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省会福州五区八县的经济排名是怎样的要求详细排名!
以人均GDP来说排名如下:
福州市辖区 29188元
长乐市 24212
福清市 21727
闽清县 16405
罗源县 16215
闽侯县 14794
连江县 14162
平潭县 10479
永泰县 8426
以此标准最穷的三个县是永泰县、平潭县、连江县。
以GDP总量来说则排名如下:
福州市辖区 715.11亿元
福清市 263.96
长乐市 159.83
闽侯县 90.48
连江县 86.57
闽清县 49.35
罗源县 41.06
平潭县 40.19
永泰县 29.77
以此为标准则最穷的是永泰县、平潭县、罗源县。
两种标准来说最穷的2个县都是永泰县、平潭县。
拓展资料: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根据这三个形态,GDP的构成也分为生产法构成、收入法构成和支出法构成三种。
1、生产法构成:就是行业构成,按大类分可以分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再细一些可以按行业分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等等。这种构成方法主要用于看GDP中各行业具体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结构是否失衡。
2、收入法构成:具体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构成项。其中,劳动者报酬归属于个人部门,生产税净额归属于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归属于企业部门。这种构成方法主要用于看个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发展是否平衡。
3、支出法构成:具体分为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也就是常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架马车。
② 罗源县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经济社会发展
自1986年以来,经过十年多的扶贫开发、脱贫致富,1997年罗源县基本实现小康,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小康的原贫困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从1993年至2000年,连续八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71亿元,比增7.61%;工农业总产值61.82亿元;比增11.08%;乡镇企业总产值65.92亿元,比增16.79%;财政总收入1.92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比增7.39%;实际利用外资1363万美元,比增0.6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亿元,比增11.1%;农民人均收入3522元,比增3.10%。两个文明建设呈现五个特点:
农业产业化初现端倪
罗源花卉市场夜景
推行市场接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一乡一业”、“几村一品”规模和块状经济。培育壮大食用菌、花卉、水产、石材、烤烟、蔬菜、林茶果竹和小水电等农村八大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体。水产养殖引进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成基地,水产养殖面积达77150亩,产值达15.2亿元;石板材年产量1100万平方米,产值达9亿元,创税利2000多万元;建成小水电站64处,装机容量3.4万千瓦。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基地和农户生产,现有山林食品等10家企业被确认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强堤防、水库和种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不变价)11.35亿元,比增4.42%。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壮大
全县有国有工业企业12家,畲山卷烟厂、造纸厂、电力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技术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畲山烟厂同厦门卷烟厂实行联合重组,在确保财政收入基数的基础上,厦门卷烟厂拟投资6000万元新上两个配套项目;对小型企业实行拍卖、租赁、承包、嫁接等方式改革,保持安定稳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县有私营企业183家,个体工商户3568户。立足资源优势,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县“喜来宝”香烟、“味中有”肉松、“七境绿茶”、“罗源红”石材、秀珍菇和山林、海林的“两菜”成为省内外畅销的品牌,全县工业产值达50.47亿元,比增12.70%。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资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明珠山庄、山林食品、邦辉石材等三资企业,全县引进三资企业30家,年创产值3.7亿元,创税收350多万元,在罗源湾松山垦区内,建立了罗源湾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落地味中有食品、海林食品等48家各类企业,初具开放开发规模。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实施“大城关、中心镇”战略,加快开发新城区、完善旧城区,拓建新建城区3条主街道,初步构成“三横四纵”的路网格局,治理南溪防洪堤和五里走廊,建设莲花山公园,高标准建成凤蝶公园,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城”。兴建集文化、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九大中心”,现已完成主体建筑,正进行内外装修,成为城区标志性建筑;全面完成境内罗宁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和县通乡公路路面柏油化;中房次中心镇、起步商贸旺镇、西兰新集镇建设全面铺开,大项等10个市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顺利进展,完成36个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村通水工程建设任务,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精心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县已通过验收,罗源湾星火密集区被列为“十五”第一批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建了福州民族中学、罗源第二中学、县进修校附属小学等,全县建成中学19所,小学165所,实施集中办学,优化教育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县医院、县中医院通过“二甲”验收,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点改革,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全面推行计生优质服务,实现省级二类先进县目标。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二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党,形成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府高速运转、狠抓落实,人大政协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纪委保驾护航、防腐倡廉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安定稳定,2001年全县共立刑事案件发案率为万分之十五,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