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几个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将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美国能否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合作,需要正确处理以下这些问题。
中美贸易逆差将会扩大,贸易不平衡问题将更加严重。有专家认为,中国入世后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更快,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可能扩大。这是因为,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以前美国从日本、韩国进口的货物现在从中国进口,常常由合资工厂生产。这种替代效应将超过市场的开放效应。产品的例子过去是鞋类、玩具、游戏和运动产品,将来会是电脑和信息技术、电子产品。
显然,由于中国市场是开放的,因此,美国不再有理由以市场不开放为由谈双边贸易逆差问题。
反倾销问题将仍然严重,而且会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下进行。
加入WTO将迅速增强中国的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中国产品的出口。然而,一些国家包括美国仍然寄希望于反倾销来保护自己的市场,这将成为中国入世后与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新的条件下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在三年内,中国可以超过英国、加拿大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十年内中国可以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对发达市场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他们的挑战在于保持开放的市场。除非中国能够向西方出售更多的产品,否则中国将不能增加从西方的进口。
中国是一个出口迅速发展的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便宜、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迅速增长是必然的,经济的持续增长既靠本国市场,也靠出口市场。只有中国更多地出口,才能更多地进口,更稳定地增长,从而为世界经济继续不断地作出贡献。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大国的美国,同样应当在这一问题上采取比较客观现实的态度。
在中国入世协议中,包括在今后8年中每年一次对中国履行承诺的审查,这一点有别于欧盟、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成员每2年审查一次,16个大国每4年审查一次,其他国家每6年审查一次的规则。中国受到的待遇是歧视性的。
我们承认,未来数年中国在履行入世协议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首先是各级政府不能充分履行协议。客观原因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政府引导发展的体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很强的作用,同时各级政府还不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了解法律上如此复杂严密的WTO规则更加困难。因此一个时期中在实践中出现与WTO规则和中国政府承诺不相符合的情况是难免的。事实上所有国家都有违
B. 美国经济政策
发生在一年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使已经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复苏更加乏力。一年来,为恢复经济增长,重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收效并不很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25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调低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认为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2%,明年也仅将提高到2.6%。世界其他几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基本上全部低于原先的预测。
众多因素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出现。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开始从抑制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转移到反通货紧缩、防止衰退和通过投资增加需求上来。2001年,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0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加快了减税的步伐,减税总计达1.35万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和公共投资,破纪录地提高钢铁产品关税和对农产品的补贴,总统还亲自召集并主持经济论坛以重振市场信心。
政府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实施,加上近两年美国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导致美国在连续4年财政盈余之后,2001年起重新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出现巨额财政赤字的原因:一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原来的主张减税节支转变为减税和增支双管齐下;二是增加的军费开支,形成了新的需求;三是坚持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四是加大对科研和高科技的投入。
C. 历史 自1776年以来美国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不过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特征。
直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效仿)开始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干预,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到了20世纪中后期,出现反效果,于是资本主义国家又大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又开始占主导。
D. 美国共和党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共和党强调私人企业和个人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他们支持一个对商业有利的自由市场政策、经济自由主义、并且限制政府规模和政府管制。不过在近年来,一些人也指出2006年美国高昂的预算赤字,批评共和党不再是财政保守的政党了。 当前大多数共和党人抱持的经济理论是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所提出的里根经济学。这个理论主张减少所得税率会增加GDP成长,额外的成长也因此会替政府带来更多额外的岁入。这个理论也反映在共和党对于减税的长期支持上,减税自从1920年代以来便一直是共和党的主要政见。共和党人相信自从2001年以来的一连串减税促长了美国经济发展。许多共和党人也认为所得税是注定效率低落的,同时也反对等级税制,认为那是劫富济贫的制度,不公平的惩罚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和财富的人。 共和党人同意应该有一个“安全网络”以协助那些较贫穷的人口;不过,他们支持的政策通常都开销较少、较依靠于私人的募款、同时对于参与资格也有较严格限制。共和党人强烈支持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以此提高接受福利制度补助的资格门槛、并且成功的使许多之前依赖福利补助的人口开始寻找工作。 共和党反对一个仅由政府主导的全民健保制度—例如那些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制度,主张一个由当前个人或雇主为基础选择的健保制度,并且仅针对年长者提供医疗保险(Medicare)、对贫穷者提供医疗补助(Medicaid)。共和党在历史上对于福利制度、医疗保险、以及医疗补助计划的态度并不一致,所有这些方案共和党都曾经加以反对或支持。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和布什政府支持削减医疗补助的成长率,而在另一方面,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却也支持扩展医疗保险,支持从2006年开始对年长者提供新一批的药品补助计划。共和党通常反对工会,并且支持在地方州和联邦的层次上颁布许多对组织工会不利的法规。共和党通常反对增加最低工资,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只会增加失业率、并且减少商业的利润罢了。
E. 美国是怎么振兴经济,都有哪些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减税政策、增加政府支出;
货币政策方面: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输出通货膨胀。
F. 美国历史上的被驳回的经济政策有哪些
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期是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发展的美国经济奠定了现代美国工业的基矗1880年代,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
G. 美国有哪些经济政策,如何进行实施
美国证券经济业务开展方式如下:
一、美国证券公开发行制度的主要特征
美国证券发行制度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在国内习惯被称之为“注册制”,其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一)除了《萨班斯法案》公司治理标准外,对证券发行不设置条件,只要满足了披露要求,任何企业皆可公开发行证券。
美国证券发行适用于《1933年证券法》。《1933年证券法》是一部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只要全面真实披露发行人的情况,就可以进行证券的公开发行。除了《萨班斯法案》对公司治理有一定要求之外,法律不对发行设置条件,不对证券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即使发行人经营历史短于三年,历史上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存在重大法律纠纷面临巨大或有债务,或处于风险高的新行业,长期未能盈利等风险,只要进行充分披露,就可以发行证券。各种风险在充分披露后,由市场赋予一定的折扣率反映在定价中,由投资人基于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进行选择。
(二)发行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政府,而取决于市场,其关键问题是发行人及其商业模式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
(三)披露文件是发行活动的中心,披露质量高,便于投资者阅读理解。
真实可靠的信息是资本市场赖以高效运行的基础。美国证券发行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堪称现代资本市场的典范,具有如下特点:
(1)披露文件是发行活动的中心
在美国IPO市场,披露文件是发行活动的中心。
(2)信息披露详略得当,披露质量高,便于投资者阅读理解
美国证券发行中,披露文件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披露信息的内容和多寡进行判断取舍,详略得当,披露质量高,便于投资者阅读理解。
(四)SEC在发行端关注的是信息披露质量,发行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定价、配售、证券的权利、上市等事项,由市场自行决定。
(五)注册过程是SEC与发行人就信息披露进行对话的过程,过程公开透明,时间可以预期。
(六)证券发行高度依赖中介机构的作用,中介机构切实履行职责,另一方面有效防范披露欺诈,另一方面推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二、美国如何做到“注册制”
(一)“注册制”在美国有坚实的政治社会基础
是否设置发行条件和进行投资价值判断,实质问题是政府是否需要替市场就发行人是否“适合”发行进行判断,反映的是政府和市场之间边界尺度的把握。美国采用“注册制”,是现代政府功能扩展与美国自由主义经济传统冲突下的现实选择,促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广为接受。
(1)“注册制”是现代政府功能扩展与美国自由主义经济传统冲突下的现实选择
美国具有深厚的自由主义经济和小政府的传统,在1929年经济危机前尤为明显,政府对经济干预很少,反映在证券领域,没有联邦层面的证券法,没有强制性的披露制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证券基本是依赖于纽约州反欺诈普通法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经济危机爆发后,需要政府更多干预经济成为社会共识,罗斯福借此得以入主白宫,开始了影响美国历史的“百日新政”。
(2)“注册制”促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广为美国社会接受。
事实证明,选择英国模式,美国把握好了政府监管和市场活力之间的平衡,对促进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支持创新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巨大作用。
(二)SEC发行端任务清楚,资源调配合理,专业化程度高。
1996年开始,随着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s Improvement Act的通过,在NYSE、NASDAQ上市的公司,证券无须在州政府注册。
(1)严格划分公募私募范围,将监管资源集中需要监管的公募交易上
(2)机构设置体现了功能监管和专业分工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审阅的质量和效率,完成SEC在发行端的任务。
(三)披露质量高,市场赖以运行的信息基础好,既是“注册制”的特征,也是“注册制”顺利运行的基础。
美国市场信息披露质量高,主要得益于:
(1)披露规则从投资者角度制定,全面细致,公开透明,指导性强。
(2)严格监管披露文件外散布信息影响市场,确立披露文件的中心地位
(四)整体上关注品牌、注重风险控制的中介机构,是“注册制”顺利运行的关键。
“注册制”下,SEC在发行端并不对披露的真假进行专门核查,对欺诈的防范主要是依赖中介机构来实现。得益于有效的诉讼制度和政府严格的执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磨砺,美国中介机构整体上关注品牌和长期利益,注重风险控制,对遏制欺诈有明显作用。虽然欺诈在发行市场仍时有发生,但是赤裸裸的造假并不多见。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和如下机制不无关系:
(1)有效发挥作用的风控部门
投行在发行端的风险控制主要通过法律部来实现。
(2)体现防范风控的薪酬制度
薪酬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美国中介机构的薪酬方式一般不与某个项目挂钩,而是与员工资历表现、团队表现和机构整体表现等因素挂钩。
(3)相互制约、防范风险的中介分工合作机制
美国上市项目中,承销商负责项目的总体协调和销售,律师负责法律问题以及披露文件和交易文件的起草,会计师负责财务的审计,各司其责,相互制约。
(五)有力的执法,包括民间诉讼、SEC执法和司法部刑事诉讼,是“注册制”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
(1)有效的民间诉讼
美国民间诉讼,立足于集团诉讼的机制,是打击证券发行欺诈的强有力武器。集团诉讼机制,是美国司法的特色,解决了单个诉讼成本和收益不相称的问题,激发了市场无处不在的力量,有效制约了以普通大众为受害方的违法行为。
(2)有力的SEC执法和司法部刑事诉讼
SEC的执法功能主要由执法部负责。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复杂,执法功能越来越重要,SEC也将更多的资源向执法倾斜,根据SEC年报,在2012年SEC总共约12亿美元的成本中,执法部以4亿美元的成本排名第一,高于第二位合规检查办公室的2.4亿美元和第三位的企业融资部1.4亿美元。
◆美国“注册制”认为,政府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对证券的价值进行判断,不宜对发行设置条件,任何发行人,不管何种风险、风险多高,只要充分披露,就可以发行证券让市场去自行判断。
◆注册过程是SEC与发行人就信息披露进行对话的过程,过程公开透明,时间可以预期。
◆SEC在发行端并不对披露的真假进行专门核查,对欺诈的防范主要是依赖中介机构来实现。美国中介机构整体上关注品牌和长期利益,注重风险控制,对遏制欺诈有明显作用。
◆有力的执法,包括民间诉讼、SEC执法和司法部刑事诉讼,是“注册制”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
H. 奥巴马的经济政策有哪些
关于经济发展理念,奥巴马的主张基本延续民主党传统政策,即政府应对经济进行干预,缓和贫富矛盾,创造共同繁荣。他曾承诺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减税政策,但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家庭则增加税收。
关于金融危机,除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计划外,奥还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包括承诺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企业每提供一个新的就业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对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还贷的购房者,将其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宽限90天;要求美联储和财政部向各州及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
经贸政策方面,奥曾承诺重新审议多项自由贸易协定,提出重新修订北美自贸协定,加强劳工和环境条款;重新谈判美韩自贸协定,确保韩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向美更多开放市场。奥重视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与许多其他国会议员一样,把美贸易不平衡归咎于贸易伙伴操纵汇率。奥还多次敦促向海外扩张的美国企业回归本土,称将对把业务转移至海外的美国企业取消税务优惠,并给予雇用美国人多的公司税务奖励。
对华政策方面,奥认为美国需要与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主张深化美中在经济和全球政策问题方面的高层对话,加强两国环保和军事交流,但也曾公开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
税收方面
奥巴马承诺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减税政策,但将增加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家庭的税收。
贸易方面
奥巴马主张重新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加强有关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公司的税务优惠,同时给予雇用美国人多的公司税务奖励。
能源
同意有限度开采近海石油,但把重点放在新科技上;建议在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同时给从事这类研究的公司提供税务优惠。
I. 美国现在的经济政策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两个寓言就可以清晰明了的看清美国眼前的经济
守株待兔;意思就是退出利比亚战争。时机成熟在去抓兔子《译指 石油》
亡羊补牢;解析阿富汗 伊拉克 深陷泥潭 损兵折将 奥巴马上任后结束伊战。让后重镇国威
J. 美国历代总统使用的经济政策
(一) 罗斯福的“新政”
背景:①面对192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②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③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的第32任总统。
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内容:①金融方面,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工业方面,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③农业方面,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④社会福利方血,救济失业的同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特点:①政府对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干预。②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二)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然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在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杜鲁门总统面临一系列国内棘手的问题。首先军队的复员带来了巨大的就业问题,其次军事合同的取消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杜鲁门政府深感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战后的就业问题,否则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转变就不能顺利实现。
杜鲁门政府解决战后一系列国内问题的重要举措就是提出“公平施政”纲领。“公平施政”纲领的核心是通过立法保障美国普通公众的经济权利。“公平施政”纲领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最重要的一项立法就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规定联邦政府必须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失业。由于“就业法”强调了美国联邦政府对维持就业,向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的法律义务,因此被美国的经济史家认为“也许是20世纪一个最富有历史意义的经济法。”在“就业法”实施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复员军人的安置,加速了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的步伐,经过两年的努力,使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但是也就在“公平施政”纲领实施的第一阶段,由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通过了参议员塔夫脱和众议员哈特莱共同提出的对付工人运动的法案。该法案规定禁止支援性罢工和组织纠察队,也禁止政府的企业工人罢工;企业主可以雇佣非工会会员,并有权要求工会赔偿因违法罢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杜鲁门总统从他的“公平施政”政治理念出发否决了这一法案,但是参众两院先后都以2/3以上的多数再度否决杜鲁门总统的否决,使该限制工会权利的法案终于成为美国的法律。
杜鲁门政府的第二阶段“公平施政”纲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杜鲁门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美国的最低工资额从原来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了75美分,养老金的领取者增加了1000万人,在6年内为低收入者建造80万套住宅的法案也获得通过。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由保守的共和党控制,因此该阶段杜鲁门提出的许多“公平施政”法案没有被通过。不仅杜鲁门的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的诺言未能实现,而且建立健全的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也没有变成现实。至于在真正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其中特别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方面则更是“一纸空文”。
(三)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共和党在相隔20年之后重返白宫。在1952年底的大选中,提出结束朝鲜战争口号的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接着1956年艾森豪威尔连选获胜,使共和党能连续八年执政。
虽然艾森豪威尔是共和党人,但是这位二战期间的名帅,战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新任总统却懂得,不能走共和党的极端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老路,完全否定过去民主党政府的国家干预政策,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国内千家万户的福利,而且也关系到美国能否通过“外援”在全世界维持霸权(“外援”需要联邦政府出资)。由此,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了一条介乎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的“中间道路”,艾森豪威尔将这样的政策称之为“新保守主义”或“有生气的保守主义”。在艾森豪威尔的8年执政时期,共和党政府基本上沿袭了前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扩大。根据1954和1956年的有关立法,美国国内被纳入社会保障系统的人增加了1000万,丧失劳动力的人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尽管国会拒绝了总统提出的关于联邦政府参与全国健康保险计划的要求,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项目上的开支依然稳步增加。据统计,从1950年到1960年,美国全国社会福利的开支从230亿美元上升到532亿美元,即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9%上升到10.5%。在教育方面,艾森豪威尔政府利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人痛感科技和教育已经落后的时机,促使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对大学生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四) 新边疆”和“伟大的社会”
1960年底,民主党在总统竞选中击败共和党,民主党候选人约翰·肯尼迪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1961年肯尼迪上任后,提出要开拓美国的“新边疆”,希望在空间技术上赶上苏联,并且在其他的科技和经济领域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肯尼迪所谓的“新边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的领域和新的挑战。开拓“新边疆”就是要利用美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边疆”政策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提出了登月方案,增加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政府投入。与此同时,肯尼迪政府还提出了反经济衰退计划,并且促成国会拨款4亿美元去帮助国内的贫困地区。在住房和城市建设方面,肯尼迪政府也尽力投入资金予以改善。这一系列“新边疆”政策的措施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大增,推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亦成为肯尼迪政府的经济纲领。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准备投入下届总统竞选时,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继任,在次年的总统竞选中,约翰逊竞选连任成功。约翰逊政府的国内施政纲领延续了肯尼迪政府的路线,他提出的纲领性口号是建设“伟大的社会”。在约翰逊继任总统之后不久,1964年5月22日,他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我们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以人人富足和自由为基础的伟大社会。为此必须消灭贫困和社会歧视。”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约翰逊政府不遗余力地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其中包括“经济可能性法”,“阿巴拉契亚地区发展法”,“公共工程与经济法”等。虽然约翰逊政府在教育、解决失业、提高最低工资等方面做了许多事,但是由于约翰逊政府在越南战争中不断升级,国防开支急剧增加,因此解决美国贫困问题的“伟大社会”的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
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日益高涨。在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二战后美国黑人要求取消种族歧视的斗争骤然兴起。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迫于社会舆论,宣布“在公共教育方面是不能允许‘隔离但平等’的原则存在的”,因此裁定将白人和黑人分开来受教育的法令是违宪的。但是美国南方依然在学校、公共汽车的服务等方面实行种族隔离。
(五)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
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很明显,这项计划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该计划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计划”,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政府、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政府“经济复兴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
老布什:海湾战争后美国经济的恢复来得太晚,而自己的连任失败又把经济发展的果实交到了克林顿的手里。老布什之所以在经济上没什么作为,主要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明确的经济政策。
克林顿:一、克林顿的经济学及其政策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后,发誓要恢复美国经济实力,提高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把经济安全作为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对外政策调整的第一位,将恢复美国经济领导地位作为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克林顿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方面都有别于他的前任。克林顿的经济学是凯思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混合物。既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又不愿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他动既主张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和就业,又力求削减预算赤字,抑制通货膨胀。克林顿宣称“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
小布什:首先,从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来看,布什政府将奉行“混合型”(即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的经济政策。为了对付经济急剧减速,布什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反危机”的理念,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景气,特别是通过大减税来增加消费者开支和企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布什政府还将贯彻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经济运行正常情况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缩小政府的作用;并取消规章管制制度。布什在竞选纲领中指出,美国经济的基础是企业,要扩大私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相应削弱政府部门的作用;并强调废除束缚高新技术的法律繁文缛节,放松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和限制,削弱市场垄断,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布什的这一自由主义理念将贯穿于其税收、对外贸易政策等
奥巴马:奥巴马的主张基本延续民主党传统政策,即政府应对经济进行干预,缓和贫富矛盾,创造共同繁荣。他曾承诺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减税政策,但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家庭则增加税收。 关于金融危机,除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计划外,奥还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包括承诺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企业每提供一个新的就业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