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业经济效益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1)效益形成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风险性也较大。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地肥力高的地区农业产出就多,产品成本也就较低,相对的农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好;而自然条件差的年份、土地肥力低的地区农业产出就少,产品成本也就较高,相对的农业经营效益就比较差。
(2)效益形成周期长。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其效益形成一般也是要在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结束时才能完成。农业基建投资如水利设施、土地平整、改良土壤等投资,其效益可以维持多年。
(3)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慢,适应性差。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所以在调整结构上总显得滞后性比较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弱。
(4)效益项目繁杂、分散。农业生产常常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产相互结合。
Ⅱ 近2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农业产业结构表现为几个特点:
第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200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51.2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6.36亿元,占51.5%,林业总产值1.31亿元,占2.6%,畜牧业总产值23.53亿元,占45.9%,渔业占0.02%。从几大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看,农业比重较大,畜牧业、林业、渔业所占比重小,特别是渔业,仅占零点几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变化趋势相反。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整个农业大而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比较效益差,农副产品竞争能力弱,难以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第二、种植业生产布局不合理,优质农副产品需求不足。200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3万亩,占75%;经济作物面积47万亩,占13.7%。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大,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比重少。种植业还是以产出不高的青稞为主,优质农副产品少,而且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三、林业结构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经济林比重少。2000年,全区造林面积为5791.64公顷,其中,用材林为2292.63公顷;经济林为398.45公顷,防护林为2721.63公顷。渔业比重少,只占农林牧鱼总产值的0.02%。
第四、畜牧业和种植业结构中,饲料用粮的比例低,适应畜牧业消费需要的农畜产品部分还未得到迅速发展,结构不合理,畜牧业资源未真正利用起来。
Ⅲ 当今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这个比例的过去和目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第一产业——农业的产值占GDP比重是呈逐渐下降趋势的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
年份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1978 28.2
1979 31.3
1980 30.2
1981 31.9
1982 33.4
1983 33.2
1984 32.1
1985 28.4
1986 27.2
1987 26.8
1988 25.7
1989 25.1
1990 27.1
1991 24.5
1992 21.8
1993 19.7
1994 19.8
1995 19.9
1996 19.7
1997 18.3
1998 17.6
1999 16.5
2000 15.1
2001 14.4
2002 13.7
2003 12.8
2004 13.4
2005 12.2
2006 11.3
2007 11.1
2008 11.3
未来,农业比重还会继续下降,有预测2020年我国农业产值可能仅占GDP的5%
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占比都很小,人家的GDO构成最大的是服务业,例如2009年美国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值的1%
我国目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但是服务业的比重也在日渐上升,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服务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农业占GDP比重下降时必然趋势
Ⅳ 农业经济指标有哪些
农业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投入的生产性资金所取得的有用效果,包括实物量、任务、功能、公益、质量及水平等。由于不同的投资项目,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即使是同一投资项目,也往往不止一个目标。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和比较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有时不能只用一、二个指标,而是要借助于一系列指标。评价农业投资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
一、农业投资增加生产能力(或效益)指标: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某时期新增生产能力/某时期投资额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某项目全部投资额/某项目新增生产能力
二、农业投资增加农产品产量指标
单位投资增加农产品总量(总值)=投资后产品产量(产值)— 投资前产品产量(产值)/农业生产投资额
三、农业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投资后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前的劳动生产率×100%
四、农业投资利润率指标
农业投资利润率(%)=年利润额/农业投资总额产×100%
五、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年平均利润与税金总额 / 投资额
六、投资回收期(以工程建成投产作为回收期的开始时间)
投资回收期=项目全部投资额 / 某项目年利润和税金总额
七、建设工期与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平均建设工期=建成项目工期之和/项目个数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某时期新增固定资产额/某时期投资完成额×100%
以上指标是从总体上反映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如果要对某项农业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还必须借助于一些技术分析指标。
Ⅳ 云南省农业占GDP的比重以及占云南GDP的比重、
去年为18%
Ⅵ 农业投入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多少,就属于现代农业范畴。
现代农业不是按照投入产出比重来划分的。现代农业标准是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发展不断提高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国内国际上采用技术领先,效益高,就算现代农业。
Ⅶ 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全国是百分之多少
在这二十多年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在做法上改变了对农村和农民的索取,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即购买和销售农产品时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减免。与之相应的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1950年农(牧)业税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9。改革的成效是显着的。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事实上是与农业战略导向相一致的、“增收”双管齐下、放活”的政策方针,消除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开始,以取消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为标志。考虑到当时中国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来保障工业投入低成本的“剪刀差”策略,就是减轻农民负担. 92%,保障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国农业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牺牲小农的经济利益,中国在针对小农和粮食作物生产方面做出了切实的努力自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50~ 60年代较高的农业税负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对其内涵和构成比例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据国家税务总局测算。而现在的农业税收减免政策所指的农业税收是农产品税。少取、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农业税一共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化,就是搞活农村经营机制,为农民增收,并且每一次变化。在农业生产和整体经济增长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中国农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对农业税收实行减免正是符合少取的方针,全国农民共减轻负担1250亿元,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多予,中国政府开始逐渐对农业生产进行支持、少取,给予农民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3%,而是提出了“多予,即将粮食安全置于首位。放活。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了0,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标志着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战略开始“稳粮”
Ⅷ 中国农业占GDP的比例是多少
初步核算的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农业占GDP比重进一步降至9.2%。在此前的2013年,此项数据初步核算为10.0%,在2014年12月调整后下降为9.4%。中国已经稳步进入第一产业占比在10%以下的新阶段,下降趋势还会继续。
Ⅸ 农业占中国GDP的几成
农业占中国GDP的14.6%
农业在GDP中的份额逐年下降,二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1991年~2003年的12年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下降了9.9个百分点,而相同时间间隔的1978年~1990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4.6%,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达85.4%,占主导地位。农业份额的加速下降,是中国进入以工补农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
Ⅹ 中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多少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