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潍坊的历史渊源,名胜古迹,地域特征...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首模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安丘、昌邑、寿光、高密6市(县级),临朐、昌乐2县,共有152 个乡镇、 38 个街道办事处、 9600个自然村。 1987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将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管辖。 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县级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立县级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廿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端口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2003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坊子区清池街道办事处划归奎文区管辖。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2007年,潍坊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市共67个镇,1个乡,49个街道。其中: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 2009年,将昌邑市饮马镇的48个村,北孟镇的横路屯、大陈、大石门等3个村,高密市阚家镇的27个村,井沟镇的7个村,相州镇的8个村划归坊子区太保庄镇管辖。将安丘市景芝镇的14个村划归坊子区赵戈镇管辖。 【经济状况】 潍坊是一个工业大市,工业在山东省排第三位。潍柴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动力制造基地,潍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潍坊海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特稀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小康县标准。4个县是全国百强县。 潍坊工业发展较快。潍坊是历史上着名的手工业城市,清干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明清时代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农用运输车、服装及装饰面、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化学纤维、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食品饮料、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有原盐、纯碱、柴油机、空用车、程控交换机、氯化聚烯等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潍坊在枯芹神八九十年代更是山东GDP第二,在全国25个国民生产总值过百亿城市中第16位。 潍坊通过建设“半岛商贸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成绩显着,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全作关系。铁路、公路、机场、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气和商贸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国内处直拨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1万。市区供水普及率达100%,居没亏民生活燃料气化率达90.03%。 2006年,潍坊市在全国47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业利税、工业利润排名第12位。2009年潍坊市GDP达到2727亿元,居全国城市第29位。 主要企业:潍柴集团、海化集团、新郎集团、晨鸣集团、仙霞集团、耶利亚集团、巨力集团、诸城外贸、联盟化工集团、得利斯集团、福田、亚星、华光集团、泸河集团、寿光巨能控股等。历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寻、寒、三寿等国。商逄等封国。周属齐、鲁、纪、杞等国。秦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属青州、密州。宋属京东东路。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属青州、莱州二府。1928年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建国后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内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刘、鲁等 国。青州还是我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各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据传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的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着。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传颂。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画<<清明上河图>>,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北宋着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金石录>>着作,名冠一时。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元代二钦所着地方志<<齐乘>>,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明代散曲家冯惟敏,着<<海浮山堂词稿>>和<<山堂辑稿>>,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也是潍坊人。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着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第我国着名金石学家,着有<<十钟山房印举>>等专着30多部。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原籍他乡,曾在潍坊为管做事的历史名人也有许多,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着名文学家欧阳修等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写下了<<超然台记>>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清干隆年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为政清廉,请诗书画并称“三绝”,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书画,至今流传二世,为世人称颂。着名宰相刘墉,人称大清国第一才子,“刘罗锅”更是家喻户晓,其书法、绘画更是一绝,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时期的潍坊也有诸多的优异表现。着名的潍县攻坚战是华北平原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该战役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潍坊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成功为之后的多次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代和当代着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着名文学家王统照、崔嵬、臧克家、王愿坚、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们所限得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自豪。
B. 谁有最新的潍坊市的市情市况啊!急!!
全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辖区、人口、面积、民族组成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西部,地跨北纬35°41′-37°26′,东经108°10′-120°01′,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濒渤海,东连青岛,西接淄博、东营,南与临沂、日照接壤。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昌乐、临朐2县,全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至2008年底,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862.5万人。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89.54万人。全市有汉、满、回等51个民族。中心市区建城区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108万。
二、历史沿革
潍坊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弥河故道旁就有人群定居。自夏以来,历代王朝政权在此封国建邑,设州立府。夏、商时期,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邦建国,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分属齐、鲁、纪等国。今潍坊版图在秦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朝时属青州刺史部,唐代属河南道,宋代属京东东路,明清两代分属青、莱二州。民国初属胶东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和昌潍专区,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更名为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1958年10月,博山县划归淄博专区,1969年临淄县划归淄博市,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1992年12月五莲县划归日照市。2007年,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宽局凯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和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潍坊市现辖4区、6市、2县,含 67个镇、1个乡、49个街办,8963个村民委员会,636个居民委员会。
三、地貌概况
潍坊市地势总体特征是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丘陵,地面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海拔1032米,面积56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6%;中部为倾斜平原区,地面高程在海拔7-100米之间,坡降1/500-1/1200,面积65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6%;北部沿海为滨海平原区,地面高程在7米以下,面积36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8%。
主要河流:潍坊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3条,主要水系有潍河、弥河、白浪河、南北胶莱河和小清河等五大水系。
潍河,全长246公里,流域面积6367平方公里;
弥河,全长177公里,流域面积3863平方公里;
白浪河,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
南胶莱河,全长42公里,流腊扮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在高密市境内7.4公里;
北胶莱河,全长103.5公里,流域面积3900平方公里;
小清河,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276平方公里,在寿光市境内入海,在我市境内长19.8公里。
截止到2007年底,潍坊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6%,比1978年增加约16个百分点。
四、气候、土壤、矿产
潍坊市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慎唤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1978-2007年平均气温12.9℃,一月平均气温-2.3℃,七月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40.7℃,出现在1982年5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24.2℃,出现在1985年12月8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5.8毫米;无霜期195天。
潍坊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矿姜黑土和盐土5大土类。潍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现已发现金、银、铁、煤、石油、蓝宝石、重晶石、沸石、膨润土、花岗岩等矿产种类58种,已探明储量的36种,开采利用的42种,有12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
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综合
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9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727.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4.7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增加值1419.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61.1亿元,增长14.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8.0和4.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0568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477美元),比上年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7.3:31.6。
2009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43.1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10.0亿元,坊子区72.6亿元,奎文区96.4亿元,青州市300.2亿元,诸城市402.0亿元,寿光市416.7亿元,安丘市162.0亿元,高密市274.2亿元,昌邑市201.2亿元,临朐县122.8亿元,昌乐县1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1.9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00.4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39.6%,企业家信心指数136.5%,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8个百分点和27.7个百分点。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资金17.2亿元,昌大国际、得利斯2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豪源实业和昱合集团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业24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累计融资302.3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和募集资金额在全省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名牌创建工作有新进展。全市获得2个省长质量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68个,山东服务名牌12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新认定山东省着名商标50件,续展50件。到2009年底,全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39件,认定山东省着名商标237件,共有2个省长质量管理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187个山东名牌产品,23个山东服务名牌项目。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6.2%;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5.3万户,增长19.5%;从业人员135.3万人,增长24.1%;注册资金1246.5亿元,增长32.2%;纳税额206.4亿元,增长18.3%,占全部税收比重72.8%,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企业注册资本稳中有升。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企业51.6亿元、集体企业39.3亿元、公司400.0亿元。外商登记管理又上新台阶。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共160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8户,分支机构102户。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343起,死亡440人,同比分别下降15.1%和19.0%。
二、农业
2009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农民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7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4.7%。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79.1万亩,增长2.6%;粮食总产量520.8万吨,增长3.4%,是199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棉花产量5.5万吨,增长6.1%;油料产量27万吨,下降9.7%;烤烟产量4.2万吨,增长46.6%。蔬菜产量1006.9万吨,增长3.3%;水果产量97万吨,下降4.5%。
林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完成造林50.3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9.58万亩,四旁植树2871万株,育苗14.04万亩。百处林场、北部沿海林网、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展迅速,建成生态林场75处,其中新建成45处。全市森林面积达504.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0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3.0%。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量114.7万吨,增长10.6%;禽蛋产量26.3万吨,增长1.4%;奶类产量22.2万吨,增长3.0%。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1.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7.1%;水产品总产量42万吨,增长9.1%。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农业机械总值77.6亿元,增长7.6%;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大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联合收获机达到1.6万台,增长19.8%,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5284台,增长56.2%。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93.4千公顷,机播面积913.6千公顷,机收面积779.9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890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新增、完成改造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0.3万人。农房建设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新房8万户,改造危旧房1.84万户。
三、工业
2009年,全市工业系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扭转了工业经济下滑态势,工业效益大幅回升。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24家,比上年增加476家;完成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15.1%。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8.34%,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本月止累计累计同比增长(%)
原煤(万吨)96.55.2
原盐(万吨)1213.38.2
饲料(万吨)290.533.6
卷烟(亿支)200.00.0
纱(万吨)71.913.7
布(亿米)35.69.4
印染布(亿米)14.2-5.1
服装(万件)34344.45.9
人造板(万立方米)88.51.1
家具(万件)747.012.5
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万吨)82.2-8.5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万吨)317.57.1
原油加工量(万吨)576.633.3
焦炭(万吨)128.06.7
纯碱(碳酸钠)(万吨)285.633.3
合成氨(无水氨)(万吨)103.32.8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万吨)76.715.8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万吨)1.27.0
初级形态的塑料(万吨)44.97.5
合成洗涤剂(万吨)8.6-3.2
化学药品原药(万吨)10.211.4
化学纤维用浆粕(万吨)25.217.9
化学纤维(万吨)26.911.5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3455.512.5
塑料制品(万吨)44.111.6
水泥(万吨)812.810.8
粗钢(万吨)223.19.9
钢材(万吨)456.325.1
发动机(万千瓦)8256.411.4
大型拖拉机(台)5345831.2
中型拖拉机(台)1546211.1
小型拖拉机(万台)6.4-16.9
农作物收获机械(台)5296333.8
汽车(万辆)43.264.9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68.17.3
工业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在建项目1722个,其中726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计划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92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56个,当年完成投资424.7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22.8%。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趋势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利润326.3亿元,增长20.7%;实现利税521.10亿元,增长21.3%;实交税金185.99亿元,增长11.5%;工业亏损面3.42%,下降0.6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84亿元,增长21.5%。产成品存货246.25亿元,增长14.3%,应收账款净额269.58亿元,增长7.8%,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4.5%。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全市共实施“十大节能工程”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33.7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节能154.52万吨标准煤。有16个项目列入国家节能奖励项目计划,28个项目受到省级节能财政资金奖励,共获扶持资金7496万元。全市对8个新增高耗能项目实行区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共等量淘汰落后产能能耗26.38万吨标准煤。全市先后淘汰裕卓水泥等3家企业的水泥立窑生产线4条、4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淘汰潍焦集团128立方高炉2座。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858.2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下投资完成31.8亿元,增长35.1%。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6498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153个。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64.5亿元,增长118.8%;二产投资完成730.6亿元,增长13.6%;三产投资完成1063.7亿元,增长31.7%。城镇投资完成1403.6亿元,增长19.5%;农村投资完成455.2亿元,增长39.9%。
“三大投入”亮点显现。“三大投入”中,高新技术完成投资509.1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7.4%,同比增长38.4%;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958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51.5%,同比增长18.4%;现代农业完成投资64.5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3.5%,同比增长118.6%;文化产业完成投资445.9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4%,同比增长91.9%;生态建设完成投资356.9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19.2%,同比增长29.5%;公共服务完成投资525.1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8.2%,同比增长54%。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住宅投资208亿元,增长38.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38.2亿元,增长86.4%。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着。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支持环渤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协调沿海市区引项目、增投入、调结构、上水平。按照“一个城市轴心、九个产业园区”的开发思路,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滨海经济区总体规划及滨海新城中央商务区、科教创新区、物流区、滨海旅游等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顺利,已经完成中期成果。沿海市区已完成配套园区240平方公里,沿海地区签订项目合同22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2个;合同投资额7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51%。2009年滨海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99个,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6个;全区在建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7个,投资总规模800多亿元。潍坊森达美港一类口岸实现对外通航,成为“十一五”期间全省实现对外开放的唯一海港口岸;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联合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行业类园区和省级开发区,被确定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员劳动生产率139505元/人,增长12.5%。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3362.9万平方米,增长22.3%,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7.3%。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64.39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9.6亿元;场站、港口、机场、地方铁路建设等完成投资14.8亿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63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2.4公里,公路密度达141.4公里/百平方公里。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17.6万辆,其中客车7982辆(含出租车4301辆);载货汽车79558辆;其他机动车及拖拉机89032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0412.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5.3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8732万吨,货物周转量623.2亿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578万吨,货物周转量63亿吨公里。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63万吨。航空运输完成客运量107172人,货运量16487吨。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90万吨。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8%。信函3785.1万件,增长12.24%;包裹19.82万件,下降16.62%;特快专递203.6万件,增长28.56%;报纸10174.84万份,增长8.37%;杂志53.47万份,下降65.77%。
电信业保持持续发展。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59.1亿元,比上年增长0.8%。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80.5万户,增长14.9%,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204.9万户,下降12.3%。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85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120G,电话普及率92.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超过37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0万户,比上年增加20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6.5%。
六、国内贸易与现代物流业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586.0亿元,增长19.6%,县零售额实现58.8亿元,增长27.4%,县以下零售额实现343.6亿元,增长16.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10.1亿元,增长25.8%;零售业零售额639.4亿元,增长18.9%;住宿业零售额6.79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88.0亿元,增长13.7%。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城区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发展到25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24个。全市新建改建“农家店”819个,累计达到4603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各类农业生产资料村级服务站8059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到130处。
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400亿元,同比增长16.8%。年物流额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其中潍柴动力集约配送、山东海化物流、潍百集团等6家企业年物流额超过了100亿元。
七、对外经贸与旅游
全市进出口总额8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出口62.0亿美元,下降5.2%;进口18.7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9.4个、11.1个百分点。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21.1亿美元,下降22.8%;集体、民营企业出口28.7亿美元,下降1.5%。按大类商品划分,机电产品出口17.3亿美元,增长2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亿美元,下降23.5%,化工产品出口7.9亿美元,下降33.4%,纺织服装出口16.6亿美元,下降3.8%,农产品出口9.8亿美元,下降3.6%。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9个,合同利用外资8.7亿美元,增长13.9%,实际到账外资6.8亿美元,增长39.8%。完成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29亿美元,营业额11.3亿美元,分别增长65.4%和36.7%。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33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旅游总收入189.8亿元,增长27.8%。接待国内游客2313.4万人次,增长23.8%;国内旅游收入181.4亿元,增长26.4%。国际入境游客17.25万人次,增长30.9%;国际旅游收入1.2亿美元,增长73.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99.5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8亿元,增长19.7%。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共完成70.7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支出完成227.7亿元,增长24.9%。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96.9亿元,增长22.8%。连续23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各项财政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7.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重点支出有侧重,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共支出90.4亿元,增长29.3%,高于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占总支出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招商、兴业、华夏、民生、浦发5家银行相继开业,中信获准筹建,给我市的金融业注入了活力。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支持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68.2亿元,比年初增加707.9亿元,增长34.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612.2亿元,比年初增加279.6亿元,增长2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2074.5亿元,比年初增加560.8亿元,增长37.1%,居全省第三位。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41.6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合计52.8亿元,同比增盈13.9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产、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总收入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9.6亿元,增长26.2%;寿险实现保费收入45.4亿元,增长12.5%。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9.2亿元,其中产险支付赔款10.5亿元,寿险支付赔款8.7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285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7项。在全省首次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中,全市有90项产品通过认定。科技成果培育迈上新台阶。全市培育科技成果392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50项,有2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13个研发平台形成研发能力,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全市共申请专利5458件,比上年增长12.4%;专利授权3546件,增长37.1%;发明专利申请682件,增长9.5%。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效显着。积极推进企业采标工作,共有50家企业完成采标57项,占全年任务的163%,全市有1038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8家企业起草了1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家企业申报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家企业通过AAAA级确认,30家企业通过AAA级确认,157家企业通过AA级确认,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认真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计量检测体系贯标和认证,全市共有45家企业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包括21家计量保证确认,24家计量合格确认)。积极推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采用C标志,我市共11家企业392项取得“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证书”。
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全市统计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品109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46.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35%,比年初提高2.26个百分点。有8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着力扩张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产业”,依靠大项目支撑、龙头企业带动,在高端产业率先突破。
十、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新改扩建玄武街等10条城市主干道,总长度22.3公里,总投资4.4亿元,玄武街、虞河路等7条道路竣工通车。对福寿街、宝通街等30公里道路实施强电入地改造。奥体公园体育场建成使用,创出了国内同类体育场馆建设的新速度。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规划艺术馆投入使用;文化宫、青少年宫外立面展露新颜,图书馆、科技馆钢结构主体全部完成,文化艺术中心运营公司批复成立。
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60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提升。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创历史新高,一批面貌新、机制活、后劲足的小城镇迅速崛起。下放了84项县级管理权限,增强了小城镇发展动力。60个小城镇投融资、创业服务、社区服务三大平台和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园区已全部建成,开创了经济建设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的新局面。2009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6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先后分三批向国家和省推荐上报了118个生态环保项目,投资额达93.4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项目74个,投资额23.5亿元。同时,对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全部履行了环保审批,环评率100%。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COD、二氧化硫削减的目标任务。全市11个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提高了9.1%,境内7条主要河流重点监控断面的COD、氨氮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5.1%和3.6%。创建了5个国家级和38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C.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的变化,最好具体些。
潍坊工业发展较快。潍坊是历史上着名的手工业城市,清干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明清时代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哪漏枣、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农用运输车、服装及装饰面、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化学纤维、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食品饮料、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有原盐、纯碱、柴油机、空用车、程控交换机、氯化聚烯等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潍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东GDP第二,在全国25个国民生产总值过百亿城市中第16位。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541.85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2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61.40亿元,增长12.3%,其中,工业增加值1760.9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17亿元,增长11.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5、6.85和3.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8833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6163美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55.38:34.48。
2011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67.7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39.1亿元,坊子区91.7亿元,奎文区130.5亿元,青州市402.3亿元,诸城市521.0亿元,寿光市542.4亿元,安丘市197.1亿元,高密市384.5亿元,昌邑市263.9亿搜念元,临朐县162.2亿元,昌乐县191.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30.3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60.4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18.3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130.6%,企业家信心指数125.5%,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5.5个和18.3个百分点,但均在景气区间之内。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9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3%上升到54.8%;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33.3万户,增长12.5%;从业人员171.0万人,增长4.4%;注册资金1914.4亿元,增长25.5%;纳税额328.9亿元,增长23.4%,占全部税收比重73.4%,较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836起,死亡386人,同比分别下降15.2%和5.2%。
(二)农业
2011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4.3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4.2%。
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增产,部分经济作物产量略有下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04.3万亩,增长0.4%;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533.7万吨,增长2.1%。棉花产量5.1万吨,减少1.3%;油料产量25万吨,减少7.4%;烤烟产量3.0万吨,增长65.3%。蔬菜产量1129.6万吨,增长3.6%;水果产量88.4万吨,减少4.2%。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量135.3万吨,增长9.9%;禽蛋产量26.9万吨,增长2.6%;奶类产量27.7万吨,减少0.2%。大牲畜年末存栏42.4万头,同比增长0.4%;猪年末存栏450.0万头,增长8.9%;家禽年末存栏12008万只,增长7.5%。生猪年末出栏729万头,增长9.9%;家禽年末出栏49487万只,增长9.5%。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7.2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8%;水产品总产量50.0万吨,增长9.1%。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01万千瓦,增长6%;联合收获机达到2.1万台,增长11%。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02千公顷,机播面积993千公顷,机收面积866千公顷,机耕水平、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为99%、87%和76%。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41.2%;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同比增长43.1%;发展李拆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同比增长90%。
(三)工业
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至2011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57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集体企业增长19.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6.2%,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1%,轻工业增长1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77.9亿元,增长28.5%;实现利润总额530.0亿元,增长19.2%;实现利税总额792.9亿元,增长17.1%;实交税金275.5亿元,增长22.2%。全年产品销售率为98.34%。全市饮料制造业、动力机械业、海洋化工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造纸包装业、电子信息业六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25.6亿元,增长27.6%。其中,饮料制造业52.4亿元,增长29.5%;动力机械业2000.4亿元,增长19.2%;海洋化工业1557.8亿元,增长35.6%;纺织服装业1330.7亿元,增长29.6%;食品加工业1225.6亿元,增长29.1%;造纸包装业329.7亿元,增长21.2%;电子信息业381.4亿元,增长38.8%。
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共1109家,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5.4亿元,增长22.7%;实现利润总额206.4亿元,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267.4亿元,增长9%。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37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9.4亿元,增长46.3%;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增长53.2%;利税总额33.1亿元,增长52.1%。
全市统计范围内的227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6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化学试剂、大型拖拉机、钢材、钢化玻璃、软饮料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0%以上。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66.4亿元,增长20.6%。1288个在建项目中已有650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计划投资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82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89个,当年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712.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4%。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组织实施了节能量500吨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02个,总投资52.5亿元,项目累计年内可实现节能量93.3万吨标准煤。在抓技改的同时,加大钢铁、造纸、印染、焦炭、水泥等9大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淘汰38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4座,产能160万吨;立窑水泥4座,产能35万吨;焦炉3组,产能35万吨;落后印染能力2.4亿米,涉及到22家企业的30余条生产线,年内可减少能耗74.1万吨标准煤。
D. 潍坊的经济文化状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4区、6市、2县、三个市属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0万,是世界风筝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潍坊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境内有济青、潍莱、东青三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6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有潍坊港、羊口港两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潍坊到济南、青岛机场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潍坊物产丰富、资源充足。全市平原和沿海低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十分适宜开发和建设。北部海岸线长140公里,有4462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和滨海平原,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等产业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开采利用42种,蓝宝石储量居全国之最,地下卤水静储量58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拥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峡山水库最悔蔽大库容量14亿立方米,为全省之最。潍坊电力主要来自装机总容量为3000多万千瓦的山东电网,另有装机总容量100万千瓦的发电厂和自备电厂,电力供应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就业劳动力60多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7万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9.2万人。
潍坊有着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4.5:54.8:30.7。农业是山东省重点产粮区和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市农产品年生产总量达1920万吨,加工出口能力900万吨,有500多种农产品出口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禽肉出口占全国的40%。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形成机械装备、海洋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有45种主导产品生产规模居全省同行业第一,32种产品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流通贸易繁荣兴旺,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00多处,其中年交顷前租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80多处,年交易额510多亿元。
潍坊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杰辈出。“三皇五帝”中的舜、齐国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潍坊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潍坊风筝、杨家端口木版年画等中外驰名,拥有十笏园、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龙化石、沂山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青云湖等旅游景点。
二、经济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着力解决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环境建设“四个关键问题”,突出抓好工业强市、扩大开放、民营经济、农业“三化”、城市化和科教兴潍“六个战略重点”,集中用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现有企业“三大杀手锏”,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新成绩。在2003年实现雀兆“一个高于,两个过千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200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六个两年翻番”的基础上,200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1亿元,财政总收入14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7元。
(一)培植发展“三个一批”,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坚持重点抓工业,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强银企联合,拓展发展空间,聚集开业规模。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要求,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突出行业特点,注重产业链条延伸,着力构筑起一批以大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完整的规模化、集约化工业积聚带和工业园区,使其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和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组织实施了中心市区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通过“退城进园”,调整了结构,集聚了规模,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产业产品档次和水平。二是依托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大企业工业园。借助各工业园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配套厂家落户潍坊,带动了周边地区大批中小型配套生产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带动形成了一批区域支柱产业。三是加快北部沿海地区重化工基地规划建设。以承接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以重化工为主导产业,通过综合开发,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隆起带,构筑区域经济新优势。以优势产品为基础打造知名品牌,以知名品牌为基础打造大型企业集团,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依据打造支柱产业,重点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以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到去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33家,9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0亿元,其中3家超过150亿元;有4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8家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8家进入全省百强;有10家企业11支股票上市;有12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
(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牢固树立“潍坊以外就是外,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引资者、投资者、服务者、领导者四个积极性,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格局。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重点引进“大高外”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精心组织风筝会、鲁台会、菜博会、花博会、绿博会等节会活动,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平台和载体。去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621.1亿元,同比增长15.3%;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6.9%。美国卡特彼勒、日本伊藤忠、瑞士汽巴公司等1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潍坊。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去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9.4亿美元,增长29.5%。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做到了“四个放开、六个一样”,即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发展;把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一样关心,一样重视,一样支持,一样帮助,一样享受政治经济待遇,一样作为各级领导的政绩看待,在全社会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到去年底,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达到17.5万户,同比增长5.1%;注册资金515.8亿元,增长32%;纳税额88.5亿元,增长39.8%。
(四)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4家;基本建立起了质量标准、质量认证、监督检测三大体系,省级以上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31万公顷;2005年农产品出口创汇7.5亿美元,蔬菜、禽肉出口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认真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五)、积极放开搞活,繁荣发展服务业。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一切服务业领域均对民资、外资开放,取消一切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杜绝一切对服务业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传统三大优势,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了服务业发展活力。200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6.3%。
(六)、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建设现代化经济新区。响应国家启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重要部署,把加快沿海经济开发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突出重化工和制造业特色,突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积极构建新型沿海产业体系。目前,“两线四点”框架初步形成,四个项目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具备了项目进区条件。计划利用2至3年的时间,所有项目区都形成规模,见到成效;利用5至10年的时间,把北部四个项目区建设成为经济外向度高、综合实力强、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七)、优化经济环境,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标准,努力营造“洼地”效应。在硬环境建设上,以生态市建设为总抓手,在全市规划实施了“十大生态工程、百个建设项目”,加强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提升,面貌焕然一新。争创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获“中国特色城市奖”和2004年度“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通过省级考核,国家级潍坊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行。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只要不违法、不违纪,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外地能够利用的一切优惠政策都可以用。组建了市、县两级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完善提升了市长公开电话功能,出台了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规定,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组织开展了企业评议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双评”活动,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
(八)、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发展水平,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潍坊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国领先。普通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初中升入高中学生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素质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高职学院发展到10所、在校生8万多人,位居全省首位。每年实现城镇就业10万多人,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对城乡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10多万人。连续3年每年解决10万农村人口吃水困难,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广泛开展了建设“信用潍坊”及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加快了“平安潍坊”建设步伐。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整体推进,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中心逐步形成,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初步建立。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把潍坊的寿光市确定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联系点,到寿光进行了调研并到潍坊视察指导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锲而不舍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省委、省政府专门在寿光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会商了重点支持潍坊和寿光加快发展的措施。全市上下深受鼓舞,精神振奋,决心以总书记讲话统领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做强做大现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三大重点,提升农业“三化”、城市建设、基础教育三大亮点,突破服务业、技术创新、北部沿海开发三大薄弱环节,打破土地、资金、人才三大瓶颈制约,确保今年实现“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五个个新突破”的奋斗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目标;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做强做大现有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发展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北”开发的新突破。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再翻一番,部分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两番。努力将中心城市逐步建设成为“两基地、两中心、一枢纽”,即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半岛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联系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争取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20年达到6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8000美元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E. 潍坊的经济状况
起步晚发展快,底子相对比较薄,但这些年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销凯区,海洋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总体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中心市区的经握租济实力相对一般,但是下辖的几个县级市经济实力很雄厚,比如寿光、诸城等。收段斗兆入低于青岛、济南等大城市和淄博这样的工业城市,但远高于大多数鲁西、鲁南内陆城市。消费水平不算高,房价前几年一直处于低水平,近两年开始疯长,但总体还不算太高。
F. 潍坊高密在潍坊经济中排第几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第几
潍坊县、区综合指数为第一名:寿光,第二名:诸城,第三名:青州,第四名:高密,第五名:昌邑,第六名:安丘,第七名:长乐,潍坊高密在全国县级市中排不上。高密市地处山东半岛腹地,在北纬36°8′44″至36°41′20″、东经119°26′16″至120°0′38″之间。高密市属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秦代置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属几经改变。撤县设市后,作为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
拓展资料
潍坊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跨度北纬35°32'至37°26,东经118°10至120°01,南邻太乙山,北临渤海莱州湾, 东临青岛、烟台,西临东营、淄博。 是山东内陆腹地到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穿市区东西。 直线距离西距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距首都北京410公里。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17年,潍坊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 包括潍坊在内的中国17个城市入选。 2018年1月,潍坊被评为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
高密市东邻胶州,西依安丘、昌邑,南连诸城,北接平度。南北最长60.1公里,东西最宽51.2公里,总面积为1605.55平方公里。距省会济南265公里,距潍坊市75公里。全市总人口86万,辖7个镇、3个街道。 高密有2200多年的历史。 古称宜安。 春秋时期着名宰相颜瑛、汉代农大儒学学者郑玄、清代学士刘庸(刘洛国饰)均出生于此。 年画、泥塑、剪纸,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三宝”,久负盛名。胶济铁路横贯县境中部,济(南)青(岛)公路与平(度)日(照)公路在县境南部交会。
G. 山东潍坊是座什么样的城市
我来说一下潍坊的一些情况。
1.房价低。作为一个创业奋斗的年前人来说房子是头等大事,房价的高低是否能够迅速融入一个城市的必要条件。相对潍坊位列全省前列的经济地位,房价却是倒数。平均价都不如下面县市区。
2.物产丰富,物价低。如果说山东哪个城市发展最快,哪个工业最发达,哪个城建最好那就会口水与板砖齐飞,谁也不服谁。但如果说哪个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非潍坊莫属。潍坊有蔬菜交易第一的寿光,蔬菜出口第一的安丘,有肉禽出口第一的诸城,以及滨海新鲜便宜的海产一起构成了潍坊的物产丰富和低物价。
3.收入不低。房价再低,物价再低,收入不高的话就全是扯犊子。去年潍坊经济总量山东第四,人均中等,工业发达,就业有保障。大企业有潍柴(控股重卡第四的陕汽,变速箱行业垄断的法士特,打破日德垄断的盛瑞8AT自动变速箱,豪华游轮世界第一的法拉第,世界第二的林德液压),福田雷沃重工(轻卡第一,农业装备垄断地位),晨鸣(造纸第一),浪潮华光,共达声电,歌尔电子(山东首富的),山东海化,得利斯,孚日家纺,新郎等等。有全国最大的地理测绘基地,全国前列的光电,声电产业群。全国唯一的创新型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全省唯一市级试点城市,全国国家广告聚集园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九个城市之一,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城市,山东省两个之一,潍坊市12家工业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培育工程试点(全省共有47家工业企业入围,其中,潍坊市独占12家) 山东首批蓝黄两区26家特色产业园公布,潍坊与青岛入围园区数量并列第一。
4.环境美。中国人居环境奖由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的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至今全国共30个城市获奖,潍坊独占2个。潍坊的绿化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外地人开车经过潍坊就会说:简直是片森林,都看不到楼了!国家级白浪河湿地公园更是市民的最爱,免门票,路程近,景色美,周末休闲的好去处。面积超大我至今没听说有人逛完过。
5.交通好。潍坊地理位置位于半岛与内陆衔接段,距离省城济南和省内第一大城市青岛都很近,民用客运机场,港口,高速,国道,高铁动车交通模式十分齐全,交通便利。市里主干道一律正南正北,弯道斜道单行道极少。东西核心主干道东风街,胜利街,健康街双向十车道,南北核心主干道北海路加上5条绿化带总宽度过百米。当然作为一名资深屌丝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公交车,的士,自行车,电动车。潍坊城区面积不算大,打的20元基本就可以到大多数目的地。潍坊地势平坦,电动车普及率超高。当然免费的公共自行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