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济学十大原理能解决什么问题
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方向上找到平衡。
在财政收入分配上,如果我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就少了。在比如我们在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将增加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岩谨由于成本的提高,企业利润减少,支付的工资降低。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所以我们需要在统筹各个目的以达到均衡发展。
拓展睁枣粗资料: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悉镇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
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五六十年代原本是国家管理一切的经济运行,政府官员才能配置社会稀缺资源,俗称吃大锅饭年代,大家的劳动都是有目的性、规章性的,因此在这样的制度下,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比如思考不全面,生产不足或过多等问题,所以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样的制度,代之以发展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交易时,通常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Ⅱ 经济学十大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和运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Ⅲ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人们如何做出选择的。我们的社会面临着各种选择,比如谁生产什么,谁购买什么,谁应该拥有什么等等。我们家庭和个人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为谁工作,工作多久,购买什么,储蓄多少,投资多少等等。因为经济是由市场中相互交易的人们组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家庭或个人是如何做出选择的,然后要了解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再了解整个经济如何运行。经济学家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总结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无论多么复杂的经济分析都最终可以归结到这十大原理中。
1、人们如何做出选择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通常要权衡这个选择的收益是什么,成本是什么。比如改造智能水电表,收益是自动计费后可以提供24小时热水、可以让市场配置资源,可以连同房租一起自动收费。将这三样收益再具体量化为数字后加总就能得到总收益。成本主要是设备的采购费、安装费等,加总后就得到总成本。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那么该选择就是合理的。
另外,我们经常权衡取舍的另一对标准是效率和平等。效率更像蛋糕的大小,平等则是划分后每一块蛋糕的大小。我们企图做大蛋糕,并尽量公平的划分每一块蛋糕。但是我们不能将每一块蛋糕切分为同等大小分配,因为这样人们就失去了做大蛋糕的动力和激励。比如政府通过矫正税对经济中外部性成本进行矫正就是为了提升效率,政府通过所得税、社保、福利等制度就是为了提升平等。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当我们选择用1个小时打游戏的时候,就不能用这1个小时工作、学习、健身。当我们选择用更多时间闲暇的时候,就放弃了工作能得到的收入。当我们选择创业的时候,就放弃了高收入且体面的工作。
NBA球员为什么大多数不选择读完大学再进入NBA,而是尽快进入NBA联盟。是因为这样做的时间成本太高了。读完大学再进入NBA意味着他们会少得到1-2年的薪水和经验。而这些薪水和经验是非常诱人的,足以让他们放弃读完大学。这样做是理性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其实说白了就是理性人对比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然后做出决策。飞机要起飞时,如果还有空位,这时候增加一个乘客的边际成本或许只是一瓶水的价格,边际收益或者票价只要大于2块钱,让乘客登上飞机就是有利可图的。健身房、游泳馆也遵循类似的模式,增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基本上就是洗一次澡的成本,边际收益则是上千元。所以多增加一个客户总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互联网平台增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非常容易做大的原因。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取决于增加一单位该物品带来的边际收益。反过来,边际收益又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边际量思维的训练。比如可口可乐为什么销量如此高,是因为边际收益的递减效应没有那么强。吃饭、喝水、运动等等则遵循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钻石比水贵是因为钻石稀缺,增加一单位钻石人们对它的评价远远高于增加一单位的水的支付意愿。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公寓里的热水如果没有计费,人们就会肆无忌惮的使用,直到资源耗尽为止。这就是为什么晚上11点后或者第二天早上没有热水的原因。特别是在冬天或者天阴的时候,热能本来就少,该现象也就越明显了。如果装上计费水表,人们的行为就会受到约束,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水龙头漏水也会自己想办法去修好,而不是一直让水漏着。这就是激励的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们身边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多数时候都是价格充当了激励的主要手段,价格高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少用,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多用。比如大排量的车船税如此高,让我有了购买电动汽车的冲动。有的时候价格不是显性的,而是隐形的,这时候价格更像是一种成本,做一件事的成本低的时候就倾向于多做,成本高的时候就倾向于少做。比如随地吐痰、扔垃圾、大喊大叫等。
2、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除了个人做出选择,有时候还要考虑我们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经济由每个相互交易的人们组成,所以研究他们的相互影响是必要的。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高速的发展,主要就基于每个人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每个人做自己机会成本较小的事情,也就是有比较优势的事情,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则交给其他人来做,通过付费或交换的形式完成。如果没有贸易,我们的生活会变得非常糟糕,想象你要自己建造房子、洗衣、做饭、造车等等。如果每件事情都自己做,那么生活会变得无法想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式
如果一个社会由一个社会计划者来配置资源,决定谁生产什么、谁购买什么,那么这个经济体多半非常落后。目前世界上已经很少有这样仁慈的社会计划者来规划经济,多数国家都采用市场经济的形式,也就是交给市场来配置资源,出于每个市场参与者的私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价格信号,将使稀缺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
公寓里的热水如果采用每家都一样的包月价,人们就肆无忌惮的使用。如果按照每一单位进行计费,人们就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要确保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必须要确保稀缺资源的产权得到保护。如果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被偷窃不能得到保护,那么农民就不会种粮食,这也是非洲这些法治比较混乱的国家穷的根本原因。政府首先要确保产权得到绝对的保护,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出于利己心将稀缺资源拿到市场进行交易。市场才能发挥作用。
另外,市场虽然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但有些情境下并不能确保效率达到最大,这些情境通常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一个例子是外部性,交易的双方不顾及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比如造纸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负外部性,市场并不能防止企业污染环境,只有通过政府管制或者征收矫正税更正这样的行为,这样市场结果才会更好。另一个例子是恶意垄断,如果一个市场里只有一个卖家,并且需求者只能在这家企业购买必需品,那么这家企业可能收取非常高的价格,造成一部分人离开市场,这就产生了无谓损失。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或价格管制来减弱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
3、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
最后我们看一下可以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率
穷国和富国之间本质的区别就是其生产率的不同。中国如此快速的崛起也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们的GDP在一段时间内曾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这是生产率提升的一种体现。生产率是投入一单位时间得到的物品或服务。富有的个人、家庭、国家的背后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生产率更高。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何提高生产率,如何提升做事的速度,如何快速的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你致富的路上要思考的。
原理九:一国超发货币会引起物价上升
经济中物品或服务的数量通常是缓慢变化的,特别是某个时刻是固定的。如果经济中的钱变多了,那么每个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就要上升。这就是通货膨胀的现象。我国的通货膨胀通常保持在2-3%之间,这是比较好的。恶性的通货膨胀将掠夺我们手中的钱,让我们幸苦攒下的积蓄变得一文不值。最好的抵抗通货膨胀的投资手段就是买房和股票。
我们只要记得,央行印发货币会造成物价的一定上升,上升幅度取决于印钞量的大小。
原理十:政府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如果央行印发货币,市场中的钱就多了,人们就更倾向于消费或投资,对需求的增加体现在物价上升, 物价的上升提升了工人的边际产值,企业的决策者决定雇佣更多的工人,因为这样有利可图。 直到工人的工资等于边际产值为止。所以,短期内超发货币可以提升一定就业。政府的一大任务就是提高就业率,因为高的失业率会造成很多不稳定的社会现象。无所事事,无所牵挂的人最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给社会秩序带来挑战。另外,不断印发货币虽然可以降低失业率,但是会造成物价快速上涨,人们手中的财富被掠夺,幸幸苦苦攒下的积蓄一夜之间不存在了,基于对平等的追求,人们也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而且通常是大多数底层人民被危害更多。如果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社会也容易产生动荡。所以短期内政府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综上,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解释经济中绝大部分的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通过不断的训练,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我们能更理性的做出选择。也更能贴近真实的世界。
Ⅳ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如下: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旦扮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Ⅳ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5)关于经济学十大原理学到了什么扩展阅读:
经济学基本原理:
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经济学核心规律:
经济学核心规律是由经济活动中最深层次的本质展开来的经济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决定支配经济活动中其他层次的规律。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
Ⅵ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什么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Ⅶ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和竖键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资源这一问题上,一向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原理七:政唤巧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市场失灵等,所谓市场失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坏,污染就是一个不良的表现。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的能力。世界各国贫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原因在于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好多货币时,物价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理论,指的是通货膨胀这一现象,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量的增加,在大多数严重或者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通货膨胀虽然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却很难彻底地去消灭它,原因在于降低它时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就是一个二难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反映出来。
(7)关于经济学十大原理学到了什么扩展阅读:
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纤宴
Ⅷ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选择,而每一次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放弃更多可能的选择,选择和放弃就组成了[权衡取舍]。
社会往往要在[效率]和[平等]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效率]指的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平等]指的是如何分配经济蛋糕。这两者通常不会同时满足。换言之,经济蛋糕做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不平等加大;而想要更加平等,也就意味着原本的对创造财富的激励变小了,经济蛋糕也就整体变小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做决策基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只要[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的任何购买行为都是基于[激励]的,比如价格高的时候就少买点,价格低的时候就多买点。
政策的制定者尤其需要考虑[激励],不仅要考虑政策的直接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影响。比如系安全带的直接影响是人们在面临危险时更容易保住性命,但间接影响是他们会更加不谨慎地开车,反而造成了死亡率比不系安全带的时候更高。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如果没有贸易,我们每个家庭都必须做所有事情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但是,如果有贸易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且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中,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调节供需数量。而计划经济之所以比较低效,这是因为计划者缺乏消费者爱好和生产者成本等必要信息。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通过[产权]来保障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自己的稀缺资源,个人能够获利,才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
政府的政策目标,要么是效率,要么是平等。
在效率上,市场会面临[市场失灵]的情况,比如[外部性]、[市场势力],前者会导致个体的生产对其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污染;后者会导致寡头垄断市场,价格不受市场调节。
在平等上,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购买的东西的能力给予报酬。这就会导致行业与行业之间、一个行业中底层与顶层之间收益相差巨大等情况。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之所以各国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生活水平会产生巨大差异,其实都可以主要归功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同样,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决定了该国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引起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就是政府超发货币。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虽然在长期中超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短期中则有可能会促进就业。
逻辑链条是这样的:货币量增加刺橡迟握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增加了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同时也会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
概念定义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梁庆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旦悄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又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的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