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税源的税源分类
经济税源的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对经济税源进行划分归类,其目的是对不同税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与预测,达到有效管理。
1.按税源的自然状态,可分为自然税源和再生税源
自然税源是指自然存在的税源。如对资源征税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开发资源,就必须依法纳税。再生税源是指经过劳动创造后产生的税源。如对产品或商品征税。税源的大部分是再生税源。
2.按税源的变化程度,可分为静态税源和动态税源
静态税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大,可稳定地为税收分配提供收入的税源。静态税源是保证税收收入完成的基础条件。动态税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大,不能稳定地为税收分配提供收入的税源。对于动态税源,应加强对其管理,使之朝着有利于扩大税源的方向发展。
3.按税源可构成税收收入量占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可分为一般税源和重点税源
一般税源是指可供税收分配的收入较少,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的税源。一般税源户指的是一些年度创造税收收入的总量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重点税源是指可供税收分配的收入规模较大,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税源。重点税源户指的是一些年度创税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单位。
4.按税源的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税源和无形税源
有形税源是指能看得见的税源。如产品销售收入、利润额、房产等。无形税源是指看不见的税源。如行为、专利、特许权、商誉等。
B.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多少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10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2至2021年这十年间,中国综合国力显着增强。9月13日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多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讲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3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6%的增速,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我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人均GDP水平实现新突破。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
同时,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3万亿元,按同口径计算,2013至2021年年均增长5.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2021年末达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农业、交通、信息通信、能源……十年间,一系列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有利条件。
农业方面,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13657亿斤,比2012年增产11.5%,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5至2021年,谷物总产量保持在6亿吨以上,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水果、花生、籽棉、茶叶等农产品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步伐加快。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
交通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2012至2021年末,铁路营业里程由9.8万公里增加至15.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由不到1万公里增加到4万公里。公路里程由424万公里增加到5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9.6万公里增加到16.9万公里。2021年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8736公里,拥有运营线路的城市达51个。
十年来,“宽带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实施,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216亿GB,是2012年的252倍。2021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比2012年增长83%;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3%,提高30.9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5G基站总量占全球比重达60%以上,居全球首位。
此外,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23.2%,年均增长2.3%。2021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692万千瓦,比2012年末增长1.1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引领者。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创新成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词。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956亿元,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7%;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已接近OECD(经合组织)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进,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2021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62万人年,比2012年增长73.1%,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
投入增长的同时,创新产出也不断扩大。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基础前沿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大飞机制造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国内外专利申请授权量460.1万件,比2012年增长2.7倍。
(原标题: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赵语涵
C. 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
一、地税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07年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税源基础。
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个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山区小县,必须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税源结构体系,是确保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县各部门都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理念,强化效益财源意识,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税收总量。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工业企业持良性发展势头,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76万元,同比增长55.6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工业用电量同比也增长了10.7%。但是,制造业对县的税收贡献并未占主导地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县工业园区建成的“板块财源”;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型企业、民营型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利用是全国的`“竹乡”优势,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比重。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税源渠道。
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上高县、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当前,县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构建新的行政、商务、消费中心等核心圈。同时,将现有的建材市场、商贸广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县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入口的机遇,以新建设的县城汽运城为平台,加快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三是以国家级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官山”为龙头,深度开发洞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黄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宝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渊明故里等旅游资源;同时,配套建设集住宿、会议、旅游、娱乐等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发展壮大县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和地方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房地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采取“适度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仍处于一个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应当坚持“城市经营”理念,优化房地产业市场要素培育,努力实现长期经营、健康协调、温而不火。在土地供应上,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有序、适度、递次;在企业发展上,注重滚动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继续保持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加强税源监管,提高税收效益。
加强税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实现税源向税收的转化。二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税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加强重点税种征收、重点税源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征管的同时,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完善零散税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六)落实优惠政策,培植后续税源。
税源增长点的建设不仅在于营建,更在于扶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短期看是减少了税收,但长期看则是培植了税源,增加了后续财力。因此,要转变观念,着眼长远,坚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税收科学发展观,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扶持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可涵养税源。
(七)创新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
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地税部门要以优化纳税环境和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日常的纳税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要牢固树立公正执法和公平税负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要规范办税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办税,节约纳税人成本,建立和谐的经济与税收发展环境。
D. 税源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是经济发展总量决定了税源总量,进而决定了税源管理的工作量。
二是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税源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税源管理方式的改变。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税源的不断增长提供可能,而停滞不前、难以升级的产业结构在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税源的扩大。税源管理方式应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予以调整与完善。
三是不同行业决定了不同特点的税源。由于行业经营特点存在差别,由其决定的税源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税源管理方式方法选择应充分考虑税源自身的特点。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规律决定行业税源呈现不同特点;企业会计核算真实与否,影响其税源真实规模的大小;企业经营交易方式的多样化给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税收征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除了税收立法之外的整个税收分配过程的全部工作,即税务机关围绕税法的贯彻执行,组织税款入库以及开展与之相关的所有工作。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与基层税源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因此,税收征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税源管理的过程。建立高质量的税源管理机制与建立完善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是统一的,其基本标志主要有二:
一是税收征管高效率。一般是指税源管理活动中成本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征收同等量的税收而花费的成本较低。
二是税源管理高效力。是指征税人具有较高的税收执法水平,纳税人具有较高的照章纳税水平,反映了现代社会较高的法治水平。 外部信息,是指来源于国税系统之外的与税源管理密切相关的纳税人涉税信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一是地税部门。从具体业务看,国地税合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例如:在货物运输发票管理方面,两家可以建立信息交换与网络共享机制,地税部门可定期向国税部门通报运输公司登记与管理信息,并及时回复国税部门发出的可疑发票协查函;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不符”、”缺联”和”重号”等发票,国税部门应于当月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与地税部门相互通报,严格审核检查。在运输发票开具方面,国税部门可与地税部门协定,开票单位在运输发票或运费清单上必须注明承运车辆牌号,代开的货物运输发票必须注明完税凭证号,以备国税部门核查。
二是工商管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事项中,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较为重要,还应在经营监管等方面扩大合作范围,真正达到共同监管业户经营的目的。
三是司法机关。严格税务执法,离不开公安、法院等相关司法机构的配合,主要体现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
四是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负责国民经济等相关指标信息的调查、测算与公布,这些信息对其他相关经济职能部门包括税务部门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五是各金融机构。在当前信用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对税务部门强化税源监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地方党政机关对税收工作的行政干预。有些地方政府对税务机关在组织收入、税收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干预较大,在一定程度E影响了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纳税人素质高低。纳税人丰富的经济税收知识、较强的税法遵从度有助于税务机关提高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的效率,相反,则会降低税源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
三是无形制约因素的影响。此处所谓的无形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国民的道德意识与思想素质等。
E. 税收详细资料大全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F. 中国总经济是多少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G. 重点税源是什么意思
重点税源是企业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纳税额相对比较大,国税局才将其纳入重点税源,通俗的说法就是纳税大户。
一、关键指标
一般重点税源,在国税和地税都要求报的.
在重点税源企业上报的众多数据指标中,描述税源形势的四项关键指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收入或经营业务收入)、企业利润总额、计征增值税销售额和计征营业税经营收入。这四项数据指标是我国四大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征收的直接参考经济数据。其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一项综合税源指标。企业利润总额、计征增值税销售额和计征营业税经营收入分别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存在直接联系。由于这四大税种的收入占全国国内税收收入的80%,所以这四项指标直接反映了我国税收收入的形势。
二、宏观经济
重点税源与宏观国民经济形势具有一致性发现宏观经济形势与具体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一直是税收分析人员关注的焦点。因为税收征管的直接依据是具体纳税人收入状况,而不是GDP总量。也就是说,税收收入的事后分析可以用GDP、宏观经济形势说话,但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纳税人的收入为依据。同时,社会学界和国际社会对我国近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时发出疑虑,迫切需要另有渠道直接反映生产经营企业的具体状况。
法律依据
《税收征管法》第四条第二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条第一款
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条第二款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
H. 税源、税基、税本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税源是指政府征税的经济来源。
税本是产生税源的基本要素。
税基是指政府征税的客观基础,它描述的是政府征税的广度。
2、所指不同
税本是主要指人力、资本、土地。
税源主要有所得、劳务、财产。
税基是指政府可以据以征税的对象可分为经济税基和非经济税基。
(8)税源经济总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一、税源的分类:
1、税源的变化程度
静态税源: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大,可稳定地为税收分配提供收入的税源。静态税源是保证税收收入完成的基础条件。
动态税源: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大,不能稳定地为税收分配提供收入的税源。对于动态税源,应加强对其管理,使之朝着有利于扩大税源的方向发展。
2、税源可构成税收收入量占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
一般税源户:指的是一些年度创造税收收入的总量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
重点税源户:指的是一些年度创税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单位。
3、税源的存在形态:
有形税源:指能看得见的税源。如产品销售收入、利润额、房产等。
无形税源:指看不见的税源。如行为、专利、特许权、商誉等。
二、保护税本是西方财政、经济学者提出的一项税收原则。
不过,保护税本是就整个经济而言的,国家在运用税收杠杆过程中,有时也要限制某些经济单位或经济活动的发展。这是保护税本的另一种形式。
国家的税收只能征自税源,不能征自税本。
I. 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增值税、消费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企业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证券交易部分)、中央税的滞补罚收入、车辆购置税等组成的。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9)税源经济总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税收的职能:
组织财政:
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不论货币形式或者是实物形式)的一种分配形式。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原生的最基本职能。
调节经济:
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监督经济:
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税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体现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合理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
参考资料:网络--税收
J. 税收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急,请高手解答,文盲爬开,别来害人!!
税收分析应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税收弹性分析。税收弹性是税收增幅与经济增幅的对比。开展税收弹性分析,可以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作出判断;可以通过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原因的剖析,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因素,从中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弹性分析是深化税收分析必须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在税收分析中具有普遍意义。在开展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中,不仅要从总量上进行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弹性分析,而且要从分量上、从税种、税目、行业以至企业等税收弹性看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做好税收弹性分析要注意剔除税收收入中的特殊因素,以免其影响真实的弹性,掩盖税收征管中的问题。根据目前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与增加值、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的弹性分析,积极进行消费税、营业税各税目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弹性分析,加快开展各地方税种与对应税基的弹性分析。通过深入细致的弹性分析,深挖税收与经济不适应的根源,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税负分析。税负是税收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对比。开展税负分析可以反映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力度和成效,从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税负分析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首先,要进行地区、税种和行业的宏观税负分析,如地区税收总量与地区经济总量对比,工商业增值税与工商业增加值对比,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对比,行业税收与行业经济指标对比等,反映宏观层面的税负情况。其次,要利用微观经济和税收数据开展针对企业层面的微观税负分析,如企业销售收入与实现税金对比、计税所得额与应纳所得税对比;还要将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分析相结合,进行税负综合分析。税负分析中要注意进行五个比较,即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的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宏观税负比较、同行业税负比较、税种税负比较,以及企业税负与所属行业平均税负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来揭示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的差异,揭示地区、行业、企业以及税种税负之间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据此评判检验税收征管的努力程度,按照“宏观看问题、微观找原因”的思路,将问题提交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真正找出管理上的漏洞。
三是税源分析。税源是经济发展成果在税收上的体现,是税收的起点,因而也是税收征管、税收分析的起点。开展税源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真实税源状况,判断现实征收率,并据以查漏补缺,应收尽收。但长期以来,我们将税收分析、加强征管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从申报、征收到入库这一过程上,忽视对真实的税源状况的分析监控和管理。可以说,不研究税源,不分析税源,不了解税源,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就是一场空谈。深化税源分析,就是要将税收分析环节前移,将应征数纳入到税收分析中来。不仅要分析纳税申报表上的应征数,更应该分析反映真实税源的应征数。
为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利润和税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进行评判。要积极引进工商、银行、统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外部数据,实现各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信息的比对分析,解决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准确地判断企业税源状况,提高税收征收率。还要通过对各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加强各税种税基的研究,推进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能力估算,从宏观层面对各地、各税种税源状况和征管力度进行测算分析,努力减少税收流失。
四是税收关联分析。税收关联分析主要是对有相关关系的各类税收数据进行的对比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发现企业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中的异常情况以及税款征收中的问题。如发票销售额与申报表应税销售额、申报应征税收与入库税款和欠税、增值税与所得税、房产税与契税、宏观经济和企业财务与税收税源等数据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性。通过不同数据的相互分析验证,可以发现税收管理上的问题。关联分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如通过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对进、销项税金的对比分析,国税、地税间就交通运输业发票开具和抵扣情况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海关完税凭证、农副产品发票、废旧物资发票等进行的对比分析,直接带动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推进,各种数据信息量迅速增加,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税收会统核算数据、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以及经济部门和企业财务等数据,开展税收关联分析,及时、有效地发现税款申报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税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