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田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随着石油科学和开采技术的发展,油田开发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主要以消耗天然能量的方式进行开发油田。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工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才逐步发展起来,成为石油开发史上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油田都采用注水开发,而是有多种开发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天然能量开发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是一种传统的开发方式。其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投产快。只需按照设计的生产井网钻井,无需增加采油设备,石油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就可流到地面。因此,它仍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方式。其缺点是天然能量作用的范围和时间有限,不能适应油田较高的采油速度及长期稳产的要求,最终采收率通常较低。利用天然能量开发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弹性能量开采油层弹性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与弹簧的压缩和恢复相似。油层埋藏在地下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深处。开发前油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在油层中积蓄了一定的弹性能量。当钻井打开油层进行采油时,油层的均衡受压状态遭到破坏。油层岩石颗粒和孔隙中的液体因压力下降而膨胀,将部分原油推挤出来,流向井底喷至地面。随着原油的不断采出,油层中压力降低的范围不断扩大,压力降低的幅度不断增加,油层中的弹性能不断减少。一般的砂岩油藏,靠弹性能量仅能采出地下储量的1%~5%。
2.溶解气能量开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打开汽水或啤酒瓶盖时,汽水或啤酒会随着气泡一起溢出瓶口。这是因为在制造汽水、啤酒时,加压使汽水、啤酒中溶解了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瓶盖时,瓶内压力下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很快从汽水、啤酒中分离出来,同汽水、啤酒一起涌出瓶口。溶解气能量开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打开油层开始采油后,油层压力降低。当其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高压下原来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就分离出来,以自由的气泡存在。在向井底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压力越来越低,气泡体积不断膨胀,就沿着油层把原油推向井底。
在利用溶解气能量的开采过程中,由于气体比原油容易流动,往往是气体先溢出来。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量大幅度减少使原油变得越来越稠、流动性越来越差。当油层中溶解的天然气能量消耗完后,油层中还会留下大量的原油。因此,只依靠溶解气能量开采,一般只能采出原始储量的百分之十几。
3.气顶能量开采有些油田在油层的顶部存在气顶。油田投入开发后,含油区的压力将不断下降。当这一压力降传递到气顶时,将引起气顶发生膨胀,气顶中的气体就会侵入到储存原油的孔隙中,将原油驱向生产井井底。
4.水压驱油能量开采水压驱油分为边水驱动和底水驱动两种形式,如图4-11所示。无论是边水驱动还是底水驱动,地下油层必须与地面水源沟通,开采时才能得到外来水源的补充。如果油田面积小、水压驱动条件好、水的补给量与采出的油量平衡,那么在开采过程中油田的产油量和地层压力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油田开采效果和较高的最终采收率。但实际中绝大多数天然水压驱动的油田,外界水源的补给都跟不上能量的消耗,因此开采效果不很理想。
表4-2不同面积井网的井网参数
早期进行面积注水开发时,注水井经过适当排液即可转入注水,并使油田投入全面开发。这种注水方式实质上是把油层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一口注水井控制一个单元,并同时影响周围的几口油井。而每口油井又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注水井影响。显然,这种注水方式的特点是采油速度较高,生产井容易受到注入水的充分影响、见水时间早。
采用面积注水方式的条件是:第一,油层分布不规则,多呈透镜状分布;第二,油层的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第三,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第四,可用于油田后期的强化采油,以提高采收率;第五,虽然油田具备切割注水或其他注水方式的条件,但为了达到更高的采油速度,也可采用面积注水方式。
2.人工注气人工注气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用人工方法把气体注入油层中,以保持和提高油层压力。人工注气分为顶部注气和面积注气。顶部注气就是把注气井布置在油藏的气顶上,向气顶中注气以保持油层压力;面积注气是根据需要按某种几何形状在油田的一定位置上部署注气井和采油井,进行注气采油。
三、开发方式的选择对于具体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原则是:既要合理地利用天然能量又要有效地保持油藏能量,确保油田具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产时间。为此,我们必须进行区域性的调查研究,了解整个水压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和油藏本身的地质—物理特征,即必须了解油田有无边水、底水,有无水源供给区,中间是否有断层遮挡和岩性变异现象,油藏有无气顶及气顶的大小等。
当通过预测及研究确定油田天然能量不足时,则考虑向油层注入水、气等驱替工作剂。
注入剂的选择与储集层结构及流体性质有密切关系。当储集层渗透率很低时,注水效果通常较差,油井见效慢。若储集层性质均匀、渗透性好、水敏性粘土矿物少、原油粘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就好。当断层或裂隙较多时,注入流体可能会沿断裂处窜入生产井或非生产层。因此,必须搞清断层的走向和裂隙的发育规律,因势利导,以扩大注入剂的驱替面积。
开发过程的控制,即开发速度也会对驱动方式的建立产生重大影响。开发速度过大,由于外排生产井的屏蔽遮挡作用,往往使内部油井难以见效。也可能造成气顶和底水锥进、边水舌进,影响最终采收率。开发速度过小又满足不了对产量的要求。
实施人工注水、注气还要考虑注入剂的来源及处理问题。注水必然要涉及水质是否与储集层配伍以及环保等问题。注入冷水、淡水可能会对地下温度、原油物性及粘土矿物产生影响。因而需要考虑是否要加添加剂、是否要进行加热预处理等。
显然,向油层注入驱替剂会增加油田的前期投资、设备和工作量。因此,需要对采取该措施所能获得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人们最初向油层注水,是当油田开采了相当长的时间,天然能量接近枯竭的时候,为了进一步采出油层中剩余的原油而进行的。这种做法称为晚期注水。在长期的油田开发实践中,人们发现保持油层压力越早,地下能量损耗就越少,能开采出的原油也就越多。于是就有意识地在油田开发初期向油层注水以保持压力,这种方法叫早期注水。目前,世界上许多油田都采用了早期注水。我国的大庆油田,在总结了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本油田的特点,在油田开发初期就采用了边内切割注水保持油层压力的开发方式。生产实践表明:由于油层压力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油层能量充足,油田产量稳定。
由于水的来源广、价格便宜、易于处理,而且水驱效果一般比溶解气驱等驱动方式好,我国有条件的油田都采用注水方式开发,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它是我国现阶段科技水平的产物,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此外,为了实现有效注水,还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尤其是工程工艺方面的措施,以提高水驱效果。
总之,人工保持油层压力的方法,要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② 大庆油田四条要求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这是大庆油田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大庆油田,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截至2021年12月8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再次突破千万吨,连续20年产量超千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86亿吨,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开发技术,有力推动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四条国家保障依法设立的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的合法权益。国有矿山企业是开采矿产资源的主体。国家保障国有矿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③ 大庆油田是怎样开发的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黏度高(地面黏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83%~86%。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④ 如何合理开发才能成功
当石油科技人员通过地质勘探工作,把油田的大小、储量、油层性质及分布规律等自然条件基本搞清楚之后,就着手准备打开埋藏千万年的地下石油宝库,让滚滚的“黑金”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这时油田也就由勘探阶段转入开发阶段了。
要开发好一个油田,就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油田开发方案,简单地说,首先要对多油层油田以含油层为基础,把油层分类排队,选定开发方式;其次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确定保持能量方法;再者要选定合理的布井方案。
一个油田往往含有多套油层,有的多达几十层甚至上百层,而且每一个油层的性质又不完全相同,有的渗透性好、压力高、出油多,有的则出油少,有的油田采用了“一井多管开采多油层”和用封隔器把各个油层分隔开来“一井单管开采多油层”的工艺技术,尽量多采出地下的石油。
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对不同性质的多油层,采用分别开发的方式,对提高油田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有很大效果。这是因为分层(组)的油层性质比较相似,不仅减少了好油层与差油层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层(组)的油层性质,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和布井方式区别对待,使每个层(组)的油气开发更加合理。
布井方案就是要确定油井打在油田的什么位置上,让每口钻井都能穿透油层,尽可能多地了解、控制住地下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量,而且,要使每口油井长期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满足一定的采出速度,还要利于不断认识、不断调整,达到比较经济的效果,以保证更多的石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要从油田的地质情况出发,计算油田全部钻井、开采等钢材、水泥、油料等消耗费用、基建投资、劳动生产率和原油成本等,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评价布井方案和开发方案是否合理。同时要综合地质条件,如油层压力、油层物理性质、油层深度去全面考虑、综合评价。
在油田的开发工程中,布井方式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布井的方式有很多,总的讲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排状布井,也称行列布井,就是把钻井按直线一排一排地分布,或者按环状一圈一圈地布井;第二,网状布井,也称面积布井,就是把井按一定的几何图形均匀地布置在整个油田的区域内。不同的开发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布井方式。
当油田的石油开采到一定程度时,为了保证油层的压力,就应有计划地向地下油层内注入水,把油从深部“托”到油井中,利于开采。对于人工注水开发方式的油气区而言,生产采油井的布井方式和注水井的布井方式相适应。通常,对于油层大面积连通、分布稳定的优质油层,采用行列注水布井方式;对于分布不稳定,形态不规则的差油层,采用面积注水布井方式,以便充分发挥人工注水作用。对于靠地下自然能量开采的油田,在选择布井方式时,要考虑油田的形状、大小和能量来源以及油层物理性质等,以便在开采过程中充分利用油层的能量(图39)。
图39油井集中控制示意图
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的科技工作者与工程人员,比较正确地解决了认识油田特点与开发油田的关系,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内部横切割的布井方式,选择了合理的井网,油田高产、稳产几十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油田一旦投入开发,地下沉睡了千万年的油藏平衡状态就会被立即打破。和石油同时封闭在岩石孔隙中的还有天然气和水,这些“孪生兄弟”在地下的运移较为复杂,而且它们的存在状态和运移特征与岩石的物理性质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某些岩石的孔隙、裂缝较多,内部所储存的油、气、水也多,但孔隙与裂缝之间的连通若不好,大量的石油与天然气就被死死地封到了孔隙、裂缝之中,开采不出来。有的石油太粘,即使孔隙、裂缝的连通性很好,流动起来也很不容易,同样不容易开采出来。
为了及时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与地质人员密切配合,通过生产实践,经常进行油田的地下动态分析,用计算机进行油藏乃至全盆地的静态与动态模拟,弄清开发中哪些油砂层被地下水淹了,哪些含油的砂体还可能留有尚未采出的“死油”,进而为采出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调整方案。
天然气的开发与石油开发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天然气的流动性更强,压力突然释放往往会引起井喷和爆炸,在开采中的工作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
⑤ 大庆油田勘探坚持转变发展方式
面对新的形势,为实现勘探发展目标,勘探发展方式需要实现4个转变:
(1)调整勘探思路,突出储量动用(随时可以开发利用的储量),实现工作重心从“一切围着指标转”向“一切围着效益转”转变。统筹兼顾,下一步勘探目标按以下3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为评价勘探目标,指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规律已经基本认识清楚,勘探方法已经基本明确,并具有一定规模可优选的经济有效可动用储量。这类地区要加快评价,尽快提交储量。第二层次为甩开预探目标,指目前基本规律还没有认识清楚,勘探重点是以盆地评价或区带评价为主,重点是认识地质规律。甩开区要加强地质综合研究,打一口井研究一口,控制节奏。第三层次为储备勘探领域,指对大的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证实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有效勘探开发的领域。这类地区勘探实物工作量要暂时放缓,要加强地质规律研究和工程技术攻关,寻求有效的勘探开发方法,为将来做准备。
(2)强化项目管理,完善勘探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管理方式从“生产技术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强调项目经理是勘探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是勘探部署和生产运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实行勘探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是强化勘探项目管理,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环节。勘探项目经理在勘探部署决策和生产组织中,既要考虑技术的有效性,更要注重经济可行性,实现管理方式从“生产技术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的转变。
(3)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缩短从储量发现到产能建设的周期,实现从“追求地质储量”向“追求商业储量”转变。按照“预探重在发现,评价重在落实,兼顾产能需要”的总体原则,预探与评价联合部署,整体优化工作量,努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有效缩短从预探到建成的产能周期。
(4)拓展勘探领域,实施综合勘探,实现经营思想从“单一油气勘探”向“以油气为主体多种资源综合勘探”转变。这个转变不仅提高大庆油田的总体效益,而且可以使国家矿产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并对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有益处。
⑥ 开发油田有什么意义
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并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油田勘探开发等重大成果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以及“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庆品牌;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1、油田开发要以注水为纲,实行早期内部切割注水和分层注水,以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井长期自喷开采,使生产管理主动。
2、油田开发初期,应采用较大的井距,合理布置井网。同时在油田上应先开辟生产试验区,比较详细地掌握油田的静态和动态特征,从而指导全油田更有效地进行加密钻探和合理地投入开发。
3、大力开展油田的地质研究,合理和严格地划分开发层系,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和合理布置井网,既要发挥各类油层的生产潜力,又要为后期调整留有余地。
4、尽量采用最先进的开采技术。如在采油工艺方面,大力发展和采用分层观测、分层采油、分层注水、分层改造和分层调整控制等工艺技术,做到合理的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达到较高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产年限,进一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⑦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大庆油田的现状如何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大庆油田有以下几个现状问题:第一,资源接替不足。第二,开采难度大。第三,开发成本大。第四,油田产量比例降低。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大庆油田的现状如何?大庆油田现状并不乐观,至少是石油这一方面来说,油量少、含水多、油量分散、开采难度大、成本增加,这是资源开采必然遇到的问题,但是大庆油田也增加了对天然气的开采,目前可开采量是非常乐观的,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⑧ 油田开发决策的经营方针影响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60年代初开始投入开发,当时提出的开发方针是“长期稳定高产”,这个方针是根据当时我国国情和油田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外受经济封锁,内部经济落后,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仅仅依靠玉门、延长几个又老又小的油田和50年代刚发现的青海冷湖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微薄产量苦苦支撑,相当多的石油产品依赖进口。等发现了世界级的大庆油田,人们欢喜若狂,大庆油田成了中国的宝贝,成了中国人民的骄傲。当第一车原油运出大庆的时候,人们欢呼“用洋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显然,大庆油田“长期稳定高产”这个开发方针在当时是正确的,它主要是立足国内,追求长期稳定,追求高采收率,并不是为了追求高利润,大庆油田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大庆油田从发现到现在,已经走过40多个春秋,开发方针早已逐步改变为“追求效益,持续发展”。中国的国情也与过去的情况大不相同,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年产亿吨以上的产油大国,并已进入世界石油市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石油企业再不是一家垄断,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谁能抓住了商机,谁能占有资源,谁能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谁就能赢得市场高额的利润,所以,当前油田的开发方针总体而言,就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发好油田。
油田开发方针是战略性的,它受政治、经济、油田特性以及开发阶段等制约,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要历史的去看待,不能简单地否定“长期稳定高产”,也不能套用老一套开发方针去指导现在油田的开发经营活动,而应该从油田实际情况出发,与时俱进,做出合理的开发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