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东北因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怎样才能发展起来
我想有下面几个原因:一,当年东北像福建一样被放弃,不再“投资了”(我去过福州,完全不像一个省会城市,现在好多了)。二,曾经国家倚重东北,而东南沿海并未开放(才有香港的繁荣);当年东北是富饶之地,产业工人生活很不错,而沿海比如浙江人来到全国各地打工;可是在改开以后,东南沿海的优势逐步显现,直到今天。
三邻居经济不强,不但不能像当年带动东北,还时常让我们倒贴!四,草原文明的特性问题,人的思维观念改变需要百年。当年关外亦是蛮荒之地,别说读书人不如江浙多,是根本都没多少人。文化基本没有,都是外来文化,基本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这点都不如西北!)。
五,交通运输,东北没有出海口,大大加大了成本附值,六,经济问题,东北一些企业的遗留是中国之最,很多人的思想还没有步入新型 经济的思维。
我对东北的发展,同很多主流观点并不相同,什么腐败、体制、人才等等,我个人觉得都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些问题哪里都有,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广东省也有类似的问题,其实广东省就是珠三角地区发达,其他地区也真心不强,甚至还不如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要发展,就解决三个问题足矣。1、降低取暖费,取暖费不仅降个人取暖费,还要降低商用房取暖费,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就会大幅下降;2、东北小城就搞“三来一补”模式的制造业,不追求大而精,追求小而多,简单理解就是在东北地区再走一次“改革开放”就行;3、保持同俄罗斯、朝鲜、蒙古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动摇,坚持“一带一路”基本国策,未来20年就是东北的天下。
总之,东北的发展,不仅仅是东北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国际关系诸多问题。
我一朋友是吉林市人,前几年她说吉林年青人大学念完最大的愿望是两个,一是进入吉林石化工作,二是考个公务员,两类都是进入体制内,东北之所以难以发展,长期计划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东北曾号称是“共和国长子”,解放后,基于东北良好的工业基础,国家把当时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型工业项目相当部分落户在东三省,加上东北有丰富的林木、煤炭、石油、铁矿石资源,所以东北几十年间成为中国比较发达和富裕的地区,也为全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
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纷纷发展起来,当时商品市场主要是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轻工业品需求量大,刺激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并很快占据了全国市场。东北三省大部分是国企,以重工业为主,市场需求量少,企业经营僵化,所以纷纷频临破产状态。
东北的发展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问题,在改革大潮中,东北国企众多、重型装备制造业基础好的现状曾是发展包袱,但更是机会。但重要的是,长期躺在体制内的东北人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政府的理念、效率也要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东北发展不起来依我看主要是政策问题。
先看看东北经济的特点,东北经济主要特点是资源型,如钢铁、机戒制造、 汽车 、石油、木材、煤炭、电子、粮食百分之九十都与原材料有关。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被封锁情况下,东北哺乳了全国的经济生存和发展。那时,东北经济没人可比。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有了飞速发展,国外 汽车 、石油、电子、粮食、包括特种钢材都进来了,东北不再是原材料的唯一来源,加上环保意识的提升,国家实施一系列环保政策,这些都对东北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东北经济开始下滑,直至谷底。
针对这一形势变化,没有适时调整东北发展思路,适时转型,还是抱着传统工业的思维做些往日辉煌的梦。“消极应对”采取“减员增效”的办法对抗日益衰落的经济,造成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在这个时候国家没有及时引导和扶持工人创业,仅从生活上给予了帮助,失去了第一次转型的机会,荒废了二十年光阴。
近几年,东北经济滑倒了谷底,国家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拯救东北经济,北京在思考、东北人在思考、甚至全国人都在是看思考。“投资不过山海关”,难道这是东北唯一病灶吗?老朽拙眼说一点我的看法:拯救东北经济首先要从拯救东北官僚体系入手,东北官僚体系是在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建立成长起来的,“审批”这个字眼再没有东北官僚体系更熟悉、更“威武”。在市场经济来临时候,曾经使“审批”为各部门、个别人赚取了不少利益,同时,也使他们的思想逐渐发生锐变,并蔓延到整个体系,人们甚至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体制内的“肥缺”。这些年,为改变这一现状,领导人虽然一换再换,但是,体系不变、思维习惯不变。即使多次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也没触动思想根本。如果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域外人的感受,其实,感受最深的还是东北人自己。天天围绕各级政府门前,门难进、脸难看这是东北的常态,至今变化不大。为什么东北上访的那么多?为什么东北人不愿意回东北?除了经济原因,关键是东北官僚体系桎梏了事物和人的理想。
要改变这一状态,一、南北干部大换血,像当年派十万干部到东北一样,推动东北干部的思想解放。二、中央不止要给钱、重要的是给政策。东北经济要走出困境,不能只修修补补,而是立足于新起点。
三,东北经济转型还是遥远的目标,道路坎坷,但必须坚持。因为东北大多数企业规模庞大,有的企业就是一个城市,或者半个城市,企业的改革对东北 社会 影响非常大,这也许是东北的领导不敢担风险的顾虑所在。为此,我认为东北传统工业转型需要“顶层设计”,给足政策,我相信东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东北风大土肥,人黑土黑,多年前常出差东北,觉得东壮人厚道的,十年过后接触到离开了黑土地的东北人,感觉一个比一个会忽悠,一个比一个抖机灵,我对他们说,论智商情商没有哪个地方人比你们东北人低,人家以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对你并不是傻,人有人道,行有行规,改开从南往北,多年过去了,从大范围内讲南方已摒弃的不诚信耍无赖如一块乌云飘移到了东北上空而久久不走了,这就是东北难以正常发展从而恶性循环阻碍发展的根本原因。贪婪无分寸,忽悠无诚信,赶快弃糟粕吧,还东北本来面目,真,直,耐心与辛勤会让商机展示在经济大平台上的,祝东北不久约将来再现生机。
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发展”?是想重塑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辉煌还是怎么样?
但是如果是想重塑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辉煌,那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不可能,永远不可能了。
东北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辉煌是建立在两个时期不计成本的投入上的,投入产出是不成正比的。
东北在20世纪有两个辉煌时期,第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伪满洲国”时期,根据日方史料,九一八之后,日本十四年里一共向东北投入了接近3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购买煤、铁、粮食,远远多于日本从东北掠夺的这些资源的。
其实日本学界很早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九一八后开发东北在经济上是亏本的。
第二个时期就是1950年代—1980年代这30年。
但是这三十年东北经济上的辉煌是建立在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上的,而国家一旦减少投入,东北经济问题立刻就暴露出来。
东北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工人劳动生产率太低,太多无效增长。
到了1971年,东北工人劳动生产率仅仅只有上海的1/2,甚至落后于天津,60%的工业增长靠增人增产。而且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1971年东北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还是东北 历史 最高水平!
这才是东北经济发展不起来的真正原因,就像清朝GDP一样,农业国家GDP再高,GDP积累非常差;而工业国家比如英国就能做到高增长高积累。
当然,东北工人劳动生产率低原因有很多,比如东北独特的气候等等等等。
因此,东北没必要也不可能“发展”起来,除非国家再一次不计成本的投入,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我看见很多东北朋友念念不忘东北当年对全国的支援,但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谁没有受过其他地区的支援?
仅仅1950年,国家就把一半的大学生分配到东北;而1950—1960年,国家向鞍钢就调拨了十一万各种人才,这难道不是全国对东北的支援?
还有东北朋友说前三十年东北向全国调拨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但事实上从一五计划后,煤矿资源从入关变成出关,仅仅1980年,国家就向东北调拨了1415万吨煤炭。
总而言之,我觉得东北没必要非得重塑辉煌,根据东北实际情况,慢慢变成一个 旅游 和各种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地区不也挺好的吗?
东北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那就是“冻土经济”,由于东北比较寒冷,来东北投资取暖问题是必须考虑的,无形中给投资者增加了成本,再有东北一直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依赖性太强,总是想按框框办事,没有突破固定思维,去接触新生事物。说心里话,东北人无论从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在全国也能排到前几位,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也一度辉煌,那时无论经济、教育、文化、 体育 等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现在也在影响着东北,曾经南方人为了生活来东北修鞋、弹棉花,如今东北人为了求生活、求发展去南方打工、打拼,东北人是有理想、有志向,也是非常勤劳的,不要把快手上所谓的那些网红,说脏话等低俗下流的行为看做所有东北人的行为,那些人不代表东北,只不过是为了个人利益不要脸面的,极少的一部分,别说东北,哪里都会有这些人的存在,所以不要以点带面,要正视东北,正视东北人,随着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和东北人的努力,东北经济一定会重新振兴。
亲身经历,2015年.沈阳高速扩宽,我们承接了中铁一局的桩基施工。找了北京的配货站,我们设备在徐州,从徐州拉设备到沈阳,价钱谈好,三辆9.6货车。货站人是东北的,车是山东的。装了车,我们要每辆车跟一个人,货站死活不让跟,我们有时跟有时不跟,没被骗过,所以最后就没跟。货车出发,我们紧跟着也做货车出发,我们到沈阳一天,按照约定时间该到了。就打电话询问。货站不接电话。给司机打电话,司机说货早到了,卸完了,卸北京了。我问司机你给我卸北京干嘛,司机说货站说卸北京的,我们找车把要求跟货站说的。给货站打电话不接,第二天接电话,说货在北京,打六万块钱来,给你送沈阳去,不打不给你送,也不告诉你货在哪。和工地约定时间到了该进厂了,不然超一天罚五千。没法子,给打六万,货送沈阳货场去了,我们自提的。这就是东北人。后来在工地和其他队伍聊天也有和我相同经历被骗的。
谢观察 社会 的气象学博士邀答!
问:东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怎样才能发展起来?
看提问人我才发现,您一连给我提了两个问题,一个如何交友,一个如何展业,您太看得起我了,从提问让我悟到了,人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乘风翱翔。
想到东北,脑海就浮现了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还有那森林煤矿。东北,曾经的粮仓,重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后这些年,名声确实不如以前响亮了,我所知道的曾赫赫有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似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而中国第一 汽车 制造厂好像雄风也已远逝,还有高端大气的鞍钢,似乎也没了大哥的气派,倒是东北的曲艺,把全国人民忽悠得哈哈大笑,东北由物资的世界递延到了精神的世界,其中也可让我们领略到了些什么。
其实,不是东北没发展,只是速度比其他省份慢了点而已,其原因一是国家发展重点南移后,东北没了往日的凝聚力,国家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东部造了浦东新区,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也酝酿着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北部也不是重点,这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东北都没有唱到重头戏。二是元气受损后恢复慢,东北的老国有企业多,改制后,要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在适应新环境时不可能那么顺畅。三是东北的地理环境缺乏优势,属于边缘地带,运输成本大,招商上引力小些。四是东北气候条件大多人不适宜,寒天冻地,不如温润的南方让人青睐。
东北虽有先天的不足,但有过全国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 汽车 制造业,甚至包括 体育 与艺术都令人瞩目的光荣 历史 ,当有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的信念,在如何破局,突破瓶颈上,我以为当转变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新经济得有新思路;因地制宜,基础是已形成的格局,挖潜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容易见效的;吸收投资,市场经济要的是活,不是要守,一个好的摊子,自己收拾不成形,就请能人来收拾,中国不只一个马云,还有牛云,必须承认,世界是要靠英雄们创造的。
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若不正确,请批评
在东北的二三线城市呆上三个月你就有答案了。整个底层老百姓的价值红线太低,很多非常不公平的事他们安之如饴。很多在关内不可想象的事在那边都视做常事。举两个亲身经历。
第一个,超市买了四十多块钱东西,老板没有五毛钱找不开,告诉我差我五毛,让我明天来拿。
第二个,在网吧上网,突然电话让去工作,就下机了。出了网吧又接到电话说不用去了,就又回去开卡上网,前后最多两分钟。进去后发现我的身份证已经被用来给别人开卡用了。
这种地方你会想和它有很深的经济联系吗?没事你都不想去,连本地人都跑了那么多。
‘贰’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1、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转身的主要原因,也是东北经济不断落后的根本原因。
2、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即便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国有企业已经很少很少的情况下,东北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引进投资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东北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观念陈旧和思维落后。
4、流失的人才和劳动力,是东北经济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发展不好,员工收入难以增长,不仅无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5、恶化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理念,是东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叁’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也是东北经济不断落后的根本原因。还有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落后的观念和内思维,滞后,也制约了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
2,东北城市GDP亦然。东北城市居民就业无非就那么几种,国企,公务员,开店或从事于服务业,都要受到气候影响。
3,东北要把40%的农业人口由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而东北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东北的发展第二产业(辽东半岛好一些)。漫长寒冷的冬季增大了办厂的费用无疑使生产成本增大,这样产品价格是无法和关内工厂的产品价格相竞争。
4,东北如果没有没什么重大改变的话,经济会与关内省份差距进一步拉大想驳两个观点。
5,说东北的地理位置不好,离海港远。 东北的拥有大连港,挨着俄罗斯和朝鲜,地区铁路和高速便利,比东部沿海省份不如,气候是影响东北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北的第二产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
‘肆’ 东三省的GDP增长越来越缓慢,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认为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时间周期的规律性作用,其次是东北人的理念落后于时代,第三是人口尤其是年轻人流失。
一、时间周期的规律性作用,让东北由强盛走向衰弱,人力有可为、也有不可为的时候。东北最辉煌的时间是满清王朝的干隆时代。那是距离今天240年之前的公元1780年左右。240年为时代兴衰的一个周期。它的半周期120年,就是1900年左右,那是它最弱的时候和灭亡的时候。
如今,如果东北能够紧跟中国强大、兴盛的国运勃起时代,充分利用仅有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和2021年到2030年的唯一质变时期,必将能够彻底改变。
东北人中也有很多有理想、很优秀的人才。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包括年轻人去外地打工、创业定居了,造成了人才流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人往高处走是规律。以后只有东北真正振兴起来了,才能吸引外地人才和本地以前曾经流失的部分人才。
‘伍’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第一,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方式欠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不同于全国发达省份。东北地区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加工,以及以装备和能源为主的重工业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单一产业结构必然造成产品的有限性和附加值的局限性,结构简单致使产业竞争能力下降。
第二,人口数量下降,人才需求迫切。现在,东北地区劳动力数量下降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引发关注度较高,但这并不是核心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是问题所在。
在现有劳动力规模的情况下,应发掘劳动力的生产创造潜力,并借此机会摒弃传统的负担重的产业,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这时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因此与其侧重于对出生率的关注,还不如重视现有人才的使用。
第三,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创造。独辟蹊径式的发展并不适合局部地区的长期增长。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实现“再工业化”将是东北再振兴的核心选择。发展不能离开世界和中国的大环境。
新常态下,东北继续成为中国重工业的一面旗帜,需要迎合世界工厂的需求。以德国为榜样进行智能化改造,更适合东北重工业的发展。
‘陆’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转身的主要原因。其二,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第三,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引进投资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第四,流失的人才和劳动力,是东北经济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环境承载压力的不断加大,东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了。更重要的,东北赖以生存的行业,又恰恰是在新的经济状态下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自然,东北经济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活力了,东北企业也就会越过越艰难了。
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即便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国有企业已经很少很少的情况下,东北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东北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观念陈旧和思维落后。
一是广大工人仍然对国有企业抱有幻想,存在依赖,不愿推进改革;二是广大干部缺乏创新精神、改革意识,不能象其他地方一样与市场经济紧紧相拥。尤其是干部队伍的观念陈旧,是最根本的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不好,员工收入难以增长,不仅无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不只是人才,劳动力流失也十分严重,大量劳动力流到其他地方,甚至流到了一直为东北人所看不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柒’ 东北三省经济为何衰落
东北三省经济衰退绝不是仅仅因为寒冷和资源等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下导致了东北经济衰退,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
1.东北的气候极其寒冷,我国在发展中后期,服务业崛起,人们势必寻找宜居地,导致人口流失。二战后经济活动就有向温暖地区迁移现象。人们寻找适合生活、适合发展经济的地区定居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增幅很小,人口持续流失,影响的经济的发展。
2.东北寒冷的地区也制约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的衰退也导致了东北经历衰退。众所周知东北有大量的老工业基地,极其寒冷的天气是非常不利于传统工业开工的。制约了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因此东北赖以生存的老工业逐渐衰退,经济衰退以至于城市建设停滞不前。
3.国家的重视由发展工业转到了沿海城市开放。而东北是资源型工业型的地区,改革前经济发展大好,国家重视资源开发,和工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后,国家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开放,东北因为老工业没有及时转型,外加气候寒冷,导致人才外流,工业衰退,进而经济衰退。
4.东北经济衰退和东北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经济越是活跃,企业法人的数量就越多,而事业法人和机构法人的数量就相对较少,人们在“体制外”的机会和选择也就越多,反之亦然。主要意思是东北长期处于大工业企业主导社会发展的背景。在体制外的人们没有发挥余地,而选择了去外地发展,错过了东北改革的好时机。
东北长期文化影响缺失改革转型的意识,并且人才流失,体制外人口去外地发展等,使东北缺少了改革转型的条件,政策也慢慢向沿海倾斜,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条件都不足,使东北错过了改革转型的时机。东北在资源衰竭时仍不能顺利转型,那结局必然是大起大落。
‘捌’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很多。其中经济结构改革滞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这里,以辽宁省经济结构为例,讲一讲东北经济是怎么从共和国的长子变成全国经济发展最缓慢的地区。
从1978年以来,从经济增速的角度看,是一部东北的经济地位下降的历史。1978-2017年,辽宁省GDP从229亿元增长到23942亿元,占全国比重从6.3%下滑到2.9%。
总结一下。东北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在国家减少财政资金投入后,重工业增速减速明显,价值轻工业和民营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导致东北发动机突然减速,经济发展慢于全国,尤其是南方地区。
‘玖’ 东三省改开前经济发达,为何如今却停滞不前
因为以前东北是重工业城市,所以吸引了大量工人来这里发展,因此当时把东北经济就带动了,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国经济中心就从东北转移到了东南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所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方开始发展成了南方的经济中心,而此时东北的经济就慢慢开始衰退,一直到了,现在很多东北人都不愿意留在自己的老家,宁愿跑到那些发达城市去定居。
差不多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东北的城市已经没有当年那么显赫了,经济发展开始降速,而就在这个时候,像江苏,浙江以及广东都开始迅速发展,慢慢的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待在东北继续发展,东北也是一个很讲究人情社会的城市,如果没有关系你在东北也是很难混下去的,所以那些创业以及做生意的人都会选择来到东南沿海地区,而不愿意留在东北,包括现在一些东北年轻人都愿意跑到发达城市,所以说东北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少,自然经济就很难发展了。
‘拾’ 来自北方邻国的威胁,是导致东北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
东北在刚建国的时候,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在民国时期,东北积累了大量的工业。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东北三省的工业份额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东北的发展不容乐观,又逐渐衰落的趋势,下面就浅析一下东北衰落原因。
一、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关系破裂,当时的东北既要遭受苏联的威胁,还要遭受有美国驻军的朝鲜半岛的威胁,共和国就这么点儿工业家底,整天暴露在美苏的眼皮子底下,不安全。后来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中苏战争,政府出台大三线政策,把许多工业搬到了中西部地区。在中苏关系破裂后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前,中国不敢把东北当成重心来发展。
二、地缘环境。东南部地区紧邻海洋,适合搞对外贸易。且温度适宜,不像东北那么寒冷。而东北地缘封闭,缺乏优质的出海口,并且气候寒冷。往北是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远东,往东缺乏优质出海口与不冻港,往西是人口稀少,贫穷落后的外蒙古。东北若想发展,只好往南走,有很多人纷纷逃离东北,走向全国各地。
三、人才匮乏。东北由于气候、地缘封闭、国家政策等原因留不住资本与人才,甚至普通人都纷纷逃离东北,这些年,东北的人口是净流出的。没有人才与资本,搞不好工商业,反过来,搞不好工商业,留不住人才与资本,陷入恶性循环。
四、国家政策。由于东北的地缘环境、气候、人才匮乏等原因,国家把好的政策偏于给予南方沿海地区,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东北,并不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