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义安经济怎么样

义安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3-05 23:59:52

A. 义安区的自然资源

义安区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矿种达30余种。金属矿有铜、金、银、铁、锰、铅、锌等,与之相伴生的有铀、镍、钴、铋、镉、锗、硒等稀有金属和元素非金属矿有硫、煤、磷、石灰石、花岗岩、砂岩矿、石英石、方解石、膨润土、钾长石、大理石、硅灰石、玄武岩、辉绿石、孔雀石、珍珠岩、白云岩、紫砂土、高岭土、江砂等。其中铜、金、银、硫、煤、铁矿、石灰石、膨润土储量最为丰富。
据地情网发布的数据,初步探明:煤矿地质储量5814.34万吨,预测量3.56亿吨。煤田总面积230.69平方千米。铁矿值储量1000余万吨,多为35~45%的褐铁矿。硫矿保有储量200万吨,平均品位约30%。锰矿储量900万吨,其中氧化锰约50万吨,品位30~35%;其余为碳酸锰,品位14—20%。铜矿储量约10万吨,品位0.7~0.8%主要分布于铁山头,仙人冲等地。金储量约20吨。大理石、钾长石、石灰石等石矿,广布于境东南低山。 义安区属沿江诸河区,境内水资源分为地表径流、长江水、地下水。水资源年均总量为6.6037亿立方米(未含长江)。境内较大的湖泊有东西湖、白荡湖、天井湖,总水面12万余亩。
地表径流:地表水资源主要靠降水补给,年降水总量为12.25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为622.2毫米,年均径流量为5.41亿立方米,最高(1959年)径流量5.51亿立方米,最低(1978)年径流量3.06亿立方米。
长江水:境内55千米江段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000亿立方米。
地下水:沿江冲积层孔隙水含水层面积49.5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资源为7485万立方米/年,资源模数为30.38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岩溶裂隙水含水层面积为267.7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资源为3452.04万平方米/,资源模数为12.9万平方米/年·平方千米,径流模数4.09/秒·平方千米。全区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1.0937亿立方米。 1949年底,全县有170683人,比1948年增长18.6%。9年间计净增31753人。
1960年因自然灾害等因素,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年总人口为191534人。
1962年和1963年本县出现生育高峰,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4.81‰和42.2‰。1963年全县总人口为212496人。1964~1966年,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人口呈下降趋势,196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1967~1969年,由于受“文革”动乱影响,人口出生维持原状态并略有上升,1969年全县总人口为2556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07‰。1962~1969年8年间共出生81541人,累净增71844人。
70年代至8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29.15‰。1982年全县总人口为3232.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11.93‰,比1962年高峰期下降了32.88个千分点。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人心和各项措施的完善,人口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1990年全县人口为340544人,比1982年只增加17343人,年平均增加2168人,1949~1990年平均每年人口递增率为1.7%,1978~1990年平均每年人口递增率降为0.8%。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98‰,比1962年高峰期下降30.83个千分点。
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8.91万人,比2013年下降0.4%;总户数10.42万户,比2013年下降1.0%。出生人口3160人,人口出生率10.91‰,比2013年上升0.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881人,人口死亡率6.49‰,比2013年下降0.1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42‰,比2013年上升0.12个千分点。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2014年全区常住人口25.2万人,城镇化率42.0%。
性别构成古代男多女少,比例失调。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男14893人,女5769人,男女之比为258∶100。崇祯十五年(1642年),男9271人,女5682人,男女之比为163∶100。民国时期男女之比有所缩小,但男性仍多于女性,民国十七年(1928年),男99783人,女76609人,男女之比为130∶100。民国二十二年,男89458人,女72416人,男女之比为124∶100。民国二十九年,男90194人,女72667人,男女之比为124∶100。民国三十六年,男79006人,女68182人,男女之比为116∶100。建国后,实行男女平等,人口性别比例渐趋平衡。1949年底,男89813人,女80870人,男女之比为111∶100。1970年,男136851人,女128113人,男女之比为106.82∶100,男性比率比1949年降低了4.18个百分点。1990年,男174343人,女166201人,男女之比为104.90∶100,男性比率比1970年下降了1.92个百分点,比1949年下降了6.1个百分点。年龄构成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男性9271人中,老、幼5773人,壮年男子3498人,壮年男子与老幼之比为60.6∶100:女性5682人中,大口3315人,小口2367人,大小口之比为140∶100。民国十七年(1928年),15岁以下60949人,16岁至40岁72190人,40岁以上43253人,青壮年人数约占人口的25%。民国三十六年,本县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奉满60岁)为88943人,占总人口的60%。1964年7月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本县人口年龄结构为少年儿童(0~15岁)88832人,占全县总人数人口的42%;劳动龄人口(16~59岁)112447人,占总人口的53%;老龄人口(60岁以上)10552人,占总人口的5%。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属中青型和增加型。人均寿命有所提高,最高寿命为91岁。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本县人口年龄结构为:少年儿童(0~14岁)115208人,占总人口的36.15%;劳动龄人口(16~59岁)168007人,占总人口的54.47%;老龄人口(60岁以上)21026人,占总人口的6.6%。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属中青年型和增加型。最高寿命达95岁。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少年儿童(0~14岁)86688人,占总人口的26.05%;劳动龄人口(16~59岁)211807岁人,占总人口的63.64%;老龄人口(60岁以上)27548人,占总人口的8.28%。全县人口年龄结构为成年型。人均寿命有所提高,最高寿命为99岁。 2014年,义安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2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1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亿元,比2013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9.33亿元,比2013年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2亿元,比2013年增长6.6%。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0214元/人,比2013年增加6247元/人;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2550元(折合6927美元),比2013年增加4377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8.5:71.8:19.7调整为8.3:72.5:19.2,其中工业增加值79.39亿元,比2013年增长20.7%,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63.0%提高到64.4%。
2014年,义安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20亿元,比2013年增长4.4%。其中,地方收入13.37亿元,比2013年增长9.7%;中央收入13.83亿元,比2013年下降0.2%。在收入构成中,各种税收收入23.4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6.2%,比2013年提升3.8个百分点。 义安区盛产粮、棉、油、猪、禽、鱼等大宗农产品;土特产品众多,凤丹是安徽“四大名药”之一,生姜、蒜子、麻、汀洲大豆等久负盛名;桑、果、茶等作物亦适宜发展。
建国前,土地大多被少数地主、富农占有,广大贫苦农民租佃经营,地主肆意盘剥,农民度日艰难,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建国后,义安区农业生产虽几经波折,仍有巨大发展。
1949年,义安区(铜陵县)农业总产值1512万元(不含林业产值。下同),其中农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占72.1%、14.4%、3.6%、9.9%。1950年10月至1951年11月,进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从事农耕,县政府适时大力扶持,农业面貌迅速改观。1952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倍。土地改革后,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基本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其间还发动农民兴修江河堤坝,并于1955年开始单季改双季的耕作制度改革。1957年,农业总产值增至4936万元。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3年,受体制“一大二公”、行政“瞎指挥”、生产“高指标”、干活“大呼隆”的影响,兼遇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1962年农业总产值降至3142万元。是年始,调整生产关系,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业经济出现转机。1965年农业总产值增至4610万元。
1966年至1978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扩种绿肥、双季稻,推广新品种,实现水稻“高杆改矮杆”。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粮、棉等大宗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但因“文革”时期“左”的干扰,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种、养、加工等家庭副业的发展,毁桑麻等种粮,农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调;盲目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思潮泛滥。以致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加很少。1978年农业总产值仅4742万元。其中农、牧、副、渔业产值各占84.1%、11.1%、2.9%、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在“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方针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探索和实行农(业)科(技)教(育)三位一体,科技兴农,多方投入,综合规划,深度开发;致力推广杂交良种、地膜覆盖、模式栽培、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三化”(种公猪良种化,种母猪本地化、育肥猪杂交一代化)养猪等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相继实施改造低产田、开发吨粮田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空前活跃。1990年,农业总产值达9105万元,比1949年增长5.02倍,其中农、牧、副、渔业产值各占67.4%、13.3%、15.2%、4.1%;主要农产品产量与1949年相比,粮食增长2.54倍,棉花增长56.2倍,油料增长15.4倍,丹皮增长21.1倍,蚕茧增长103倍,麻类增长7.5倍,生姜增长5.86倍,生猪年末存栏增长7.14倍,水产品总产量增长1.21倍。1988年铜陵县被列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县,199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79亿元,比2013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8.39亿元,比2013年增长6.7%;林业产值1.59亿元,比2013年增长5.4%;牧业产值2.78亿元,比2013年增长4.2%;渔业产值2.02亿元,比2013年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增长4.9%。
2014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609公顷,比2013年扩大46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46公顷,扩大192公顷;油料播种面积6935公顷,扩大196公顷;棉花播种面积3365公顷,扩大3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898公顷,扩大10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84823吨,比2013年增产1974吨,比2013年增长2.4%;油料产量16480吨,增产438吨,比2013年增长2.7%;棉花产量3245吨,减产316吨,比2013年下降8.9%;蔬菜产量74405吨,增产2861吨,比2013年增长4.0%。全年造林面积1122公顷,比2013年减少197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9户,其中省级14户。 铜陵县(义安区)工业以矿业最为悠久,汉代即有采冶,以唐、宋时最盛。清和民国时期主要为手工作坊,集中在大通、城关、顺安等镇。抗日战争时期工业生产破坏严重,至解放前夕城关工业只有14个行业,39户。
建国后,工业得以恢复和发展,1949年工业产值232万元,经过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工业产值达1078万元。1958年在大跃进中工业盲目发展,经济损失严重。1961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盲目上马的项目和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调整后工业稳步发展,至1965年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全民企业14个,工业产值达969万元。“文革”时期工业生产再度受到影响,1967~1976年工业产值年递增10.36%。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生产迅速发展,1980~1990年工业产值年递增20.83%,全区工业形成矿业、化工、建材、轻纺、机械五大支柱行业。1990年县工业产值达21046万元,占工农业产值的69.27%;工业产值分别为1949年和1978年的89.7倍和7.13倍;乡以上工业企业227个,实现产值12439万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75个,职工15396人,固定资产(原值,下同)12731万元,实现产值10722.7万元,创利税1461.5万元。1981~1990年矿总产值达1亿多元,创利税2500万元,义安区(铜陵县)被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成为全国重点产金县。
2014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1.58亿元,比2013年增长31.4%;实现工业增加值79.22亿元,增长22.0%。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9.1%,拉动GDP增长13.6个百分点。分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产值294.98亿元,增长32.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0.74亿元,下降37.7%;外资企业产值3.65亿元,下降7.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289.2亿元,增长37.7%;轻工业产值12.38亿元,下降36.0%。从主导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36.3%,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下降39.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88.4%。
2014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16户,比2013年增加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87.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3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0%,比201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51亿元,比2013年增长33.7%;实现利税总额15.00亿元,增长4.5%,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34亿元,比2013年增长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72.5%,比2013年上升92.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1%,上升0.8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2.7万元/人,增长35.1%。
2014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94亿元,比2013年增长0.9%;建筑业总产值19.04亿元,比2013年增长9.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41万平方米,比2013年减少14.6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5.64万平方米,增加2.55万平方米。 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6.60亿元,增长12.7%;乡村零售额9.98亿元,增长11.8%。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销售额4.92亿元,增长12.3%;零售业零售额16.60亿元,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06亿元,增长9.5%。
2014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48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5亿元,比2013年增长10.5%。其中,粮食、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5%,日用品类增长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1%。
201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9918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16.5%。其中,出口10974万美元,增长12.7%;进口8944万美元,增长21.4%。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41万美元,比2013年下降45.8%;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0.32亿元,下降2.7%。
201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5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3亿元,比2013年增长10.2%。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2.31亿元,下降1.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20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增长16.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43亿元,增长0.3%;中长期贷款余额35.62亿元,比2013年增长54.2%。
2014年,全区保险业保费收入10085万元,比2013年增长6.8%。全年保险赔(给)付支出10145万元,比2013年增长4.6%。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2.40亿元,比2013年增长33.4%。接待国内游客80万人次,增长33.3%。年末拥有星级农家乐38户,增加8户。
2014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比2013年增长9.0%。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4亿元,比2013年增长0.8%。

B. 义安区的交通

义安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水路有长江航道,长航客轮上至武汉下达上海。2014年末,等级公路1200千米,其中高等公路45千米,均与2013年持平。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9877辆,比2013年增长14.2%,其中私人汽车15737辆,比2013年增长17.3%。
义安区紧临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地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域,是八百里皖江的中心,世界级风景旅游度假区“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门,也是长江中下游承东启西、安徽省连南接北的重要节点,四小时交通圈覆盖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重点城市。两条高铁(铁京福高铁、宁安客运专线)、两条铁路(宁铜铁路、铜九铁路)与三条高速(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和铜南宣高速)穿镜而过。铜陵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贯通南北,直达省会合肥。城区距九华山机场仅20余千米。坐拥长江黄金水道60余千米,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建港条件得天独厚。

C. 越南经济现状

越南系发展中国家。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经过十余年的革新,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1990-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产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3年越克服非典和自然灾害影响,积极采取扩大社会投资、促进出口、刺激内需等一系列举措,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也还面临增长质量和效益低、结构调整尚未到位等制约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约376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7.2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480美元 货币名称: 越南盾(Dong) 汇率: 1美元=15650越盾(2003年12月) 通货膨胀率(2003年): 3% 城市失业率(2003年): 5.78% 外汇储备(2003年):约60亿美元 【资源】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有6845种海洋生物,其中鱼类2000种,蟹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 【工业】 2003年,越南工业占GDP比重升至约40%,总产值达302.99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6%。其中,国有企业产值为117.416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2.4%;非国有企业产值为75.906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8.7%;外资企业产值为109.795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8.3%。从业人口约471万人。 近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原油(万吨) 1674 1662.7 1769 钢材(万吨) 171 242.91 268.2 发电量(亿度) 308 355.63 411.2 化肥(万吨) 107 117.61 127.6 水泥(万吨) 1537 1948.17 2328.2 煤(万吨) 1296 1587.85 1896.3 (资料来源:越南统计总局) 【农业】 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粮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马铃薯、番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蚕丝等。2003年越农林渔业总产值为163.498万亿越盾,同比增长4.9%,约占当年GDP的21.8%。农业产值为127.11万亿越盾,同比增长4.1%,其中粮食产量3745万吨;林业产值6.17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1%;渔业产值为30.21万亿越盾,同比增长9.5%。从业人员2529人。 2003年主要农作物和水产品产量(千吨) 名称 产量 稻谷 34200 咖啡 630 橡胶 350 水产品 2630 (资料来源:同上) 【服务业】 近年越南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商品零售及服务业收入总额为310.469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2.1%。其中国有经济为50.3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0.4%,占总额的16.2%;集体经济3.961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3.9%,占1.3%;个体经济187.43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1.7%,占60.3%;私营经济60.722,同比增长14.1%,占19.6%;外资企业为8.075万亿越盾,同比增长14.7%,占2.6%。 【旅游业】 越南旅游资源丰富,5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近年来旅游业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显着。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旅游业一度低迷。但越南加强推介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使旅游业逐步复苏。全年接待国外游客220万人次,国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20万亿越盾,同比下降13%。主要客源国(地区)为中国(70万人次)、美国(21.4万人次)、日本(21万人次)、韩国(13万人次)、澳大利亚(9万人次)。主要旅游景点有: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广宁省的下龙湾等。 【交通运输】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经过重组,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交通运输仍为越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2002年客运量为8.33亿人,货运量2.38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9.4%。 铁路:网络包括6条干线和一些支线,总长3220公里,干线全长2700公里。有410个机车头,其中150多个是蒸汽机车头。2002年客运量1000万人,货运量705万吨。2002年升级改造铁路209公里,铁路桥2000米。 公路:总长13万多公里(其中1.4万公里国道,1.5万公里省道,其余是连接各县乡的公路)。柏油路、水泥路约占10%,汽车总数7万辆,货车8.8万辆,客车6.1万辆。2002年客运量6.83亿人,货运量1.6亿吨。2002年新建和升级改造公路2690公里。 水运:水路总长1.1万公里,内河水运有854艘拖船、28470艘货船、1355艘驳船,运输能力约163万吨。海运有610艘货船、6艘驳船,运输能力84万吨。交通部直接管辖的8大港口为广宁、海防、炉门、归仁、义安、芽庄、岘港和西贡港。2002年全国港口总吞吐量7000万吨。客运量1.34亿人。2002年新建码头450米,河道清淤35万立方米。 空运:全国共有大小机场90个,其中15个为民用机场。3个国际机场分别为:内排机场(河内市)、岘港机场(岘港市)和新山一机场(胡志明市)。原用客机大多为前苏联制造,近几年通过向西方公司购买和租用,正逐步由欧美机型所取代。2000年客运量为402万人,货运量6.2万吨。 管道运输:汽油管道运输建于60年代,现有275公里长的B12输油管道,设计能力为100万吨/年。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连续6年超额完成年计划。2003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3%,超额完成年计划的11.6%。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4.1%。 近年来财政收支情况 2001 2002 2003 财政收入(万亿越盾) 100 112 138 财政支出(万亿越盾) 110.45 118.84 152.2 财政赤字(万亿越盾) 10.45 6.84 14.2 </FONT>

阅读全文

与义安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阿图森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789
59年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浏览:317
欧洲四大经济有哪些国家 浏览:194
尤德婚姻状况如何 浏览:659
从哪里分析社会经济 浏览:348
有哪些高中美女教师课程 浏览:880
为什么年轻人缺乏幸福感 浏览:365
为什么感觉美女越来越多 浏览:850
有哪些关于造字的神话故事 浏览:994
经历了背叛婚姻怎么办 浏览:136
脸小女生如何让人有幸福感 浏览:229
济南市事业单位工资一般多少 浏览:903
美女怎么瘦脸效果最好 浏览:41
婚姻包括哪些感情 浏览:196
网文怎么发展成一篇完整的故事 浏览:259
美女呀今天是在哪里吃饭 浏览:375
上层建筑怎么做经济基础服务 浏览:835
派出所的事业编制有什么用 浏览:294
欧洲经济区国家包括哪些 浏览:896
美女跳舞综艺节目有哪些 浏览: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