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哪一个更好
中国区域经济有多种发展模式,其中,青岛和温州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 如果把青岛经济和温州经济比做两片森林,则青岛经济这片森林主要是由几棵大树支撑起来的,而温州经济这片森林则主要是由众多小树支撑的。 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是两种经济组织形式。在青岛,较多的经济活动被少数大企业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即用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代替了企业之间的市场协调。在温州,除邮政、电信、电力、银行等部门外,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众多的中小企业分散进行。大家分工很细。如打火机,一个小小的产品由几百家企业分头生产,有的企业只生产打火机的弹簧,有的只生产外壳,然后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组装。因而温州经济是用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代替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 结果,在温州老板比较多。每个企业就算只有一个老板,在温州也有10万个老板。一个打火机、一双皮鞋、一个低压电器产品,都是由众多老板生产出来的。这种经济可称为老板经济。在青岛则是车间主任多,分公司经理多,一个产品是由众多车间主任、分公司经理生产出来的。这种经济可以称为车间主任经济。 老板与车间主任的区别 前者只拿少量奖金。车间主任一月创造1000万元的效益,公司总部可能只给他10万元、20万元奖金;而老板创造1000万元、2000万元效益,原则上全部归自己所得。因此,后者的动力比前者就大得多。 如果把老板比做火车头,把车间主任比做火车箱,则在青岛,一个火车头拉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火车箱。而且,有些火车头还不一定是真的火车头。比如海信是国有企业,周厚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老板,他也是工资劳动者,也是火车箱。只不过,因为周厚健本人奉献精神比较强,他通过职能错位,假老板当作真老板,将国有企业作为自己的企业来打理,才使海信这一列车有了一个动力很强的火车头。在温州,一列长长的火车被拆开,每节车箱上都有一个火车头。结果,整个温州经济的动力很强。 老板所生产的零部件,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配套的,生产同一种零部件的企业不只一家,而是有数十家,只有那些质量最好、价值最低的企业才能优先出售。因此,这种配套是竞争性配套。在这种竞争性配套体制下,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车间主任所生产的零部件,是垄断性配套。即使成本高一点,即使质量不是最优,最后也得用上。由于内配,车间主任就很少有来自市场的压力。 两种经济模式的结果 两种经济模式的直接表象是,在温州是老板多,创业者多;在青岛是打工仔多,连张瑞敏也是一个高级打工者,因为海尔不是他的,他只是海尔的职业经理人。 两种经济模式的最终结果是,温州的富人多,青岛的穷人多。在温州,有近2000亿元民间存款,另有1000多亿元现金,再把各家各户的厂房和楼房加起来,整个温州的民间财富不会少于1万亿元。而青岛因为打工仔多,大家都是工资劳动者,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比起温州来自然会少得多。在温州,包括机场在内的许多基础设施都有慎喊知宽消民间投资,有些基础设施甚至主要靠民间投资。而在青岛,大量的海滨别墅闲置。据说这些别墅的购买者主要是外地人。 两种模式的渊源 在青岛与温州两个地方之所以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看,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对青岛有较多的投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后,青岛经济是在原国有经济的基础上形成渗拆的。正因为有国有企业,青岛人有地方上班,有地方拿工资,一般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自己创业。 而温州则不同,因为那里与台湾较近,在台海关系较紧张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在那里有大量投资。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国家对温州投资很少,温州的国有企业也就少,再加上温州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三分地,为了生存只能大家自己创业。 从文化渊源来看,青岛作为山东的一部分,作为孔圣人的故乡,儒家文化比较浓,因而办公有企业、办较大的企业有一定的条件。而在温州,则主要是永嘉文化。这种文化使人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打拼精神。 温州模式更适合中国现状 近年来,我国上上下下都在喊一个口号,即"做大做强"。但我国企业界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做大做亏,做大做垮。许多企业在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管理成本很低,经济效益很好。企业一大,管理成本迅速上升,效益大幅度下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多,加上企业分布区域更广泛,委托-代理链条就延长,在一根根较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上,集结着众多的有可能捞一把就走的人,即所谓的代理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委托-代理链条越长,有可能"捞一把就走"的人就越多。这种可能是否会变成现实、在多大程度上会变成现实,就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信用环境、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法制状况、管理水平等。而目前中国社会的信用状况并不理想,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有待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差。因此,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难以支撑大企业,这正是许多企业做大做亏、做大做垮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认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在相当一部分行业内,"小狗经济"有优势,家族模式有优势。浙江经济之所以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浙江的许多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能把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打败,就是因为"小狗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体,家族模式是浙江经济的主体。 两种经济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当然,"小狗经济"也有劣势。比如,嵊州市有1000多家企业做领带,有近百个品牌。但是没有一家企业能像海尔或海信那样,拿出几千万元创品牌,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拿出几千万或几亿元在全国甚至国外建市场体系,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拿出几千万元进行科研开发。 取长补短的具体办法是,在青岛的一些大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在大企业周边,在整个青岛养出一大批"小狗",培养一大批老板,然后用较低的市场交易成本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把一部分经济由车间主任经济变成老板经济。 在温州,甚至在整个浙江,需要在众多"小狗"中尽快长出几只"老虎"。这方面,柳市镇已经很成功。该镇从众多小型低压电器企业中,成长出了正泰和德力西两家大企业,即在一群"小狗"中,长出了两只大老虎。既保留了家族模式的优势和小企业的活力,又有大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国内外建渠道,创品牌。这样的生态,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生态。 (钟朋荣为国内着名经济学家,"京城四少"之一,已为国内100多个大型企业及数十个地、市、县做过战略咨询,效果显着。)
② 郑州和青岛,哪个城市更大,更有发展前景
从最近十年的发展速度来看,青岛从国内第10强,跌到去年的第14名。而郑州则由第22名上升到15名。一退一进之下,两者拉近了11个位次。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下跌也是有迹可寻。面对两城如此悬殊的发展速度,有理由相信郑州在未来一段时期更具发展前景。
一、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投资和重视,以及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外迁,内地城市逐渐缩小了和沿海城市的差距。而外贸对于国家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小,经济重心转向以内部消费为主的结构,去年消费支出对拉动经济所占的比重为57.8%。所以部分沿海城市的出海经济优势缩小,这其中就包括了拥有港口优势的大连、唐山和青岛。
相对于青岛的计划单列市、沿海港口城市,省一级经济权限,郑州的优势其实也不少。首先就是交通方面的优势,近些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的完善,物流的中转,人员的流通,郑州的铁路枢纽优势得以发挥。这种能力还体现在中欧班列郑州是重要的节点城市上,中欧班列(郑州)开行近6年已突破2000列,辐射24个国家126座城市。
其次郑州的航空优势近些年也得已快速发展,早已成为中部最大的货邮和客流量机场。郑州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更是为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这样的地缘和交通优势是青岛所不具备的。
二、
当然青岛的优势依然很强,特别是企业数量方面依旧是郑州所不能比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青岛高达3508家,而郑州仅有2691家。在工业总产值方面,青岛高达1.13万亿元,而郑州高达1.71万亿元。企业数量要少得多,工业产值却更高,说明了郑州的产业优势更强,企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更高。
三、
作为背靠一亿多人的省城,集中全省的科教文卫资源优势和 社会 、政策资源,也是青岛所不具备的优势。青岛面临省内烟台、济南的分流和竞争,而郑州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享受到的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只会越来越多。而青岛也是计划单列市,也具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青岛有海港,郑州有航空保税区。其实两者目前的实力还是比较接近的。只不过青岛这些年已逐渐放缓了发展速度,而郑州却一路飞速发展至今。所以一退一进之下,对比明显。至于谁更具发展潜力,长远来看,个人倾向于郑州会发展得更好。
1.郑州1948年解放,成立郑州市,之前一直是郑县。建国初期,青岛综合实力排在中国城市前十名,大概前五名。郑州名不见经传。
2.在2018年GDP排名中,青岛12561亿,排名第12名,郑州10200亿,排名17名。两者差距在缩小,后期郑州可能在GDP方面超越青岛。青岛的底子和底蕴强于郑州,郑州有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优势。
3.两个城市定位不同,均有发展前景,没必要分个高低,也分不了高低。但是郑州的发展前景应该会更惊艳世人。
论城市规模郑州地处中原,得益于国家中心城市的落地,城市柜架拉得很大,青岛三面环海,一面环山,城市框架有限,郑州在规模上占优。在发展前景上,郑州市是省会城市,虽然被列为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但在行政级别上比不上青岛的副省级城市。郑州的企业规模,经济创新上都不及青岛,在人才引进上也没青岛有优势。郑州市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河南人口众多,省里支持多。
郑州近几年靠着土地政策快速发展,在一些硬件设施上已经超过青岛,但在文化底蕴,教育,医疗这些软实力上还是有差距的。长期看还得看国家政策,如果国家继续大力支持中部崛起战略,那今后郑州肯定会超过青岛。如果没有政策倾斜,依靠自身发展,郑州很难超过青岛。
从如今这两座城市所取得的经济总量来看,郑州与青岛基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并且从2020年的GDP来看,它们之间也是咬得相当紧的,只要谁稍微松懈一线,那么两者的排名就会被立刻颠倒。所以,郑州与青岛这两座城市谁能够最先弯道超车,仅从经济总量这一方面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从如今这两座城市所取得的经济总量来看,郑州与青岛基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并且从2020年的GDP来看,它们之间也是咬得相当紧的,只要谁稍微松懈一线,那么两者的排名就会被立刻颠倒。所以,郑州与青岛这两座城市谁能够最先弯道超车,仅从经济总量这一方面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因此,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座城市各自的优势条件吧!首先是青岛市,作为一座拥有优良海洋资源的沿海城市,青岛市除了有发达的 旅游 经济之外,在关于海洋资源利用方面的一些产业在我国也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尤其是航运方面。其次,青岛市的工业产业极为全面,在信息类、物贸类以及高端制造业等等都有涉及,且还有很多在国内极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但可惜的是,这些产业链所形成的规模都相对较小或是比较零散,不像南方城市那样具有较大的规模。因此,如果青岛市能够补上自己的这一漏洞,那么它必然会将郑州市甩在身后的。至于郑州市,与青岛比起来的话,它是少了海洋资源这一强势助力的,文化底蕴也比不上青岛市。
但是,郑州作为我国的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它在金融行业方面的发展确实要比青岛市好很多的。毕竟青岛被称为“金融荒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如果给予郑州市时间,弥补它在底蕴方面的缺憾,郑州市或许不但会赶超青岛,甚至还会拉开不小的差距呢!
长期来看,郑州潜力更大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 历史 文化厚重,交通枢纽地位屈指可数,河南人口基数大,城镇化率有侍提高,适逢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郑州发展可谓如日中升,前途一片光明。如能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教等弱势领域的建树,十年后有可能挤身全国十强城市行列。青岛是沿海城市,开放高地,黄海名珠,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经济发展底蕴深厚。十年前青岛知名度高过郑州,再后十年风光谁家?
怎么说呢,各有千秋吧。郑州和青岛两个城市,中央对它们得定位是不同的。郑州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郑州都市圈、郑汴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省自贸区(郑州片区),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青岛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北方经济排第三的滨海城市,北海舰队司令部驻地,中国北方的海洋经济核心城市之一,国家级西海岸新区就在这里,贸易、港口、 旅游 、家电制造、啤酒产业闻名。
郑州和青岛比较的话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郑州的重工业轻工业屈指可数! 旅游 业远远不及沿海城市。郑州本地人节假日可以玩的地方很有限!人才引流也很有限,有更多的年轻人多还是愿意往南方走走。特别今年我感觉我身边的人离开郑州的特别多!人才流失严重!各个行业现在相对很饱满!创业机会得把握机会找准时机。我也是去年从杭州离职回郑州找工作现在已经离职!收入差异也交大。
青岛单从 旅游 业来说郑州其实没办比的!还不算沿海港口重工业轻工业带来的劳动就业机会,个人了解青岛相对吸引人才还是挺多的!
个人觉得有机会,时机成熟还是去青岛较好!
以上也是结合在郑州大环境下基本情况来片面讲讲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谢谢!
最近几年,在北方城市群里,除直辖市北京天津,青岛和郑州最受瞩目,青岛和郑州,是除去直辖市外,北方仅有的两座万亿城市,是北方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是发展最快的城市。
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青岛是副省级城市;郑州在河南一家独大,青岛在山东独领风骚。作为两省最优秀的代表,近几年,郑州和青岛又成了职场新对手,究竟谁的发展潜力更大呢?
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而青岛完成这一跨越是在两年前的2016年,2018年,青岛经济总量已经高达1.25万亿。从绝对数值上看,青岛力压郑州。
可从40年的发展轨迹上看,青岛的排名一直是城市财富榜前20,相比1978年,青岛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85倍。而郑州,经济增长了365倍,发展速度这一块上,郑州技高一筹。
看地理位置呢,一般人肯定会觉得,郑州不行,郑州是内陆城市,青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不然,现在这年头,沿海的不一定比内陆发展得好,内陆的不一定比沿海混得差。近几年,成都、武汉的崛起,就证实了内向型经济的活力四射,家门口没大海没港口怎么了,一样有GDP。
拿郑州来说,虽说是内陆城市,但郑州地理位置好,是国家铁路、公路、航空、通信的枢纽,是要塞中枢,再加上国家扶持力度大,招商引资便利多,让郑州问鼎中原。
郑州不弱,但青岛更强,青岛主打外向型经济,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名牌多,名气大,面向大海,无限辽阔,虽然现在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还在努力争取中。
河南的发展模式是一城独大,以建设省会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山东的发展模式是群山经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但郑州和青岛的发展潜力都很大,如果非要选一个,我觉得还是郑州大,郑州在河南一城独大的模式下,有可能会超越青岛,就好比武汉、成都都比青岛经济实力强,但山东的经济依然比这些城市所在省份强大。
这个问题如果往前几年都不要提,青岛是副省级,郑州是省会,我看抵消一下吧!郑州现在是国家中心城市,铁路枢纽,航空枢纽,处在中原第一城的位置,不要问,未来是个王炸级的存在,绝对大大领先青岛,立字为证。青岛有个竞争对手,省会老大,加之极度缺水,尽管有引黄济青工程,也不能扭转缺水局面,郑州也缺水,比青岛好许多,守着黄河没水喝已经是个定律了!水,万物复苏之源,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都知道,赵哥充满磁性的语音感召力很强,在干枯的奥卡万戈河三角洲,每逢雨季来临,各种动物都有预感,天空中电闪雷鸣……没有丰富雨水的城市,就要节约用水,要更加注重环保。郑州是个亿级人口大省的❤心脏,是中原崛起的先锋队长,就连我们老家安徽的省会合肥都得刮目相看,可以这样说,青岛不仅比不了郑州,也不能战胜合肥,我知道合肥目前的产值低于青岛,但是,合肥增长潜能是青岛的三倍,青岛搞不好就要当第二个大连,不要以为沿海就是跳板现在是内循环经济,沿海还成负担了!远离市场,不在江口,河口的沿海城市都是缺水城市,大连比青岛更渴,天津有海河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好在国家有南水北调,不然,整个北方都饥渴难耐,不仅中国,缺水是个世界难题,我们国家幸亏有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当之无愧,相信不久的将来,青岛也会受益于南水北调之福利,东部从扬州翻水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在山东翻入黄河进入引黄济青水渠直达青岛,届时,青岛人民就可以喝上清澈的江水了!那时候,青岛不仅焕发生机,更是势不可挡,继续做大山东一哥的位置,头把交椅不是济南能轻易拿下的!就连郑州,合肥也不能掉以轻心,必定青岛不是一个甘当二流的城市,德国的文化底蕴不能视若罔闻,海尔,海信,青啤,可不是浪得虚名,中国海洋大学也毫不夸张地杠杠响!我没有什么文化,只是妄加评论,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③ 青岛经济发达吗
在山东省范围内来讲是最发达的城市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它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青岛港是着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4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继续保持世界15强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 %。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
④ 青岛上榜2020夜经济影响力前五,青岛的夜生活打造有哪些新亮点
2021年1月20日,由了望智库联合腾讯共同编写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夜经济传播力、创新力、产业规模、商圈流量四个维度对目标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重庆、成都、长沙、青岛、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十个城市从50个目标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20年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
消费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已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疫情期间,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更成为稳经济的重中之重。贯彻中央促消费扩内需战略部署,多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作为关键之举,成为各地撬动消费回暖的“金钥匙”。
与此同时,各地在助力夜经济发展的落地举措中,进一步创新产品、场景、业态、模式,丰富夜经济发展的内涵,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案例。多地发放消费券聚人气点燃夜经济、青岛打造“音乐酒吧一条街”力推国际时尚城建设、滦州古城着力打造“古城月下游”、青岛啤酒“啤酒+夜经济”激发城市活力等被评为2020年城市夜经济发展创新案例。
⑤ 山东10年来的GDP变化如何
引言、山东的最近十年是非常困难的十年,因为改革开放逐渐发展对产业和市场适应力有着很大的要求,而山东恰恰没有这么好的市场适应力,在最近十年里面,山东的GDP变化到底怎么样呢 ?
三、总结
因为改革开放的发展,所以山东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没有特别的好,但是近十年来,山东也在努力发展,而且山东里面的各个城市也在努力发展 。山东里面的城市也有着破万亿的城市 ,虽然山东省没有发展的特别好,但是也算是在稳步向前了 。
⑥ 青岛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发展模式的意义
青岛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港物局口和城市协同发展,这对青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青岛港是青岛这座城市得以获得高规格定位的法宝之一。当年青岛还是渔村的时候,德国人也是看中了青岛的湾区地形和深水港才孤注一掷跟大清要过来的,之后日本不惜让青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唯一战场的代价也要跟德国宣战。这虽然对我们而言是被侵略的耻辱,但也足以看出青岛港的重要性。
2、是深化港口产业发展。青岛港是中国十大国际港口之一,拥有近25万亩港口用地,拥有一定的港口产业优势。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发展模式,蚂蚂兆能够更好地发挥港口产业优势,推动港口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青岛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港口产业的竞争力。
3、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和港口的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挖掘城市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整合港口和城市的发展资源,促进闷租港口和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总之,青岛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发展模式,有助于深化港口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青岛发展注入新动力。
⑦ 山东省一亿多人,为什么不能举全省之力做大一个明星城市吸引人口
我想说的是山东的青岛是很有名也很有特色的一座海滨城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在全国是有目共睹的。青岛经济实力雄厚, 旅游 资源丰富,是不可小觑的特大城市。题主说的举全省之力做大一个明星城市,这青岛不就是一个明星城市吗?还要再做大哪一个呢!
一亿人口足可以养活四个大型城市。参考东北地区,人口跟山东差不多,但却有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个特大城市。山东认为要发展青岛,就不能济南,要发展济南就要抢全省资源。其实济南,青岛,烟台,威海,这几个城市如果能大力壮大城市人口,吸引人才,到东北,西北去招商,到全国各地去找可合作共建的大学,山东完全可以发展起四个特大城市。可是山东受儒家思想禁锢严重,而且一直都是跟兄弟城市竞争,他们忘了现在是山东跟中国其他地区城市的竞争,放开落户限制,放开学校入学限制,放开投资办厂限制,让政府服务企业,那么山东半岛将出现一个类似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大型城市群。
山东是群狼经济,说明全省各地市的经济比较均衡,按题主的意思,为什么非得均衡呢?像四川、湖北、河南一样,发展大省会经济,你这是要让山东后退啊!山东江苏都是群狼经济,山东和江苏的经济在全国都是排名靠前的,四川、湖北、河南正因为全省经济不均衡,只有先发展省会经济,然后带动其他地级市的区域经济,把大省会经济搞好了,然后也要走群狼经济这一步。
省份发展绝对不是为了打造明星城市而存在,像四川、湖北、河南这类省会一家独大的经济模式,最开始的发展初衷是想优先发展一座城市,然后带动兄弟城市共同发展,绝对不是为了一家独大而特意设立的模式。
山东发展模式纵观国内经济排名前三的省份,都不是省会一家独大模式,其中山东和江苏比较类似,基本是省内所有城市共同发力,虽然这当中也有强有弱, 但是城市状元与榜眼之间不会出现断崖式差距 。而广东虽然发展也不均衡,但省内存在广州和深圳双子星,且像佛山、东莞这类城市也走在国内前列。
大省会省份但凡是省会一家独大的城市,基本位于中西部, 比如郑州,西安,武汉,长沙,成都,南昌等 。这些城市所在省份,不像山东这样拥有地缘优势,有限的资源只能优先省会汇集。不可否认,像西安,武汉,成都这类城市,当前在国内十分具有竞争优势,但所在省份的兄弟城市与之差距十分巨大。
大城市发展弊端当一个省份的医疗、人口、教育等资源全都向一座城市汇集时,除了造就这座城市发展为明星以外, 也会带来城市规模大,交通拥挤,房价飙升等弊端 。相比之下山东的群狼模式,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最大限度满足本市人口就业、居住,缓解大城市通病,这样的发展模式胜过一家独大。
山东未来形象当然,明星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确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山东当前也在努力打造青岛和济南两座城市新形象,以应对未来各省份之间的“抢人大战” ,但是山东在打造这两座城市的同时,绝对不会放缓其他城市的发展,毕竟群狼才是山东最大的发展优势,顾此失彼的情况绝不能出现。
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去这样做。举全省之力歼神发展一个城市的模式大都是中西部省份在实施,比如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湖南长沙,陕西西安等,沿海省份基本上不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
可能有些人认为广东是这样,但其实广东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且广东也不是“一城独大”,而是广州深圳“两强争霸”,另外还有佛山、东莞两个实力较强的城市。而山东过去走的是相对平衡的发展之路,走“群狼经济”发展模式。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发展相对平衡,因此它有十多个全国GDP百强城市。
个人认为山东未来也不会举全省之力去发展某座城市,而会像广东这样打造两大核心城市。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这种模式更适合中西部这些省份,不太适合山东。因为山东是经济大省,仅打造一个超级城市是很难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而且容易造成省内经济发展失衡。所以我国沿海省份更多是发展“两强”或多强,比如广东、浙江就是“两强争霸”,江苏则是苏州、南京、无锡三强。
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与广东、江苏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正处于转型阵痛期。而山东也有意提高济南省会首位度,改变之前相对均衡的发展模式,打造济南、青岛“两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济南与莱芜的合并就是打造“强省会”实际哪宴性的一步。因此个人李改银认为未来山东举全省之力做大某个明星城市的可能性不大。
从人口数量到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建设一流的超大型城市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济南是省会,挺高贵的城市,青岛是沿海城市,总量也是最大的,我认为应当支持青岛建设超大型城市,济南立足省会城市建设,别与之争高低,以青岛带动胶东圈、鲁南圈,甚是全省的发展。持续推进,龙头带动,一定行!
从近几年城市发展来看,建设明星城市,超级城市并非是什么理智之举。大城市也只不过是人类扎堆,并非是人类适合居住的地方。特别是疫情以来,更表现的非常突出。特色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更适合今后的城市建设,我认为如果用高效快捷的现代的城市轻铁公交,把几个城市连接起来更有利于城市联系和发展。用高速、价廉、频繁的高速交通连接中心城与各个卫星城,将更有力,经济繁荣和人类居住。没必要建搞人口扎堆,增加人口密度。
本图叫蜀葵,东营方言叫光光花,可以嫩时可生食,花蕾座有甜味,花可炸食。
沿海省份很难像四川、湖北、湖南出现一个超级经济中心,一般是出现双中心。比如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山东的青岛和济南,江苏的南京和苏州,浙江的杭州和宁波,福建的福州和泉州,广东的广州和深圳,都是双中心的模式。因为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可以控制 社会 的经济资源。现在是市场经济,资源会自由流动,合理的配置,政府能够调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就发展效果而言,东部沿海省份的双中心模式要比中西部省份的单中心模式好得多。中西部省份政府把大量的政策资源资金给了省会城市,结果就造成了副省会穷省份的现象。武汉、成都成为了全国的新一线城市,这两个省份本身并不是很富裕,根本和东部沿海省份比不了。
(济南)
(青岛)
具体到山东而言,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并没有独占鳌头,整个山东省形成了青岛、济南、烟台三个经济龙头。去年这三个城市的GDP分别是11741亿元、9443亿元和7653亿元,合计接近2.9万亿元。假如山东省向湖北、四川那样一城独大,济南的GDP达到1.5万亿元,而其他城市的GDP普遍在三四千亿元以下。那么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就排不了全国第3位了。
我认为在一个省份中,尤其是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均衡发展或者说前面说到的狼群经济模式是最好的。像福建这样的省份,虽然没有诞生超级像成都、武汉那样的经济龙头城市,但该省的均衡发展是全国做得最好的。所以福建省是普遍富裕,北边的宁德、福州,南边的厦门、漳州、泉州发展的都很不错。不会像湖北和四川那样,除了省会城市,其他都比较穷。
在亚洲明星做出有成绩也只有韩国和香港,其他的国家地区只是一般般明星,真正能打造明星城国际化的山东省,需要很多这方面的人才,能歌善舞的人,影视明星的人,需要经济实力雄厚,城市人才多种多样,国际都市管理,环保环境绿化全部到位,如果达到以上的要求,山东省的其他重要城市离明星的都市就不远了,也许不久将来山东省的重要城市真的是明星城国际化都市。
在目前 科技 发达的时代,信息快捷,交通便利,物质丰富。。做大一个城市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