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国高速经济还能坚持多久

中国高速经济还能坚持多久

发布时间:2023-02-10 18:31:57

Ⅰ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能不能持续到2050年

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一经发布,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出现了不同意见,尤其是认为经济已经“过热”的声音一时鹊起。当前经济“已经过热”和将来经济“可能过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明辨当前经济是否过热,对于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好“稳中适度从紧”的“度”是相当关键的。 笔者认为,经济过热的说法根据不足,总体上看,当前中国经济尽管高速增长,但是没有过热 。事实上,上半年经济数据恰恰说明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稳健的,并无令人扼腕惊异之处:GDP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7.0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3%,增幅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同比增长83.1%;上半年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41.6%;上半年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上述就是常被引用的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改进之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了,长期增长疲弱的居民消费的增幅创新高了。无奈之处是贸易顺差继续扩大,6月份贸易顺差269.1亿美元,再创月度新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6月份增幅跃升至4.4%。这些具体指标都是经济高速增长下仍属正常范围的现象,不足以据此判定经济已经过热。客观而论,我们大多数对经济过热的判断是一种固有的经验认识。总觉得经济增长超过10%了,投资增长超过25%了,就有过热之忧了。实际上,仅凭经济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多了几个百分点是不能说明经济是否过热的。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严重,在消费增长还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必然通过投资和出口寻找流动性的释放渠道。所以,投资的增长、外贸顺差的扩大都有其内在的因素。我国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成长中的经济体,劳动力无限供给又成本极其低廉,经济快速增长是必然而又正常的。宏观调控所要做的是因势利导,避免经济过热而大起大落、不可持续。那么,有什么指标可以衡量经济增长是否过热呢?有的,这就是当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和生产能力全面紧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经济增长已经过热了,如不控制,较高的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经济波动将不可避免。我们先看当前通货膨胀指标。衡量价格上涨指数的有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等,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企业可以消化吸收部分,也有部分最终会转入消费价格中,但不像CPI那样直接对居民生活影响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受CPI的影响。所以,一般把CPI 作为通货膨胀目标,并根据CPI的变化来确定宏观调控政策。2007年上半年PPI增幅是逐月回落的,而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6月份CPI更是加快上涨,同比上涨4.4%,创2004年9月以来的新高。由此,有人认为经济过热了。其实,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达到了1.7个百分点,新的涨价因素只有1.5个百分点;另一个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整个价格的贡献达到2.5个百分点,占78%。可见,上半年价格上涨最显着的特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而其他方面的价格是基本稳定的,是一种结构性价格上涨,不存在过去那种总需求膨胀引致通货膨胀持续高位上涨的情况。对当前的食品价格上涨既要看到其合理的一面,又要防止产生涨价预期,使物价上涨失控。我们再看生产能力是否紧张。几乎没有疑问,总体上生产能力不但不紧张而且还相对过剩。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基本平衡,甚至多数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真正供不应求的产品比重很小。去年统计局对市面上800多种商品进行了调查,发现70%略有过剩,剩下的30%供求平衡。强劲的生产能力创造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抑制了价格的普遍上涨。有人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部门增长有快慢来说明经济过热也是没有说服力的。经济结构和部门增长不可能整齐划一,存在“短板”也是正常的。只有当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部门的生产能力紧张普遍成为制约整个经济增长“瓶颈”时,才能够说经济增长过热了。从我国的实践看这些基础部门往往体现为“煤电油运”等部门,大家对此特别关注。当经济运行绷得很紧、发生经济过热时,煤电油运就一定紧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进而使增长不可持续,被迫进行调整。但是,我们看到本轮经济较快增长自2006 年始,曾经反复困绕我们的煤电油运却没有构成障碍。可见,从是否出现明显通货膨胀和生产能力全面紧张这两个指标看,当前中国经济尽管高速增长,但没有过热。我们难以想象,可以把低通货膨胀下的高速经济增长判定为经济过热,也许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环境的保护问题,但这不是经济过热这类性质的问题。我们判定当前经济没有过热,不是说当前经济不存在问题,也不是说宏观调控可以放松,而是说要正确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珍惜和维护健康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既要防止经济高速增长向过热转化,也要避免因误判形势、调控过度而损害经济增长,要真正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稳中适度从紧,避免大起大落,切实维护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增长。

Ⅱ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是否还能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生产的煤炭、钢铁、棉花、水泥、纺织品、电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各国首位。近年,我国的银行业、保险业等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文化产业、大众传媒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的美国、欧共体之外的三大经济体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社会财富急剧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中国到2020年,就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普通居民占有个人财富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方面,民主法制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生活局面进一步开明,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更加信心百倍,意气风发。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变化。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展望未来,中国还将会保持较高速率的经济增长。
细分来看,21世纪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根据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变化。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1世纪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主要有:
1、网络信息咨询与服务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网络信息服务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行业。这个行业包含了网上购物、商业信息服务、广告媒体服务、技术信息咨询与服务等等。
2、房地产开发业。随着住房政策改革和住房的商品化,房地产开发业成为一个繁荣兴旺的行业,购房也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件头等大事,房地产开发业也因此面临无限的商机,并因此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咨询、销售业务、物业管理、租借、二手房转让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具有巨大的市场,也具有较高的利润汇报,因此,成为众多房地产投资者的青睐。
3、社会保险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都意识到了花少量投入,保证家庭财务和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保险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4、家用汽车制造业。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家庭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个人对家用汽车的需求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上升,给家用汽车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商家也将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还将带动汽车配件、维修以及相关的技术产品生产业等行业的发展。
5、邮政与电讯业。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对信息传递快接性、同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关通讯产品(如电话、手机、传真机)以及通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的电话与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通讯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这将给通讯业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利润。
6、老年医疗保健品业。专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1.3亿左右,中国也随之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带来很多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的增加。因此,从事老年人保养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社区服务等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并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
7、妇女儿童用品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儿童对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以及她(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些用品上的投入也比较高,并带动相关的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一行业的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8、旅游休闲及相关产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节假日数量的增多,外出旅游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人们旅游休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代用了服务业、运动产品、体育场馆、旅行社、旅游产品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形成了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产业。
9、建筑与装潢业。国内城市的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带动了装修业的发展,室内装饰产品和装修工程承包业成为一个获利丰厚的行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城市居民装修住房的投入大约在2-5万元左右不等,并促进了装饰材料业的发展。
10、餐饮、娱乐与服务业。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快餐业的需求增加。虽然国外的西式快餐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西餐式的快餐业更多地是针对儿童市场。对于中国人来说,更习惯于中国式的快餐,因此中式快餐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目前,我国在欧洲债务危机阴影的影响下,面临通缩的压力,经济增速放缓,以至下滑。市场价格有了连续5个月下降,年内有过一次下调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
中国是除了美国、欧共体之外的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将会保持较高速率的经济发展增速,未来十几年,还会保持8%上下的增长率。到了2020年中国国力就将会超过美国和欧共体,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的第一大经济体。
只有中国国力得到增长,普通居民才会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才会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未来几年改革重点任务:推动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分配制度改革的破题之举,在于打破行业垄断、打破部门垄断、打破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双轨制、对于高收入群体要课以高比率的收入调节税,一次分配追求公平为主,二次分配补充为辅。

分配制度改革,其意义在于,不仅解决目前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动力,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普通民众热切期盼新的分配政策出台,因为关系到普通居民物质生活和幸福指数,也关系到社会公平、社会和谐进步。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尽管如此,新的、合理的分配制度在我国得以实行,还有待时日。

Ⅲ 中国的经济还能持续高速增长多久

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毫无疑问,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就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能力来衡量,中国经济都是当前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国的GDP在2003年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GDP的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了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在人均GDP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与美国相比,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16%左右。假设美国从现在起人均GDP每年保持2%的增长率,而中国为6%,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我们的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这“更长的路”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也应该会更长。最近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再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一文认为,东亚经济赶超最发达经济的一个经验是,这些赶超型经济在他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人均收入的50%之前是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如果这个经验观察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再高速增长35年,因为实现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至少要在2040年前后(按购买力平价估计)。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25年甚至更长时间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或者说,为了进一步缩小人均收入与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吗?

对于经济学家来讲,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口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经济增长”意为国民产出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从而表现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增长需要资本的快速积累。而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国民的储蓄倾向。一个人口结构中劳动力集中于年轻化阶段的经济比一个人口处于老龄化的经济有更高的储蓄能力。第二,增长依赖劳动力的持续投入的增长。而劳动力的增长是人口增长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增长的结果。最后,增长的持续最终还取决于人口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储备主要在农村地区。据世界银行估计,1991年中国有超过7亿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25年来,我们累计大约有1.6亿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或者种植业中转移了出来,在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虽然农业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以上(根据普查,最近降到了62%),但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着下降。在每年的国民收入中,农业提供的国民收入从改革初期的将近40%,降到了今天不足15%。这说明,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力的超常增长以及以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拥有持续增长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国民储蓄能力也显着改善了。所谓国民的储蓄或者积累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中扣除国民消费(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之后的剩余大小。这是可以再投资于经济发展的剩余收入。今天,中国维持了世界上相当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显然与我们的劳动力集中地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20年前,新加坡和韩国也曾经达到过这样的储蓄水平,而今天都已经大大下降到25%左右。在东亚,当前只有泰国的储蓄率与中国内地大体相当。

那么,中国按照现在的这个增长模式能再保持未来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这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这是快速缩小与发达经济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关键),则还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最终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入要素为主要推动力向增长主要由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转变。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当前人口增长的特征和模式。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的出生率水平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大体相当。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而我们则与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的关系。因为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与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计,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在2015年后达到零增长。这个趋势与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估计是一致的。中国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的说法,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总人口的27%,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到那个时候,退休人数将接近在职人数的一半。这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Ⅳ 中国经济能维持多久的快速发展

中国按照现在的增长轨道能保持未来30年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30年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着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则还要取决于我们的生产率是否最终能够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上不断升温的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增长的前景再度成为近来国际主流财经与政治媒体的讨论焦点。在中国国内,倍受媒体追逐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层出不穷。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到出口税的建议;从惊人的贸易增长到频繁的贸易摩擦纠纷,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造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从证券市场改革到保险资金入市,从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到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等。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改革方略接二连三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了一个真正“攻坚”阶段,这个阶段的完成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个新的阶段和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能否实现高速和更有效率的增长,以及这样的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必将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对25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估计与评价

正因为我们的起点比日本和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低,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则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这“更长的路”虽然并不必然保证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但却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应该会更长。

要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实现社会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亲临中国而不是透过媒体记者的眼睛。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到访过中国的海外人士,不管抱有什么政治见解,无不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变化感到惊诧。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依赖贸易份额的提高能力来衡量,中国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在1978-2003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记录在世界经济中是罕见的。经过25年增长,中国的GDP已经升到了2003年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按照美元换算,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的大国,随着中国开始迅速在经济和金融等方面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

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汇率计算,人均GDP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不过,这个数字还是依照了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水平(1�8.27)。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978年以后一直是处于下降模式中,人民币从1.7到8.27兑换1美元。因此,人民币的贬值势必低估了中国当前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一种可以避免汇价影响的估计方法(即“购买力平价”方法)经常被用来重新估算中国的GDP和人均GDP。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美元的购买力在美国和在中国是相同的。按照“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曾估计,中国2000年的GDP超过了5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一半,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按此来计算,那么中国当前人均国民收入实际约为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1/6或者16%,而不是按当前汇率计算的3%。但即使如此,16%还只相当于日本上世纪40年代末、韩国70年代初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份额。

这就是说,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日本和其他少数发达经济的时间要比在人均国民收入上快得多。按照汇率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如果依照“购买力平价”来重新估计,那么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赶上最发达经济的时间还会大大缩短。例如,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劳伦斯·萨莫斯博士(现任哈佛大学校长)在1993年就预测说,如果中美两国各自维持过去14年的增长趋势或者说保持两国增长速度的“差”不变的话,那么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在人均GDP方面,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也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个简单的推测是,假设美国从现在起每年保持人均GDP2%的增长率,而中国保持人均GDP6%的增长率,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而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最近研究,从经济起飞到实现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韩国和中国台湾花了差不多35年的时间,而日本则仅仅用去了17年

Ⅳ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能维持几年

中国还可以继续维持未来8至10年的较高增速的经济增长。
中国过去十年经济总量整整增长了200%,中国经济总量2011年超过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增长方面,2012年各地区城乡人均收入增幅不尽相同,但都在10%以上,基本在12%至17%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速大约在7.8%至8.2%之间。
未来10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多,国家实力更为强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将会更为富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更多。政治体制将会更为优化,政治透明度将会更高。文化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有许多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企业崭露头角,群众的文化生活将会更为丰富多样,大家对于群众文化的参与性将会更强,群众对于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但在2013年,为受到欧债危机冲击后恢复期的第一年,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将更显效,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运行格局,以及市场价格并不会大起大落,将会更为稳健,保持平稳增长。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为中国经济受到欧债危机冲击,市场需求低迷,大宗货物价格降低,工厂开工率不足,失业率上升,但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达到了7.8%,同期印度为6.1%,美国仅为2.2%。201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行业先后实现见底回升,截止一月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6% 以上,今后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2013年经济运行态势将会好于去年,经济增长率有望实现7.8%至8.1%的增长,但既不会大幅增长,也不会急剧下滑。
2012年已经过去,最后一个月经济有两大看点:一是受蔬菜价格上涨推动,CPI将继续回升;二是投资见效,制造业经理指数为50.6%,与上个月持平,从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速已出现小幅回升。
不仅如此,宏观经济在年末出现众多可喜变化,先是PMI等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再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制造业指数连续四个月由负转正,一系列数据成为印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最新证据。
201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8%,较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对应全年增速约为7.7%。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房销售的持续提速,是拉动四季度相应工业生产和消费活动景气度回升的主要驱动力。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8%,经济总量超过50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总量的13%,约为美国的39%,但美国近年仅保持较低水平的增长率,2012年仅为2.2%。
2013年为中国经济恢复期的第一年,但还会稳定增长,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8%至8.2%之间,稳增长成为2013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侧重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不会大起大落,既不会急剧增长,也不会大幅回落,属于经历欧债危机之后的恢复性增长。
但由于钢铁、纺织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及其我国调控政策存在的变数,以及美国正忙于应对财政悬崖危机,美国经济面临6000亿美元额度的财政悬崖,又处于增加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双重夹击,美国经济后期难免重振乏力,如果态势急转直下恶化,将会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使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我国经济增长还会保持较高增速,并且,由于央行存贷款利率处在次低位水平,通胀压力将会轻微加大。
对此,中国的企业界应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应对2013年的经济局势,顺势而为,未雨绸缪,早作计划,拓展市场,以争取生产企业的更好收益。
摆脱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向着工业大国迈进,加速追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国家实力在持续增强,正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从2010年起的10之内,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要再翻一番,到期就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但现阶段我国国民民众社会收入水平高低悬殊,高低差距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大约中共创建100年,就有望和美国平起平坐,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再到2049年,在新中国创建100年的时候,就将会全面超过美国,但美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实力、科技竞争力依然很强,不可小觑。

Ⅵ 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发展多少年

当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引起人们的注意。依旧的国际经济学观点,不会持久,将会发生经济危机。有的则说可再维持20年。我则说将永远持续下去,直到共产主义实现。为什么呢?有人说你不科学或胡说八道,但我是有根据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剌激消费和资源控制问题。把握好这两个因素,经济发展将持续进行,控制不了,经济危机将时起时伏。
1、 刺激消费问题。有人类生存,就有人类消费,而且要求不断提高和加深。但发展速度是有学问的,那就是刺激消费问题。首先使人民的腰包鼓起来,而且是全民的,才能有大市场,才有持续大发展。如加强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工业、科技建设等。
2、 资源控制问题。过去的经济危机,无论局部性或世界性,都是因为资源控制的问题,不是资源不足就是资源过剩,不确定因素多多。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
现在中国的情况具备成熟的经验,完全掌握了这两个经济发展的条件。
a)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存在;
b) 全民致富的指导思想;
c) 打击腐败的功能;
d) 完善的经济科研队伍;;
e) 完善的经济扛杆;
f) 完善的法律体制。
中国共产党有严正的纪律,率领全党乃至全国“令行禁止”,违则将受到查处。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这就有效地刺激消费和物质资源的控制。这是任何国家达不到的。这也是专业经济学家不理解的原因。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的控制能力尚未达到理想高度,不确定因素的估计和发现能力不高,今后将会得到加强。
分析经济不能脱离政治因素,否则无法认识和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可以不断持续下去,即使中国饱和了,还有世界空间。

Ⅶ 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多少年

崔宇最近,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大量的资本投入、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全球化,再加上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看不出今后10年、20年,甚至30年,这些(支撑中国经济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因素会消失”。
虽然樊纲教授点明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因素,但对于中国经济到底还能高速增长多长时间并不太确定,10年、20年还是30年?这可是很大的差距。
或许是受到了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影响,中国人特别喜欢使用三或者三的倍数(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且,往往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也许,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深谙此道,说30年只是虚指(没准儿是10年、20年或者60年呢),具体多少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谁也不知道,只有事后才能知道。经济学家如此信口开河的时间预测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却很值得关注,目前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景并不那么乐观。
20世纪末,在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了20年后,曾经出现了诸如“中国崩溃论”之类的质疑之声,但随后的10年,中国经济依然继续着增长奇迹,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依然木秀于林。但是,奇迹总有落幕的时候,两百多年来,从欧洲奇迹、美国奇迹再到东亚奇迹,尽管经济学家还没有彻底参透经济增长的秘密,但通过对过往奇迹的梳理也正在逐步接近真相,中国理应也逃不出他们的分析框架。
2004年,哈佛大学教授赫尔普曼出版了一个小册子《经济增长的秘密》,几乎梳理和整合了关于经济增长的所有理论。最初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后来发现体现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大,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资本积累的水平;接着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影响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因素,包括研发水平和规模效应等;进而引申出了对国际贸易和制度因素的关注,因为这两个因素不仅影响资本积累,也影响知识积累;同时收入不平等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的神秘之处在于,任何单一因素决定论都可能是片面的,而且个别因素对经济增长同时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比如国际贸易和收入不平等既可能刺激经济增长,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障碍;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持续增长,因为创新带来了繁多的商品种类,这种多样性可能会冲淡创新可能带来的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
尽管如此,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同时影响着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同时也决定一国的贸易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取向。至于什么是制度?简单地说,制度是授权、引导和激励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大多数中国人往往把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制度问题,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见真理并非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个问题却是经济学家难以直面并解决的。
对照中国经济来看,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增长,是奇迹也不是奇迹,因为似乎并没有逃出经济学家所总结出的分析框架,中国依靠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在计划经济中融入了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改革和产权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的生产率。最近10年,改革出现了停滞,开放出现了大踏步的前进,也就是国际贸易因素再助推中国经济增长,某种程度上,收入不平等也加快了物质资本积累的速度(因为富人的储蓄倾向更高,从而保证了高投资率)。
但到了目前这个节点,我们发现,物质资本积累有些过度了,而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落后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特别是人口红利的即将终结,将放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不利影响,而物质资本积累也将因为国际贸易的放缓而放缓;从知识积累来看,研发投入不足,山寨满天飞,国际贸易也没有如愿实现“市场换技术”,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中国是外资随时可以撤出的加工厂;收入不平等的愈发严重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至少迫使政府开始从强调经济发展转向关注公平,从而减弱了政府生产性投资的力度。
面对这样的不利因素,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经济学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到底来自何处。在未来10年内,中国似乎仍然可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比如,通过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一步加大物质资本积累,但在政府财政投资减弱的情况下,银行体系可能要面临过度贷款后坏账增加的风险;外需也还可以依赖,但中国的出口已经占世界出口总份额的10%,达到了日本当年的最高点。
因此,如果中国经济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制度变革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就要求政府缩小权力半径,给公众以权利和自由,不能再让权力的大棒任意挥舞,因为中国经济的蛋糕在权力的切割下已经难以自发成长。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Ⅷ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可以持续多久呢

在武汉大学开幕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五百多位经济学专家、学者就此纷纷发表各自观点并展开激烈讨论。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学年会已成为砥砺学术的平台,成为经济学界把脉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交流盛会。

从一九七八年至二00五年,中国经济以年均百分之九点七三的速度高速增长,比其他十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主体平均高出二到三个百分点。据初步预测,二00七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百分之八以上。而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百分之十三。

武汉大学教授简新华认为,中国能够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其消费潜力和消费需求正处于上升阶段。其次,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证明,这必然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劳动力供给非常充足,虽然出现了老龄化趋势,但是社会的总抚养系数较低。充足的资本储备,也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的日趋完善,也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则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四大焦点问题:中央政府希望宏观稳定,但地方政府却有投资冲动;经济增长动力上,怎样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为主要的动力;经济发展与市场改革出现诸多矛盾,如教育、环境、卫生等问题出现市场失灵;中国经济越发展,面对的国际矛盾也将增多。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投资拉动,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四分之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也有一些贡献。而由结构改革引起的效益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专家分析,未来同一时期,投资占GDP比例提高的可能性却不大。要实现比现在更高的投资增长,中国的储蓄将需要达到特别高的水平。而中国人均收入列世界第一百二十八位,对于相对贫穷的大国来说,通过资本投资实现增长的速度必然下降。

此前有专家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估计到二0二0年,还可以保持百分之七左右的高速增长率。对此,武汉大学郭熙保教授则表示,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利用了资本、技术、人力、结构和制度五大后发优势增长。但今后一段时期,这种后发优势的潜力将下降。他预测,至少近五年内,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年平均百分之九点七三的爆炸性增长。况且,未来中国还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能源等诸多棘手问题。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则称,尽管现在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Ⅸ 中国的经济还能保持高速稳定发展多少年

中国的经济还能持续多少年高增长?大家计算一下,2.5万亿美圆的10%是多少?4万亿以后的10%又是多少呢?哪有一个国家会以10%的速度无停止的增长下去呢?美国的GDP总量是12万亿,倘若它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那么一年的增长量就将等于是半个中国的GDP总和(1.2万亿),这可等于我们改革开放近十五年所积累的成就的全部啊!那可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说,当经济总量达到一个"度"的时候,就不会再高速前进了!所以我觉中国应该会在十年后(4万亿美圆)GDP增长将开始放缓!因为再保持高速增长环境是绝对承受不了的!(尤其在今天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数量上升,生产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也绝对不是短短几十年就能达到的.可见,要让中国经济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还任重而道远啊!

Ⅹ 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中国各方面资源梦维持多少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率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20年左右,并且高速增长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也都比较接近,即都在9%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事实上,最近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趋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日本经济表现为长期的低速增长,1973―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1%,与高速增长时期的9.22%的年平均增长率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一时期情况最好的年度也只有6%左右的增长率,并且出现了两个年度的负增长,①1990―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则仍然保持了7%、5%和6%以上的较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表现较低的增长率或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增长率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避免像日本经济那样,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于低速增长区间,因为同样经历高速增长的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陷入这样严重的困境。’同时,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28美元)的2.3%,新加坡(23063美元)的3.7%,韩国(9728美元)的8.8%,中国香港(23323美元)的3.7%。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发生极为特殊的历史性事件,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会经历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但不会陡然减速。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数量和质量是上升的,因此经济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量和生活质量上升幅度的逐步减少。根据以上判断和近些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做出如下假定: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即2001―2010年,年均增长7.5%,以后每十年减少1个百分点,即2011―2020年,年均增长6.5%;2021―2030年,年均增长5.5%;2031―2040年,年均增长4.5%;2041―2050年,年均增长3.5%。2050年以后,年均增长3.0%。在对中国经济总量进行预测时,我们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做出两种假定,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水平;另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上升。(一)价格和汇率不变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我们首先在价格和汇率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对中国未来经济总量进行预测。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260亿美元,是2000年2.1倍;2020年达到41783亿美元,是2000年的3.9倍;2030年达到71372亿美元,是2000年的6.6倍;2040年达到110839亿美元,是2000年的10.3倍;2050年达到156349亿美元,是2000年的14.5倍;2060年达到210120亿美元,是2000年的近20倍;2100年达到685420亿美元,是2000年的63.5倍。将表5与表3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将达到15505亿美元,超过法国(14554亿美元);在2006年将达到16668亿美元,超过英国(16391亿美元);在2012年将达到25248亿美元,超过德国(25150亿美元);在2056年将达到186689亿美元,超过日本(186429亿美元)。20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6349亿美元,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33253亿美元。那时,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10.9%上升到36.1%,相对差额由89.1%下降到63.9%,但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88028亿美元上升为276904亿美元。如果假定2051―2100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均为3%,则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额不变,但绝对差额进一步增大。(二)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前面的研究是将有关各国的价格固定在2000年,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价格都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50年左右这样长的历史时期,没有一个国家的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名义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与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影响价格和汇率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很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主要不是关心这些国家未来经济总量本身,而是考虑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简化,因为导致按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计算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与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之间产生差别的只是实际汇率(即当期汇率扣除相对价格变化因素)的变化,而不是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本身,如果我们能够预测未来实际汇率的变化,通过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有关各国未来经济总量及其所处的相对位置。可以算出,1960-2000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13%、13%、30%、109%和47%,平均上升了82%。1960―1996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也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40%、51%、87%、140%和77%,五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上升119%。1960―1996年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汇率之所以普遍高于1960―2000年,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实际上都发生了贬值情况。笔者认为,考虑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化,应当剔除这一特殊事件的影响。所以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1960―1996年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更具有参考价值。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同处于亚洲,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的经济增长过程。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上个世纪后半叶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0年左右,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比率不会低于50%。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我们做出以下两种假定,第一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2011―2050年提高1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相同;第二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与第一种假定相同,2011―2050年上升2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也相同。第二种假定的实际汇率增长幅度接近于日本20世纪后40年的水平。第一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18.92%;第二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31.61%。上述两种假定相当于仍然将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由于涉及的时间较短,我们仍将德国马克、英镑和法郎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在这些假定下,中国经济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的结论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只需将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进行比较即可。在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进行比较时,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发生变化。在第一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30年达到10093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98105亿美元),在21世纪中国经济赶不上美国经济;在第二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年达到8940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88879亿美元),将于2048年达到414459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408382亿美元)。第二种假定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假定,上个世纪后50年,只有日本、瑞士等极少数国家的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了200%。相对来说,第一种假定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些。所以,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经济赶上并超过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可能的,但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本世纪末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可能性也不大。

阅读全文

与中国高速经济还能坚持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非事业编岗位什么意思 浏览:911
剑三贴吧卖号鬼故事是什么意思 浏览:953
丽江手鼓美女夏夏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967
黑龙江事业工勤能开多少钱 浏览:485
他说爱情已迟暮真相大白多少章 浏览:281
个体经济怎么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 浏览:116
管理类和经济类逻辑哪个难 浏览:789
追求爱情都有哪些招 浏览:780
诸葛恪替父解围的故事叫什么 浏览:561
经济森林是什么意思 浏览:255
为什么有的人爱情死于婚姻 浏览:645
哪个品牌的广告是讲故事 浏览:953
嗯寓言故事有哪些 浏览:659
建设市场经济是什么时候提出 浏览:586
抽汽式汽轮机哪个工况经济 浏览:295
如何申请婚姻自离 浏览:142
上海婚姻家庭咨询去哪里 浏览:948
178代表什么爱情暗示 浏览:169
我要怎么跟你讲我的故事文案 浏览:195
为什么现在的婚姻不如以前 浏览: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