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农村二元经济指的是什么

农村二元经济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5 15:13:22

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什么怎么解决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通常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近代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不仅有与西方相同的原因,如市场成长、分工深化,更有近代中国特殊的原因。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迁走过了一条特殊道路。

城市内部二元社会分割体现在不同身份的人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先后有严重区别;在空间方面,体现在城市中大量“城中村”的出现;在劳动力待遇方面,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种种分割和歧视;在生活方式方面,流入的外来劳动力(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与城市户籍居民之间存在巨大的生活方式的差异。

(1)农村二元经济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配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对人口在城乡间的流动、城市招工范围、农转非的途径等做了极其详细的规定。一方面将农民钉在土地上,强制他们完成为城市工业部门和城市建设提供积累的任务;另一方面将广大农民享受城市较充裕的粮食供给、较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较完备的公共产品提供的权利剥夺了。

同时,户籍制度还带来了空间、历史差距、二元部门和社会地位四重锁定效应。即使农民再有管理国家的能力,也没有渠道进入公务员行列,更不用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战略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但却不能享受与他们的贡献相匹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户籍制度不断被完备,不断被强化。

② 请教什么是“二元经济现象”

“二元经济现象”是指发展中国指磨家的经济部门只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的现象。
一是传统部门,二是现代部门。
传统部门
自给自足的农业及简单的、零星的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零甚至小于零,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极低,在该部门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但容纳着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劳动力。
生产方式:“维持生计”的产业

现代部门
技术较先进的工矿业、建筑业、近代商业、服务业、容纳的就业劳动力较少,劳动生唯数斗产率较高,工资水平较高,在传统部门的工资之上。
生产方式:使用再生产毕庆性资本谋取利润,具有典型的资本主义特征

③ 什么是二元经济体制

二元经济,实质就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不能融合而形成的经济结构。
表现的是一种差距....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它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经济
表示只有家庭与厂商的理想经济模式
没有政府的税收与公共支出也没有国际贸易
于是就有了三元经济和四元经济

④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什么

城乡二元经侍游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信谈凯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1)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即现有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优化区域和城乡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的长远发展。与食品消费结构多元化、高级化趋势相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也必须由以种粮为主和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化,通过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可以形成“龙头”在城镇、“龙身”在农村的“龙形”经济,这无疑又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要使农民收入继续有较快的增长,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及农业经营规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应逐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机会平等。(2)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要架起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带来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和大市场连接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连接起来,因而是将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的有效途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民面对的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我国果品、蔬菜等园艺产品和畜产品在价格上是有竞争优势的,但在出口上也遇到了卫生检疫等绿色壁垒。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必须加快我国城滑唤镇化进程。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是一个体系,必须协调发展,并要促进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结合,加快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在微观层面上要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镇)化这“三化”来完成城乡生产方式一体化、生活方式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三化”中农民市民化是根本;上在宏观层面,要通过国家逐步改变对城乡的二元宏观政策,实现城乡平等的一体化宏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要件”走向城乡一体化,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建立和完善。(3)致力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要消除城乡差别,纠正城乡失衡,不仅要清除不合理的制度,解决制度不公和失当的问题,也要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制度无力和失效问题。只有公正而有效的制度才能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从目前来看,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制度,实现政策的统一和制度的公平。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取消一切不应由农民负担的各种税费。在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取消农牧业税;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只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再负担其他任何税费;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城乡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分配。通过改革,消除造成城乡隔离、阻碍城乡融合的制度性障碍,实现城乡之间资金、技术、物资、人才、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必须致力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和保护的力度,实现社会的公正。当前尤其应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振兴农村,对农民“少取、多予”。制度建设不仅要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上的融合,也要求实现和保障农民政治上的平等。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公民权的基础之上的政策和制度才具有合法性的基础,也只有公正的具有合法性的制度才可能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可靠和持久的保障。3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何重要经济意义?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关系提高农民收入、协调社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2)只有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后,只有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筹,才能明确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方向,使较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教育、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条件更为平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为牢固。(3)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城乡分割消除后,生产要素的流动顺畅了,这同样有利于城乡企业的资产重组,从而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关闭、合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之一。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一)首先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改革和完善那些导致其产生并存在的有关制度措施;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供给机制,进行制度创新。(1)彻底取消现有的一切导致二元社会结构产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分割的教育体系、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样在清除了这些人为地导致二元社会结构存在的障碍,就为城乡社会结构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从制度上改变工农产品定价的“剪刀差”倾向,加大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力度,扩大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农村的诸如水利、道路、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强化农村有形市场的建设,并将之纳人国家统一大市场之中,支持农村各种要素市场发育、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要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农村发展所紧缺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尽快将农村的要素和产品市场都纳人国家统一的大市场之中。(3)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剩余的转移载体作用。在西方二元理论中,它没有考虑农业剩余转移到现代部门的机制。这对于同时包含着制度变迁的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变来说,显然是不能充分地成立的。市场机制本身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也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因此,农业剩余在中国不仅要靠市场,还要依靠其他的一些手段分配和再分配,转移到现代部门。其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农业剩余的转移起到重要的影响。(4)创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土地流转制度,从制度上为农村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约束之一,也是农地抛荒、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其改革势在必行。(5)农村税费改革必须标本兼治,坚决贯彻执行并从制度上保证,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完善相关配套改革。一是要精简机构,裁减超编人员,压缩经费,从根本上控制“经费需求”。同时要规范政府行为,做到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分离。二是要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否则,我们推广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最终也难以走出“黄宗羲定律”下。(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弥补城乡市场差异;增强农民的购买力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农产品产量、质量,农村非农产业等对农民增收均构成了制约,因此,要着手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农业结构调整,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一要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实现农产品由低质多量到高质适量的转化;二要调整农产品区域种植结构,实现农产品区域种植从无分工到有分工的转化;三要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中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四要调整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比例结构,改变农业初级产品占多数、占主导的局面,实现农业初级产品到加工产品的的飞跃,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五要调整农产品市场结构,实现农民不参与流通、农商分离、由政府主导农产品流通到向由农民自己主导并参与市场流通的转化;并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创建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推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减少市场风险,构建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保护农民的利益。六要调整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比例结构以及第二产业内部比例结构,改变农产品加工、运销等落后的局面,通过内涵和外延性的结构扩张,使农业形成结构层次多样,具有一定规模特点的现代农业结构。进而,通过产业扩张,也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从单纯的生产环节中分离出去。(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从意识形态上消除二元结构,帮助农民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教育是一个人获得现代性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⑾通过教育灌输社会要求,提高个人认知水平,使农民认识、理解和掌握社会的规范,并内化为个人意识,这是培育农民现代意识的最直接的途径。要消除意识形态的二元结构,教育重点应放在下面几方面:(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培育求知意识。学校教育是形成现代性的主要力量。教育与人的意识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较能够接受新的东西,包括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模式。愚昧从来都是与保守、惰性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常与进取、求变的心理相互促动。(2)加强WTO知识教育,培育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作为一个国际经贸组织,WTO本身就是一个规则体系,它的权威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体现出来的,它的宗旨、原则、规则无不贯穿着开放竞争的观念,但作为WTO的新成员,中国大多数人对WTO都比较陌生,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的农民更是如此。因此,在农民中进行WTO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就成了培育农民现代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帮助中国农民了解WTO对中国的要求,帮助农民正确分析形势,正视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沉着应对,树立开放、竞争、规则意识,消除城乡意识二元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的竞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育市场意识。农民的市场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了解程度和参与能力,特别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封闭性与大市场开放性的矛盾,常使没有市场意识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让他们了解市场经济对农民的要求,从而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四)城市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我国承受着数量越来越多而素质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而城市吸纳能力有限,因此,必须重新审定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方针与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我国城市化模式应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大中小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所谓“城乡结合”,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可能是全部依赖城市来吸收的异地转移,而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把“离土不离乡”与“离土又离乡”结合起来,在条件成熟时,将“离土不离乡”的人口转化为“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投资和发展动力上,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外资和个人投资等结合起来。“大中小结合”是指在城市规模等级上,要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不能把发展大中城市和发展小城镇对立起来。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和作用机制是市场化机制,既通过市场的引导,通过产业的积聚和扩散功能来实现。在上述各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加强引导,把城市化的立足点在于国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管理面临着挑战,转变管理模式成为城市化能否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管理模式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农民迁徙而来的“城市人”行为的二元性,也是现阶段城市本身的二元性,它使城市事务具有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混合特征。社会出现分化,新的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事务的新内容和新特点,既不能简单沿用农业社会的传统管理手段,也不能搬用以现代城市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管理模式。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关系的新格局,有序推进城市化建设,政府需要探索一种适合转型期特点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适合城市化时期的“科学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行政职能,调整行政决策、管理方式及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需要形成非科学的“伦理管理”模式,即以伦理关系为基础,注重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用伦理的价值管理手段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事务,进而形成“科学管理”和非科学的“伦理管理”的二元模式。一方面,城市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必须用科学管理模式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冲突。另一方面,城市化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城市事务中大量的问题是与农业社会共生的问题,对此,政府管理存在着“控制盲区”。因此,有必要用非科学的伦理管理模式协调和处理“非正式组织”中的矛盾,理顺转型期城市内部的利益结构和关系。

⑤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袜闷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棚嫌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告和弯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⑥ 二元经济的定义

“二元经济”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部门,二是现代部门。 自给自足的农业及简单的、零星的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零甚至小于零,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极低,在该部门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但容纳着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劳动力。
生产方式:“维持生计”的产业 技术较先进的工矿业、建筑业、近代商业、服务业、容纳的就业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工资水平较高,在传统部门的工资之上。
生产方式: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谋取利润,具有典型的资本主义特征 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义:
1.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多;
2.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资源倾斜配置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一种战略。但是过度的资源倾斜将导致经济二元强度增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建国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内外的环境,采取了特殊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资源倾斜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这一阶段所采取的过度的资源倾斜政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中国的资源倾斜主要是资源在工业与农业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这样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工业的发展,难以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综观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由于资源过度倾斜于工业,对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引起粮食产量急剧下降,造成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中国经济曾几度陷入“李嘉图增长陷阱”。中国于1958—1963、1969—1975、1978—1981、1987—1989 四次出现过全国性的粮食紧张,这都是由于资源过渡倾斜于工业所造成的。其中前两个时期是由于政策所导致的资源过度倾斜于工业,后两个时期是因为市场的进入导致资源向工业的过渡倾斜。
1978年以后中国农业有了较大提高得益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X—非效率,加快了分工和专业化的进程,发挥了现有资陆碰模源配置下的生产力潜力。自从1984年以后,农业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主要原因是改革所产生的激励增加具有的潜在收益已经竭尽。农业的进一步增长取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是由于粮食需求弹性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变小,增产并不能带来增收,在加上土地使用权的不稳定等一系列原因,农民在土地上的投资大大的减少,造成农业生产力进一步的衰落。因此,现阶段的中国早缓农业应该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具体投资方向在农村基础设施、灌溉系统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等。但政府的资源一直是严重的倾斜于城市和工业,具体表现在城市工业工资大大超过农业工资,造成了资本利润率大大下降,难以构成刘易斯所谓的经济增长源泉。例如,在改革开放以来曾一度消失的农产品价格剪刀差80年代中期以来又重新开始扩大,以粮食为例:以上年价格为100,1988,1989两年粮食贸易价格指数为124.2 %和136.6% 而同期粮食收购价格114.6%和126.9 %反映了中国经济积累形成机制上,再次形成“以农补工”的格局。二元结构的消除主要是靠在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始终资源过度倾斜于工业和城市,造成中国经济二元结构刚性加强。 按照刘易斯的经济增长吵亮模型,一国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人口向非农的转移。因为只有农业剩余人口向非农转移才会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才能加速二元向一元的转化。中国的农业剩余人口转移主要使通过两种途径:发展农村工业和促进跨地区流动(进城打工)。
1.、农村工业
中国农村工业的初始形态是公社工业企业产生于1958年全国性的公社化运动之中,在 1959年达到高潮。这个时期的农村工业主要服务于农业,为农业提供较为短缺物质(如化肥,农药,水泥等)以及农业机械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当地的需求,带有很强的原始工业烙印。1978年的改革为农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中国经济作出杰出贡献的乡镇企业在那个时候异军突起,中国农村劳动力迅速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总数由1978 年的152万家增加到1994年的2494万家,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827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12017万人,增加了3倍。从1978年到1994 年,在 乡镇企业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以由占劳动力总数的9.2%到27%。但是从1996年起乡镇企业的效率开始下降,吸纳劳动能力巨减,1997年出现了首次出现吸纳劳动数量负增长,其趋势还在加强。
从表层看,乡镇企业效率下降是由于市场由短缺转向买方市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使乡镇企业出现的亏损是暂时的。但是从深层看,乡镇企业的亏损有其必然性:首先乡镇企业的社区性质决定了其效率。企业的社区所有制壁垒严重限制了生产要素和资产存量的跨地区流动,既不利于生产性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也容易使要素价格发生扭曲,从而使资本提前深化。 乡镇企业的资本劳动比率从1978的0.1一直到1996的4.15逐步提高,如图
年份 1978 1981 1985 1987 1989 1994 1995 1996
资本劳动比率 0.1 0.17 0.28 0.44 0.72 2.25 3.28 4.1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卷,1997年卷。 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资本深化”的趋势。“资本深化”的提前进行,使得技术的选择出现了不断朝资本替代劳动的路径偏差,资本的增长持续快于劳动的增长,导致资本的边际回报提前出现递减趋势,导致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有数据显示,沿海地区乡镇企业资本劳动比率高于内地,这一方面说明了沿海地区的二元结构比内地更为激烈,另一方面说明了市场不能自发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其次,乡镇企业产业布局与城市工业布局趋同。在70年代后期80年代中期之前,乡镇企业的技术来源还主要是依赖于国有企业的非正规途径而获得,乡镇企业实际上选择了劳动密集的产品生产。在8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由于特定的财产制度和需求环境,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介入,乡镇企业向工业部门的进入遵循了“古典竞争”的特征,从而导致过度进入和不断升级的投资竞争。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面对市场。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并且在产业分布也惊人的相似:80年代末,乡镇企业于国有工业的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7539,其中制造业为0.8767,轻工业为0.9160,纺织、食品和机械三大行业达到0.9851。
由于以上两个主要的原因,乡镇企业吸纳劳动能力的下降,使得通过乡镇企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途径受阻。从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经济转化的角度看,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应该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等与农业产业关联程度较强的产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比较优势,避免重复建设与国有企业过度竞争。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另一种方式是跨地区流动,也就是农民进城打工。改革以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配置的作用日益增强,农民自由进城干的一般都是城里人不愿干的重活、累活,主要分布在托达罗所谓的城市非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是由一大批小规模生产和服务活动构成,它们或者是个体所有或者是家庭所有,采用的技术简单而且劳动密集。由于城市正规部门吸纳劳动能力有限,非正规部门成为吸纳城市劳动力的又一大途径。据统计,在非正规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力在城市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从20%-70%大小不等,创造收入大约为城市总收入的40%。但是中国城市非正式就业空间相对狭小,在1998年中国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占城市就业总数的13%,远底于发达国家的50%,国有企业改革,出现大规模的下岗职工。并且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也主要集中在城市非正规部门,这就与农民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城市劳动力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再加上21世纪仍维持中国城乡分离格局的户籍制度、城市部门歧视性的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的自由流动有一定的限制,这些因素使农民在城市打工的处境更加不利。
上述中国农业剩余人口转移的两个主要途径都受阻,并且农业剩余人口转移都具有一定的兼职性质,也就是说一部分转移的农业剩余人口并没有完全脱离土地,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还是很强。一旦发生些意外,他们可以从返土地,这造成了农业剩余人口转移的不稳定性。
一般来说,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与工业化水平。1998年中国城市人口为37924万人,城市化率为30.4%,世界平均水平为45%发达国家为75%,可见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不能实现生产要素在城市的聚集,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特别是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2000年世界第三产业占CDP的比重约50%,而中国只有32%,第三产业发展中国明显落后。第三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吸收劳动能力强,并且第三产业中的大量服务业的增长对刺激经济增长起到较强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达到1.78。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下一方面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固了二元结构的刚性。

⑦ 什么叫二元经济

二元的,即一方面存在城市的现代工业,另一方面农村是落后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尚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更简单的说,实质就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不能融合而形成的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Dual Economies)是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描述,是指经济从完全依赖于农产品的生产状态向生计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状态的转变,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二元经济是在物物交换的自给自足经济中引入货币经济,其发展取决于货币经济的扩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二元结构逐渐转化为一元,正如钱纳里所说的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具有显着的增长效应。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二元结构,但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生有其特性,所以经济一元化的道路可能会更加曲折。

⑧ 农村二元制结构是什么意思啊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伍岩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上都会存在。但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别明显。所谓二元经济结构,简而言之,不过是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区分,即一个社会的经济和人口划分为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都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发展到今天,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经机械化之后也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上基本上已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仍然极其鲜明的存在着。但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二元经济结构抽象一点讲,是一个社会分为现代和传统两大部分。现代部分无论是从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不同于传统部分。中国在1949年建国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和经济的二元结构仍然十分明显,属于现代部分的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少数,属于传统部分的人口仍占绝大多数,70%的人口仍然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50年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大约是总人口的10%,今天这一比例只提高了10几个百分点。从生产方式角度来说,晌码目前我国城乡从业人员达7亿多,其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劳动力大约有3.5亿人,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仍有3.5亿之多。在劳动力的比例中,仍然有将近5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中传统生产方式占多大比例。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农业产值已缩小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以占全国一半的3.5亿劳动力从事占国民生产总值15%的工作,可以看出这一领域劳动者的劳动收益是多么得少,农民腔谨御的收入是多么得低。因此,尽管农业产值已经占国民经济的一小部分,但它实实在在地关系到9亿多人的命运,由此影响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正视目前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以及城乡关系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头等大事

阅读全文

与农村二元经济指的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住宅如何布置更保平安健康 浏览:7
魁拔世界都有哪些感情故事 浏览:400
拿健康证要什么照片 浏览:133
家庭婚姻到底给了女人什么 浏览:124
美女黑色长裤搭配什么鞋子 浏览:969
爱情海写过什么诗 浏览:780
你觉得爱情里最美好的瞬间是什么 浏览:159
事业单位编制怎么考调 浏览:557
你还知道长征的哪些故事 浏览:628
多少男女婚姻败给了这两个字 浏览:488
什么叫无忧和幸福 浏览:963
一直在追寻后才知道什么是幸福 浏览:604
健康瓷砖有哪些品种 浏览:919
河南查个人婚姻怎么查询 浏览:847
太平卫生事业编什么时候能上岗 浏览:858
元代四大爱情剧是哪些 浏览:973
疫情期间海事健康证过期怎么办 浏览:293
印度美女胸为什么大 浏览:657
廊坊健康打卡为什么少了一天 浏览:424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晒幸福的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