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3年上市造成的全国经济损失是多少个亿
13.74万亿元。根据查询相关资料;2003年的乱消非典在全球32个国家和激弊地区发生,对当时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2003年上市造成的全国经济损失是13.74万亿元,2003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局部的、短暂的,并没有伤害到中国经济的基明陪族本面,更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趋势。
2. 论述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宏观调控政策。
三、2003年下半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双稳健”
进入2003年,中国继续实施自1998年10月开始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旋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然而,200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问题。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显。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由1998年的17亿多亩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15亿亩,为建国以来最低水平;粮食产量连续下降,由10246亿斤下降到8614亿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度减少,由824斤下降到668.6斤,是22年来最低水平。二是投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扩张。2003年耐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万亿,增长26.7%,在建总规模约16万亿元,相当于近3年的工作量。2004年第一季度又增长43%,增幅之高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部分行业投资增势强劲,结构矛盾突出。2003年钢铁、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和121.9%,2004年第一季度又分别增长了107.2%和101.4%。2004年初,钢材已形成的生产能力3.1亿吨,在建规模1.5亿吨,拟建的还有5000万吨。按此,全部建成投产,总规模将达到5.1亿吨,大大超过市场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在总量扩张的同时,结构并没有改善。不仅已经关闭的小钢厂恢复生产,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项目。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情况与钢铁行业类似。
历史经验多次证明,投资膨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由于投资增长过猛,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是投资膨胀助长了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信贷扩张反过来又推动投资更快增长,两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二是投资膨胀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更紧;三是昌培扮投资膨胀、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必然拉动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大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如不采取措施,早晚会传导到最终产品。如果任凭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发展下去,最终势必会造成经济大起大落。从2003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伊始,就碰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部门投资过多的现象,又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针对国内出现了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等问题,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2003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政府再次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此次加强宏观调控,有以下几个特点:(1)预见性强,措施及时。早在2003年6-9月,国家就从规范房地产发展、土地管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相继采取了措施。2004年4月,根据第一季度部分行业投资继续膨胀的问题,国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调控措施: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地调高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暂停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对一些行业和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公布对“铁本事件”的严肃查处等等。这些措施在时间上比较集中,包括采取行政手段,形成组合的措施,力度明显加大。至今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了抑制。(2)有紧有宽,措施灵活。密切跟踪经济形势,采取渐进的方式,在保护投资和经济增长中正常的合理部分的同时,逐步解决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等问题。同时采取减免农业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等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明显回升。(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使得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更为明确,同时,贯彻宏观调控措施成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两方面互相促进。2003年以来的实践表明,此次加强宏观调控在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启,抑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同时,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
2003年下半年以来,对中央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中央政府限制投资过度扩张的宏观调控,维护宏观经济大环境的稳定,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各地方、各行业的发展和利益,然而从目前看,同某个局部利益存在矛盾和冲突也是很自然的。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控,一般都是中央银行和中央政府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事先当然要掌握大量信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但不可能等到各方面认识一致了,才去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
2007年为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2003年开大货车收入
你是不是想问2003年开大车收弯扒入怎么样。非常高。
2003年国家经济飞快发展,油价非常低,运费非常高,只要肯吃苦2003年花30万买的车,一年就能把钱赚回来。
因为货车有大中小微之分,符合大型标准的就是大货车。大型货车指重型和中型载货汽车。重型载货汽车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中型载货汽车车长大于埋败昌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枯敬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根据《机动车规格术语》载货汽车载重分类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重型、中型、轻型、微型。
4. 1978-2003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但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很快。1978-2003年,我消陵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与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在经济起飞拿此戚时期的20年(1961-1981年)相比,中国的GDP稍低于中国台湾水平(此间台湾增长10.6%),与中国香港(9.6%)、新加坡(9.5%)增长率相当,高于日本增长率2个百分点。如果作同期对比,在1978-2003年这25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也明显快于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普遍低迷,而我国GDP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
这一现实不禁使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靠什么支撑长达2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意味着未来17年的扒禅我国GDP速度平均在7%以上,仍然是一个高速度。
5. 2000年至2003年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一.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基本情况
1、和平崛起
经济总量:GDP:2003年为116694亿元,增长9.1%,是1978年的9.4倍
2004年为127196亿元,增长9%
中国的经济总量每年都增长8%--9%,持续了二十几年。
GDP国漏困让际地位:1980年是第12位,而到了2002年则上升到第6位。
对外贸易:1978年是206亿美元,2003年是8512亿美元,增长了41倍。
国际储备:1978年是1.67亿美元,2003年是409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
仅次于日本。
黄金储备:1978年为1280万盎司,2003年为1929万盎司。
财政收入:2004年为2.67万亿元,2005年1月—5月为13541.4亿元
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1980年0.475,2000年0.726,增长了1.53倍
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农村为67.7,城市为57.5
2003年,农村为45.5,城市为37.1
2、世界政治经济态势变化
二战后:
(1)两大政治阵营组建与解体
现在全球存在两种政治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北朝鲜、越南、老挝、古巴和中国。但现在又有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之争,马克思的定义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中国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然后法国就说了,我的才是社会主义啊,你看我返局们国家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博士都是义务教育的,还有医疗都是免费的,你能说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吗?现在争论的最多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手机的发展是高科技的体现,但是它却对人体造成了辐射。美国就规定:小于八岁的小孩不准使用手机。高科技同时也让战争的模式起了变化,从一维战---三维战---五维战---六维战,一直到八维战。等等……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中国现在出现了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
工业化:工业进尺弊程速度和质量
国际化:文化冲突和标准壁垒又形成了阻碍。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过速的人口增长
紧缺的自然资源
恶化的生态环境
顽强的条块分割
注目的地区差别
突出的城乡分离
不合理的城镇格局
频繁的自然灾害
市场化:(1)公民权利意识增强
社会成员个体价值意识觉醒
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多元化
个人对组织的依附程度降低
自由人增多
(2)社会组织形态转型
(3)社会管理方式转型
农村家庭成为基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单元
城镇非公有制组织成长
管理逐步走向法律手段
6. 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是多少
.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达到11694000000000元(1414000000000美元)敏银棚链据中国国家统桥和宴计局。
7. 2003年经济增长多少
200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