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东北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还有出路吗
东北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可太大了,因为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这种事情,谁敢说就能有个特别好的出路啊。所以广大网友建言献策,这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观点,包括自己说的也是自己的观点。
所以单纯从人才上来说东北地区也是有人才的,而且整个东北地区人才外流情况非常严重,如果能够将这些人才外流的留下来60%,甚至说70%,再加上一些政策的扶持发展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一些轻工业偏向于技术研究型的这方面的。也是完全有可能有发展空间的,只不过前期投入会比较大,因为科研型企业注定了投入资本会比较多。
Ⅱ 东北历史经济
一、先秦时期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
《尚书·禹贡》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 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
《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二、汉晋时期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在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 *** 担任。
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公元前82年,西汉中央 *** 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将玄菟郡西迁至辽东地方,并将此三郡之属县合并于乐浪郡。
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辽宁省新宾北汉城),在其下新设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西汉末年起,高句丽族及其王国政权兴起于辽东地方玄菟郡。
三、公孙氏政权 两汉、魏、晋时期,公孙氏是辽东大姓,长为辽东郡郡吏,东汉末公元189年---238年,辽东公孙氏政权在50多年里,前后经历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和公孙渊三代四位统治者,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 四、唐朝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
罗唐战争后,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大唐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新罗仍然臣服于唐朝。 722年(唐开元十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至唐朝贡,唐玄宗设立黑水军,以后改设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职位,中央也派内地官员来这里任长史(副都督、副刺史)。
五、辽金时期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耶律阿保机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抵天津市、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
五代十国,此为营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时,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 公元1113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
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建国后继续征战,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大金最盛时超过极盛时期的辽国,囊有当时的北方。 六、元朝 1287年元末元顺帝(元惠宗)回到东北祖先之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赤峰应昌府---呼伦贝尔盟捕鱼儿海(贝尔湖),而没有回漠北,东北的岭北行省东部和辽阳行省是元朝大本营;他的后代达延汗1470年又重新在东北察哈尔建立北元中心,元朝设立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东部,统辖东北全境。
七、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
辽阳地区,明朝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吉林市是明朝设在东北的造船基地。
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八、清朝 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
清朝初期对东北实施军府制,1661年开始建立柳条边,封禁 *** 移民。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
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
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尚书·禹贡》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
其中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东胡为东北重要的古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最早见于《山海经》东胡在大泽(呼伦湖)东,夷人在东胡东;
东胡以戎族为主体发展起来,发展为山戎、东胡、鲜卑、乌洛侯、室韦、契丹、蒙古各族。
元末元顺帝(元惠宗)回到东北祖先之地:东北的岭北行省东部和辽阳行省是元朝大本营;
他的后代达延汗1470年又重新在东北察哈尔建立北元中心,元朝设立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东部,统辖东北全境。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
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2)东三省经济发展怎么样扩展阅读:
东北古代为女真族,近代为清朝,对于 *** 来说东三省历史相对较短。但在近代也出现很多名人,左右着中国历史。尤其清朝的康熙盛世时期,中国四方一片繁荣。
代表人物: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多尔衮,康熙,干隆,雍正,刘墉,和绅,张作霖,张学良, 曹雪芹,高鄂,冯仲云,赵尚志,吴克仁等等。
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 *** 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北
一、历史背景 最近有个词很热,叫新常态,解读一下,就是我们不要那么快的发展了。
这个消息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但是对于东北经济来说,真正是雪上加霜。 东北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满清中后期放开对东北的人口流动限制,之后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也就是所谓的闯关东。
东北的历史虽然不长,缺少文化积淀,但是东北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现代经济具有特殊意义。日俄战争前后,俄国对东北北部开始投资,加工业发展了起来。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出于战争和殖民的需要,建立了满铁公司,类似于英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陆续在东北进行了很多的投资。张氏父子经营东北期间,东北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比肩江南。
到了我们光复东北的时候,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大约百分之八、九十都集中在东北。苏军撤离的时候,工业体系受到破坏,生产资料基本上被苏军席卷一空。
解放后,苏联援建中国了一百五十六个项目,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东北,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不仅工业、交通发展领先于中国,而且具备了发展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优势,资源优势。
东北是中国的粮仓,是木材、煤炭、钢铁等重要资源的生产基地,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了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新中国贫油的帽子。东北还有大连这样的天然优良港口,毗邻日本、韩国、俄罗斯等重要经济体,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理优势。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今日的中国,你看不到东北这块版图,中国很可能就是一个比印度还落后的国家。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东北经济纯粹是实体经济。
没有实体经济,第三产业都是吹起来的气球,是根本没有办法独立生存的。 有人去了德国,回来后说,从飞机上看,东北的地貌和德国很相似,广袤的大平原和植被。
这样的自然禀赋,加上我们的工业基础和努力,简直是你不想富都不行,远比我们的近邻韩国强势多了。过去我们东北人没有富,是因为东北要支援新中国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各地充分放开和搞活,那时候我们叫财政包干、分灶吃饭,你挣的钱越多,留到自己口袋里的钱也越多。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很多沿海地区,借助于我们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纷纷兴旺和发展起来。
相反,本来是中国所有地区先天条件最好的东北,逐渐成为了中国几乎最落后的地区。国家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的发展问题,也给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支持,特别是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的战略,但是收效甚微。
很多暴发户在心态上因此轻贱了东北,甚至不少东北人自己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竟然真的以为东北拖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后腿,不少人说出了东北人观念落后、民风懒惰、东北人不懂现代管理之类的话。送他四个字,一派胡言! 二、原因分析 东北经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实际上东北经济的问题根源在于我们的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占其经济总量的一半,那么东北的国有企业有什么特点呢?原来啊,我们东北的国有企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基础工业多,一个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多。基础工业,指的是我们的采掘业、原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我们下面重点分析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是东北工业的一个有代表性产业。要建设工业化国家,我们首先要有装备工业的保障。
当代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集中了全球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装备制造业都很优秀。装备制造业提供我们制造业所有的加工设备、动力装置,它们是工业生产的母机,既可以生产制造业所需要的一般设备,也可以生产出和自身一样的生产设备的设备。
大体上设备制造周期在一年左右,所以装备制造业的设备规模大约是整个制造业设备规模的十五分之一。一般来说,设备折旧期大多在十五年左右,所以装备制造业生产出全部制造业的十五分之一的设备只需要一年。
如果这十五分之一的设备全部都是用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设备生产,那么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就是百分之一百,它远远高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为什么装备制造业不能和整体工业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呢?实际上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经济发展速度要最快,理论上劳动力就业数量也应该增长的最快。当我们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时候,劳动力就业数量可以成倍数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在数量上就很高。
装备制造业完成一倍的经济增长可能只要一年,但是一般制造业要完成一倍的经济增长则可能需要十五年。然而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增长的是国家整体制造业的扩张能力,而不是终端产品,终端产品的增长其实是很慢的。
当装备制造业完成扩张能力增长的时候,生产终端产品的制造业才开始一个更长生产周期内的经济增长。这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前导性的行业,早期增长很快,很快就能达到增长的顶峰。
我们看看近些年中国装配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就会发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工业发展的速度,而工业的发展速度一般又要快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但是一旦中国经济放缓,装备制造业就立即进入增长衰退阶段,黑龙江、辽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种前导性行业,本身也是。
在未来的3年内,川东北经济区将成为省内重要的经济增长区。
南充发展快、变化大、全局意识强、发展思路好,在川东北经济区内的地位十分重要,不管讲历史、讲人口、讲区位,南充都是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心之一,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好不好南充很关键,省委、省 *** 对南充的发展高度重视。杨志文希望南充要着力解决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区域地方差距这三大差距问题;围绕城市基本公共能力的提高来解决好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问题;走互动式发展之路,抓好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抓好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互动发展。
大庆。
石油城,黑龙江GDP第二,工业产出占据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石油正在枯竭,原油综合含水量已经高达90%以上。10桶油,9桶都是水。
预计从今年起每年产出将下降150万吨原油。加上油价暴跌,人口减少,资本逃离,这里将慢慢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固投下降33%,工业投资下降29%,房地产投资下降43%。
铁岭。
本山大叔的故乡,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煤炭产量下降8.7%,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2%,房地产投资下降46%。
丹东。
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十大养老胜地之一。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固定投资下降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2%,房地产投资下降44.9%。
主要工业产品中,粗钢产量下降73.3%,化学纤维下降32.7%,水泥下降14.3%,汽车产量下降15.8%。
鞍山。
辽宁第三大城市,东北钢铁业中心。
本地区经济支柱,鞍钢集团,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下跌24%,利润下跌73%。
如果说,人口流失是东北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那么鞍山会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地方。2010年开始人口连年负增长,2015年初中新生人数下滑三成。
沈阳。
东北最大工业中心。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国有经济投资下降18.4%,外商投资下降29.8%。房地产投资下降9.5%,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5.1%。
大连。
东北最大港口,商业中心。
一直以来,大连都是我印象中东北最有活力的商业城市,但是,不幸也沦陷了。
搜房网上显示的大连房价,2014年4月新房均价12000元,2015年8月份的最新均价是10346元,下跌13.8%。
2014年统计公报: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8.9%。
三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船舶,下跌66.3%,轴承,下跌25.5%,原油加工量,减少2266万吨。
东三省的自然资源优势自不必说,单说日本 *** 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这段时期在东三省的大开发,在当时日本为了扩大侵华战争和对抗苏联,迫切需要在东亚或北亚有一个很大的战略空间和军事储备地区,而东三省在东北易帜前是由日本支持的张作霖把持的,而且日本在辽东半岛有军事基地,再加上临近受日控制的朝鲜等诸多因素,使得日本在东三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据说当时的东三省重工业非常发达,连斯大林都曾为之赞叹。很多历史数据都显示,当时的东三省几乎取代日本本土成为了日本最大的侵略平台!。
Ⅲ 东北的经济相较于其他省份确实变慢了,你觉得东北更大的发展机会在哪里
东北地区较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节奏确实是慢了一些,因为东三省现在资源逐渐枯竭,然后没有特别好的资源去推动商业的发展,又不像是南方地区临海能够很方便对外交流,所以现在经济是处在一个很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能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然后就是道路的问题,能源道路之后这是通讯,这些东西都能保证,技术设施方面就算是逐渐完善了,那么再去建立相应的工厂的时候,自然就会方便很多。方便资源进来,也方便资源出去,能够提高一个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哪怕是距离稍微远一点,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如果这地方又偏交通又不好,道路又不行,通讯又不行,供电又不行,但这地方永远发展不起来的。
Ⅳ 东北人口10年减少1101万人,当地的人口流失为何如此严重
相信对于以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就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东北人口会在十年内减少1101万人,出现如此严重的人口流失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这几个原因。
第三,东北的医疗设施比较差。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我们在选择一个城市奋斗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这个环境的医疗设施。 因为当人老了之后, 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年轻人也会为自己的家里人考虑,选择一个医疗设施比较好的城市工作。 相对于比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而言,东北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设施都要相对来说薄弱一些,因此 在同等条件面前很多年轻人还是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
Ⅳ 东北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还有出路吗
第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农林牧渔和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且与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如木材、石油)的俄罗斯接壤,因此具有发展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产业的天然优势,如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中药、木材加工和家具、旅游休闲健康等服务业。目前这些产业在东北都有一定的基础,主要问题是产业链短、加工度或开发度比较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第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东北由于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错失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增长的机遇,但并不意味着东北就要回过头去再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课。东北虽然也出现了以辽源袜业集群为代表的轻纺工业基地,但整体上来看,东北并不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看并不低,要高于许多中西部省份。东北三省总人口合计1.09亿,其中农村人口4231万,农村人口规模大致相当于山东、四川,低于河南,但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均耕地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动力不强。而且现在选择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纺织服装行业正加快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将纺织服装行业的加工环节保留在国内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重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就是一错再错。
第三,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工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东北已经形成以机械装备、汽车、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代表的重工业部门,不但具有技术实力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而且积累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吉林报告》中的数据表明,2015年吉林省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对标省份中(浙江、江苏、广东、上海、重庆)明显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例如,吉林省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158.8万元/人,仅低于广东(336.6万元/人),分别是浙江、江苏和上海的2.3倍、1.5倍和1.4倍。东北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缺乏技术和人才,但是缺少市场意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东北虽然有一重、哈电这样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企业,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性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曲高和寡,开发的产品市场接受程度低、竞争力差。因此,对于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根本上是要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意识。同时,鼓励在这些领域大众创业和吸引外部投资,形成一批更具活力的民营企业。
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由于后发国家在新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较接近、而且没有沉淀投资的锁定,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地区同样如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集中力量,在某个(或某几个)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确立技术标准、建立产业生态。对于东北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条路径。一是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原有的石化化工、冶金等产业可以延伸产业链,为新兴产业提供所需的新型原材料、元器件;汽车、装备等产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培育新兴技术并使其成长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这方面贵阳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贵阳除了气温低、电价低的优势,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产业基础并不好,但通过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快速成为国内大数据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同样,东北三省也可以选择具有某些方面优势(不是全面优势)的新兴产业加以率先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Ⅵ 东北因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怎样才能发展起来
我想有下面几个原因:一,当年东北像福建一样被放弃,不再“投资了”(我去过福州,完全不像一个省会城市,现在好多了)。二,曾经国家倚重东北,而东南沿海并未开放(才有香港的繁荣);当年东北是富饶之地,产业工人生活很不错,而沿海比如浙江人来到全国各地打工;可是在改开以后,东南沿海的优势逐步显现,直到今天。
三邻居经济不强,不但不能像当年带动东北,还时常让我们倒贴!四,草原文明的特性问题,人的思维观念改变需要百年。当年关外亦是蛮荒之地,别说读书人不如江浙多,是根本都没多少人。文化基本没有,都是外来文化,基本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这点都不如西北!)。
五,交通运输,东北没有出海口,大大加大了成本附值,六,经济问题,东北一些企业的遗留是中国之最,很多人的思想还没有步入新型 经济的思维。
我对东北的发展,同很多主流观点并不相同,什么腐败、体制、人才等等,我个人觉得都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些问题哪里都有,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广东省也有类似的问题,其实广东省就是珠三角地区发达,其他地区也真心不强,甚至还不如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要发展,就解决三个问题足矣。1、降低取暖费,取暖费不仅降个人取暖费,还要降低商用房取暖费,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就会大幅下降;2、东北小城就搞“三来一补”模式的制造业,不追求大而精,追求小而多,简单理解就是在东北地区再走一次“改革开放”就行;3、保持同俄罗斯、朝鲜、蒙古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动摇,坚持“一带一路”基本国策,未来20年就是东北的天下。
总之,东北的发展,不仅仅是东北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国际关系诸多问题。
我一朋友是吉林市人,前几年她说吉林年青人大学念完最大的愿望是两个,一是进入吉林石化工作,二是考个公务员,两类都是进入体制内,东北之所以难以发展,长期计划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东北曾号称是“共和国长子”,解放后,基于东北良好的工业基础,国家把当时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型工业项目相当部分落户在东三省,加上东北有丰富的林木、煤炭、石油、铁矿石资源,所以东北几十年间成为中国比较发达和富裕的地区,也为全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
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纷纷发展起来,当时商品市场主要是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轻工业品需求量大,刺激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并很快占据了全国市场。东北三省大部分是国企,以重工业为主,市场需求量少,企业经营僵化,所以纷纷频临破产状态。
东北的发展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问题,在改革大潮中,东北国企众多、重型装备制造业基础好的现状曾是发展包袱,但更是机会。但重要的是,长期躺在体制内的东北人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政府的理念、效率也要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东北发展不起来依我看主要是政策问题。
先看看东北经济的特点,东北经济主要特点是资源型,如钢铁、机戒制造、 汽车 、石油、木材、煤炭、电子、粮食百分之九十都与原材料有关。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被封锁情况下,东北哺乳了全国的经济生存和发展。那时,东北经济没人可比。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有了飞速发展,国外 汽车 、石油、电子、粮食、包括特种钢材都进来了,东北不再是原材料的唯一来源,加上环保意识的提升,国家实施一系列环保政策,这些都对东北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东北经济开始下滑,直至谷底。
针对这一形势变化,没有适时调整东北发展思路,适时转型,还是抱着传统工业的思维做些往日辉煌的梦。“消极应对”采取“减员增效”的办法对抗日益衰落的经济,造成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在这个时候国家没有及时引导和扶持工人创业,仅从生活上给予了帮助,失去了第一次转型的机会,荒废了二十年光阴。
近几年,东北经济滑倒了谷底,国家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拯救东北经济,北京在思考、东北人在思考、甚至全国人都在是看思考。“投资不过山海关”,难道这是东北唯一病灶吗?老朽拙眼说一点我的看法:拯救东北经济首先要从拯救东北官僚体系入手,东北官僚体系是在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建立成长起来的,“审批”这个字眼再没有东北官僚体系更熟悉、更“威武”。在市场经济来临时候,曾经使“审批”为各部门、个别人赚取了不少利益,同时,也使他们的思想逐渐发生锐变,并蔓延到整个体系,人们甚至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体制内的“肥缺”。这些年,为改变这一现状,领导人虽然一换再换,但是,体系不变、思维习惯不变。即使多次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也没触动思想根本。如果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域外人的感受,其实,感受最深的还是东北人自己。天天围绕各级政府门前,门难进、脸难看这是东北的常态,至今变化不大。为什么东北上访的那么多?为什么东北人不愿意回东北?除了经济原因,关键是东北官僚体系桎梏了事物和人的理想。
要改变这一状态,一、南北干部大换血,像当年派十万干部到东北一样,推动东北干部的思想解放。二、中央不止要给钱、重要的是给政策。东北经济要走出困境,不能只修修补补,而是立足于新起点。
三,东北经济转型还是遥远的目标,道路坎坷,但必须坚持。因为东北大多数企业规模庞大,有的企业就是一个城市,或者半个城市,企业的改革对东北 社会 影响非常大,这也许是东北的领导不敢担风险的顾虑所在。为此,我认为东北传统工业转型需要“顶层设计”,给足政策,我相信东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东北风大土肥,人黑土黑,多年前常出差东北,觉得东壮人厚道的,十年过后接触到离开了黑土地的东北人,感觉一个比一个会忽悠,一个比一个抖机灵,我对他们说,论智商情商没有哪个地方人比你们东北人低,人家以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对你并不是傻,人有人道,行有行规,改开从南往北,多年过去了,从大范围内讲南方已摒弃的不诚信耍无赖如一块乌云飘移到了东北上空而久久不走了,这就是东北难以正常发展从而恶性循环阻碍发展的根本原因。贪婪无分寸,忽悠无诚信,赶快弃糟粕吧,还东北本来面目,真,直,耐心与辛勤会让商机展示在经济大平台上的,祝东北不久约将来再现生机。
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发展”?是想重塑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辉煌还是怎么样?
但是如果是想重塑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辉煌,那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不可能,永远不可能了。
东北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辉煌是建立在两个时期不计成本的投入上的,投入产出是不成正比的。
东北在20世纪有两个辉煌时期,第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伪满洲国”时期,根据日方史料,九一八之后,日本十四年里一共向东北投入了接近3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购买煤、铁、粮食,远远多于日本从东北掠夺的这些资源的。
其实日本学界很早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九一八后开发东北在经济上是亏本的。
第二个时期就是1950年代—1980年代这30年。
但是这三十年东北经济上的辉煌是建立在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上的,而国家一旦减少投入,东北经济问题立刻就暴露出来。
东北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工人劳动生产率太低,太多无效增长。
到了1971年,东北工人劳动生产率仅仅只有上海的1/2,甚至落后于天津,60%的工业增长靠增人增产。而且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1971年东北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还是东北 历史 最高水平!
这才是东北经济发展不起来的真正原因,就像清朝GDP一样,农业国家GDP再高,GDP积累非常差;而工业国家比如英国就能做到高增长高积累。
当然,东北工人劳动生产率低原因有很多,比如东北独特的气候等等等等。
因此,东北没必要也不可能“发展”起来,除非国家再一次不计成本的投入,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我看见很多东北朋友念念不忘东北当年对全国的支援,但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谁没有受过其他地区的支援?
仅仅1950年,国家就把一半的大学生分配到东北;而1950—1960年,国家向鞍钢就调拨了十一万各种人才,这难道不是全国对东北的支援?
还有东北朋友说前三十年东北向全国调拨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但事实上从一五计划后,煤矿资源从入关变成出关,仅仅1980年,国家就向东北调拨了1415万吨煤炭。
总而言之,我觉得东北没必要非得重塑辉煌,根据东北实际情况,慢慢变成一个 旅游 和各种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地区不也挺好的吗?
东北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那就是“冻土经济”,由于东北比较寒冷,来东北投资取暖问题是必须考虑的,无形中给投资者增加了成本,再有东北一直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依赖性太强,总是想按框框办事,没有突破固定思维,去接触新生事物。说心里话,东北人无论从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在全国也能排到前几位,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也一度辉煌,那时无论经济、教育、文化、 体育 等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现在也在影响着东北,曾经南方人为了生活来东北修鞋、弹棉花,如今东北人为了求生活、求发展去南方打工、打拼,东北人是有理想、有志向,也是非常勤劳的,不要把快手上所谓的那些网红,说脏话等低俗下流的行为看做所有东北人的行为,那些人不代表东北,只不过是为了个人利益不要脸面的,极少的一部分,别说东北,哪里都会有这些人的存在,所以不要以点带面,要正视东北,正视东北人,随着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和东北人的努力,东北经济一定会重新振兴。
亲身经历,2015年.沈阳高速扩宽,我们承接了中铁一局的桩基施工。找了北京的配货站,我们设备在徐州,从徐州拉设备到沈阳,价钱谈好,三辆9.6货车。货站人是东北的,车是山东的。装了车,我们要每辆车跟一个人,货站死活不让跟,我们有时跟有时不跟,没被骗过,所以最后就没跟。货车出发,我们紧跟着也做货车出发,我们到沈阳一天,按照约定时间该到了。就打电话询问。货站不接电话。给司机打电话,司机说货早到了,卸完了,卸北京了。我问司机你给我卸北京干嘛,司机说货站说卸北京的,我们找车把要求跟货站说的。给货站打电话不接,第二天接电话,说货在北京,打六万块钱来,给你送沈阳去,不打不给你送,也不告诉你货在哪。和工地约定时间到了该进厂了,不然超一天罚五千。没法子,给打六万,货送沈阳货场去了,我们自提的。这就是东北人。后来在工地和其他队伍聊天也有和我相同经历被骗的。
谢观察 社会 的气象学博士邀答!
问:东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怎样才能发展起来?
看提问人我才发现,您一连给我提了两个问题,一个如何交友,一个如何展业,您太看得起我了,从提问让我悟到了,人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乘风翱翔。
想到东北,脑海就浮现了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还有那森林煤矿。东北,曾经的粮仓,重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后这些年,名声确实不如以前响亮了,我所知道的曾赫赫有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似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而中国第一 汽车 制造厂好像雄风也已远逝,还有高端大气的鞍钢,似乎也没了大哥的气派,倒是东北的曲艺,把全国人民忽悠得哈哈大笑,东北由物资的世界递延到了精神的世界,其中也可让我们领略到了些什么。
其实,不是东北没发展,只是速度比其他省份慢了点而已,其原因一是国家发展重点南移后,东北没了往日的凝聚力,国家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东部造了浦东新区,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也酝酿着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北部也不是重点,这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东北都没有唱到重头戏。二是元气受损后恢复慢,东北的老国有企业多,改制后,要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在适应新环境时不可能那么顺畅。三是东北的地理环境缺乏优势,属于边缘地带,运输成本大,招商上引力小些。四是东北气候条件大多人不适宜,寒天冻地,不如温润的南方让人青睐。
东北虽有先天的不足,但有过全国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 汽车 制造业,甚至包括 体育 与艺术都令人瞩目的光荣 历史 ,当有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的信念,在如何破局,突破瓶颈上,我以为当转变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新经济得有新思路;因地制宜,基础是已形成的格局,挖潜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容易见效的;吸收投资,市场经济要的是活,不是要守,一个好的摊子,自己收拾不成形,就请能人来收拾,中国不只一个马云,还有牛云,必须承认,世界是要靠英雄们创造的。
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若不正确,请批评
在东北的二三线城市呆上三个月你就有答案了。整个底层老百姓的价值红线太低,很多非常不公平的事他们安之如饴。很多在关内不可想象的事在那边都视做常事。举两个亲身经历。
第一个,超市买了四十多块钱东西,老板没有五毛钱找不开,告诉我差我五毛,让我明天来拿。
第二个,在网吧上网,突然电话让去工作,就下机了。出了网吧又接到电话说不用去了,就又回去开卡上网,前后最多两分钟。进去后发现我的身份证已经被用来给别人开卡用了。
这种地方你会想和它有很深的经济联系吗?没事你都不想去,连本地人都跑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