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用经济生活谈谈如何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的不断攀升.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即最终消费率)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为有效缓解投资消费失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因此,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积极探索扩大消费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全力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矛盾;
2、提薪。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职人员工资。
3、降息,暂停征收利息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
4、调整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千方百计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假日经济,调整限制消费的税费政策等;
5、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6、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免除消费后顾之忧;
7、推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具体来说,还要做到:
第一,全力促进居民增收。一是要将促进就业作为居民增收的主渠道。切实消除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发展进入持续快速扩张轨道;实施就业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财税、用地等支持政策,增加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二是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关键是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流;清晰界定农户宅基地产权属性,推进宅基地流转、置换方式创新,让农户分享土地升值收益。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三是着力增加政府对劳动市场服务职能,加大对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等的公共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转化能力,通过增强劳动市场的活力来根本保障劳动者利益。
第二,着力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切实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放松铁路、电信、电力、能源等基础产业和金融、出版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管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效率、降低垄断收益,最终使消费者获得实惠。对于那些确实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或自然垄断行业,要加快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收益分配原则,避免因垄断因素获取高于其他行业的劳动报酬。二是通过税制改革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加快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充分考虑家庭综合税负能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和抵扣。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将减税负与促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利于就业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给予税收优惠。适时开征物业税,条件具备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特别消费税,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三是以积极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并举,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第三,注重改善消费预期。一是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二是建立全覆盖、保基本、缩差距、可转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方案,逐步完善大病保障制度;探索实施多种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提高社保的统筹层次,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三是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转移支付中财力测算标准与常住人口挂钩,与户籍人口脱钩。加快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增加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
第四,切实增加有效供给。一是通过供给促改革,激活需求潜力。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加快金融、医疗、教育、培训、咨询、文化等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二是加快完善与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拓宽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消费结构稳步升级。三是以新技术、新理念支持和引导新消费。重视智能技术、物联网、新能源、低碳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创新产品,创新供给,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第五,不断提高消费便利性。一是支持合理金融创新,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在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前提下,要在信贷标的、类型、流程和方式上积极支持业务创新,在消费支付终端多元化、安全化上寻求新突破,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合理的消费需求增长。二是大力改善消费品流通环境。支持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消费品领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新兴消费领域发展。三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让民众放心消费。加大打击社会失信行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鼓励诚信经营。
除此之外,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须以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支撑,我国要改变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针对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原因,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加快税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财政对策,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2. 我国如何促进消费发展
在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
其中,全面促进消费包括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这不仅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径。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说明其经济生活的理论依据
①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对策;②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④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⑤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⑥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答对四点,可得满分)
4. 怎样利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1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当社会财富过多的集中在少部分极富阶级人手中时,社会总消费就会太少。所以,扩大内需的根本还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内需旺盛的富余国家,社会财富分配都比较合理,中产阶级为主,极富与贫穷两者较少,呈橄榄形分布。这样的结构,社会总消费才会最高,社会生产能力才能扩大
2生命周期等向前性等消费理论,还补充道,预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消费。必须给人们收入会增长的信心,所以社会必须提倡边干边学,让人们工作年龄越大收入越高
3完善信贷制度,当人们认为未来收入会提高,而现在收入过低时,很多合理消费会延迟发生。完善信贷后,社会消费也会提高。如买车买房的贷款容易程度
5. 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5)如何快速发展消费经济扩展阅读
发展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
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
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应对方法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改革创新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力、解决我国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得重要而紧迫。
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有效应对危机与完善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