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大力发展生产喊塌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是自新中国郑世圆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认识的结果。这一目标具返枯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创新性和内涵的丰富性等特征。它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②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补充资料:
一、理由:
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才能逐步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进而保证国家政治独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二、内容:
1、独立,不依附与任何国家和集团。
2、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原则的科学涵义:
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走什么样的道路,关系到这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成败,而适合本国情况和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和决定,不能由别国的政党和领导人来代替。由于各个国家情况不同,历史的文化背景不同,在探索国家解放的途径上,这个国家能办到的,另一个国家就不一定能行得通。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从而才找到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不但要由人民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且还要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去进行。中国共产党从相信和依靠群众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一贯强调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依靠中国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不加分析的拿来主义,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照搬外国经验;其二是关门主义,把独立自主理解为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关起门来搞建设,这实际上是对独立自主的曲解。
③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途径和保证是什么
现代化发展的条件及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现代化发展不仅意味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的建构,即“个体、社会和国家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结构的建构。这种新的社会结构区别于旧时代中的社会结构。在旧时代中,个人、社会依附于国家,国家或政权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个人和社会则处于从属地位。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完全打破了这一态势,重新界定个人、社会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主张发育个体、发育社会,致力于建构起“个体、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结构。因此,现代化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结构起“个体、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相对独立”的社会结构。
一、现代化发展的条件
现代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构建起“个体、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结构。个体、社会要想与国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就必须得到应有的发育,即发育个体和社会。而发育个体、发育社会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新的中介性的间接的社会关系。因此,建立起新的中介性的间接的社会关系是构建新型社会结构的前提,是现代化发展的条件。
所谓中介性的社会关系,即存在一个客观中介物,他凌驾于所有人之上,规定着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们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客观中介物发生联系,即他们之间是一种间接的普遍化的关系。只有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确立起组织的公共权威性,才能切实发育起个体和社会,也才能构建起“个体、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相对独立”的社会结构和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说建立中介性的社会关系是发育个体、发育社会和构建新型社会结构的前提,并不意味着只有建立起中介性的社会关系才能够开始发育个体、社会和构建新型社会结构,二者其实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在慎搜胡中介性的社会关系里,个体和社会才能得到切实的发育,个体、社会与国家三者才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个体、社会的良好发育也有助于中介性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其实,中介性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伴随着个体、社会权利主体意识的增强而进行的,即中介性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行要依赖于个体和社会的发育。
近代西方社会就是通过变革旧有的社会关系,建立起中介性的社会关系而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来说,西方的中介性社会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以上帝为客观中介物的社会关系、以商品为客观中介物的社会关系和以法律为客观中介物的社会关系。即在西方社会建立中介性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上帝、商品和法律先后充当了客观中介物,对人们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了规定。
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中介性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近现代社会的展开与确立,实际上是依托于两个重要的平台,即中世纪的宗教生活和近代商品经济。在宗教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上帝或教会而发生作用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更确立了个体之间的平等性,从而对个体权利主体意识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另外,西方中世纪经历了政教合一和政教分离两个阶段。政教合一时期,教会获得了神圣性、权威性和合法性。在政教分离之后,宗教组织的神圣性、权威性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又转化为与世俗权力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它的组织社区形式亦对民间社会生活具有自治或者自组织的功能,即宗教组织发展成为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社会组织或社会力量,其对社会组织的发育及监督或对抗宽拦世俗权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句话概括之,即宗教生活促进了个体和社会的发育。
不过,仅有中世纪宗教生活的经历是不可能充分发育起个体与社会的,也就不可能推进近现漏租代社会的充分展开,因此,才有近代文艺复兴思潮对它的反动。在个体与社会充分发育方面,商品经济是另一个重要的平台。在商品经济中,个体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开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活动,即人们是通过商品——这一劳动的的物化,展开社会关系的。另外,由于商品是个人劳动的结晶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所以,在参与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参与者(包括个体和社会组织)逐渐学会了维护自身的劳动价值或合法权利,即个体或组织的权利主体意识得到了培育和发展,即发育了个体和社会。
以上是对西方近现代社会展开的条件及过程的简单阐述。而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来说,则缺少这样的条件。
一方面,我国古代社会中没有宗教生活的经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宗教生活是发育个体、发育社会的必备条件,只是说宗教生活很好的培育了个体独立性,尤其是思考的独立性。从社会关系角度考察,我国古代社会是伦理化的社会,梁漱溟先生称它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它以家庭关系构建社会关系,使一切社会关系家庭伦理化。这实际上是私人关系在公共空间里的延伸,即把公共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变成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由此一来,使关系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特征。彼此关系受着伦理情感和个人的具体属性如身份、地位、学识、学历乃至衣着相貌和谈吐等等的影响,使关系有亲疏好坏之分,而无法形成******所说的普遍化关系形态。社会关系“二人化”必然导致人对社会的依赖转化为对两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依附。任何人要在社会立足,不能不谨慎处理好与周围的关系。因而它无形中造成关系对个人主体性的消解,使人们只见各种各样的角色或义务,而不见作为权利主体之个体,因而在伦理化的关系中,难以发育出独立的个体及其精神意识。同时也造成对一切组织的消解,使组织都处于人们关注的视线之外,人们眼中只见关系不见组织,由此造成公共领域(组织)不立,无论是国家公权力组织还是社会组织,都难以确立起组织的权威性。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即是公共领域私人化,即使产生组织也容易出现梁漱溟先生说的“组织私人化”问题。另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是以“家国同构”为其典型特征的。在古代社会中,全部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君主(代表国家)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乃至对个人生杀予夺的权力。由此导致中国社会扁平化,任何权利主体和社会力量都难以产生,发育个体、社会和市场自然皆无可能,社会资源要素缺乏合理的配置机制而表现得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社会中缺乏商品经济的文化形态,始终实行着重农抑商的社会政策。与西方社会重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不同,我国古代社会在价值上始终是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即商品生产和交换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始终未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活动而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参与和实行。由此,我国人民缺少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机会,当然,也就无法培育或发展出权利主体的意识了。
二、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途径
现代化发展的途径即是发育个体、发育社会,建立中介性社会关系和建构新型社会结构的途径。就当代中国而言,市场经济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或必由之路。由于,我们缺少类似于西方宗教生活这样的经历,而且,这种组织生活的经历无法弥补,所以,我们就必须转向商品经济,以期在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过程中能够发育个体与社会,培育起个体与组织的权利主体意识。
在现阶段的中国,由改革开放而催生的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发展的平台。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平台,它的过程必然交织着现代社会结构的生长和展开。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作为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因而在社会领域,人们的个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公共意识开始生长,各行各业的行业团体、学术团体和其他一些社会团体与利益群体也逐步产生。而在政治领域,则国家逐步让渡权力,政府转换职能,减少对经济领域之干预,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建立了党和国家的权力监督机构如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反贪局等一系列党政监督机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促进了个体和组织的权利主体意识的萌生,发育了个体和社会,初步建立了中介性的社会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途径。
④ 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与我国经济制度的关系
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针对地区、城乡差距)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重要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体制保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垄断,公平竞争(针对行业差距),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财税等多种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政治学角度:政府要转变职能,优化公共服务,关注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
⑤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结合部。
1、要把解决好基本民生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零就业家庭就业、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逐步构建起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实现建设和民生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既要坚持不懈抓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基础,也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
3、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加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4、讲经济发展,不能只讲生产和流通,而忽视消费对经济拉动的重要作用;讲优化经济结构,不能只讲优化产业结构甚至工业结构,而要进一步处理好生产与生活、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经济关系。当前影响我国扩大内需和居民生活的原因,既是体制性的,也是结构性的。;
5、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清伍亏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橘扒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答神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
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集中配置。
不但能够使企业资源配置综合成本降低,而且使得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同时使得加工基地所在的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汪和防止两困码盯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模搭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