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多地入驻预制菜赛道,万亿级市场可期
多地入驻预制菜赛道,万亿级市场可期
多地入驻预制菜赛道,万亿级市场可期,预制菜“大风起”,企业和资本纷纷入局,疫情催化之下,消费者对预制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地入驻预制菜赛道,万亿级市场可期。
在懒人经济、宅经济的催生下,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预制菜成为餐饮行业的新风口。对地方来说,预制菜在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截至目前,包括广东、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福建等在内,已有多个省份宣布入局。
山东家底雄厚,华东最爱买买买
“这是一片广阔的蓝海。”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机构预测,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如果市场增速稳定,2026年市场规模将破1万亿元。
张毅说:“预制菜行业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相距当前中国餐饮行业近5万亿元/年的容量看,大有可为。此外,预制菜另外一个增量市场是海外,目前发展十分迅速。”
近年来,预制菜企业的数量逐年上升。天眼查显示,全国现存67534家预制菜相关企业。2014年开始,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迅速上升,在2020年达到高峰,为10862家。
从分布区域来看,2021年预制菜企业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南、江苏、广东、河北。其中,山东以8448家企业排名第一,占12.51%;河南以6266家紧随其后;江苏、广东、河北的企业数量均超过5000家;排在第六的安徽省则有3917家,占比为5.8%。
从天眼查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145 家。从它们的区域分布来看,排名前5的省份中,山东以21家稳居首位,占比14.48%;广东以17家排在第二,占比11.72%,随后的甘肃、浙江、内蒙古上市公司数量也超过了10家。
在消费方面,江浙沪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较高。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制菜用户中,31.7%的用户处于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南、华北、西南、华中地区,用户占比均达10%以上。天猫新生活研究所也指出,在年夜饭的预定中,上海、江苏、浙江稳居预制菜消费力的前三名。
张毅认为,原材料或者加工配套基础扎实,食品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产销能力俱全,冷链仓储及物流的快速通达能力,这些条件决定着一个地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程度。
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看来,市场需求尤为重要。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像传统食品加工大省河南,有以前沉淀下来的资源和能力,转化一下就好。而对于新加入的城市,从头做起在思路上更没历史包袱。
最关键是围绕区域需求来布局,即看本地有多大的需求量,比如这次疫情,怎么能让供应链快速响应,便捷及时地到达消费者手里,来适应区域的消费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较海外发达市场而言,我国预制菜行业整体还较为落后,存在销售区域小、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等特点。王洪涛认为,地方要发展好预制菜,一要利用好区域优势,比如产地优势;二是适配区域需求;三是要凸显区域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
地方入局热情高涨,谁更胜一筹?
今年以来,不少省份提出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举措主要包括组建产业联盟、成立技术研究院、打造产业园区、拓展营销渠道、研制相关标准、产业人才培育、仓储冷链物流建设等方面。
比如,温州提出将制定中央厨房(装配式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扶持政策,成立装配式蔬菜产业研究院,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搭建产销数字化平台,开展预制菜“十企百品”评选活动等。
山东以诸城和潍坊为主要阵地。前者提出要打造500亿级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后者表示要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举措也是围绕建立研究院、展览会、打造预制菜园区、数字化营销平台等展开。
江苏则主要由行业协会来推进。4月,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提出,加快建设预制菜博览中心,推进线上线下预制菜数字化体验,实施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品牌培育、文化传播、国际交流等九项工程。
广东是目前所有地方中措施最为全面的。3月底,广东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下称“广东预制菜十条”),从省级层面进行统筹,从研发平台到产业集群,从品牌营销到人才培养,从监管规范到金融支持,搭建整套体系。措施出台后,广东省多个地市积极响应、形成合力。
引导出口是广东发展预制菜产业的鲜明特点。广东预制菜十条提出,探索建立服务团队指导预制菜出口通关。大力培育预制菜出口企业,鼓励广东预制菜企业到境外建立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海外仓,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在目前的竞争环境和政策举措下,张毅认为,产区的规模化和人才储备至关重要。他分析称,规模化可以提升成本优势,抵抗市场竞争所导致的利润减少,提升竞争后劲;而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将确保高品质的产品和创新营销。
那么,谁更有望抢占这一赛道的制高点?
张毅认为:“这几个省份各有优势,其中广东优势更加明显,一则广东是经济大省、餐饮大省,基础扎实,资金实力强,人才储备充足,粤企素来以大胆创新着名,外贸和内销优势强,加上政府重视程度高,广东预制菜十条从产业的10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
山东、河南粮食产区的底子厚,具有成本优势;江苏、福建、浙江整体经济比较发达,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比较强,实力也不弱。”
对于当前的热潮,王洪涛说,目前,资本对预制菜的高度关注和强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产生泡沫的风险。政府也非常关注预制菜发展,要预防劣币驱逐良币的发生,聚焦到预制菜本身来看,不能做低质低价的产品。高性价比、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才是预制菜未来的方向。
工业发展离不开农业原材料,农业发展离不开工业装备,预制菜正是工农业携手并进的典型业态。近年来,广东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赛道,参与到农业生产前端,尽量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
预制菜“大风起”,企业和资本纷纷入局,对农业来说是重要利好,能够为农业带来先进设备、拓展市场、引入高端人才并引进先进的理念。其中理念的变革契合“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时代潮流,为广东农业换挡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就是要将农产品销售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深加工为主,把现代经济的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
预制菜产业链长,无论是装备制造还是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工业化人才。广东工业站在产业制高点上,不仅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好,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耦合度也强,锻造了一批又一批具备工业化思维的人才。他们进入预制菜行业,将提升行业的思维水平。
借鉴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并不是照搬工业化流程,也不意味着农业规模越大越好,土地要素越集中越好。工业化思路的特点就是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预制菜相关行业符合这一潮流,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循序渐进并尊重农户利益,保障农产品供给及农民生计收入和农村社会稳定。
近日,预制菜相关上市企业的股价呈显着上涨态势。截至4月11日收盘,味知香、中水渔业、千味央厨、海欣食品等涨停,益客食品、三全食品、国联水产等涨幅均在7%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预制菜之所以热度再次被推高,与本轮疫情密切相关。预制菜具有易储存、方便烹饪、品种多样等优势,加之封闭包装,比之生鲜和外卖,运输中的安全性更为可控,因此消费者对之的信赖和需求持续攀升,预制菜一度成为“囤货”大热门。
上述人士补充道,疫情催化之下,消费者对预制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不再仅满足于便捷性、安全性、口味,也开始关注品类的精细化、细分化,消费选择会更加倾向品牌化。上述变化也给锅圈等预制菜品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力方向。
预制菜再成“囤货”大热门,需求变化驱动各方玩家再进化
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加深,在此番“囤货”热潮之下,预制菜再度成为大热门。
据央视网报道指出,3月以来,全国各地预制菜销量整体增长明显。特别是情况较为严重的上海地区,订单更是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某零售集团食品生鲜事业部负责人向央视网表示,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上海地区近半个月的同比增幅甚至超过250%。
与此同时,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可以看到许多居家人晒出预制菜囤货和宅家烹饪出的预制菜美食,持续引发外界对预制菜便捷性和实用性的关注和看好。
有消费者表示,预制菜作为“囤货”备选,主要是因为储存持久且烹饪便捷。更重要的是,预制菜配备的食材和调料全面,避免了自行单独采购时缺菜少料的窘境。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前期的市场培育,消费者目前对预制菜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认可其便捷高效且口味丰富的特点。而随着预制菜新一轮热潮的兴起,消费者需求或将发生一些新变化。
从需求来看,当越来越多的人把预制菜当做在家吃饭的一部分,家中常备预制菜正成为常态。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平均规模低至2.62人,结婚率低至6.6%。加之疫情推高“懒宅经济”热度,在家吃预制菜的需求呈明显增长态势,且其中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较大,他们对预制菜消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华鑫证券分析指出,预制菜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尤其备受Z世代群体欢迎。Z世代“懒宅经济”渗透率比80后群体高出8%,预制菜消费占比已达34.9%,或将成为预制菜消费主体。
与此同时,预制菜的消费也逐渐呈现精细化、细分化趋势,具备大单品优势和深耕细分领域的玩家可持续获得消费者认同。以拉面说为例,主要推出多种拉面口味的预制食品,其食材包括鲜拉面、调料和配菜等多个调味包;紫燕百味鸡也以卤鸡、卤鹅等卤味制品作为招牌品类;锅圈食汇则深耕火锅、烧烤等所需的半成品食材和配料,并延展至家常预制菜。
此外,预制菜消费逐渐呈现品牌化趋势,在C端市场尤为明显。传统的B端预制菜都在逐渐打造独立的预制菜品牌,如味知香、千味央厨等,同时新零售平台如盒马、叮咚买菜等,也在逐渐开拓自有预制菜品牌,以期占领消费者心智。
可以说,预制菜需求变化驱动着各方玩家进一步进化,不断考验着各家的产品力、品牌力等综合实力。中航证券也分析指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提升和市场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育,有望进一步催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锅圈引领预制菜消费升级,有望成为“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力标准
那么,在消费需求变化之下,以锅圈为代表的预制菜品牌如何与时俱进、持续升级优化,以满足“后疫情时代”的新需求呢?
在预制菜赛道,相较其他品牌,锅圈在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比拼中具有差异化优势。除了火锅和烧烤,锅圈食汇品牌的预制菜产品涵盖快手菜、卤味、自热锅等多元化菜式,共推出了八大品类。借助锅圈,消费者不仅可以快速地实现即热、即烹、即食,还可以将预制的食材和配料进行自行搭配,打破预制菜品类的单一性,真正做到宅家即可享受星级美味。
从锅圈的产品来看,大多生鲜鱼肉、丸类冻品都已经过清洗、切配、加工,部分产品如猪舌、鹿肉、鸡翅等食材更是经过腌制调配,可直接供烧烤、火锅或日常炒菜所用。锅圈这些经过调制的菜品,解决了当下年轻人厨艺不精、工作忙碌无暇下厨等吃饭痛点,以最便捷的食材和搭配完备的配料,让人人都可以当大厨做大餐。
此外,正如许多消费者晒出的锅圈隐藏菜谱,锅圈在标准化预制菜之外,也探索出独有的百搭性,拓展了预制菜的边界,引领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消费的进一步认可。
在锅圈,预制菜不仅仅是一道猪肚鸡、一道酸菜鱼,也可以是猪肚鸡汤烩面、酸汤肥牛。也正因为锅圈的品类和口味众多,甚至成为许多家庭年夜饭、聚餐的重要选择。
分析人士总结道,锅圈深刻洞察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打造在家吃饭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独有的品牌力,深受家中“小白”厨师、以及大厨们的青睐。当下锅圈不仅成为在家吃饭时首要考虑的产品,更是宅家下厨、宅家聚会的社交符号。锅圈的火锅和烧烤等品类供应完备,可供宅家时随时组局聚会,做到从零准备,即时开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1年“在家吃饭”行业发展白皮书》,锅圈是预制食品行业产品标准定义者。凭借其天然优质食材、严控供应链保证产品品质,并在产品端持续创新引爆市场,锅圈已通过鲜明的品牌调性赢得了市场的信赖和认可。
华鑫证券分析指出,预制菜的蓝海新格局已成,但集中度亟待提升。目前,中国前十大预制菜品牌占整体市场比例(CR10)仅为14.23%,对比日本前五大预制菜品牌占整体比例(CR5)64.5%,以及美国预制菜龙头SYSCO市占率可达16%。展望我国“后疫情时代”预制菜行业的发展,锅圈等具有先发优势的玩家中,或将诞生真正的头部品牌。
⑵ 疫情催生“宅经济”补位,零售行业细分领域如何“黑马”破局
一场疫情,一场考验! 新冠对经济的危害竟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4倍:仅半年时间,94%《财富》世界1000强企业经历了供应链中断。 城门失火,池鱼焉能安好? 不确定的风险通过产业链传导蔓延,96%的中国500强企业受不同程度影响。隔离期许多线下门店“停摆”, 旅游 、餐饮、影视等行业备受冲击,约75%的消费者取消相关消费,17%的消费者减少支出。
与此同时,“宅经济”兴起,生鲜电商、网红带货等乘势而上。据Fastdata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额高达1821.2亿,同比增长137.6%,超过2019年全年。
疫情像是一台时间机器,把2030年拉到了2020年 !本来2030年才能够实现的,如今都按下了“快进键”,迫使全球企业加速进入数字时代。这是一个“开卷考试的时代”,提早知道答题,提早布局新业态。
养生 潮: 健康 “复燃”唤醒保健品市场
90年代红极一时的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2017年以一条微博上热搜成为“保温杯铁汉”。一时间,“枸杞+保温杯”缓解着中年危机的尴尬。事隔三年,疫情唤醒了全民沉睡的 健康 记忆。
然而此前,中国的 健康 产业不温不火:美国人口3亿+, 健康 产业占比GDP达18.2%;日本人口1亿+,占比GDP为13%;而我国14亿+,占比仅6.2%,中国目前大 健康 产业规模10万亿。
疫情加速拉开 健康 需求的“阀门”, 沉寂许久的国内保健品行业迎来高光时刻:2020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86个新蓝帽产品获批信息,这对整个行业复苏和新发展释放出信号。
时也!势也! 在“政策加持+消费升级”双轮驱动之下,保健品市场也逐步“复燃”。美云互联网大数据发现:2020年第二、三季度,保健品行业线上销售分别同比增长47%、67%。
同时,保健品也成为年轻“ 养生 族”的标配, “90后”“00后”扛起 养生 大旗,成为消费主力军,双11更是意外掀起“囤货热”:苏宁从11月11日凌晨0点至1点,保健品类销售额增长2.2倍;京东双11半小时, 健康 营养保健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天猫保健食品榜单显示,维生素的销量增长超过1600%,等于增长了15倍。
据预测,2030年中国大 健康 产业将达到30万亿。未来市场空间,正在孕育一片蓝海:14亿人口红利之下,谁先解锁万亿级市场?
减肥潮:酵素、褪黑素等成“黑马”
这是一个“谈胖色变”的时代!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6.8%和3.6%。
成年人一半以上肥胖超重! 据中国卫计委统计,2019年我国肥胖及超重人口数量突破2亿人。“三高”人群不断攀升,肥胖已成为威胁国人 健康 的因子。人人都有一个“减肥梦”,“小目标”催生了减肥消费大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
又快到每年体检时, 肥宅在家,何以解忧! 唯有减肥酵素益生菌双管齐下,增强免疫力补钙加高蛋白。美云互联网大数据发现:2020年菌/菇/酵素的销售额持续“加速奔跑”,夺冠保健品市场,高达50亿元,同比增长69%;同时,褪黑素“异军突起”,同比增长70.1%。
褪黑素缘何成为增量市场的一匹“黑马”?答案不难理解:吃得好,并不代表睡得也好! 调查显示,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3/4的人晚11点后入睡,近1/3的熬到凌晨1点后才入睡。疫情致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3小时,对睡眠问题搜索量增长43%,褪黑素商机无限。
“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深的夜!” 这似乎是加班一族无奈的生活写实。褪黑素,恰似我们“打工人”力争美白最后的“倔强”。美云互联网大数据发现:2019年以来,褪黑素各个季度的销额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20年,电商平台销额高达47367.2万元,同比增长77.5%。
我国减肥消费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睡眠产业规模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在“减肥经济”与“睡眠经济”双重叠加之下,谁将C位“出圈”?
零食潮:果冻、果干蜜饯等受追捧
《舌尖上的中国》着实惹火了中国人的胃,“吃货经济”迎来爆发:中国休闲食品市场零售额已破万亿元,预计2023年增至1717亿美元。“零食代餐化,正餐零食化”趋势渐显,73%千禧一代表示“无法想象没有零食的生活”。《2020全球消费者零食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有88%的消费者购买零食有持平和增长的趋势。
疫情期间居家煲剧,如何才叫“配齐”? 快活不过“左手拿点心,右手执蜜饯,嘴里都是满满的甜蜜感”。美云互联网大数据发现:以点心糕点、饼干肉脯、果干蜜饯为代表的休闲食品持续火爆,其中果干蜜饯3月销量达全年顶峰。
而在爆款果干蜜饯当中,哪些才是“果干届的扛把子”?美云互联网大数据发现:芒果干、槟榔、草莓干、薯类制品和蔓越莓干等备受追捧,即便是大促加持的6月和11月销售,相较于隔离期间3月份的销量,也是望尘莫及。
吃货的世界你可以不用太懂,但 健康 与保健永远都能撬动他们敏感的神经。据统计,全球有54%的成年人依赖零食来获得营养。 只有抓住消费者的胃和心,才能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美云互联网大数据发现:具有“ 健康 背书”的酵素及益生菌等保健品,正在破圈突围,踏上了趋于“零食化”的征程,果冻、口服液剂型销额同比增长数倍,软糖增长201倍,甚是惊人。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商务部统计,2020年我国全年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占GDP的54.3%。同时,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1元。 国富民强,钱会流向何方? 零售行业,或许是新势力的“炼金场”!未来可期~
⑶ 年销量曾超过一亿台,如今却无人问津,微波炉是如何输掉家电战争的
数据显示,2021年1季度台式微蒸烤(台式单功能电烤箱、台式单功能微波炉、台式蒸烤一体机、台式微蒸一体机及台式微蒸烤一体机)零售额28.2亿元,同比下降15.7%。其中,线上渠道零售额达21.5亿元,同比下降17.2%;线下渠道零售额达6.7亿元,同比下降10.5%。
总的来说,空气炸锅作为得益于时代的网红家电,受众群体尚未完全扩散,相比于已经饱和化的微波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想要真正立足于家电市场,仅仅依靠一时的风口是不行的,空气炸锅的生产厂家还要提高技术创新,行业、企业一同发力,才能真正得到认可。
⑷ 农业现代化新方向“宅经济”背景下,预制菜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宅经济”一词火爆互联网,新冠疫情条件下居家办公变成了常态化,与此同时在家里交易也激发出的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宅经济”。没空煮饭或是不愿意出门买东西的群体订外卖、线上电商平台盛行买东西依靠快递公司,催热了“宅经济”宅男女们享有待在家里就可随便选择送上门的乐趣。预包装食品菜肴正式进入大家视线范围,更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群家居餐桌上的“新欢”。艾媒《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强调在我国预制菜市场份额有望在23年提升5165亿人民币。依此类推,2026年约为万亿。实际上,预制菜也不算是一个新事物,餐饮市场的多元化经营规范化之后在预制菜就已经在餐饮市场初试锋芒。
一场相关预制菜的企业飓风如期而至。盒马鲜生等生鲜新零售服务平台,西贝筱面村、海底捞火锅等餐饮连锁品牌陆续扶持。是预制菜股权融资的最佳时期。许多吃瓜群众预测分析称“预制菜无疑是下一个风口”,你也吃、我也吃,万亿元级预制菜销售市场由我们一起来一同建立。预制菜品类的“巅峰时刻”即将来临。预制菜就会出现在公司营养配餐等B端。随着2014年外卖送餐的你追我逐,预制菜领域进到B端放量上涨期。饭店里60%以上是预制菜,实际上顾客并不知道:六成以上饭店菜品全是预制菜。是新冠疫情,让预制菜走上大家演出舞台,初试锋芒。预制菜是真的出风口或是伪的浪潮呢?
⑸ 概括指出宅经济激活新消费的具体体现
1、网上问诊、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2、办公app:“宅生活”给多个行业带来利好。钉钉、腾讯会议、网络网盘、猿辅导等远程办公、教育软件用户数量激增。
3、网络买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拼多多交易量抢眼;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市值屡创新高。
未来前景
可以肯定的是,"宅经济"因危机而繁盛,却绝不会因危机的平复而逝去。"宅经济"产业的逆势悄然崛起,将推动未来一波又一波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
网购平台运用价格优势和快速调货来刺激人气,成功提升营业额,第三方支付平台负责结算;网购经营者竞相提供限时宅急送,使消费者在经济不景气中获得更省心贴心的服务,快递产业因而备受瞩目。
同理,保持"宅经济"产业链畅通活跃的软性设施如网络通讯软件、橱窗推荐软件等;硬件设备如宽带网络以及电脑设备制造商等也将随"宅经济"而起舞。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宅经济
以上内容参考新华网-“宅经济”:还会有哪些投资新“风口”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经济网-“宅经济”激活“新消费” 赋能“新基建”
⑹ 宅经济对大学生影响
根据《大学生宅生活情况调查》,有这些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当上了宅男宅女。首先,网络的普及是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基础。
如果没有发达的网络,我们就不能顺利地在家里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不能进行网上购物。 另外,学校就像一个象牙塔,把我们与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隔绝开来,大学生活既单纯也单调,不及网上的半分精彩。
并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来自父母,满足日常开销。现在的生活成本那么高,如果我们经常出去参加聚会、聚餐或者去逛街购物、去旅游。那么,我们就会入不敷出。 其次,父母给我们积攒了一些物质基础,很多大学生不需要烦恼学费、生活费等费用,渐渐地就养成了这种轻松、闲适、懒散的宅生活方式。
最后,很多大学生发觉人际交往中有太多复杂的事,让人难以应付,受打击后就选择了“宅”。在网上比较轻松,还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渐渐习惯性地逃避现实生活。 基于这些,御宅族在大学生中渐渐壮大。
(2) 大学生的宅生活现状
一般来说,很多大学生都有过连续几天不出门的经历,吃饭叫外卖、买东西上淘宝、买书上当当,与同学、亲戚、朋友的联系可以用各种网络聊天工具。由此看来,大学生似乎没有换衣出门的必要。
大学生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浏览各种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真正地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如果仅是如此,我自己也很赞赏这种生活方式。然而,不在少数的大学生不分昼夜地宅,还宅的很没有水平,不是看剧就是打游戏。
窗帘一拉上,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是艳阳天还是阴雨天。吃剩的外卖、零食可以放在宿舍几天。这样一种颓废的景象基本上在每个宿舍都上演过。 甚至,当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床上放着电脑桌,躺着对着电脑屏幕时,他们渐渐整天整天地旷课。
(3) 大学生宅生活的“后遗症”
虚拟总归离不开现实,有的大学生却分不清两者而陷入极端。这种极端可能会使人类的社会集体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颠覆,因此它必然将造成一些社会病,如抑郁、消沉、暴躁等,带来社会伦理问题。
另一方面,宅人由于平时缺乏运动,易进入“亚健康”状态,不仅损害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其学习质量。而且宅人的语言水平,交际能力慢慢下降,情商也是日渐下降。很多大学生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听耳中音。
每天开起播放器塞起耳机,放着听不完的流行音乐。这样下去,耳膜受损,听力下降。 另外,“校园宅一族”长时间用电脑,眼睛还会干涩,出现干眼症或角膜炎,高度近视者视网膜易脱离。
(4) 如何走出宅生活
首先仔细想想自己的生活目标究竟是什么。“宅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状态,对任何人而言,这都绝对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有着种种对生活的期待和渴求,试着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慢慢激发起改变的愿望,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而且有能力改变的。
然后,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例如,试着偶尔上街去购物,不要完全依赖于网络交易;
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要总是熬夜或是睡懒觉;每当完成一件事时,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增加自信心。
其次,大学生应当从周围环境入手逐渐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来自对他人的沟通和体谅。 只要你真诚待人,心怀友善,学会微笑,乐于不断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敢于开放自己、表达自己,一定会遇到不少真正欣赏你、懂得你的朋友和知己。
另外,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或者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功能、知觉力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提升精力。
⑺ 宅家生意里的新机会
这两年,到家生意的重要性被重提。
短期来看,背后有防疫常态化的影响,原来以到店为主要模式的行业,面临持续的挑战;放到更长期来看,随着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崛起,围绕宅家的消费需求被极大挖掘和激发。多方位购物体验优化,已然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关键命题。
到家服务,从2014年的O2O到如今的即时零售,叫法的变化背后,也反映了这种行业变化:到家服务不再局限于餐饮、咖啡茶饮、商超等个别细分领域,而是往全零售品类扩展,比如手机、服饰; 并且,十年前的第一波O2O浪潮,生鲜电商 探索 到家业务,普遍选择搭建自己的APP;伴随着外卖平台的崛起,大量品牌布局外卖平台做到家;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通过多平台布局私域,去寻找增量。
数据显示, 近半年来支付宝小程序的到家业务进入一段井喷期,尤以零售、餐饮行业为甚。 过去深耕线下和电商平台的零售业,近半年来小程序到家业务交易量同比翻番;今年1月至今,餐饮业接入支付宝小程序的数量同比翻3倍。
到家行业演变背后是什么原因?到家业务等同于外卖吗?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匹配的打法?又如何抓住到家服务爆发的机遇,打开增长新局面?
4月25日,未来消费举办了主题为““宅”经济时代开启-到家消费迎来新机遇”的行业研讨会,邀请了西贝莜面村、老乡鸡、瑞幸咖啡、金鼎轩、村上一屋、便利蜂、多点Dmall、支付宝等在内的多家品牌与平台,共同探讨到家消费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传统品牌来说,如今的一个行业共识是,流量越来越饱和、昂贵,拉新难、获客成本高、触达通道有限且精准率低。 想在电商平台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越来越难;继续讲销售额和用户的增长故事,必须挖掘新的渠道,去拓宽生意增量。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很多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打法,且将私域作为布局重点。比如老乡鸡开始发力到家业务,已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外卖(目前限合肥地区);比如西贝莜面村在疫情后大力发展外卖,又在最近发力预制菜,目标是私域渠道占据20-30%的销售量;多点Dmall的私域规模已经占到整体销量的70%-80%。
“在疫情常态化下,还是要贴近顾客,考虑到家场景顾客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外卖是我们堂食能力的溢出,零售又是外卖能力的溢出,核心的东西是一样的,包括西贝也在做小程序APP等各种平台,核心还是围绕着怎么更好服务好顾客。”西贝餐饮集团品牌营销中心总监孙月阳这样描述其布局逻辑。
对于品牌纷纷发力私域的原因,多点DMALL私域增长运营官路露坦诚, 私域真正的核心在于成本低,且可免费触达用户。 支付宝数字零售北京区域负责人李琳认为, 自建APP、自研数字化系统的成本太高了,可能耗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投入;加上电商、外卖平台的流量变得越来越贵了,企业获客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于是做私域就成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有人说外卖即到家,这样的观点,多位嘉宾都表示并不认同,比如服务快消和IP等品牌的服务商、钜汇联合创始人周聪认为,外卖服务相当于消费者有外卖需求,进行下单。到家业务,更像是围绕着现有粉丝画像、需求,结合品牌的场景,整合或者是创造一个新的场景诉求,帮助消费者发现更多新的需求,更多是给他提供精细化服务,而不是满足外卖诉求。
不同平台有何差异?周聪总结了当前微信、支付宝两大主流平台私域运营的特征: 品牌在微信端运营,更多以工具、私域运营的方式去自己推;支付宝目前算是流量红利期,品牌可以获得公域流量的支持,冷启动期间可快速建立商城的运营。此外,微信算是全域用户平台,支付宝用户人群多以15-45岁居多,社交属性略低于微信,但购买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用户对产品有一定认知,当用精细化权益触达消费者后,社群的流失率更低。
以下为研讨会精选实录,由未来消费编辑整理:
“品牌商家纷纷布局私域背后是什么原因?”
多点DMALL私域增长运营官 路露
对于私域来说它真正的核心在于成本低,相当于可以免费且可反复触达用户,私域这个通道已经成为各大商家不可忽视的比例。
零售业、商超的痛点包括拉新很难,获客成本很高。其次触达通道有限,一是成本比较高,另外一个触达精准度没有那么高,触达的效率是低的。
互联网时代,每个商家的竞品遍布全中国,对于用户来说,他的选择成本极低,现在为什么都在说私域,还是希望各大商家在拉新的同时,能提升现有的用户质量。
尤其是零售商或者是商超、餐饮,它的消费频次高,客单价生命周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方向,对于私域来说,私域只是一个名称,我们想要达到的是成本低且反复触达,并且越来越精准,不管是不是自建APP,还是用任何渠道,建立有效的触点、更优化我的产品,不管建立在哪个触点上,让他的触点更有效且更精准,这是达到提升最有效的。
支付宝数字零售北京区域负责人 李琳
品牌商家布局私域有客观环境的原因,也有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这几年,用户消费习惯明显变化,疫情更是催化了这一点。疫情期间,到店客流的急剧下降、堂食收入的大幅下降,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电商和到家配送服务的需求急剧爆发,到家服务的发展空间巨大,企业对布局到家服务的需求很迫切。
然而,单独建设APP的成本太高了。建设一套数字化系统可能需要千万级的资金投入,企业需要花钱养不少程序员,单干的成本太大了。另外,电商平台的流量也越来越贵了,企业获客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外卖平台收取的平台佣金,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做私域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近半年,接入到家服务的商户数量激增。零售行业过去深耕线下和电商平台,现在也通过私域布局到家服务,到家小程序交易量对比去年同期翻倍。某全国连锁超市3月支付宝到家小程序交易量,交易金额和会员拉新都对比同期增长1倍以上,同时沉淀会员数百万。
餐饮行业也是如此,从1月到现在,支付宝小程序接入到家服务的商家量同期上涨了3倍多。老乡鸡今年3月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线了到家服务,用爆款优惠券做触达工具来撬动。一个月内订单数环比增长40倍。
“疫情常态化下,品牌如何形成一套相匹配的打法?”
老乡鸡会员运营负责人 张洪广
对老乡鸡来说,到家这一块业务已经变成很重要的一块。
关于做私域到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顾客。不然顾客打开其他平台也可以点餐,为什么搜自营外卖小程序呢?基于这个点的思考,做自营外卖这一块本质上是就是要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点很重要,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小程序上搭建了很多的营销玩法,目前基本搭建完成了安徽省大部分区域自配送履约能力。
我们和支付宝联合开展了一些活动,订单数快速增长到单日两千单的规模。想要更好的服务好顾客,运营上就跟中心化平台的做法不一样。公域的做法大家可以理解为通过竞价、排名、曝光,承接的是顾客即时泛需求,打开平台的时候,顾客通过浏览的方式到最后下单,没有很明确很直接选择某个商家。第二个,怎么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首先要选择适合顾客的平台,我们选择了通过支付宝构建私域共同体,在支付宝这一侧准备专属的活动,每次顾客打开给到惊喜温度,从而产生这样的心智记忆。私域,看重的不是你的优惠,而是品牌的温度,比如给顾客准备一张到家的优惠券,传递的是一种安全,手机点餐无接触更安全,做好个人防护,人人都是抗疫英雄。
最后总结一下,做私域到家,一定要考虑好三个问题,第一,你的顾客是谁。第二,你要选择的这个渠道,是可以帮助你更好服务好顾客。第三,要给顾客提供更好的体验。这三个做好了,才能把你的私域做起来。
西贝外卖总监 郗丹
当时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年除夕晚上连夜进行部署,包括外卖部所有人。在门店不能营业的情况下,所有外卖店依然营业,所有的员工在店里过节的员工,为外卖出餐努力,没有骑手,自己去送餐。
第一个要保证周围居民的供给。另外一方面,春节也积压很多的原料,需要外卖这个出口销售出去,最主要一点,在疫情期间,不能让人的意志被消磨,保证每天供应,让整个团队保持很鲜活积极的状态,这是当时我们面对疫情的一个想法。
西贝餐饮集团品牌营销中心总监 孙月阳
现在,家庭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也好,向小型化发展,疫情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又推出了贾国龙功夫菜,还是围绕着如何让人们随时随地吃上一顿好饭去布局我们的业务。在疫情常态化下,还是要贴近顾客,考虑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到家场景顾客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外卖是我们堂食能力的溢出,西贝为什么做外卖,是因为我们做堂食做的足够好,消费者的需求量足够大,开始做外卖。零售是外卖能力的溢出,零售就是热餐冷配,热配就是外卖,所以外卖和零售有区别吗,都是卖给顾客拿回家里,热配送的是热的,零售是冷冻的预制菜,核心的东西是一样的。包括西贝也在做小程序APP,包括各种平台都在试,核心围绕的还是怎么让顾客享受到我们更好的服务。
我们做私域的时候也在思考我们怎么样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让顾客的体验更好,我们一直围绕幸福顾客,一切为了顾客“吃好”的中心思想去思考我们私域的打法,或者是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该怎么做我们的外卖,怎么做我们的零售,这是我们一直不变的核心思路。
村上一屋市场总监 纪磊
村上一屋2016年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堂食+外卖的双轮驱动模式,最开始堂食普遍的面积都是在80平左右,相当于每个门店有8-10桌的座位数,堂食满了以后,厨房还有剩余。
为了提高效率,一定要让我的厨房动起来,用外卖补充了厨房剩余的能量,最开始我们做外卖占到整个品牌三成左右。后来因为疫情爆发之后,整个市场堂食锐减,这时外卖占到整个生意的四到五成。
我理解的到家业务绝对不等于外卖,我觉得到家业务是除堂食以外第二块经济收入,目前我们从平台外卖,公域外卖当时也借助了哗啦啦我们自建的外卖,到今天的抖音,让我们看到了一块风口,直播也好还有目前的内容视频传播也好,这两块也会作为我们目前主抓工具的收入。
目前我们也在用小程序把自己的私域搭建起来,这一块用户忠诚度比较高。另外一个平台流量比较贵,是有痛点的,我们想去 探索 一下零售产品,但日料目前可以零售产品的比较少,所以在疫情的时候,我们衍生了私人定制的服务,做目前到家的增长。
支付宝数字零售北京区域负责人 李琳
通过支付宝小程序等私域做到家,一来,为商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现销售和用户增长的增量渠道;作为商家的自留地,能沉淀商户用户群,进而做二次和多次触达;对于零售、餐饮等商户,有助力商户线上线下全域打通,实现全平台运营,提升运营效率;并且,私域初具规模后,可有效降低运力成本。
就支付宝而言,首先是我们在完善小程序载体的基础能力,可提供到家服务的接口和SaaS模板,助力商户快速上线自营到家小程序,相信也有一部分餐饮商家发现了,目前可以使用支付宝小程序开通外卖接口,平台作为撮合方,匹配商家与运力。
其次,我们坚持的是“去中心化为辅、中心化为主”的开放模式。希望通过丰富的端场景,提供公域流量支持,助力商家冷启动;
并且,我们在App产品体验上做了些改进,以叮咚买菜为例,用户上支付宝搜叮咚买菜,下单了之后,支付宝的首页显眼位置就有消息提醒,实时告知服务进度,我就知道骑手在哪了,几点可以拿到我买的东西。订单支付——服务进度——订单完成——运营复访,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围绕到家服务场景做运营,这是支付宝平台的优势。
“与外卖平台相比,私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钜汇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监 周聪
传统企业去做到家业务包括线上业务,挑战在于,第一,运营能力是否有所突破;第二,成本比较吃紧的情况下,怎么拿出更多的精力、人力去投入到家业务。疫情背景下,品牌有很多诉求是想缩近与消费者的关系,甚至品牌也想跟终端小B以及商超销售的厂去产生直接的关联。
今年在支付宝小程序端发展到家业务,算是井喷期,对比去年形成了指数性的增长,我们预计今年企业会突破2021年五倍以上品牌的用户到家小程序的业务。
关于布局私域的商家,比较直接的可以看出发展私域以及到家业务的直接诉求。
第一,对比电商业务,支付宝小程序销售费减免,对于发展电商业务是很好的利器。
第二,品牌可以通过私域布局直接触达到消费者。
第三,品牌在做私域营销的时候,我们底部可以更游刃有余,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营销。
我不认同是到家服务是线上业务外卖版。到家业务不单是简单服务的提供,更多是基于场景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以娃哈哈为例。原本娃哈哈送水平台非常传统,通过打电话订水,店员配送到家。我们2017年帮助娃哈哈到家完成线上布局和小程序打通,覆盖了21个省市,目前4800多家店铺到了支付宝小程序上,累计用户数突破1000万。并且我们还将服务的二三十家快消品牌的产品放到娃哈哈到家支付宝小程序,给水站赋能大桶水以外产品,增加联动销售。
今年我们帮娃哈哈到家做了一物一码的活动,一共有150亿的二维码覆盖娃哈哈全品类产品上,让消费者完成扫码活动,提供一个小红包。三个月拉新1500万的粉丝。
另外,我们和洽洽合作,在支付宝上线小程序,基于商城的业务,通过会员积分、积分兑换+消费的模式,帮休闲零食品牌做深入,做增量,3个月帮洽洽商城突破300万+的销售。
哗啦啦运营经理 刘宾策
私域流量的价值,分两端,一个B端,一个C端,私域流量最大的价值是在于产生需求和满足需求,在产生需求的同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流量变留量,把流量价值最大化。变现渠道之一就是增加复购,通过精准营销、营销工具或者是用户画像去触达你,给你发券,产生二次消费。从品牌层来说,可以培养新兴用户的群体,像全聚德,用户群体比较老化,但新兴群体不是特别喜欢,你在做B端运营的时候,新品发售可以触达到这些用户,形成未来的消费人群。
C端的诉求,多快好省四个字,私域流量运营能够满足的只有快好省,怎么解决多这个问题,就是异业合作,增加其他的品类给用户做供应。
餐饮行业做私域面临的很大问题,是能给商户提供的产品过于单一。但用户的诉求是无穷无尽的,餐饮行业里边做的比较好的,做私域流量运营比较好的是肯德基,他的APP用户有一个亿,除了汉堡、炸鸡之外,护肤品,化妆品等等都有,通过一个APP满足无限多的需求。可以把线上商城打造成一个广告位或者是经销商,通过高毛利产品来增加利润,从而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