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首先要来考量,需求有什么决定,消费者收入,消费者购买意愿来决定。就公平问题本身我们还是一个待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靠政府加大支出,夸张型的财政政策所能单方面的来解决的,老百姓没有钱如何才会去消费,这和中国整体产业,中西部经济发展直接挂钩,首先就是政府税收,税赋加大,企业家鸭梨过大,成本过高,当然压低工资,政府采取宽松的税收政策,其本质就是还富于民,民有钱消费,自然拉动了内需。
这些东西不是简简单单加大基础建设,减低利息,银行准备金这种货币政策所能带来的,基础建设是不是为了GDP而去做,如果没有合理的基础建设规划,就是对于资源的浪费,不仅是对于劳动资源还是对于自然资源,现在中国面临的就是经济转型,要从国际上从商品下游逐步转型到商品上游去,大力去培养高端人才最产业核心一块才会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带来一丝希望。就中国目前的泡沫经济,通货膨胀,股市楼市泡沫,汇率上升,大量热钱炒涌入中国席卷资金而离开,不仅是对于中国百姓的剥削,更是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我的结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本质,没有合理的10~30年产业调整的计划性,只是单纯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建设是绝无益处的。必须调整现在不利的泡沫房地产产业,让更多有钱人去投资实业经济,中国的未来才不会像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到现在还是处于经济萎靡不振。
⑵ 7月国民经济数据出炉:面对严峻的需求不足,下半年该如何接招
受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在面对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在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活动之间保持平衡,有效应对疫情的影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半年,一方面需要应对疫情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次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家层面一定会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增长的举措。
疫情不断反弹,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我们的宏观政策主要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我觉得,下半年经济政策仍将以“稳”为主,在民生、就业、投资、外贸等领域将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更好稳住经济基本盘。
⑶ 改善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议或措施
需求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组成,只要提高其中任何部分,短期有效需求都会增加,但在中国私人投资永降息的方式并不特别奏效,因此历来中国都是靠政府支出(基础设施或者大的工程建设)和净出口来维持的,但在如今危机情况下,NX比往常有很大程度的萎缩,因此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应该靠个人和家庭消费和投资来支撑,因为这两部分占总需求的绝大部分,因此中国现在才有了“电气下乡”,“消费补贴”等适时政策就是要拉动消费需求。
由上可知,要治理有效需求不足,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社会总体结构上的衔接,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中间需求,而且要在经济政策上作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需求的转化程度,以求标本兼治。
1、结构性思路
从长远来看,激活有效需求既要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促进产销衔接,支持可能成为下一轮消费热点的住房、交通和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还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积极开发和创造中间需求。由此:
(1)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有明确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发展战略,特别是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把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加以扶持,以促进产业结构转换,提高产业政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并以此指导投资政策。
(2)在货币政策方面,在中、长期内要实行微调和预调相结合的中性货币政策,以便为结构调整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金融环境。其中,微调的关键在于加强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使现有的货币存量尽量起到刺激有效需求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预调则侧重于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变动,防止货币供应一时性的突减。
2、政策性措施
作为短期性措施,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应协同配套,促进需求转化程度的提高。
(1)在财政政策方面,总的思路是促进收入向消费的转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为此,一要增加对贫困、落后地区和低收入层层的转移支付,这些居民的高消费倾向能使其收入的增加立竿见影地增加消费需求;二是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贴息支出;三要调整税收结构,通过适应减税和“费改税”方式降低企业税负,并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四是适当增加国债发行,满足财政扩大支出的需要,实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置的实际效果。
(2)在货币政策方面,尽管中性币政策是中、长期的运作思路,但是,为了遏止通缩预期对有效需求的抑制作用,还得在短期内先作暂时性的适度松动,以使物价回复正常水平。可供选择的措施主要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增加再贷款发放或减少其回收,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降低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和扩大再贴现的规模等。
(3)在信贷政策方面,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下放信贷发放权,对于有市场、有效益的贷款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于自有资金到位并具有可行性的投资项目,也要给予信贷支持。
(4)在分配政策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征遗产税,提高税率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等手段限制高收入居民收入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扶贫和救济支出,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进社会消费总水平的提高。
(5)在投资政策方面,对投资重点的确定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要坚持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提高需求的转化程度和扩大即期有效需求;二要在短期内不增加或尽量少增加供给;三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由此判断,当前应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建设、研究与开发投资、教育投资以及设备更新与改造上。
(6)在消费政策方面,应立即取消对某些消费品,如电力、汽车等所规定的各种限制性措施。
(7)在外经贸政策方面,通过提高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限制和对外商投资进口设备给予减、免税优惠等措施来降抵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
(8)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一是切实做好“治乱减负”工作,坚决制止不合理的收费、提留、摊派和集资,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这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用电器等工业品的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加快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鼓励工业品“上山下乡”,满足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
⑷ 中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建议和措施
一,有效收入不足.当然经济学里没有有效收入这个概念,算是开个玩笑.贫富差距过大,大量的国民无力消费.比如年轻人需要房子,可大多数人买不起,而房产却有大量积压.
二,计划生育政策或者说人口政策.加剧了家庭经济生活的不稳定.而配套的改革太过迟缓,比如社会保障机制和医疗体制的虚弱.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加深,增加了人们储蓄的欲望.
三,过去税收政策长期过多的向出口倾斜.外部需求的锐减使大量企业破产,相关的人员收入也会锐减.而且大量优质产品只对外供应,使中国人对国货的信心大打折扣.上次成龙的有争议的言论有部分就是指这.他不是说中国产品不好,他是说中国好的产品只孝敬洋鬼子,让中国人觉得中国货不如日货.
改善需求或者说扩大内需是宏观调控的内容,是短期化行为,现在对中国而言恐怕未必有太大的效果了.中国现在需要的是财政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公平,政绩考核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
现在只去追求扩大内需,使用激进的财政刺激支出,过松的信贷控制,泛滥的流动性去推动经济几个季度两三年的增长只会加大未来经济波动的幅度,增加经济动荡的烈度和痛苦.很不幸,中国正在走这条道路,着眼未来的改革却迟迟未见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