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计划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人们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国民经济运行、经济管理、资源有效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它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经济史学等学科。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学的门类也不断增多。目前,在我国,经济学已形成门类、分支众多的的经济学科体系。其中,有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学科;有研究部门经济活动的学科,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有研究再生产过程某一环节的学科,如消费经济学等;有研究微观经济活动的学科,如企业管理等;有研究国民经济活动核算和分析方法的学科,如会计学、统计学等;有研究经济计量方法的学科,如经济计量学等;有研究特定领域经济活动的学科,如国防经济、人口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有研究国别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学科,如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有研究经济史的学科,如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等。要想学好经济学,就要努力认真的学,只要下苦功你一定会学有所成的.
B. 如何自学经济学
把《西方经济学》作为枕边书 翻阅3到5遍
坚持收看中央2套 财经信息
结合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怎样才能学好经济学
看要看你学习的是什么经济系的什么专业了,学好经济和学好经济学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务实,而后者务虚!因为经济学归根结底一门哲学,本质上人们对周围经济现象形成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你真正学起来会接触到一些比学量子力学和宇宙论中可能认识到的更加玄乎的概念,因为它们看不到也摸不着,比如均衡,效率,边际,效用等等,他们遍布了几乎每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使得整个经济学殿堂犹如云间城堡,真正掌握它们且能熟练使用需要很高的功力,我一会儿来谈。
如果只是学的应用经济学科,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等等,那就只用学好所谓的经济就可以了:首先是要不断地积累对经济运作规则的认识,这些规则大多都是人们为了维持经济系统的运转而规定的,所以要实际容易理解得多,其次是要掌握在既定市场运作规则下的数理规律,因为只有用数学公式描述出的表达才最没有歧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习应用经济学科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三是要熟练掌握这套规则下的各种术语,每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概念堆积的产物,经济学科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生对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名词熟练掌握,做到信口撵来,否则怎么体现你专业?当然中文英文都要行。
如果你学习的是所谓的理论经济学而并非面向市场服务的应用经济学,那可能就要有点难度了,不仅需要天份还需要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大致说说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相信自己。要坚持只有自己能说服自己。自己想通了的,可以信;自己想不通的或者还没有想通的,尽可以存疑,经济学学习中直觉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学会问问题。问题要达、要浅、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第三,要与高人过招;没有条件,也要看高人过招。第四,要依对象而选择学习方法。对象不同,学习的方法是不应该一样的。语言、文学、艺术的学习是不同于科学的学习的。学科学需要理解。学数学、学物理、学化学,那是需要理解的。不理解这一步,就不能理解下一步。不理解,生生地背下来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可能生生地背下来的。经济学是科学,所以也必须一点一滴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好,因为只有这样,学习经济学才是轻松愉快的
D. 怎么提高自己的经济学素养
看经典的经济学教材,看不错的经济学家的文章,看好财经媒体,再多多思考,经济学素养自然会慢慢上去了!另外,一个青年经济学家郭凯写的《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一沙一世界》很不错!或许你会喜欢。
E. 如何提高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
1、多思考。经济学中的现象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前兆,而前兆的出现一定会带来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因必有果,学会不断的思考,从现象推断可能产生的结果,再用现实来验证,这样做可以很大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多总结。经济学的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是因果原则体现最好的一门学科之一,所有的内容都是伴随着正常逻辑来进行的,可以把书中的内容以一种提纲的形式来下来从而拥有更清晰的逻辑能力。
3、多提问。假设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经济学中的各项理论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理论,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4、多结合实际分析。经济学是一门实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解释,因此要不断在从实际现象中回归到书中,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F. 如何提升个人经济学素养
首先,提升经济学素养,和提升数学素养,物理学素养,社会学素养,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素养,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多读(读书,读人,读事),多思考。
其次,完成具有一定经济学素养这个目标,具体的路径可能有很多种,无非是保持持久的兴趣,坚持看经典好书,多多思考理论与经济事实。不要妄想走捷径,想着看一篇文章就能有什么“经济学素养”。
方法就是如此,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个人认为的培养经济学素养的三重境界吧。
相关性:非经济学专业出身,但是大学期间阅读过很多经济学,金融学,财务学教材与经典书籍;工作的时候,也曾经与名校毕业的金融学硕士,传统意义上的风投,互联网风投谈笑风生。。
第一重境界:构建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这就是纯粹学习经济学知识与理论所应该达到的境界。
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和其他的学科所建立起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没有什么区别。它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树形结构,金字塔结构,也可以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图形结构。
另外,假如你读过曼昆的的《经济学原理》这本很好的经济学入门读物,你还可以构建出一个由它的十大原理支撑起来的知识体系。在该体系中游走的时候,可以把这“十大原理”当作是思考的线索。
在这里也附上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为了获得一件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决策需要对目标进行比较。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其行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的决策者当且仅当行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时才采取行动。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动。
5.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交易使每个人专攻于他或她最擅长的领域。通过和他人的交易,人们可以购买更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中相互影响的家庭和企业实施行动,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此相反的是在政府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当一个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改变结果。例如反垄断和污染的法规。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一个国家的工人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大量的商品和服务,那么这个国家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准。类似的,当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提高,那么它的平均收入也会提高。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当一个政府发行了大量该国货币,货币的价值下跌。因此,价格的上涨,使得需要更多货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暂时上升。这种此消彼长的现象是理解税法,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短期效应的关键。
当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只适合入门,我这里拿它拿它举个例子而已。
我另外推荐一种交叉阅读方法,也是我一直在提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对于一门学科的了解,可以多读几本书,交叉来看原理是如何被表达的。
比如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还可以阅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兹的经济学;杨小凯的经济学,以及其它已经被证明是经济学经典教材的经济学书籍。(高鸿业的,我觉得就不咋地。)
然后,我觉得你应该读一下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方面的书籍。
比如汪丁丁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兰德雷斯的经济学思想史,以及杨小凯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等等好书。
(PS:我这里不建议读斯坦利.L.布鲁的《经济思想史》,这本书虽然也很好,但是我觉得不适合学生读,因为我觉得他的行文有点随心所欲,有些东西写的并不通俗易懂。我推荐另外一本基于这本书,但是读起来相对好玩儿一点的书:经济思想史的趣味,当然,这本书不能用来当做了解经济思想史,或者经济学思想史的书籍,因为它虽然有趣,但是并不成体系,不太严谨。)
再然后,你就可以读一些大师的经典着作,比如哈耶克文选,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PS:这本书不难,可以当做入门读物。),乃至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等。
再再然后,你就可以阅读一些研究具体经济发展状况,或者某个支脉的经济学着作了。
比如说:杨小凯谈经济;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读懂中国改革;
以及:货币金融学;证券分析;演化经济学
第二重境界:理解作为复杂系统的经济系统
首先,境界之间的区分并不是机械的,你不用把上面的书都读完,就能够隐隐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水平在提升,对经济学与经济现象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体系化的看法。
把标题展开来讲,所谓理解作为复杂系统的经济系统是个什么意思?
其实,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一个历史性的转向,那就是研究以复杂系统为导向来重新定义对于这些学科的研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定量研究社会”的学科,应该是跟随这个导向,使自己的研究得以深化的。
就算是对于我们这些非研究者而言,从复杂系统的高度来重新审视经济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从复杂系统的高度来审视经济学,具体是怎样的呢?
这个话题太大,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还不太成熟,我觉得重要的几个认识的点包括:
1.复杂系统的概念与范式
复杂系统意味着,静态上来说,在一个系统内部,构建系统的元素是多元的,元素间的联系、互动也是十分复杂十分麻烦的,元素间往往形成了复杂的耦合关系;动态来讲,在一个复杂系统内部的决策,也会产生非常复杂的涟漪效应与系统效应,系统本身也具有自己的生命特征(奥地利学派,演化经济学等等)。
这里讲的很初步,建议阅读相关着作,多加感悟。比如两本《复杂》:复杂;复杂。以及其它的关于复杂系统的着作,将其思维方式带入到经济学的思考过程中。
(补:复杂系统的支撑学科包括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与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
2.重新审视经济学概念,方法与学科
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来审视经济学,举一些例子来说:
概 念
外部性:在一个复杂系统内部做出的决策,会产生涟漪效应,连锁效应,或者系统效应,这个效应不只是正负两个维度这么简单;
税收归宿:税收往往并不会最终降临到收税的群体上,而是由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承担,具体分配结果取决于各自的弹性。这在系统内,可视作系统对于外部反映的一种自我内部整合;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对抗性:政府投资不一定使得经济按照预期增长,而是呈现出一种正反的对抗性,对于这种对抗性,仅仅说是“凡事有利又有弊”是肤浅的,而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即一种决策或者行为,在一个复杂系统内,其结果有时候会收敛成一个事件环,决策最终产生的效应取决于外部的时间与其它的环境约束;
方 法
方法,主要指的是线性的研究方法转向非线性,简单的动力学分析转向复杂多元分析,分立的研究视角转向系统的研究视角。
比如局部均衡分析向一般均衡分析转型;
比如演化证券分析方法。
学 科
比如博弈论,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系统研究方法,研究多个变量交互作用如何达到(或达不到)均衡状态,研究信息如何在系统内流转。(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理解博弈过程,会不会有新的感悟?)
比如演化经济学,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待经济系统。
之前看到@张英锋先生的一个答案,写的非常不错,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危机:为什么每隔几年就会产生经济危机?-张英锋的回答
第三重境界:超越经济学
先讲一个例子,关于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
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他在巨着《国富论》里面提到了一条事实,即社会分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越来越精细的分工有助于培养熟练工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甚至有助于产生机器化大生产。
但是,现代社会对斯密的“社会分工”却是持批评态度的(可见彼得.德鲁克的相关着作),认为斯密的社会分工根本不是真正的社会分工,而是简单、片面地用“技术分工”来代替了社会分工,即认为工人的劳动模式可以被机械化地划分,同时也没有考虑市场存在的动态需求。(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后来要谈他的“劳动的异化作用”。)
斯密的这一思想,还催生了近代的管理学,即泰勒的科学管理。另外,福特的流水线生产,也是来自于斯密的分工的思想的启发。
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为什么要说斯密的社会分工,在现代社会里要接受批判呢?
简单来说,答案是:这种分工模式,是反人性的——人不是机器,人有情感,日复一日地做一些重复的工作,是对人的一种摧残,长此以往,生产效率反而会降低。(从市场存在动态需求的角度,也能讲,我就不细讲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再深入地思考:现代社会尊重人与人性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如果你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你就会意识到: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或者思想史,一条隐含的脉络,就是逐渐建构真正的个人,逐渐加强对每一个体的情感与人格的尊重。(比如,始于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
再再深入地思考:为什么斯密的分工在他的年代是正确的,这说明了他的年代是有着怎样的一个历史心态?这种差别与变化,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现代人的概念是如何建构的?什么是经济人?什么是政治人?
再再再深入地思考:从经济人与政治人的差别上来思考,什么是经济学?它如何从哲学中发展出来的?什么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你看,你的思想就在不知不觉间超越经济学了。
你看,你需要学习的,不只是经济学,还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当然,还包括心理学,传播学等等学科。
最终,经济学对你来说,就不是经济学了,而是一种思考惯性,你甚至用的是其它学科的术语,甚至不用任何术语,思考与解释一件事情之时,却是经济学的。
G. 怎么学好经济学
经济学属于理论性学科,比较虚。学习这类专业,必须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其次是要把经济学和社会经济生活现象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些。
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你可以用以下事实去揭示: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如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尔爾利亚人的收入为150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H. 怎么学好经济学
只要你投入精力,多关心经济学方面,相信你会成功的,我也帮不了你别的,因为我不专业
金融学专业必看书籍
1、佛兰克.J.法博齐、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艾伦.加特: 《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洛伦兹.格利兹:《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詹姆斯.托宾、斯蒂芬.S.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场利率与流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劳伦斯.哈里斯:《货币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莫迪利亚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1、莫顿.米勒:《金融创新与市场的波动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2、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哈利.M.马科维兹:《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罗伯特.默顿、安德鲁.佩罗德、彼得.图法诺:《金融工程学案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规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9、北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 :《金融系统演变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0、凯文.多德、默文.K.刘易斯:《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1、戴维.里维里恩、克里斯.米尔纳:《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2、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4、哈雷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微观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银行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亚姆、桑加亚.拉尔:《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8、大卫.格林纳韦:《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宁:《货币政策理论——博弈论方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0、约翰.Y.坎贝尔、安德鲁.罗、艾.克雷格.麦金雷:《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1、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0。
32、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续——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联书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书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萨徳卡:《全球化经济学——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的透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工具书
1、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4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2、彼得.纽曼、默里.米尔盖特、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1-3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本杰明.M.弗里德曼、弗兰克.H.哈恩:《货币经济学手册》(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斯蒂芬.马奥尼:《国际金融词汇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迈哈伊.马图:《结构化衍生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I. 如何增加自己的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是可以很平民化的学科,我是一所财经大学的学生,在图书馆看到过很多写的易懂又专业的图书,如有名的牛奶咖啡经济学,每天读点经济学,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经济学家茶座,财经郎眼系列,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等等,学习经济学学科最主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再加上你本身有学习兴趣平常注意观察周围的经济行为、现象,相信不过多久你也可以对一些经济现象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自己的点评看法
J. 如何学习经济学
要么跟着老师学,要么自学。自学,也就是自愿的、主动的去学习(无论是兴趣所致还是愿望、目标所致)。要做到自主学习,要做好以下几点:
1、没有兴趣怎么办?人们总说培养兴趣,但是培养兴趣往往是最难的,但是兴趣是在做的过程中被激发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比如学习中,因为解出了难题,获得的激动、成就感;或者读书中,精彩的情节打动、吸引了你,实用的内容帮到了你......这些往往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不要想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而是去尝试,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兴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计划包括4个方面:①要建立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特别是具体的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③合理规划每天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任务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3、寻找恰当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学习中因为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的例子屡见不鲜。对于大部分来说,学习中如果频频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获很小,学习的热情和意愿也就会被消磨殆尽。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拿阅读来说,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读的书太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还是按部就班的就读,最后要么没读出什么效果,要么连阅读的心情都丧失了。这个时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阅读效率,然后行动。阅读效率问题曾经也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我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学习快速阅读(用的是: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有需要的可以参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好其它事情。
4、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长期坚持学习也很重要。因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可以让你更好的静下心来学习,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动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或者图书馆、自学室的学习效率高于宿舍等。
5、懒惰不可避免,要学会自我检查和反省。时常检视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