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有广西所有的县城经济排名啊,我要全部的从富裕到贫困的
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 天峨县、兴安县、临桂县、藤县、靖西县、鹿寨县、武鸣县、天等县、大新县、阳朔县 广西经济发展进步县: 南丹县、德保县、象州县、浦北县、全州县、大化瑶族自治区县、贵港市港北区、苍梧县、横县、玉林市玉州区、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荔浦县、宁明县、陆川县、宾阳县、忻城县、兴业县、上思县、西林县、合浦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山县、钦州市钦南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田林县、东兰县、博白县、乐业县、容县、扶绥县、灵山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德保县、贺州市八步区、平乐县、龙州县、灌阳县、资源县、平南县、防城港市防城区、贵港市覃塘区
② 广西最穷的地方是哪里
20-11-13 15:321楼
广西,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同时,广西也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要说广西哪里最穷?有人认为天等、那坡、西林很穷;实际上,下面这10个县才是广西最落后,最穷的。
一、乐业县
乐业,是百色市下辖县;这个有世界天坑之都的地方,经济很落后,2017年人均GDP只有16203元。
二、隆林县
隆林,也是百色市下辖县;这个县地处桂、滇、黔三省交界处,这里除了高山,还是高山,因此经济也很落后,人均GDP只有15110元。
三、大化县
大化,是河池市下辖县;大化是个瑶族自治县,但瑶族占比不是很多,约20%左右。大化经济也很落后,人均GDP为15016元,比隆林县还低。
四、上林县
上林,是南宁市下辖县;一般来说,省会城市周围的县市,经济都比较好。但上林县例外,人均GDP只有15727元。
五、罗城县
罗城,是河池市下辖县;罗城地处云贵高原九万大山区域,经济也是发展缓慢,人均GDP不到15000元。
六、凤山县
凤山,也是河池市下辖县,河池市下辖县,基本上都是贫穷落后的县;有最美县城之称的凤山县也一样,人均GDP为13532元。
七、马山县
马山,是南宁市下辖县;谁也没想到,南宁还有马山这么穷的地方。马山人均GDP只有13487元,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
八、东兰县
东兰,是河池市下辖县;看到是河池的,也就知道东兰县肯定也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没错,东兰县人均GDP只有12765元,排名广西倒数第3名。
九、苍梧县
苍梧,是梧州市下辖县;刚开始看到苍梧的人均GDP的时候,还以为少了一个0,最后确认是12618元。苍梧不应该这么穷,毕竟号称是“中国西部百强县”。
十、都安县
都安,是河池下辖县;要说广西最穷的县,都安绝对上榜,因为都安县人均GDP只有9067元。与防城港的港口区相比,一个最富,一个最穷。
③ 广西梧州有几个县,分别是什么县,那个县最发达,那个县最贫穷
你好,梧州有藤县、苍梧县、蒙山县、岑溪市。现在梧州是代管岑溪市,岑溪市是县级市,目前是梧州最好的一个,蒙山县目前经济还有待提高,是贫困县。
④ 苍梧县的经济概述
2008年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73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2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4亿元,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1亿元,同比增长23.88%;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350万美元, 同比增长51.5%;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9.96亿元, 同比增长38%;外贸出口总额3626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00.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3573元,同比增长16.53%。2008年,该县通过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技改力度,积极扶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认真做好新投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和指导工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全县工业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52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工业增加值29.23亿元,同比增长13.6%。“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1%,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7.2%。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98.23亿元,财政收入12.35亿元。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6.8亿元,同比增长42.2%;财政收入达到8.94亿元,同比增长40.67%;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6.39亿元,同比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31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14元,同比增长25.3%。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梧州市各县(市)首位。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2年
2012年,苍梧县共组织财政收入11.8亿多元,同比增长32.01%,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为夯实财政收入的基础,该县加大对各园区建设力度,及时审核和拨付资金。同时,该县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服务和激励机制,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列入重点纳税企业和商贸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重点扶持,及时解决其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企业包括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上级财政部门共下达财政企业专项资金1200万元。
2013年
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68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排全市第1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6亿元,同比增长28.3%;财政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排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83亿元,同比增长25.60%,增速排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9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82元,同比增长13.7%。 1956年,一些农业合作社办有山庄。1958年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人民公社靠平调大队、生产队的劳动力、财物办起了农场、林场、果场。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纠正农村“一平二调”的错误,这些企业基本解体。1970年以后,中央、自治区、县各级对社队企业逐渐重视,社队企业又得以重新恢复发展。
林场
1970年后,社队办林场重新恢复发展,1972年,有梨端口、倒水、长发、旺甫公社办林场7个,面积6900亩;队办林场73个,面积4621亩。1975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县革命委员会提出“公社、大队办林场,生产队办山庄,全县实现杉木基地100万亩”的口号,大搞开山造田造林,社队林场发展很快。至1977年,全县有社办林场8个,专职管理人员246人,面积16.94万亩,其中杉木面积7万亩;大队办林场176个,管理人员1827人,面积18.4万亩;生产队办山庄1777个,面积13.12万亩。林场以林木为主,兼种水稻、水果等作物。由于发展过于迅速,林场的管理、技术跟不上,种下的幼林成活率低。1979年后,县林业局在技术方面加以指导,提高抚育质量,但因林场面积大,人员少,仍有部分无法抚育。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队林场尚未搞承包,效益较差,一些人员回家务农。因此,很多社队林场无人管理。至1986年,全县乡办林场7个,人员89人,面积42450亩;村办林场31个,人员219人,面积64510亩;队办山庄全部解体。1988年以后,木材价格上升,一些林场恢复经营。至1990年,全县乡(镇)村林场54个(其中乡镇办5个),人员427人,面积120150亩,年产各种木材约5000立方米,松脂约500吨,总收入279.68万元,利润52.38万元,税金37.44万元。
农场
1975年,60年代初停办的社队农场逐步恢复发展。社办农场有旺甫公社农场,水稻种植面积20亩,年产稻谷1.6万公斤,还种植有其他作物和养猪、鸡、兔等。队办农场发展很快,1978年有队办农场150个,农作物种植面积574亩,年产粮10.25万公斤,总收人20万元。农场以种稻为主,品种单一,效益不佳,有的因亏损而停办。也有的改种其他作物,如1984年旺甫乡办农场改以培育果苗为主,改名苗圃场。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场与农民土地纠纷经常出现,农场土地被占,人员回家务农,农场逐年减少。1986年,有乡村办农场13个,从业人员61人,种植面积3170亩,主要种植水果、八角等经济作物和养鱼,年总收入6.11万元。1990年,全县只有乡(镇)村农场2个,人员39人,种植面积800亩,年产水果40吨,鱼1.5吨,总收入6.45万元,税利0.61万元。
果场
1958年狮寨公社办“花果山”,1962年解体。1976年,长发、夏郢、沙头、石桥、梨端口等公社办起园艺场,种植水果和其他农作物。1980年,全县有社队办果场23个,总面积2552亩,年产水果119.15吨,年总收入3.69万元。1981年后,果场自负盈亏,效益好的不断发展,扩大种植面积,效益差的承包给农户,有的逐渐解体。至1986年,有乡村办果场6个,人员88人,总面积3265亩,年产水果248.501吨,年总收入12.52万元。效益较好的旺甫乡办果场,建于1977年。1982年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后,管理人员精心护理果树,引进品种,自培苗木,并间种薯、豆类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1986年,该果场有人员42人,面积374亩,有蓄水池、抽水、喷灌设备,年产柑、橙、三华李等水果144吨,年总收入5.45万元,利润2.18万元。夏郢乡农户办的香蕉种植园,起畦种蕉,蕉株空地间种荔浦芋,畦中蓄水养鱼,经济效益较好。
1988年以后,水果销势较旺,价格不断上升,果场又重新发展。1990年,全县有乡(镇)村办果场13个,人员98人,种植面积3450亩,年产水果252吨,年收入27.67万元,税利6.11万元。
茶场
1973年,六堡公社调集劳力在荒山上开辟茶场,投资90多万元,开辟茶场882亩。此后,狮寨等公社的社队茶场相继办起。至1980年,全县有社办茶场4个,队办茶场17个,总面积3932亩,年产茶叶(干)3442吨(包括林、农、果场茶叶产量)。1981年以后,茶叶价格偏低(70元/50公斤),产量下降(50公斤/亩),成本高(投资占收入50%),茶场连年亏本,于是逐渐转由农户经营。六堡茶场虽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产量也有所上升,但由于价格低,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效益仍然不佳,每年需要六堡茶厂或其他工厂补贴生存,1984年与茶厂合并。合并后效益有所好转,1985年产茶叶94.25吨,产值39.6万元,税利6.1万元,分别比1984年增长40%、26%。1986年后,茶叶销路差,外贸收购量减少,生产又开始滑坡,至1990年,产茶叶28.9吨,产值15万元。 据解放后梧州和苍梧广平、倒水等地出土的文物以及有关资料记载,战国时期苍梧已有青铜铸造、烧陶等手工业。汉、南北朝、宋、元、明、清等朝代主要有青铜器、铁器、釉陶、铸钱、金银玉器等手工业。梧州富民出土的一种西汉初期烧制的纺轮,说明当时这里的纺织工业比较先进。唐宋以后,人和、大坡、石桥、沙头、旺甫、夏郢、新地等地群众自行开采各种矿物,其中以金、银、铜、铅、铁最多。
民国初期,县内工业主要有缫丝、织布、染布、皮革、火柴、酿酒、锯板、粮食加工等。民国14年(1925)后,印刷、缝纫、制鞋业迅速发展。民国21年,苍梧手工业有缆绳、竹篙、棚厂、玻璃器、藤竹、木器、铁器、首饰、皮箱、笔、礼联、纸扎、香烛、冥镪、冷衫(毛线衣)、毛巾、线袜、酱料、盐豉等。民国25年4月,全县民营工业有织造、制帽、面粉、烟叶、制冰、建筑、锯木、印刷、机器、翻砂、船坞、火油、火柴等行业,省营工业有硫酸厂、桐油厂、制药厂、电力厂、自来水厂等。县城梧州有十几间砖瓦窑,冠盖(今大坡)、戎城(今龙圩)、安平(今人和)、贤德(今长发)、夏郢等地办有砖瓦窑。
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的原料、产品的销路受到影响,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民国33年梧州沦陷,一些工厂或搬迁,或停业。至1949年解放前夕,县城梧州工业主要有官僚资本办的广西火柴厂、电力厂、自来水厂、植物油料厂、骨粉厂,私营的兴华电池厂、永光火柴厂、志诚锯板厂、天然锯板厂、裕生碾米厂、利成枧厂、利民印刷厂、西华毛巾厂、篱竹厂、志诚船坞及天和祥、夏生记、艺华、端记、五行、大兴、徐六记、联华8家机器修造厂店,私营工业规模较小,百人以上的工厂只有几家,其余多是百人以下的作坊式小厂。
解放后,苍梧县与梧州市分治,工厂大都在梧州市辖境内,苍梧县只有一些铁器、竹木器、缝纫、食品、酿酒、皮革、修理、香烛等手工业和较大的联安陶瓷厂,机械动力的裕生碾米厂、广同兴碾米厂。
⑤ 梧州市苍梧县经济发展怎么样一般平均工资是多少有没有发展前途啊
苍梧县是离梧州市区很近的一个小县,听说以后将会列入梧州的范围成为一个区.因离梧州市区近,所以有很多人购物都会到梧州来.说到工资,就看哪个行业罗,但基本上都是几百一千这样子的多,说到前景,有点渺茫吧,但主要还是要看你从事哪个行业,如果对这个地方有兴趣的话最好亲自考察一下比较好,因为别人给的也只是一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