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

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

发布时间:2023-03-30 19:18:24

A. 我国中部经济带有哪些省

我国中部经济带从广义上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陕西、重庆市、贵州、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共计10省、1直辖市和1自治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动力变化,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轮流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发展最快。以1995年为例, 浙江经济增速为16.7%,为全国第二,沿海大省普遍呈两位数增长。1996-1998年经济增速最高的是福建,增速分别为 15.4%、14.5%、11.4%。

进入20世纪初期,东部经济也是最快,比如2000年浙江和北京经济增速都为11%,为全国第一,天津、上海、江苏经济增速接近11%。

从2003年开始,中国逐步走出通货紧缩,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西部和东北经济表现抢眼。最典型的代表是内蒙古,其经济增速持续8年居全国第一,在2003年,内蒙古增速达16.8%,2004年再升至19.4%。由于内蒙古一部分位于东北地区,其经济加快,反映了东北、西部重工业发展的潜力。

2006年到2009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13.6%、14.23%、13.63%、12.5%,位居全国第一。而从2011年到2016年,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西部,平均增速分别为13.6%、12.4%、11%、9.27%、8.85%、9.42%。

但是从2017年开始,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变为了中部。该年中部经济增速为8%,高于西部的7.73%,东部的6.89%、东北的5.3%。2018年的情况也类似,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经济平均增速为7.91%,同期西部地区增速只有7.23%,东部为6.69%,增速最慢的是东北地区,平均增速为4.53%。

(1)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扩展阅读:

中部经济区的地理位置

中部经济区处于中国地理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从北到南的地貌依次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长江和黄河两条主要河流贯穿中部。

长江流域分布着中国五大淡水湖的三个:洞庭湖、鄱阳湖和巢湖,其他大型湖泊还有洪湖、大官湖、龙感湖等。

由于中部6省跨越中国南北界限,因此气候和环境的南北差异很大。山西和河南地处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大体地处南方,为副热带季风气候。

中部经济区有黄帝、炎帝的故里,中国最早的王朝也在河南建立。春秋战国的楚国主要控制湖北和湖南两省,并扩张到安徽河南和江西等省;山西和河南部分地区主要为晋国的疆域。

中部经济区文化十分多元,有中原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徽文化和越文化等。四大书院、四大名楼都在中部经济区。中部6省有2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03个),8个历史文化名镇(全国44个),13个历史文化名村(全国36个),36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五批)(全国1271个)。

B. 中国有几个经济区分别是什么

中国十大经济区所指: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内蒙古综合经济区、新疆综合经济区、青藏高原综合经济区。

针对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经济区方案存在的一些明显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出,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即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2)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扩展阅读:

一、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带分为4个经济区:

1.东北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重点是建设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农业以玉米、大豆和甜菜为主,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省市。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优势地位,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镇群为依托,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中国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城镇群。

3.东部沿海经济区,或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4.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3省。

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黄河上中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与河南5省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

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建成中西部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区。

2.长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建立在农产品基础上的深加工工业。

建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武汉)以及其它交通设备工业基地(重庆的摩托车制造)。

3.珠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建设成为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风光、贵州黄果树瀑布以及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内容的沿珠江旅游风景带。

三、远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内蒙古经济区:包括内蒙古1省区。充分发挥煤炭、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的优势,强化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力度,尽快成为全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建设若干沙产业基地。

2.新疆经济区:包括新疆1省区。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建设具有优势的瓜果、棉花和西红柿种植业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如葡萄酒酿造业、果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建设全国石油生产最大的接续地;建立沙产业基地。

3.青藏高原经济区: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区。主要任务是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优势资源(如天然气、盐湖资源、有色金属开采等)开发,并采取保护式的开发方式,避免小规模、分散式的资源开发模式。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围栏畜牧业,以及特色民族风情旅游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十大经济区



C. 中国有哪三大经济地带

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好,大学集中,科技先进,交通便利,。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广州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几个省有如下特点:河南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可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如纺织业;交通便利(郑州京九线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产煤。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我国正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连上海西接西部地区(水路)南到广州北达北京(京九线),工业发达。

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本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之间 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的西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

E. 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是什么,是怎么划分的

为了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区域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服务。

经济区的划分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例如,苏联将该国分为三个主要经济区:东部(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西部(苏联的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和东南部(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

中国“七五”计划(1986~1990年)提出,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并提出“七五”期间至90年代,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经济、技术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的开发和建设重点放到中部地带,积极做好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这一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5)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扩展阅读:

在中国的三大地带中,中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小,达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东、中部地带“热”“冷”差异很大,对宏观调控的承受能力及反应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中国政府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了差别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异使得中部地带对政府宏观政策的反应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远比对东部企业大得多。

东部企业的市场融资渠道多,在紧缩情况下企业融资的调整能力较强。中部企业基本依赖国家资金,一遇紧缩便易发生资金断档、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当宏观紧缩刚使东部经济从过热状态冷却下来的时候,中部经济却已从正常增长陷入停滞衰退;而调控措施一放松,又会出现东部经济再度趋热及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宏观调控紧不得,松不得,可调整的空间很小。

宏观紧缩常常未达到预期效果便中途放松,有时不是出于兼顾经济适度增长的考虑,而是迫于中部企业经营危机的压力。

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紧缩,不是“软着陆”过程中“紧”“松”搭配的主动调整,而是地区贫富差异及“热”“冷”差异压力下的被迫应急措施。

因此,尽管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巨大(1978-2004年东部地带GDP在中国GDP总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54.9%),但其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却小于中部地带。

F. 地理问题: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四大经济区;地理区划 各包含什么省到底是怎么分的有点混乱

三个经济地带指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这个的划分基本和地域上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一致(省份就不打出来了,好多。。。。)
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些的划分基本都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等等来划分的(我个人说不出一个什么具体的非常详细的数据之类的标准)
是有点混乱,不过你记的时候容易出错的记一下考试应该不会太难,比如山西是中部的,陕西是西部的这种界限比较模糊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G. 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是什么,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可以充分发挥各经济地带带优势,进行科学地域分工,实现各部门、各地区、各层次的生产布局的有机联系,求得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使各地明确各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经济技术特点,便于国家对各地经济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可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地区分工合作、联系,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各地共同繁荣。 东部沿海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技术条件较好,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新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限制耗能高、用料多、运量大、“三废”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逐步把一般产品转移到能源、原材料资源充裕的地区生产。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培养和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促进和帮助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 中部地带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本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之间。因此,本带最大的特点是过渡型的经济带。从总的方面看比西部地带基础好,但不如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资源比较丰富,煤、石油、铜、铝、铅、锌、钨、锑等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占全国重要地位。水能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很多工业部门,特别是原材料生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科技力量比较强,历史开发比较早,传递信息比较快。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建设,发挥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和地区,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有计划地接收从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消耗能源、原材料多的产业和产品,积极扶持地方采矿业发展,加强自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 西部地带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的西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从总的方面看,自然资源最丰富,而经济基础、科技力量、交通运输等条件都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草原、牧区建设,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对现有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大力抓好公路建设,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地方民用航空事业。加强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在经济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积极对现有进行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与东部、中部地带的合作与联合,加强西部地带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横向交流。加快陆地边境口岸建设,积极发展边境与对外贸易。国家对西部地带继续实行“六五”计划时的各项政策,做好各项基础设施,为今后大规模经济建设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编辑本段研究结论第一由经济波动曲线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各个地带之间的波动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波峰、波谷、上升或下降的区间所对应的时间段几乎一致。这主要是因为:(1)中国经济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在不同的地带间依据资源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所以当冲击来临时,各地带对冲经济地带击的反应没有大的差别。这一结果是与中国宏观产业布局的初衷相违背的。中国在产业布局的伊始,就是希望通过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构筑与各地带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以实现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国有经济占据优势以及对经济的较多干预,中国的产业结构并没有体现产业政策的初衷,产业重构化严重,这使得中国总体经济波动与各地带波动间并没有因为产业结构的差异而对冲击表现出不同的波动特性。(2)部门的干预对我国大震幅经济波动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中国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宏观调控经验的增多,的调控将会逐渐变成熨平而不是引致经济波动。 第二在中国的三大地带中,中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小,达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东、中部地带“热”“冷”差异很大,对宏观调控的承受能力及反应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中国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了差别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异使得中部地带对宏观政策的反应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带。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的影响远比对东部大得多。东部的市场融资渠道多,在紧缩情况下融资的调整能力较强。中部基本依赖国家资金,一遇紧缩便易发生资金断档、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当宏观紧缩刚使东部经济从过热状态冷却下来的时候,中部经济却已从正常增长陷入停滞衰退;而调控措施一放松,又会出现东部经济再度趋热及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宏观调控紧不得,松不得,可调整的空间很小。宏观紧缩常常未达到预期效果便中途放松,有时不是出于兼顾经济适度增长的考虑,而是迫于中部经营危机的压力。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紧缩,不是“软着陆”过程中“紧”“松”搭配的主动调整,而是地区贫富差异及“热”“冷”差异压力下的被迫应急措施。因此,尽管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巨大(1978-2004年东部地带GDP在中国GDP总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54.9%),但其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却小于中部地带。 第三西部地带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且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很大。1978-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按照地带来划分,平均来说西部占18%,中部占27%,东部占54.9%,西部地带所占的份额大大小于中东部地带;在产业结构方面,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例比东部地带高8.5%,比中部地带高1.27%,而相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说,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冲击更缺乏敏感性。这是中国西部地带经济波动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可以忽略的重要原因。 编辑本段政策建议首先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还要不断地深化。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消除影响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体制性障碍。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有改革并使民营健康发展,使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具有较好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推进职能转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防止盲目攀比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同时,通过深化改革,使宏观调控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什么情况下转化宏观调控方向,在什么情况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相应的调控措施,以及在规范市场准入和强化市场监督等方面,都应该建立和健全明确的政策法规,同时增加宏观调控的透明度,使社会各方面都能有一个正确的预期,从而产生较好的调控效果。 其次抓住目前经济回升的有利时机,加速经济结构形成机制的转变,通过市场机制培育、建立体现地带优势的产业结构。可以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与其他各项政策更好地配套结合,使能够带动社会尤其是民间,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回升。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包括:一方面要加强法制、税务、工商管理、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中小的融资担保机制,积极拓宽中小的融资渠道,改善中小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支持中小的发展。 最后实行“差别性”宏观调控政策,对不同的地带要根据其波动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要确保政策措施有效地实施。中部地带尽管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其波动却是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影响力量。要实现我国经济波动在高位的平滑化,除了要加强中西部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要对西、中、东三大地带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实施力度。比如说,由于东部地带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融资手段较为齐全,所以对东部地带要以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主,尽量减小的宏观调控力度;而中西部地带则由于在各方面相对落后,所以有必要加大调控力度,同时确保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H. 东部经济带范围

中国东部经济带范围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凯咐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范围为:

中国中部经济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中国西部经济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谨孙烂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自治区。

(8)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扩展阅读: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祥漏略划分。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I.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四大经济区、地理区划,各包含什么省划分依据是什么

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东、中部地带“热”“冷”差异很大,对宏观调控的承受能力及反应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中国政府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了差别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异使得中部地带对政府宏观政策的反应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远比对东部企业大得多。
东部企业的市场融资渠道多,在紧缩情况下企业融资的调整能力较强。中部企业基本依赖国家资金,一遇紧缩便易发生资金断档、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当宏观紧缩刚使东部经济从过热状态冷却下来的时候,中部经济却已从正常增长陷入停滞衰退;而调控措施一放松,又会出现东部经济再度趋热及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宏观调控紧不得,松不得,可调整的空间很小。
宏观紧缩常常未达到预期效果便中途放松,有时不是出于兼顾经济适度增长的考虑,而是迫于中部企业经营危机的压力。
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紧缩,不是“软着陆”过程中“紧”“松”搭配的主动调整,而是地区贫富差异及“热”“冷”差异压力下的被迫应急措施。

三个经济地带指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这个的划分基本和地域上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一致。
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些的划分基本都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等等来划分的。
在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在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经济增速稳居“四大板块”之首。
在西部地区,优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
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逐步走向统一市场的东北板块经济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向型经济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东部地区许多企业陷入海外订单锐减、开工不足的困境。

现在的三大经济带是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1、东部沿海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新方向发展。
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巨大(1978-2004年东部地带GDP在中国GDP总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54.9%),但其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却小于中部地带。
2、中部地带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在中国的三大地带中,中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
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远比对东部企业大得多。
3、西部地带
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自治区。

J. 中部经济地带有哪些省份

中部经济地带一般包括华北地区的山西,华中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华东地区的安徽、江西等六省。

阅读全文

与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说少吃盐是健康的 浏览:404
同等经济单挑哪个法师 浏览:782
最健康的布料有哪些 浏览:936
为什么男生在爱情中做减法 浏览:724
美女穿衣搭配什么外套 浏览:839
河东区幸福里属于哪个街 浏览:11
金钱换来爱情会怎么样 浏览:422
北海幸福苑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839
合肥有哪些澡堂有美女 浏览:375
哪些故事中写到中国的传统习俗 浏览:855
复试农业经济考什么 浏览:207
健康肥宅水什么意思 浏览:709
婚姻如何管理的 浏览:626
和金牛男怎么才会幸福 浏览:275
幸福用车电话号码是多少 浏览:447
凤庆县城哪里有美女玩 浏览:340
婚姻幸福的人怎么样 浏览:676
爱情里什么叫爱 浏览:774
天道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浏览:38
健康之星怎么写简要事迹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