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喜欢淘金的游客,可以去嘉兴的哪处明清地摊经济
无论买不买东西,只要光用看的就已经不虚此行。且不说藏家淘友之间津津乐道的奇闻、广为流传的“拣漏儿”逸事,单是琳琅满目古色古香地铺陈着铜壶陶罐、木雕石刻的摊位,就够看一遍的。
Ⅱ 历史上的古代人是怎么样搞地摊经济的
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成语,买椟还珠、削足适履、郑人买履等等。而这些成语,基本都在先秦。
一、夏商:姜太公靠什么生活?
要摆摊,起码得有个市镇。在田间地头摆摊也不是不行,问题是人流量太小,生意很难做得起来。
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和都邑,也随之出现了贸易。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夏朝遗址就出土了很多贝、玉、松绿石,这些东西肯定不是当地出产,而是通过贸易、交换等手段从外地运来的。考虑到当时不太可能出现门面房和商业综合体,这些商人应该是在市集摆摊贩卖、交换商品。
夏朝之后的商朝,商品贸易更进一步。
周武王曾经形容殷人的贸易行为,“肇牵牛车,远服贾”。由于殷人很善于做生意,所以后世都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同时,城市里出现了专门的交易场所——肆,市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正如《诗经》所说:“南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在市肆里做生意的,大多数是贵族。
至于平民,基本上只是在偶尔来卖一点自己的剩余产品,比如陶器、谷物、菜蔬以及牲畜之类。平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以及出售的商品也有限,所以不可能拥有一间自己的商铺,基本上都是摆摊贩卖。相传姜子牙还没有去钓鱼之前,就曾在朝歌和孟津的市肆内干过“负贩”、屠宰和卖酒的营生,如果没有猜错,他应该也是一个小摊贩。
二、周朝:官商垄断一切
小摊贩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在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
周朝的统治者并不重视市场机能。
在商朝,已经出现经营商品交换这一专门行业的“自由商人”,然而到了周朝,所有的商人都属于官府,正所谓“商工受资”。官府给这些商人的任务是“抱布贸丝”,以货易货,不是赚取白花花的银子。
《孟子》记载,“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而不是“左右望而罔市利”。也就是说,那些商人,无论你是在商铺卖货,还是在地摊卖货,都是在完成政府给的任务,所以市场不发达。
由于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所以老百姓也都“衣服饮食不粥于市”。农民不会拿着自己的剩余产品去市场出售,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摆地摊。而且人民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死徙无出乡”,就算你要摆摊,也只能在本村本乡里摆。但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都是实物,假设你在本村本乡摆摊,真的能把剩余产品卖了换钱,那你拿什么来交税?
这种经济制度到了东周末年已经开始崩溃,《论语》中记载,“白工居肆,以成其事”,众多的私营工商业崛起,在城市里开铺的开铺,摆摊的摆摊。很多家庭手工业从传统的男耕女织,进化到织草鞋、织网、织履、织缟、为鞔(补鞋)······有些地方还因为特殊需要,形成了金属家庭工业。这些家庭会将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导致地摊经济蓬勃发展。
可惜的是,这种较为自由的经济体制,很快迎来了它的末日。
▲圆圈处为表木,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是风向标
政府也鼓励地摊经济,宋代的税务所对经过收税点的过往商贩收取2%的“过税”,对城镇摊贩收取的3%的“住税”。当遇到自然灾害时,政府还会减税。
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强行摊派,使得很多平民通过摆地摊,小本经营,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记载,一个叫秦重的小贩,通过摆地摊卖油,只用了一年时间,便赚到了整整十三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铜钱,《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大概在3文钱一个。也就是说,秦重一年赚到的钱,可以买4333个炊饼。对了,武大郎也是个小摊贩,只不过在阳谷县这种十八线小城,他赚得钱不可能跟京城里的商贩比,但也足够养家糊口,衣食无忧。
即使到了南宋,城市里的地摊经济也依然繁荣。
南宋人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几位小摊贩的发家史,“吴十郎者,淳熙初,避荒,挈家渡江,初以织草履自给,渐至卖油,才数岁,殆且巨万”,“忠训郎王良佐,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这两个人放到今天,都是马云级别的商业偶像。
很多人常常谈到的“美国梦”,即不论家世和背景,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机会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其实这在中国宋朝就已经实现。
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平民百姓可以通过经商来发家致富,我们简直可以称之为“大宋梦”。
可惜的是,这一切繁华,都被蒙元铁蹄蹂躏,成为昨日黄花。
六、明清:衙门里面摆个摊儿?
明清两代,出现近代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工商业市镇兴起,各地交易频繁,商业规模很大。明人的《南都繁绘图》,清人的《盛世滋生图》,展现了南京和苏州两个商业中心的繁华。画中店铺众多,招幌林立,一派兴旺景象。
把目光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帮身上移开,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小摊贩。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对于小摊贩的管理很松,甚至不对小摊贩收税。
根据《清代钞档》记载,雍正在一条上谕中说,“朕闻各省地方,于关税、杂税外,更有落地税之名。凡耰锄、 箕帚、炭薪、鱼虾、蔬果之属,其值无几,必查明上税,方许交易。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至于乡村僻远之地,有司耳目不及,或差胥役征收,或令牙行总缴,其交官者甚微,不过饱奸民滑吏之私囊,而细民已受其扰矣”,于是下令减免。
清政府也不像唐王朝那样重视街道的干净、整洁,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政府也不在意市容。前门大街,也就是皇帝祭天坛、先农坛的必经之所,平时这里都被小商贩们搭席棚卖货所占据,路被棚子挤得只剩一丈多宽。皇帝辇驾要经过,那就赶头几天临时拆去,等皇帝回宫了便又纷纷摆上。
最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竟然默许小商贩们把摊子摆进各大衙门里面,“各司每日常有一种背包人等,将衣服玩物公然进署,陈列满堂,冀图销卖”。政府机关里整天都是“窝窝头,窝窝头,一块钱四个”的吆喝声,公务员还怎么办公?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御史才专门请旨查禁。
小摊贩们除了为城里人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还常常背个篮子、摇着铜铃下农村销货。他们为农民带来做工精美的针线等必需品,成为城市与农村联结的关键点。
有时候,农民们也会挑个担或推个车,把自家生产的蔬菜送进城里卖。他们要么走街串巷吆喝卖货,要么就在庙会附近摆摊经营。当然,谁都想在庙会这种人流量大的风水宝地摆摊,于是小商贩们就内部达成共识,“浮摊俱有一定之规,彼时虽不呈报地面,形式亦无少异”。
当时的小摊贩为了吸引顾客,都开发出一套自己的吆喝声。明末的《旧京遗事》中说京师小贩,“随声唱卖,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品者、何人担市也”。清代的《燕京杂记》则说“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有发语数十字而不知其卖何物者”。
Ⅲ 摆地摊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真的能日赚上千吗
说起地摊大家都不陌生,前段时间地摊经济突然成为了网上热议的内容,很多人都说想要尝试一下,毕竟摆地摊成本低廉但利润空间很大,日赚千元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摆地摊成为了现代最前沿的商业机会。但说起地摊经济,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产生了的,最早是在原始社会开始流行的。
地摊经济的历史悠久,最早是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和每日朝九晚五地工作拿到工资相比,摆地摊的成本低,消费群体大,只要针对某种特定群体来选定出售的商品,的确是可以达到每日近千元的盈利。
Ⅳ 中国的地摊经济,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今年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政府为了激发市场的活力,又让古老的地摊经济回到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这种经济模式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很新鲜的事情,因为这个新项目一出现就连续好几天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可谓是热度很高。但其实,可能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地摊经济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它的雏形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如今的地摊经济自然比古代更有看点。一来我们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先进。而来我们的信息技术也是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地摊经济虽然也是实体经济,但是也有很多活动是在线上进行的。虽然这是为了应对当下疫情而提出来的暂时性的举措,但它的确也是一条可发展的路径。
Ⅳ 百年前的中国人也会摆地摊,那个时候的情况如何
疫情过后没想到地摊经济莫名的火了起来,人们总想着出去摆个地摊卖点东西,有卖冰粉的,有卖烤冷面的,有卖一些装饰品,甚至还有人约一盘打游戏卖多少钱,五花八门。我们看一些古装电视剧就会发现,其实地摊经济在我国好像一直是流行,不管是各朝各代的电视剧,路边总会有摆地摊。百年前中国人是如何摆地摊,或许对你有些启发。
三、民国时期的地摊经济民国时期的地摊经济就比较现代化了,路边有卖衣服的,不过大多是二手衣服都是底层人民的消费,买鞋的商贩,其实和我们现代人也差不多,也有在路边卖凉席的,卖一些纪念品比较好看的手工艺品,一些简单的不需要花太多成本的,稳赚不赔,路边剃头发的各式各样只要你有一门手艺,就不用怕饿死,还有一些儒雅人士,买各种书画扇面。
Ⅵ 摆地摊最辉煌是南宋时期吗
严格点来说应该是古代史中最辉煌。宋朝那时摆地摊的人也确实挺多,从一些古代小说中就可见一斑。如《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抱着一把刀带一根稻草做草标在市场里转一下等有缘人来买就可以了,《儒林外史》也有此类描写卖鸡的。
这样繁荣两宋的夜市,一般都是在三更天就打烊了,但是,这个打烊可不代表市场就休息了,夜市过去了,很快,一到四五更天,早市又开始了。这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四小时的便利市场了吧。
宋朝的经济发展得好那是公认的,经济大好的环境下又怎么少得了底层经济流动的活跃性。
Ⅶ 让人流连的烟火人间,宋代的“地摊经济”到底有多火爆
地摊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经济支出,地摊经济的出现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夜生活。关于地摊经济,可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一个名词,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地摊经济的出现,而且那时的地摊经济也是相当令人震撼的。那么,宋朝时期的地摊经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在宋朝时,百姓的生活水平是相对有所改善提高的,地摊经济也是十分繁荣。
可见,地摊经济在宋朝的发展可谓是空前盛大的,这个程度远远的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我们在无数的诗词和绘画作品中,也能感受到宋朝经济的繁荣和富庶。基于此,宋朝也被评为是中国历史上人们最具幸福感的一个朝代。
Ⅷ 地摊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夏朝就已出现了吗
地摊经济通过总理的呼吁,再经过各大网络媒体的宣扬,最近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就连在写字楼里吹空调的白领金领们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在这股全民摆摊的热潮中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是大家要注意,总理当时说的是“恢复地摊经济”,这说明地摊经济在我国存在已久,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被限制或取缔了,那么最早有“地摊经济”是在什么时候呢?古时的人们对待这种经济形势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图片:周朝的集市画像剧照
经过周朝的折腾,地摊经济歇火了好久,一直到宋朝才又开始了这种经济方式。《清平乐》当中宋仁宗去买大娘做的果脯,就碰到地痞流氓来滋事,目的就是要让大娘去朝廷规定的地段摆摊,如果她硬要在家里做生意就要交“保护费”。
这个片段展现的就是当时宋朝地摊经济的一部分,到了宋仁宗时期,宋朝商业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了,朝廷允许百姓做生意,但是要在朝廷划出的区域里。
这样的方式真的是很现代化,既不会影响到百姓的日常起居,又能够将资源集中化,提高成交率,而且宋朝对于商业的赋税非常低,如果碰到天灾,赋税还会降低。
所以,宋朝的地摊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宋朝靠地摊经济还诞生了不少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