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如何订阅 ECONOMICS 经济学家杂志啊
1.如何订阅经济学人文章?
可以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付费之后可以学习里面的双语文章,一年500元。
也可以看一些平台的学习笔记更新,比如高斋外刊双语精读,定期也可以经济学人原文和笔记。比如这种:
经济学人18年2月期
No ordinary Zhou
非凡人物周小川
China’s formative central banker is about to retire, but his influence will live on.
为中国央行奠基立业的行长即将退休,但他的影响将一直持续
原文:WHEN Zhou Xiaochuan took the helm of China’s central bank 15 years ago, 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 China had just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and its economy was still smaller than Britain’s. Foreign investors paid little heed to the new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e seemed safe to ignore: another black-haired, bespectacled official whose talk was littered with socialist bromides.
官方译文:周小川15年前执掌中国央行时,世界与现今迥然不同。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总量仍低于英国。外国投资者没把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位新行长当回事。看起来,忽视他也没什么风险:这不过是又一位黑头发、戴眼镜的官员,一张嘴便是社会主义惯用的陈词滥调。
第一句:WHEN Zhou Xiaochuan took the helm of China’s central bank 15 years ago, 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
周小川15年前执掌中国央行时,世界与现今迥然不同。
一、《经济学人》中是如何介绍人物的?
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
《经济学人》在介绍人物时,前半句一般是“介绍人物+所做重要事件+时间”,后半句用“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the world was a different place”等类似表达。在平常的英语写作中,可以借鉴类似表达,提升语言张力。比如在介绍马斯克的时候这样说:
WHEN Elon Musk started Tesla in 2003 the world was a different place.
伊隆马斯克2003年创办特斯拉时,世界与现在大不同。
二、“执掌...”英语怎么说?
take the helm of:比如金融时报这样说:
Guo Shuqing, who took the helm of the CSRC in late October, said in a first public address this month that he wanted to clean up markets.
10月末开始执掌中国证监会的郭树清,本月在第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他要清理市场。
第二句:China had just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and its economy was still smaller than Britain’s.
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总量仍低于英国。
一、“经济总量”怎么说?
在经济学人中,表达“经济总量时”,往往直接使用“economy”即可,而不使用“the amount of economy”、“economy aggregate”等。
二、过去完成时的结构以及用法
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完成的动作或发生的情况,句子谓语形式由had+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通常表述为“过去的过去”。也可以跟有一定的时间状语,如by, before等介词或连词。
“had just joined”:文章中第一句第二句所表达的思想为“周小川15年前执掌中国央行时,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句中所使用的时态为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
从第二句“当时中国刚刚加入”这一动词我们可以判断出“加入世贸组织”是先于“周小川15年前执掌中国央行”的时间,因此本句中的时态应为“过去的过去”,因此采用了过去完成时这一语法结构。
三、“所有格所修饰的名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
its economy was still smaller than Britain’s(economy):
所有格修饰的名词有时可以省略,这主要见于以下情形:
(1) 、承前省略:即根据前文语境省略后文中所含的不言而喻的名词。
Lily’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Lucy’s (book).
莉莉的书比露西的书更有趣。
(2) 、习惯性省略:当所有格所修饰的名词表示教堂、商店、诊所、某人家、某人办公室等时,所有格后的名词有时可以省略。如:
I've got an appointment at the dentist's(dental clinic)at 11:15.
我已预约11时15分到牙医诊所看病。
第三句:Foreign investors paid little heed to the new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外国投资者没把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位新行长当回事。
一、“没当回事”怎么说?
pay little heed to: 比如金融时报这样说:
For its first eight years in India, M& S, the mainstay of the British high street, paid little heed to this.
在印度的头8年,作为英国大众消费市场支柱的玛莎百货几乎没有留意这一点。
二、“行长”怎么说?
Mervyn King, governor of the Bank of England, recently called for a "public and informed debate" on the issue.
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近日呼吁就此问题展开“开诚布公的讨论”.
取自经济学人18.2.1的文章:
No ordinary Zhou非凡人物周小川
第四句:He seemed safe to ignore: another black-haired, bespectacled official whose talk was littered with socialist bromides.
看起来,忽视他也没什么风险:这不过是又一位黑头发、戴眼镜的官员,一张嘴便是社会主义惯用的陈词滥调。
一、“s+v+adj.+to do”结构中,如何用 “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seemed safe to ignore:忽视他也没什么风险
其中需要满足两种条件:(1)表语是性质形容词;(2)主语是to do 的逻辑宾语。
拓展:The book is interesting to read.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
二、“:”的解释说明作用
在本句中,“:”前后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前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即周小川很容易受到忽略。而在“;”的后面进一步对于周小川的形象做出了描写,具体解释说明其容易受到忽视的理由。
三、“,”在并列句中表示强调
在英语句子中,通常用and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在此句中“black-haired”,和“bespectacled”之间用 “,”代替了“and”,起到了一种强调的作用。
四、“官员”怎么说?
"Our general objective is going to be what is good for the system, " the seniorofficial said. "We want the system to have enough capital. "
“我们的大目标将是什么对整个系统有利,”这位高层官员表示。“我们希望整个系统有充足的资本金。”
五、“充斥”、“比比皆是”怎么说”?
be littered with:比如金融时报这样说:
Furthermore, luxury remains an unpredictable instry at the best of times, littered with monster egos and family feuds.
此外,即使在形势最好的时候,奢侈品也是个难以预测的行业,充斥着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和家族纷争。
History is littered with conflicts that, in retrospect, look inexplicable but at the time seemed unavoidable.
各种看上去无法解释,但当时似乎不可避免的冲突,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六、“陈词滥调”怎么说?
比如金融时报这样说:
What replaces it, apart from feel-good bromides and political stitch-ups?
那么,在泡沫破裂后,除了聊以自慰的陈词滥调以及政治撮合,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
七、“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whose 是定语从句中一个常用的关系代词, 它是关系代词who的所有格,在从句中作定语,也就是说当先行词与从句中某个名词有所属关系,表达“……的”意思时,用关系代词whose 引导定语从句,它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既可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也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比如金融时报这样说:
In the court next to me was a man whose business collapsed not long ago, after it had borrowed billions of pounds.
隔壁球场有一位男士在打球,前不久他的企业由于数十亿英镑的贷款刚刚倒闭。
It would only shift the surplus to the commodity exporters, whose propensity to consume out of additional export revenues may be very low.
这将只是把盈余转移给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这些国家将额外出口收入用于消费的倾向可能非常低。
㈡ 如何在网上免费看《经济学人》
曾经考研的时候关注过一个公众号“瘦猴的杂货铺”,每周都会更新。我还是简单的说说《经济学人》,《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该杂志又以发明巨无霸指数闻名,是社会精英必不可少的读物。该杂志英文电子版可通过移动App、网站或者有声版阅读每周完整内容。杂志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但是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主编们认为:写出了什么东西,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从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杂志开始《经济学人》杂志开辟了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经济学人,也指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杂志最早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创办,创办的目的是“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目录页上。在杂志创刊之初,“经济主义”(economism)意思是经济保守主义,但是今天该杂志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的立场都是倾自由主义的,反对政府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过度的介入。不过当然不同的作者立场也会有所不同。其实《经济学人》电子版真不算太贵,每周稍省点就能省下来。
㈢ 经济学人杂志怎么订阅
淘宝网上代订购的商家有挺多的,可以单季、半年或全年订阅,一年的价格大约在 800 元左右。如果不介意时效的话,可以打包购买过期刊物,比订阅更便宜。
《经济学人》杂志国家允许引进,并没有禁绝。但对内容控制比较严。需要同步订阅纸质版找中图就行,国家特许经营的。
有一些经济学人亚太版的过刊。如果想走官方订阅的办法,最好事先写封信问问。
(3)经济学人多少页扩展阅读:
作为最知名的全球发行杂志之一,《经济学人》传阅了200多个国家,并拥有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读者:从基辛格到默克尔,再到比尔盖茨和马云。据福克斯的采访,比尔·盖茨会把《经济学人》一页不落的读完。
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曾盛赞《经济学人》为思考全球问题的最佳指引。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也评价到:“这是一本非常高质量的杂志,是世界的窗口”。此外,包括奥巴马、巴菲特等领袖人物都是《经济学人》的忠实读者。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地缘政治紧张,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在《经济学人》发表文章《中美为何必须携手抗疫》,呼吁全球合作,并表示世界正在步入一个各国和各国人民比以往更加相互需要的时代。
㈣ 怎么订阅《经济学人》
想要订阅Economist(经济学人)有两大类渠道:正规的和不正规的。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地缘政治紧张,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在《经济学人》发表文章《中美为何必须携手抗疫》,呼吁全球合作,并表示世界正在步入一个各国和各国人民比以往更加相互需要的时代。
作为最知名的全球发行杂志之一,《经济学人》传阅了200多个国家,并拥有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读者:从基辛格到默克尔,再到比尔·盖茨和马云。据福克斯的采访,比尔·盖茨会把《经济学人》一页不落的读完。
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曾盛赞《经济学人》为思考全球问题的最佳指引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也评价到:“这是一本非常高质量的杂志,是世界的窗口”。此外,包括奥巴马、巴菲特等领袖人物都是《经济学人》的忠实读者。
㈤ 《经济学人》双语版在哪里找
可以到经济学人中文网,上看很多文章的中文翻译或者中英对照。
《经济学人》是由英国经济学人集团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是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杂志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是一份国际性新闻和商业周刊,提供对全球政治、商业、金融、科学及技术的清晰报道、评论和分析。《经济学人》不同于其它出版物,它的文章都是匿名发表。对《经济学人》来说,集体的声音和特性远比单个记者的个人身份更加重要。
概述:
杂志最早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创办,创办的目的是“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杂志的目录页上。《经济学人》一直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全球视野,并被持续评为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新闻来源。
《经济学人》还以发明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而闻名,他们通过比较麦当劳在各国的快餐店销售巨无霸的价格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这个指数不仅有趣,而且被证明是十分准确的计算购买力评价的方法。
㈥ 《经济学人》、《时代周刊》
Times 倒是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因为通俗易懂,跟咱们的《读者》似的。
Economist 跟咱们的《中国证券报》似的,你觉得除了做证券的人,学证券的人,会看他,并且可以看得懂,其他正常的人会看吗?
美国孩子跟中国孩子都是一样的孩子。
㈦ 经济学人杂志哪里买啊
可以去京东,淘宝购买。
《经济学人》是由英国经济学人集团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 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是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杂志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是一份国际性新闻和商业周刊,提供对全球政治、商业、金融、科学及技术的清晰报道、评论和分析。《经济学人》不同于其它出版物,它的文章都是匿名发表。
影响力
作为最知名的全球发行杂志之一,《经济学人》传阅了200多个国家,并拥有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读者:从基辛格到默克尔,再到比尔·盖茨和马云。
据福克斯的采访,比尔·盖茨会把《经济学人》一页不落的读完。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曾盛赞《经济学人》为思考全球问题的最佳指引。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也评价到:“这是一本非常高质量的杂志,是世界的窗口”。此外,包括奥巴马、巴菲特等领袖人物都是《经济学人》的忠实读者。
㈧ 有名的财经类的杂志报纸有哪些
比较有名的财经类杂志报纸有:
1、《福布斯》(Forbes):是美国一本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该杂志每两周发行一次,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着称。福布斯还报道技术、通信、科学和法律等领域的内容。福布斯杂志总部设于纽约市,它在美国商业类杂志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财富》和《彭博商业周刊》。该杂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国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顶级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杂志的座右铭是“资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拓展资料
1、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干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2、杂志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报纸注重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学者杂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伦敦出版了第一种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定期刊物,发行者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评论》,篇幅为四小页,共发行九年。
美国最早发行的杂志是佛兰克林的《美洲杂志》和《将军杂志》,都是模仿英国杂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资料来源:网络:杂志)
㈨ 英国《经济学人》怎么订阅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
㈩ 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究竟有多少
我这样说是不是表示笔者赞成,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就像前一、二十年造成的“经济学家满大街跑”那样,多得来实在是数也数不清楚的,当然亦不是,因为那是一种“社会错觉”! 所以我的真正观点是,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肯定不止5个,但是也不会多到哪里去,“若与真正的”这三个字一对号,肯定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 “经济官”并非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其中还不乏那些当官指定的、自己在学术上并没有多大前途削尖脑袋往官场上钻的“经济官”,这些人离“真正的经济学家”就更远的了……就是因为有官帽子的光环和“掩护”,人们就错将他们当成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过去我们社会容易产生的第二个“社会错觉”是,有的人将凡是在前几年在主流媒体上到处喋喋不休作指点江山的报告、并且垄断了媒体话语权的经济学教授错认为是“真正的经济学家”。的确是这样,看一看有些经济学教授那种离开了他们中国的改革是无法进行的架势,实在是有点吓煞人,不过现在人们都已经明白了,这是前一、二十年中国社会患上的一种名叫浮躁病反映,而且这些“经济学教授”真还有点缺乏自知之明,拿出一副包打天下的架势来,不管是不是自己专业的,是不是自己研究范围的,什么问题都敢说,什么问题都敢开“药方”……久而久之,由于媒体的“造神”功能和名人的累积效应,人们就错将他们当成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过去我们社会容易产生的第三个“社会错觉”是,人们往往将那些留过洋、怀有一肚子洋墨水的错将他们当成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这源于国民的崇洋症,“文化大革命”前,崇的是前苏联计划经济一套,改革开放后这一套不管用了,就出现了一批留美、留英、留日的“海归经济学人”,这原本没有什么不好的,吸取外国先进经验嘛!然而有那么一部分“海归经济学人”却主张全盘西化,硬要在中国实施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放出种种谬论,什么“代价论”,什么“烂苹果论”,什么“冰棍溶化论”,什么“社会财富向精英倾斜论”,正因为这些人“满腹经论”且占有媒体的话语权,再加上他们特有的“经济社会地位”,正还唬住了一大批地方领导,依靠权力硬性实施再加上他们的种种荒谬理论,结果是没有多久就将大部分国有企业“转制”了,如今社会为什么矛盾那样凸显,就是与这部分“海归经济学人”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分的。想一想,这部分“海归经济学人”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吗? 过去我们社会容易产生的第四个“社会错觉”是,人们往往将那些善于“注释”官方文件的“经济学人”错认为是“真正的经济学家”。我这样说,决不是意味不要“注释性经济学人”,而是说光是注释是出不了“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是啊!这也是我们的社会一个弊端啊!我们社会的“注释性经济学”实在是太“兴旺发达”的了,从开国起,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管是有没有巨大的副作用,我们的一些经济学人除了会叫好、会歌颂之外还会什么?所以中国的经济问题往往是突然暴发性的,在暴发之前还是一派大好形势,还是莺歌燕舞,突然问题降临了,往往将人搞得手足无措的。什么原因?“真正的经济学家”实在太少了,愿意坐冷板凳进行问题研究、前瞻研究的“经济学人”实在太少了。过去,我们的一些“经济学人”喜欢攀附权势,如今权势要攀附但是更要攀附的是富豪、大款,削尖脑袋去做他们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顾雏军现在是臭名昭着的了,然而想当初有多少经济学界的“名流”争先恐后地去捧顾雏军的臭脚啊!我绝对以为,要让我赞同上次在北京参加捧顾雏军臭脚大会的“经济学人”视为“真正的经济学家”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的。 那么什么样的“经济学人”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呢?我的观点是,一是将经济学作为学问来研究的,而不是将它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敲门砖的;第二,不仅仅是“注释性”,更重要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第三,对解决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经济问题有特出贡献的;第四,关心民众切身经济利益,善于社会调查,自己的屁股完全坐在穷人这一边的,而不是在富豪一根蝇子上吊死的;第五,不畏权势,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 (责任编辑:崔宇)共找到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