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和政策调节手段有哪些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
在内加强加快信息需求没液困的流通,使有需要的人,能尽快的,知道满足自己需求 人在哪里,而不至于被趁火打劫。从古至今,就是有些人利用先知信息的影响,来压榨其它人的价值。当时间长了,少数人获得的财,权,色,然后向大多数炫耀,和嘲笑他们不努力的时候。 ,社会就会崩溃。新秩序就会诞生。
加快加速埋巧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调节收获和付出比例,调节社会风气,统一一个意识,是当前必不可少的事情。
在外枯念提高其影响力就行了,但内最不好,外最多好,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风
㈡ 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昭示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将由不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其典型的口号就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因为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性资源方面存在着短缺的话,想要对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全面投资,进而实现全面增长是不可能的。只有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采取重点突破,进而积累资金、技术和经验,最终才能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毫无疑问,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统计数据显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中,我国的GDP年均增速接近10%,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是,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集中体现在:首先,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失衡现象严重。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乡差距一度有所缩小。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城乡差距开始逐步扩大。地区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研究表明,1978-2010年,全国GDP由3456亿元扩大到40万亿元,东部10省市比重由占43.6%上升到53.1%,提高9.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由21.6%下降为19.7%,下降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由20.8%下降为18.6%,下降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由14.0%下降为8.6%,下降5.4个百分点。其次,市场竞争体系失衡问题突出。经过多轮国有企业的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已经不占优势。但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中,国有企业的垄断力量十分强大。相比较而言,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不低,但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明显的弱势。这种地位的不平等还表现在资源和要素的使用方面,特别是在土地、资金、资源利用等方面,国有企业都比民营经济拥有明显的优势。以金融支持为例,虽然民营经济创造了将近70%的GDP,但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只占不到30%的份额。再次,收入分配体制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比较严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尤其以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最为突出。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倍左右上升到3倍多。在地区差距方面,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一度比东部地区要高,但此后基本颠倒过来,而且有持续扩大趋势。数据显示,200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到2008年下降到82.2%,降幅达七个多百分点。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2%,到2008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9%。而行业差距中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过大,也成为饱受诟病的问题之一。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已经到了必须加以纠正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均衡发展战略已经提上日程。比如自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多年将关注点锁定“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的相继实施,都为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创造了条件。连续多次出台的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有所增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也是举措频频,在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均衡发展战略的架构已然形成。比如在城乡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收入分配公平均衡方面,提出了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均衡发展既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缓解过去积累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而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很显然,这些都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保证。
㈢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协调政策
2010年,为了有效应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环旦桐保,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保持适度的公共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裂迟蠢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三是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推进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促进扩大消费需求。四是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发展,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的进口,增加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五是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合力。 2、大力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一是完善支农补贴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粮食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产品(000061,股吧)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四是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安排好各项就业扶助经费,支持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二是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切实支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支持工矿棚户区改造。四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根据物价变动,适时调整对优抚对象等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保障企业下岗职工、城乡低收入群体、农村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人员的基本生活。 4、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肆陪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民间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三是制定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同时,对高效节能新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过程实行优惠税率,对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给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四是完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加强与社会资金的协调配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5、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一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消费税制度。抓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续工作。三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房产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等税收制度。 6、狠抓增收节支。要在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狠抓增收节支。一是大力支持税务、海关等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强化出口退税管理,努力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压缩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费和出国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
㈣ 如何使用宏观政策调节使两部门经济达到均衡
要使团渣用宏观政策调整,就应该缓或拍在宏观政策上向弱的一个经济部门儿进行倾斜。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扰羡政策。这样才能够实现两个部门儿经济的平衡。
㈤ 市场的供求平衡应该如何调控
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 最终,经过市场自宴斗唯发的调整,将价格调整到一个供给等于需求的价格上。
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占统治地位的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自晌培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当处于均衡价格时,市场销基供求达到平衡、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这个价格为均衡价格,价格就下落市场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
㈥ 经济学 价格下限 如何调整到均衡价格
价格下限是指政府为了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而定的价侍谈格,例如粮食的价格,在粮食生产时,粮食的供给大于需求这样就会造成农民的损失,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的利迟颤益就会出资收购粮食,人为的影响供求,给粮食规定最低码谈败限价,要想便会均衡价格只要政府不进行经济调控就可以了。。我是学经济学的,不过学的不深,你可以参考一下
㈦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好雹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话,你可以通肆此过友清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是经济发展得以得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这样的话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㈧ 求专业解答!宏观经济均衡是怎么实现的
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有二方面,一是控制货币获得性,二是控制货币价格。例如,08年经济突然下滑,各国都开足马力印钞票,并降低贷款审核门槛,提高获得性。各国还降低利息和银行保证金,让货币价格变便宜。市场上充满了廉价货币,持有者就会去投资、再市场等,国家通过征税的方式又把货币收回来。
拓展资料
宏观经济 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侍冲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
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两者联系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渗敏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老喊歼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
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与市场两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