.18 3139 2225.70
1979 2 3581.26 3208 2376.34
1980 3 3782.17 3334 2522.81
1981 4 3877.86 3488 2700.90
1982 5 4151.25 3582 2902.19
1983 6 4541.05 3632 3141.76
1984 7 4946.11 3669 3350.95
1985 8 5586.14 3815 3835.79
1986 9 5931.36 3955 4302.25
1987 10 6601.60 4086 4786.05
1988 11 7434.06 4229 5251.90
1989 12 7721.01 4273 5808.71
1990 13 7949.55 4364 6365.79
1991 14 8634.80 4472 7071.35
1992 15 9705.52 4521 7757.25
1993 16 10261.65 4498 8628.77
1994 17 10928.66 4545 9374.3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1995》计算整理
【实验步骤】
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建立包括时间变量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命令窗口依次键入以下命令即可:
⒈建立工作文件: CREATE A 78 94
⒉输入统计资料: DATA Y L K
⒊生成时间变量 : GENR T=@TREND(77)
⒋建立回归模型: LS Y C T L K
则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及有关信息如图3-1所示。

图3-1 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
因此,我国国有独立工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模型1)
=(-0.252) (0.672) (0.781) (7.433)

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劳动力边际产出为0.6667,资金的边际产出为0.7764,技术进步的影响使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77.68亿元。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是较为合理的。 ,说明模型有很高的拟合优度,F检验也是高度显着的,说明职工人数L、资金K和时间变量 对工业总产值的总影响是显着的。从图3-1看出,解释变量资金K的 统计量值为7.433,表明资金对企业产出的影响是显着的。但是,模型中其他变量(包括常数项)的 统计量值都较小,未通过检验。因此,需要对以上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做适当的调整,按照统计检验程序,一般应先剔除 统计量最小的变量(即时间变量)而重新建立模型。
二建立剔除时间变量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命令:LS Y C L K
则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及有关信息如图3-2所示。

图3-2 剔除时间变量后的估计结果
因此,我国国有独立工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模型2)
=(-2.922) (4.427) (14.533)

从图3-2的结果看出,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也是合理的。劳动力边际产出为1.2085,资金的边际产出为0.8345,表明这段时期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对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产出的影响最为明显。模型2的拟合优度较模型1并无多大变化,F检验也是高度显着的。这里,解释变量、常数项的 检验值都比较大,显着性概率都小于0.05,因此模型2较模型1更为合理。
三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C-D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为: ,对于此类非线性函数,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建立模型。
方式1:转化成线性模型进行估计;
在模型两端同时取对数,得:

在EViews软件的命令窗口中依次键入以下命令:
GENR LNY=log(Y)
GENR LNL=log(L)
GENR LNK=log(K)
LS LNY C LNL LNK
则估计结果如图3-3所示。

图3-3 线性变换后的C-D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即可得到C-D生产函数的估计式为:
(模型3)
= (-1.172) (2.217) (9.310)

即:
从模型3中看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都是在0到1之间,模型的经济意义合理,而且拟合优度较模型2还略有提高,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着性检验。
方式2:迭代估计非线性模型,迭代过程中可以作如下控制:
⑴在工作文件窗口中双击序列C,输入参数的初始值;
⑵在方程描述框中点击Options,输入精度控制值。
控制过程:
①参数初值:0,0,0;迭代精度:10-3;
则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 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此时,函数表达式为:
(模型4)
=(0.313)(-2.023)(8.647)

可以看出,模型4中劳动力弹性 =-1.01161,资金的产出弹性 =1.0317,很显然模型的经济意义不合理,因此,该模型不能用来描述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也有所下降,解释变量L的显着性检验也未通过,所以应舍弃该模型。
②参数初值:0,0,0;迭代精度:10-5;

图3-5 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从图3-5看出,将收敛的误差精度改为10-5后,迭代100次后仍报告不收敛,说明在使用迭代估计法时参数的初始值与误差精度或迭代次数设置不当,会直接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③参数初值:0,0,0;迭代精度:10-5,迭代次数1000;

图3-6 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此时,迭代953次后收敛,函数表达式为:
(模型5)
=(0.581)(2.267)(10.486)

从模型5中看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都是在0到1之间,模型的经济意义合理, ,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将模型5与通过方式1所估计的模型3比较,可见两者是相当接近的。
④参数初值:1,1,1;迭代精度:10-5,迭代次数100;

图3-7 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此时,迭代14次后收敛,估计结果与模型5相同。
比较方式2的不同控制过程可见,迭代估计过程的收敛性及收敛速度与参数初始值的选取密切相关。若选取的初始值与参数真值比较接近,则收敛速度快;反之,则收敛速度慢甚至发散。因此,估计模型时最好依据参数的经济意义和有关先验信息,设定好参数的初始值。
二、比较、选择最佳模型
估计过程中,对每个模型检验以下内容,以便选择出一个最佳模型:
一回归系数的符号及数值是否合理;
二模型的更改是否提高了拟合优度;
三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是否显着;
四残差分布情况
以上比较模型的一、二、三步在步骤一中已有阐述,现分析步骤一中5个不同模型的残差分布情况。
分别在模型1~模型5的各方程窗口中点击View/Actual, Fitted, Resial/ Actual, Fitted, Resial Table(图3-8),可以得到各个模型相应的残差分布表(图3-9至图3-13)。
可以看出,模型4的残差在前段时期内连续取负值且不断增大,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又连续取正值,说明模型设定形式不当,估计过程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而且,模型4的表达式也说明了模型的经济意义不合理,不能用于描述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应舍弃此模型。
模型1的各期残差中大多数都落在 的虚线框内,且残差分别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但是,由步骤一中的分析可知,模型1中除了解释变量K之外,其余变量均为通过变量显着性检验,因此,该模型也应舍弃。
模型2、模型3、模型5都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都通过了 检验和F检验,拟合优度非常接近,理论上讲都可以描述资本、劳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但从图3-13看出,模型5的近期误差较大,因此也可以舍弃该模型。
最后将模型2与模型3比较发现,模型3的近期预测误差略小,拟合优度比模型2略有提高,因此可以选择模型2为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函数。

C. 计量经济学的显着性检验

抽样实验会产生抽样误差,对实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时,不能仅凭两个结果(平均数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结论,而是要进行统计学分析,鉴别出两者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特定的实验处理引起的。1.显着性检验的含义和原理 显着性检验即用于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两种不同处理的效应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显着的方法。2.无效假设 显着性检验的基本原理是提出“无效假设”和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P)水平的选择。所谓“无效假设”,就是当比较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时,假设两组结果间差异不显着,即实验处理对结果没有影响或无效。经统计学分析后,如发现两组间差异系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为不显着(即实验处理无效)。若两组间差异不是由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是显着的(即实验处理有效)。3.“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 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一般定为5%(常写为p≤0.05),其含义是将同一实验重复100次,两者结果间的差异有5次以上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不显着,常记为p>0.05。若两者结果间的差异5次以下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显着,常记为p≤0.05。如果p≤0.01,则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非常显着。

D. 求一份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有具体步骤 具体理论的那种 后天就要交了 求大神帮帮忙!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一、指缓野介绍主题,提出感兴趣的主要问题

实验报告的前几段应该对主唯喊题进行有趣的描述。研究项目的介绍部分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按顺序排列):

1、主题说明;

2、对方法的描述。

二、回顾现有文献

其他研究人员可能已经研究了相关主题,所以报告的一个部分应该回顾关于这个主题的其他研究。

三、描述概念或理论框架

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不同于统计分析,其特征之一是支持实证工作的理论结构。

四、解释计量经济学模型

开发了模型的理论结构之后,同学需要将其与经验、方法(也就是统计分析和观察方法)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在形式上被称为经济计量模型。

五、讨论估算方法

因为估计通常是假设某些统计条件成立,所以从计量经济学模型到估计可能并不完全简单。

六、详细描述数据

详细描述所使用的数据。要解决这些问题:

1、数据集是如何获得的及其来源;

2、数据的性质;

3、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

4、数据收集的方式和频率;

5、观察到的结果;

6、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使用的任何变量的汇总统计数据(平均值、标准差等)。哪迹

七、解释报告结果

读者可能不太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规格、变量的规模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因此同学需要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解释。

八、总结学到的东西

研究项目的结论应该综合结果,并解释其如何与报告的主要问题相关联。

E. 计量经济学实验 STATA

图一:model是模型数,resial是参差数,ss拟合数,df自由度,
图二:number of obs是样本数,F统计量,大好,p值大于0.05拒绝原假设。R-scuared就是R^2的意思,是拟合度,越高越好,下面那个调整后的R^2一般不看,root是单位根检验。
图三:第一列是各个系数,第二列是拟合系数值,就是你的方程中带入系数的值,第三列是残差,下一列t值,一般大于1.96为好,下一列p值大于0.05保留,否则舍。最后就是95%置信水平下预测区间。

F. 计量经济学 有什么分析方法

1、最小二乘法

这是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只要有一个参数、一个误差项就好了。但是它存在很多弊病,比如无法消除内生性(endogeneity)问题,因而经济学界很少直接用它。如果要直接用最小二乘法,需要满足几大假设,条件非常苛刻。

2、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是现今经济学界很流行的一种计量方法,它采用一种和自变量X无关的外生变量Z来作为一种“工具”,从而解决了内生性的问题。

3、双重差分法

双重差分法用时间和实验、对照组两个维度的变量,进行双重差分,这种方法分析非常有效,不过数据收集量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


(6)计量经济学84实验怎么做扩展阅读: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1、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

即从研究确定性问题转向非确定性问题,其对象的性质和意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质上和方法的结果上,都将出现全新的变化。

2、研究方法发生根本变化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学习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其方法与其它数学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3、研究的结果发生了变化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etrics)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

理论计量经济学除了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普遍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量经济学

G. 计量经济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计量经济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计量经济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经济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篇1

摘要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计量经济学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要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1.引言

计量经济学与宏观、微观经济学共同构成经济类专业三门核心的必修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仍明显落后于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理解与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中的经济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是实现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的双重困境,对于这样一门教和学难度都很大的课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发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2.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基础,国内高校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书本知识,由于理论本身的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厌倦,很难形成感性认识,这种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虽然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总体效果却不甚理想,要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当前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敢于打破落后的教学计划,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经济理论是经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且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材的选定上,要推陈出新,引进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最新的经济范例。同时,鉴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以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强化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互动授课方式和反向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理论教学枯燥乏味,适当增加互动式授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观点,理论知识变得更生动、更形象,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互相补充和启发,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着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活跃了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效果,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反向教学模式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发现一些在实际生活中不能理解的经济问题,带到课堂向老师请教,在与老师探讨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初次结合。教学手段的丰富不仅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而且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显着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提升了理论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是创新理论教学的主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因素,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其教学水平的关键。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学科,新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涌现,因而要重视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引导其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之中,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3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

经济学的宗旨就是要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须对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对经济规律做出解释,能否准确地解释经济现象与规律,能否有效地指导社会经济实践,是评判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全面而感性的认识。但目前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只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相匹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想使实践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加强理论教学的过程化学习,为实践教学夯实基础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活动中有实验教学环节,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在每一章都有一个综合案例,既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熟悉计量软件操作。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建模方法贯穿于具体的经济范例分析之中,将枯燥而乏味的理论分析变为生动而有趣的案例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相关的知识。这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模式,契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习惯,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提升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实践教学夯实基础。

3.2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关键性因素,要适当地引导并激励学生,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被动状态,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老师既是理论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实践教学的引导者,学校应鼓励和支持老师进行更多的课程实践教学,还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老师多接触社会,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育能力,同时邀请社会上一些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同学多了解社会,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3.3重视探索性实践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计量经济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切忌照本宣科,作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计量经济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性案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会如何进行定量分析,并清晰地进行阐述。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索性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考核,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4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模式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同时,失却实践的理论是空洞而乏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内在依存性和统一性。我们按照问题导向———研究探索——理论提升——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建议采用如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4.1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

首先利用案例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提出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然后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指导,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较好的体验与感受计量经济学,而不只是空谈理论。利用案例来提出计量经济学所探讨的`问题,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共同探讨中,获得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4.2学术论文探讨模式

阅读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计量经济理论,采用学术论文探讨模式应注意论文的选择,既要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又要难度适中,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让学生先阅读,然后进行讨论,这可对有学术兴趣的同学进行启蒙,而且学术论文的精读是把握计量经济学前沿的有效方法,对那些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研读学术论文更是一种将其引入计量经济研究的有效方法。

4.3项目团队学习模式

由教师设计教学项目,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完成教学项目,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理论和实践能力。基于项目团队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研,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去,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

5结论

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特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应是一种互动的发展模式,符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12-213.

[3]沈星元.基于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5):165-166.

[4]莫旋,陈敏.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6,(2).169-170.

[5]聂红隆,沈友华.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12).119-124.

计量经济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篇2

摘要

计量经济学课程在二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开设的范围越来越广,鉴于该课程的特点,其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相当的难度。本文总结了二本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在教学内容、课程定位、课堂教学、实验环节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一些对策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计量经济学》系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类各专业中受重视程度很高,由于其所含的实证分析方法实用性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也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有几个特点:首先,学科交叉性强。该学科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学生对该课程是又爱又恨。同时,老师必须掌握、熟悉多门课程的内容,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授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其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离不开实验环节,上机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常用软件,老师也要提前安排实验环节的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数据等资料;再次,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强,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问题衔接起来,需要借助大量的案例来辅助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由于这些特征,使得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比较困难,教学模式也呈多样化。近年来,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讨论也很多,所涉及到的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法等都各有长处,但无论是何种方法,要想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平衡也是一大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总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在此,笔者总结了二本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在教学内容、课程定位、课堂教学、实验环节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相应对策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程内容与教材

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主要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分析为主。事实上,这些教学内容的讲授,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区别地选择或侧重。目前,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范围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而且,一些高校的统计学、数学类专业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和学科特点都有区别,如果对各种专业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或侧重点,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效果有差距,且不足以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因此,可区别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侧重于哪些内容。对文科性较强的专业,注重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着重教会分析方法、软件操作技能,对于理论,着重框架和逻辑上的连贯,省略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基础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计量方法原理的讲解,增加一些理论证明方面的习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在教材选择方面,宜选择理论推导简略、配较多案例、实践操作细节详细、适合初学者学习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尽快入门。

2课程定位

计量经济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证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性质。其理论,尤其是涉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内容严谨、逻辑性强,讲授起来相对枯燥,同时,计量经济学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讲授如何应用的时候又需要大量的案例和上机操作。在两者之间,老师们各有倾斜。然而,过于注重实践,就可能失去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数量分析的严肃性;过于注重理论,又可能使得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反应慢,对软件的应用不熟练。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理论性是实践性二者进行平衡,首先明确理论与方法要先于实验实践,是首要的。其次再掌握求解步骤与软件操作技能。

3课堂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方面,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尤其是文科背景的学生,这就使得老师授课比较被动,只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比如,在讲授每章内容之前都以贴近生活的案例作为引子来开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次,对于课程的整体内容以及各章的分块内容。首先讲解内容框架,让学生有概略性的认识,先了解“整只大象的框架”,然后再将“大象”分割成小块各个击破。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时,选择简单易懂的习题让学生当场做,立马解答,增加学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采用PPT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多媒体页面美观,展示内容时节省时间,而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板书能放慢速度,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加深学习印象。另外,完整的二本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较多,我校将非实验课时压缩到40课时以下,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没有留给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师生间的互动受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时量少的问题,一方面尽可能压缩实验课,同时课堂上侧重讲解实证分析的思路,省略一些繁琐的数学推导,还可考虑增加课后单独辅导,比如通过QQ、短信、邮件等沟通方式来为学生答疑。

4实验环节

实验课的安排在时间上要适当,将其穿插在课程进度中效果较好。实验课上,对各种检验方法、补救措施,老师先引导回顾原理、然后演示软件操作后再让学生动手做,学生能立马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通过实验效果加深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对于同时学多种检验方法或修正方法,全部讲完后再让学生做的话,其容易遗忘或混淆方法中的细节,讲一个做一个,学生不易忘记且在操作期间有一个思考的缓冲期,对每种方法有更多的思考。实验环节的考查方面,为了避免学生的实验报告有很大程度的拷贝、内容雷同的情况,老师尽可能多参考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真程度来打分。

5考核方式

如何选择考核方式使其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是一个难题。目前采用得比较多的是期末闭卷考试和课程论文两种形式,但各个环节都有部分学生投机取巧,课程论文抄袭面比较广,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方式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闭卷考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环节考查学生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软件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课程论文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其中,试卷考查环节上,题目偏重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查,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计算。实践环节,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课增加课程论文答辩,避免部分学生“搭便车”。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综合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方式对计量经济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从对不同年级的500多名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出,高年级采用未改革的方式教学,学生对课堂的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71%,低年级采用改革后的方式教学,学生对课堂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89%,而且,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上看,有关实证分析的选题比例有所提升,说明学生对实证分析的兴趣有所增加。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使其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教学过程还面临诸多问题,老师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马少康.应用型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学论坛,2017(28):141-142.

[3]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4):148-150.

;
阅读全文

与计量经济学84实验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姻如何翻盘 浏览:393
事业编面试前资格复审查什么 浏览:176
平安保险健康险报销需要审核多久 浏览:817
三个人讲故事怎么分角色 浏览:499
经济业务收入怎么找数据 浏览:63
办健康证可以带哪些证件 浏览:598
南昌市办理健康证需要做哪些检查 浏览:328
军人婚姻档案在哪里 浏览:878
美女在哪个ktv唱歌啊 浏览:277
健康密码对胎记有什么影响 浏览:297
为什么婚姻久了会累 浏览:544
什么叫幸福无限 浏览:95
退伍后怎么考事业编 浏览:876
如何写童话故事习作 浏览:168
途虎直播美女有哪些 浏览:636
秦东魁老师如何婚姻不顺 浏览:382
一个兵的故事都有哪些 浏览:655
中国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31
婚姻三杯水什么意思 浏览:918
如何实现幸福1000字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