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西安城市经济支柱是什么

西安城市经济支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7 16:57:34

1. 西安以什么产业为主

以科技产业为主,特别是航空工业

2. 西安经济主要靠什么

西扮衫蚂安的经济支柱还是重工业、国有企业。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塌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2021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10688.28亿厅埋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308.8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585.20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6794.26亿元,增长5.7%。

3. 西安以什么产业为主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

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

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07年9月产销量突破百亿元大关。

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一期竣工投产。

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电力电子产业。

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钢西安重机工业园项目入区建设。

“十一五”末,电力电子产业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

区内已经聚集了可口可乐、金威、顶益、乐百氏、维维、荣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酒、肉、水、面、奶”产品齐备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

“十一五”末,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新材料产业。

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核心企业西部超导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将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成为西安经开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末将实现产值80亿元。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自2004年4月封关运行以来,已吸引西玛阿达、彩辉显示、BP普瑞新能源、凤城精密机械等入区项目32个项目入区,其中已有24家企业投产。

2006年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6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

2006年12月,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七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同时具备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研发、监测及维修功能,成为西北第一个保税物流区,清团并已于2007年11月22日通过西安海关联合验收组的验收。

保税物流区正式投入运行,成为西北首家以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功能完善的内陆“口岸”,将有效的促进陕西和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开区成立以来,GDP、技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40%左右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效益同步并进,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二、“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

西安经开区“十一五”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 *** 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重点发展商用汽车、电力电子、食品饮料、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努力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将西安经开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经开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完成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的跃升;依托四个功能园区,发展四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同步前进;确保区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引进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亿元,外贸出口10亿美元,财政收入16亿元,解决就业40万人。

三、功能园区简介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链芦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2年6月21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04年4月5日封关运作,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加工区A区总答唤橘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业入驻,主导产业包括航空、精密机械、电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业有英国BP、法国ALSTOM、美国TIFFANY等、美国GE(SMITH)。

——航空类企业: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XAE)、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庆安公司(与Smiths合资)、英国AMS、APOLLO等十余家企业;

——精密机械类企业:西玛阿达电机、凤城精密等

——电子类企业: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香港骏德集团

——新材料企业:BP太阳能、天琪太阳能等。

2006年加工区A区实现进出口额1.9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一。

预计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5亿美元。

2006年12月,国家在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选定7个进行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西安出口加工区是西北地区唯一进行试点的加工区。

加工区A区内首期建设三栋保税仓库,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以及1万平方米的露天堆场,于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组验收。

加工区A区内海关、商检、银行等机构齐全,企业通关十分便捷。

区内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完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泾渭工业园 泾渭工业园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开发区综合优势,与西安市高陵县 *** 联合共建的重点发展园区之一,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

泾渭工业园于2003年初全面正式启动,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这一历史机遇下,打造西部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

在经开区乃至西安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园区重点发展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三大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有入区企业5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截止2007年10月,园区基础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达到了“七通一平”。

几年来,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纵六横 ”的道路网络。

区内已有供气能力140蒸吨/小时的热力站一座。

现有的泾渭水厂一期日供水3万吨,规划二期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全能够保证项目的生产生活需求;正在规划中的城区至泾渭工业园第二条供水管线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5万吨。

现有110KV输变电站一座,正在建设的另一座110KV输变电站和开闭所将为入区企业项目建设及生产提供更加充足的电力支持。

智能化的车城温泉花园住宅小区将完全满足入区企业的入住要求。

可容纳两千学生同时就学的交大经发高中也于06年9月正式开学。

正在建设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级的国际商务酒店也将为区内企业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

园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体系。

此外,省上重点项目陕汽商用车产业园总投资19亿元,一期工程已于05年底建成、投产。

西部有色金属研究院投资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也于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

总投资24.8亿元的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易地搬迁改造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产。

这三大龙头企业的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标志着泾渭工业园三大支柱产业初显雏形。

十一五期间,园区将不断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储备,通过实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个年产值达100亿、1个50亿、5个20亿、10个5-10亿的企业。

到201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的发展目标。

四、地理区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北城。

开发区的中心区位于西安北绕城高速与北二环之间的城市南北中轴线迎宾大道两侧。

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开发区的其他园区依附在中心区周边。

随着西 *** 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战略的实施,开发区已经处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迁移的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堡广场附近。

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设于2007年6月启动。

新行政中心北迁将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这一区域成为西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新火车客运站北迁:

经过国家铁道部及相关部门的多次反复论证,投资逾百亿元的西安新火车客运站最终选择定点在北三环以北、渭河以南,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内。

该客运站距开发区中央商务区不足两公里,它的建成将充分带动西安、咸阳、铜川等城市乃至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并为开发区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铁路运输支持。

(3) 总投资逾贰百亿元的国家渭河综合治理项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渭河流域治理,重点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下游防洪形势严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其中涉及陕西省投资160亿元。

(4) 航空交通:

开发区距西安国际航空港仅20分钟的车程,目前,该航空港拥有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国际、国内航线155条,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

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

从2009年3月开始,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103.91亿元,将在现有跑道南侧建设长3800米,宽60米的第二条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飞行区达到4F标准,能够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际飞机。

新建25.3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规模为现有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新建的3号航站楼将和现有的1号、2号候机楼连为一个整体,并有摆渡车往返其间,方便中转旅客转机,各航站楼之间实现一体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

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

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开发区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成米字型向外辐射,与开发区相临的绕城高速公路可连通以下高等级公路:

西潼(关): 走西潼高速,可到临潼、渭南、潼关、洛阳、郑州、北京等地;

西阎(良): 西阎高速可到高陵;

西铜(川): 走西铜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内蒙等地;

西宝(鸡): 走西宝高速,可到咸阳、杨凌、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西蓝(田): 走西蓝高速、蓝小汽车专用路,可到蓝田、商州、丹凤、武汉、合肥等地。

108国道 : 走108国道,可到周至、佛坪、汉中、成都、重庆等地;

(6) 铁路交通:

郑西高速客运专线:2005年9月25日,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全长484.5公里,建成后将满足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车的需要。

西安火车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

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 *** 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运营。

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国规模第一、亚洲最大的客站。

郑西高铁已通车,西安郑州进入2小时经济圈。

西安火车北环线建设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开工建设。

2006年9月1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比预期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总投资18.268亿元。

西安火车货运枢纽建设:西安铁路枢纽新建北环线是西安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21世纪铁路建设的龙头工程,正线全长81.442公里。

(7)地铁交通

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时通车运行。

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

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基础设施:

开发区积极致力于营造优良的投资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万吨的水厂;

供电:已建成110KV变电站四座,总容量36.3万KVA;

通讯:市电讯六分局为开发区提供6万门通讯线路,可提供包括DDD、IDD移动电话数据传输的图文传真等多项业务;

供气:陕北天然气管道已进入开发区,可满足入区项目生产、生活需要;

供热: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已建成每小时60蒸吨的第一供热站,城北供热站正在建设之中;

排水:区内的排水管道与市政管网连接,保证污水排放通畅。

配套物流企业:

开发区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丰书物流(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邮政运输局物流、陕西华通物流等国内多家物流企业入驻。

这些项目的入驻,在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仓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提升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嘿嘿!

4. 2022年西安要完成几个千亿支柱产业

到2022年,大西安都市圈一困汪体化发展体制更加成熟,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市能级实现明显跃升,基本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 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成效明显,“三个经济”总产岩档值占GDP比重20%以上,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文化旅游融合发粗尺乱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

5. 西安在西北经济中的地位

西安在西北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经济

1、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1)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

(2)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

(3)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

二、文化

1、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

2、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

3、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着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

4、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旅游

1、西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着名的世界历史名城。从100 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众多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

2、西安还是着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3、“西安文物甲天下”。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4 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处,陵墓 8822 处,古遗址 5700 余处,文物点 2 万 1 千 1 百余个。

4、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四、教育

1、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居西部地区之冠,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2、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等等。

(5)西安城市经济支柱是什么扩展阅读:

1、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

2、西安是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为有着大量国有企业、研究所和学院,有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科技研发方面有着重要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

6. 西安的经济状况概况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37.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6%,增速创11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1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762.51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2亿元,增长14.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017元,增长13.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粮食
3.0
8.7

烟酒及用品
2.4
0.5

衣着
5.7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2
4.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讯
-3.0
-4.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2
-0.8

居住
3.2
3.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2.6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6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68千公顷,减少0.46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0.71千公顷,增加2.69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40.57千公顷,增加2.1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13.87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225.21万吨,增加16.82万吨,增长8.1%;水果产量60.51万吨,增加5.16万吨,增长9.3%;肉类产量20.68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52.80万吨,增长12.0%;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加0.06万吨,增长6.6%。

表2:2007年西安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13.87
0.5

油料
万吨
1.08
-6.8

蔬菜
万吨
225.21
8.1

水果
万吨
60.51
9.3

肉类
万吨
20.68
5.2

奶类
万吨
52.80
12.0

禽蛋
万吨
12.75
2.0

水产品
万吨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33.72
4.4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152.00
1.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470.00
4.7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3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84.18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24万吨,增长0.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8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7.17亿元,增长26.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0.64亿元,增长28.6%(按现价计算,下同)。工业产品销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590.64
28.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13.43
27.1

其中:集体企业
25.76
26.6

股份制企业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35.17
23.3

其中:轻工业
337.44
21.5

重工业
1253.20
30.4

其中:新产品产值
360.42
2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3,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9.42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102.27亿元,增长36.7%;实现税金57.15亿元,增长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5.30
3.5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9.44
31.5

乳制品
万吨
3.69
8.9

软饮料
万吨
138.09
11.6

啤酒
万千升
34.93
11.4


万吨
6.99
5.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2.65
32.5

缝纫机
万架
73.46
19.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7.40
23.9

合成洗涤剂
万吨
8.92
-19.2

中成药

3945.58
10.0

水泥
万吨
263.13
70.2

钢材
万吨
78.73
10.1

氢氧化纳(烧碱)
万吨
9.54
10.9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723.00
-6.8

汽车
万辆
17.06
64.9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810.96
56.6

变压器
万千伏安
7029.87
25.4

电力电缆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3718.00
-17.2

彩色显象管
万只
1099.81
-1.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42
-80.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13.76亿元,增长47.4%(按现价计算)。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7.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9.3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4.0% 和61.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 17.2万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城镇投资1340.59亿元,增长37.9%。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2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投资297.53亿元,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286.61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1032.86亿元,增长38.0%。

全年非公有制单位投资7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城镇投资的53.2%;国有单位投资515.02亿元,增长28.4%。

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387.33亿元,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面积832.53万平方米,增长34.0%;商品房销售额282.11亿元,增长36.9%。

全年“四区两基地”完成投资37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投资163.60亿元,增长19.5%;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投资102.60亿元,增长25.2%;曲江新区完成投资82.80亿元,增长60.4%;浐灞生态区完成投资18.29亿元,增长43%;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完成投资8.24亿元,增长34%;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投资3.41亿元。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61.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9.5%。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672.16万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50.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832.38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20 亿元,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15.68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92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7.98亿元,增长12.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汽车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8.7%,金银珠宝类增长32.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9%,日用品类增长31.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9%,服装类增长26.3%,通讯器材类下降39.4%。

六、对外贸易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3.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34.7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18.90亿美元,增长32.6%。实现贸易顺差15.81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2.52亿美元,增长25.0%;加工贸易进出口9.21亿美元,增长65.8%。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6亿美元,增长3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313.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铁路189.06亿吨公里,增长8.9%;公路114.61亿吨公里,增长16.1%;民航9.62亿吨公里,下降7.8%。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货物发送量548万吨,增长10.4%;公路客运量8466万人次,增长4.2%,货运量11276万吨,增长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万人次,增长21.4%,货物吞吐量11.20万吨,增长12.7%。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43亿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收入73.58 亿元,增长 16.3%。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18.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海外游客100.01万人次,增长15.3%。在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增长15.9%,台湾游客增长12.6%,香港游客增长11.2%,澳门游客增长11.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20亿元,增长16.1%,其中外汇收入5.43亿美元,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5.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1.3 %。一般预算收入112.92亿元,增长31.5%,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0亿元,增长21.1%;教育支出25.73亿元,增长3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4亿元,增长3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01亿元,增长17.3%;农林水事务支出8.55亿元,增长36.2%;环境保护支出2.13亿元,增长69.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60.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84.58亿元,增长25.7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9.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881.07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1561.26亿元,增长18.9%。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78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累计现金支出765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累计货币净回笼2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全年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量12100.10亿元,代理期货交易额2800.8亿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44.66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7家,保险机构36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2家。全年保费收入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5亿元,增长34.0%;人身险保费收入54.48亿元,增长39.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8.55亿元和1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12.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万人。全年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24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6400万元,其中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64项,扶持科技发展平台12个,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实施区县科技指导项目15个。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208项,争取国家、省资金1.97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14.8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6768件,专利授权量2529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万人,在学研究生6.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1%、9.8%。普通高等学校48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6.96万人,在校学生56.03万人,毕业生14.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9.0%、22.0%。职业高中86所,招生2.44万人,在校学生5.60万人;普通中学453所,招生17.96万人,在校学生54.68万人;小学1872所,招生8.67万人,在校学生56.83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和99.42%。民办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2所,民办普通中学64所、小学30 所,民办职业高中40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电视台、广播电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33%,广播人口覆盖率99.37%。

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3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1 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 1.5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6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349.21万人,实际参合率90.8%,覆盖面为100%。

全市拥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7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5个。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 380个。参加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团体总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翻建改建道路60条、背街小巷65条,新建公交港湾100处、人行天桥10座,新建道路面积101万平方米,新增93个小型休闲绿地广场、60座公厕、63座小型垃圾压缩站。全年城市供水2.90亿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9.9%。天然气总供气量6.74亿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热量1429 万吉焦,集中供热面积2747.25万平方米,新增面积381万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级处理量9938.1万立方米。出租汽车拥有量1.15万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94天,占当年总天数的80.5%,创历史最好水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与上年持平。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7.9分贝。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7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9人。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万人,占51.7%;女性人口401.22万人,占48.3%,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人口3.50万人,死亡率为5.48‰;全年净增人口8.0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2‰。城镇人口548.99万人,占66.1%,乡村人口281.55万人,占33.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64.25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012元,比上年增长2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长15.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7.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2.92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劳务输出50.34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27.88万人。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4.3%,与上年持平,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57万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95.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23万人,离退休人员42.94万人,养老保险社区管理服务率79.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4.11万人,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98.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3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12万人。

全市福利企业135家。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367亿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7. 西安这几年发展得怎样

本文核心数据:GDP占比、工业增加值等。

1、西安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1)开发区布局:八大开发区协同发展

为更好促进西安市经济发展,西安市在发展过程中建设了六大开发区和两大基地,六大开发区即为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按成立时间),两大基地即为长安区的航天基地和阎良区的航空基地。详细分布情如下:

注:标黄雁塔区为2020年西安市GDP最高区县,下同。

(2)产业布局体系:“6+5+6+1”布局体系

在产业布局体系层面,根据西安市《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其提出了“6+5+6+1”的布局体系,其中“6”指6项支柱产业和6项生产性服务业,支柱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兼顾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则主要指研发创新、金融物流等产业。“5”则指西安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5G等高新科技产业。“1”则特指西安市本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产业。详细产业体系和不同开发区和行政区产业布局规划情况如下:

(3)产业空间布局:“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空间布局

在西安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领域,西安市政府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的原则,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位于城市空间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三带”指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带,“一通道”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多板块”指各区县、开发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详细规划指标解读和产业空间分布情况如下:

注:“三带”中涉及区县、开发区部分加粗为产业引领行政区县/开发区。

注:蓝色双箭头为先进制造产业带,黄色箭如岩头为物流大通道,紫色箭头为文旅产业带,绿色箭头为高新技术产业带。

(4)各区重点产业全景

各区重点产业布局来看,西安市文旅商贸等第三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以行政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以及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城中开发区。围绕中心城区,西安市主要布局了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助推西安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经开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和航空航天基地周围,以开发区为依托,带动各行政区整体制造业发展。

2、西安市产业发展现状情况

(1)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

从陕西省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来看,2011-2020年西安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西安市第一产业GDP占比仅为3.12%,第二产业GDP占比为33.21%,第三产业GDP占比则占63.66%。

(2)产业体系之六大支柱产业

根据西安市政府2020年印发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来看,西安市在支柱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

从产业布局重点分布来看,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新城区、莲湖区和碑林区为中心的城市周围,产业重点的布局仍旧以西安市的各大开发区为主,基于不同开发区发展优势,发展不同类型支柱产业。

(3)产业体系之五大新兴产业

根据西安市政府2020年印发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来看,西安市在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5G产业、增材制造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机器人产业。

从产业布局重昌橡吵点分布来看,根据西安市招商引资规划,西安市在五大新兴产业领域招商引资以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为载体,聚焦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招商方向,围绕人工智能研发及产品制造、5G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关键器件、核心芯片、无人机、卫星通讯导航遥感市场应用,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3D打印、A1研发、齿轮组件、减速器、数据中心等产品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零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4)产业体系之六大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西安市政府2020年印发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来看,西安市在生产性服务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耐侍检验检测认证和会议会展行业。

从产业布局空间分布来看,西安市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布局仍旧以西安市各大开发区为主,针对不同开发区的发展特点、区域优势和产业定位,分别发展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产业。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西安市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8. 西安的经济状况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合理,档次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日臻改善,现代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步入正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目前,西安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床位2万余张(星级饭店32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 级5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6家,一星级3家),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100余万人次。从数量和质量上基本满足了西安旅游观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00多家,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许多旅行社由于良好的服务和业绩得到了中外游 客的好评。

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银座夜总会、桃园湖保龄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3700多个;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2008年,西安购房者需要怎样的房子?要在哪儿买房?这些看起来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随着3月23日,连续三个周末举行的“万人看楼直通车”活动暂告一段落,我们不仅收获了众多读者的信任,更收获了一份精准的西安购房者购房意向的抽样调查结果。此次“万人看楼”活动中共发放调查问卷6435份,回收有效问卷
2981份,统计结果得出六组有趣的数据,从中基本能解读2008年购房者的需求。

1 家庭年收入 56%—5万元以上

调查项目:□5万元以下44% □5—10万元38% □10—15万元11% □15—20万元4% □20万元以上3%

数据解读:56%的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高于5万元,其中,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占18%。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私企、外企、个体等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占37%。这些购房者不论从家庭年收入状况,还是工作收入的稳定性方面来讲,购买力都比较强,家庭经济能力可以担负每月不低于1800元的按揭贷款。

2 现居住状况 41%—0套房

调查项目:□租房41% □一套房49%□两套房7% □三套及三套以上3%

数据解读:41%的购房者是首次购房。

另外,在对购房目的的调查结果中,29%的购房者买房为了投资,51%的购房者为了居住,20%的购房者为了提高居住质量。

41%的刚性购房需求,将成为西安楼市的购房主力军,这部分人目前的购房需求比较稳定,不易受市场的波动影响;而另外59%的非刚性购房需求,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但总体来说,2008年西安楼市的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而29%的购房者为投资而买房,也能看出购房者对2008年西安楼市的信心和判断。

3 准备购房时间 53%—2008年

调查项目:□一年内53% □两年内34% □三年内10% □三年以上3%

数据解读:53%的购房者购房需求集中在2008年,他们是今年的主要购房人群,另外34%的购房者虽然准备两年内买房,但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他们也有可能在今年定下满意的房子。其他13%的购房者目前还只是了解市场情况,真正的购房需求可能会在2010年前后。

4 意向购房区域 49%—城南

调查项目: □城东10% □城南49% □城西6% □城北10% □高新10% □曲江2% □长安6% □浐灞5% □临潼2%

数据解读:2007年,城南就是购房意向选择比重最高的区域,占总量的28%。此次调查发现,购房者对城南的青睐程度有增无减,一方面取决于城南高品质楼盘的不断推出,另一方面也因为城南教育、文化、商业环境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5 意向购房面积 82%—120㎡以下

调查项目:□60㎡以下4% □60—90㎡36% □90—120㎡42% □120—150㎡9% □150㎡以上9%

数据解读:82%的购房者中意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

中小户型依然是购房者置业的首选,其意向户型面积主要集中在60—120平方米,选择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占4%,而且多为单身一族或新婚夫妇。另外,中意大户型的购房者大都是三口之家,也有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购房者对户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家庭状况。

6 能接受新商品房单价72%—4000元/㎡以下

调查项目:

□3000元以下22% □3000—4000元50% □4000—5000元16% □5000—6000元8% □6000—7000元3% □7000元以上1%

数据解读:72%的购房者所能接受的新房价格低于4000元/平方米。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西安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2%,环比上涨0.8%。西安房价的不断上涨,也使购房者对房价的接受程度和对房价的心理预期不断上涨。
从2006年统计部门没有公布过社会平均工资,只是公布上年度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如说2006年西安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475元/年,2007年西安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012元/年
2007年,西安市商贸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首次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1.2%。2008年西安市将把促消费、扩内需作为工作重点,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突破千亿元大关。

9. 西安市生产总值破万亿,成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对该城市意味着什么

西安的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元,表明西安的综合实力和生产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西安的GDP将达到万亿元,有史以来首次突破万亿,十几年前,西安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2014年突破5000亿元,十三五期间,西安经济总量连续超过5000亿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社会生产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创2014年以来新高,新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研究与开发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不断增长。

GDP突破万亿元大关,标志着西安在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动能转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扎实造福人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和福祉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是西安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经济总量达到了万亿的新水平,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圆满结束,面对“十四五”的新征程,西安将在新的城市能源水平上,聚集优质生产要素的力量,辐射周边城市的影响力,引领西安产业发展的动力将更加重要,升级将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西安城市经济支柱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优悦健康信用卡是什么卡 浏览:938
经营一段婚姻男女该怎么做 浏览:72
事业单位面试需要哪些证明 浏览:856
龙女和什么属相婚姻相配 浏览:971
爱情和亲情哪个珍贵 浏览:103
贵州省事业费多少 浏览:957
幸福树叶片干枯掉叶子怎么办 浏览:435
什么花语是代表幸福团圆 浏览:664
淮河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哪个发达 浏览:485
遇到美女路上要饭钱怎么办 浏览:849
婚姻多少年怎么叫 浏览:579
黄河上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242
印尼东盟经济怎么样 浏览:839
怎么形容爱情渐行渐远 浏览:512
与故事相关的人物有哪些 浏览:259
爱情公寓5怎么还看不了 浏览:632
密室逃脱如何根据背景故事解密 浏览:375
直属机关事业单位什么意思 浏览:818
总角之好出自哪个故事 浏览:295
爱情到了冰点这句话什么意思 浏览: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