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经济纠纷案一般开庭审理后判决书多久能下来
耐心点,才半个月,时间不算长。从受理时起,简易程序只要不超过三个月、普通程序只要不超过六个月就是合法的。
相关法律知识:
判决书
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
民事判决书
第一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亦称一审民事判决书,它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受理的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按照
民事诉讼法规
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终结后,依照国家的民事法律、法规或经济法律、法规,就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书处理决定。
第二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亦称二审民事判决书,它是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或经济纠纷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一审民事判决的书面处理决定。
审判监督程序的的民事判决书,亦称再审民事判决书,他是人民法院对本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和调解协议,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根据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的再申请,或者根据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后,就诉讼那个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作出重新确认处理的书面决定。
㈡ 如何查办经济类案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类案件在查办案件中占有的比例逐步上升。由于存在普遍,犯罪金额较大,作案手法隐蔽,所以查办这类案件是摆在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一道必修课。 一、经济类案件的类型、表现形式及查办方法 查办经济类案件,首先要明确查什么,即调查的重点和方向;其次要明白怎么查,即调查方法。 “对症下药”是成功查办经济案件的基本原则,这需要我们对经济案件宏观把握以下几点: 经济类案件的几种常见类型。贪污、挪用、侵占、行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私分国有资产等是经济类案件的常见类型。经济案件总是与单位的职能和个人的职权相联系的,离不开权力和职务便利这两点。因此,病灶一般在“三重一大”上,即与权力相关的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 经济类案件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经济类案件一般来说不会是一个人单独完成,总会有知情人和参与者,多为窝案串案,其表现,对个人来说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对单位来说表现为:1.收入不入账。主要是指经营性、事业性收入比较多的单位,不开票、以表代票或用非法票据收取有关费用,用于单位其他开支的情况。平常碰到最多的是采取开票“头大尾小”、隐匿记账联等方式达到收入不入账。2.虚列支出,套取资金。主要是指专项资金比较多的部门,为了解决部门请客送礼、业务招待等方面的非正常开支需要,虚列支出,将资金从账面套出,放在单位经费账外开支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目前单位经济活动中较为突出。3.往来作弊。就是通过相关单位倒账,虚挂往来,在相关联单位转移资金的违纪违法现象,此种情况多是相关联单位协同作案。 查办经济类案件的几种常用方法。接到一个案件,要查什么问题,重点调查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调查,没有统一的模式。从总的走向上来看可以分为:一是顺查法,即顺着事情的发展脉络调查其违纪违法行为;二是倒查法,即先清查存款、房产等其资产状况,再追查这些资产的来源,调查其违纪违法行为;三是打点法,即通过举报线索,对重点问题逐个突破,调查其违纪违法行为。要求办案人员全面掌握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社会关系、单位状况等情况,并结合举报线索进行科学分析,集思广益,确定主要调查对象、重点调查点位,采取“单刀直入”、“迂回包抄”、“欲擒故纵”、“打草惊蛇”等适宜的策略,制定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案并根据案情发展及时调整。 二、细节着手,选准一剑封喉的突破点 查办经济案件虽无一定之规,但还是能够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确定调查重点和方法。经济案件总是与单位的职能和个人的职权相联系的,如何确定调查重点,一般来说,收入多的单位,重点调查其收费减免和收入不入账;往来多的单位,重点清查挂账时间长、金额大、手续不齐全的款项;收费弹性大的单位,重点调查其收费是否一个标准,有无不作为或乱减免的失职渎职行为;专款多的单位,重点调查其虚列工程支出套取资金的问题;贿赂类案件重点调查履行权力过程中的违纪违法。 细节决定成败。经济案件的主角总是千方百计要掩盖其违纪违法行为,我们要发现其问题绝非易事,要有见微知着的敏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口,抓住一个细节往往能使整个案件出现转折,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呈现柳暗花明的景象。 查办经济案件实践中常用的细节突破点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程序类的。围绕审批环节和程序找出违纪违法点;二是资金类的。追溯资金流向找出可疑点。细查不合常理的大额发票,有的是支出项目和单位性质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支出金额大得离谱,还有的是假发票套取资金,发票的真假可以通过“湖北省发票查询”系统验证。追查来源或去向不明的资金;三是行为类的。如面对调查人员表情慌张,不知所措。面对具体问题遮遮掩掩,不能自圆其说。面对突然提问吱吱唔唔,前言不搭后语。特别要辨别涉案资料背面的记号、撕动的痕迹、签字的笔迹、账外记录等等细微点。 三、坚持程序,形成牢不可破的证据链条 查办重大复杂的经济案件,好比打一场大的战役,必须坚持程序,统筹谋划,精心布局,多管齐下,组织得当,措施得力,实干加巧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立案后从办案人才库选调精兵强将,组成专案组,内查外调相互促进。内审组通过政策攻心,谈话突破击溃违纪违法对象的心理防线,能加快整个案件的进展,外围调查组要全面清查核实,核实违纪违法对象交代的问题,挖掘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推动案件的进展和取得案件证据。查办案件反腐败协调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配合,特别是对“两非”人员的取证和突破工作。 要善于运用财务知识查处经济案件。经济案件虽然作案隐蔽,手法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违纪违法行为和违纪违法活动都被记录在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之中。在调查阶段,借用财务工具,运用一定的技巧,善于分析和发现问题。特别在初核阶段不轻易接触对象的情况下,运用财务知识查处经济案件更显出其优越性:
查账找突破口的优势:不接触对象,保密性强;通过账务能掌握其经济活动全面情况;账务中的证据证明力强。
查账的任务:通过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以后就能够发现和揭示有关违纪违法行为。
查账总的方法:通过账务中的异常现象,紧紧咬住不放,抓住“线头”,顺藤摸瓜,进行深入追查。 在经济案件查处中,从哪里入手、怎样检查,在工作中我们摸索出5个步骤。(1)先行封账。要求被查单位就提供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等做出承诺,并在此基础上对账内实施检查;(2)突击盘点。清理现金库存,重点对单位尚未结算完的经济业务进行清理,从中发现问题;(3)清理账户。看被查单位的账目体系是否完善,有无多头开户;(4)往来对账。对账内、账外检查,认为有问题的逐笔排查,找出疑点;(5)重点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举报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这里要特别提示一下的是,封账、盘库必须要突然袭击,不能让对方有所准备。 大力提倡证据的全面化收集和主要证据的多形式有效固定,提高所获证据的证明力和可信性,形成互相印证环环相连的证据链条,不留空档和破绽。通常我们办案取证的方法主要是:一是找当事人谈话了解,从谁那里发现的问题,是谁经手的问题就由谁说清楚;二是所查票据与外单位有联系的认为问题较大的,找有关单位核对票据,特别是白条子或不是正式发票的开出票的核查;三是找专业人员鉴定,看其所说是否真实,有无疑点。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案件取证工作中,办案中询问、笔录、分析推断是必要的,但只能作为判断是非的参考,不能过多地依赖于此,因为“说”的变数太大,随时可能翻供,只有从案件线索的全程各环节入手,获取在流逝的时空中所形成的客观原始资料,才是案件定性的证据。办案人员在发现疑点后,主要应抓好四个重点证据:第一,资金证据。检查时需要查明涉案的资金是国家资金,还是集体资金或其他资金,要收集确切的证据资料来认定资金的性质。第二,实物证据。重点核实资金的开户银行、账户、存折、收支情况等资料,存取资金的准确日期、金额,并逐一对原始资料取证、复制、盖章,使违纪违法人员在铁证面前难以抵赖。第三,调查证据。办案人员在取得上述两种证据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围绕资金运动的方向,深入对涉案资金的用途进行调查并取得调查证据。第四,流向证据。这项工作的难度最大,办案人员应按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对涉嫌案件的对象逐个进行谈话,并按办案程序作笔录,取得资金流向的证据。(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