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的问题。
2.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问题。
3.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问题。在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过程中,社会就业的问题。
4.劳动者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完全一致的问题。
5.国际贸易竞争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问题。
6.资源利用率较低,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的问题。
‘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冲突冲突是什么最好是英文版
whether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what is the conflict?
我没时间写英语,就这样中文吧,希望这些观点对你有用!
肯定是不冲突了,只是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们国家对环境问题没有重视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导致出现了两者不平衡,造成我们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事实上,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冲突,
首先,环境是第一位的,是我们以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基础,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是目光短浅的选择。其次,经济发展不一定非要污染环境,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不应该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给社会带来负的外部效应。最后,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应该是互函互动的,好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我们用一部分社会财富去治理以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两者不存在冲突存。只是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互相关联。
‘叁’ 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是否相矛盾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务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肆’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否冲突学术点
不冲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嘛
主要答:坚持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再大力发展科技,依靠科技力量努力将而这和谐统一,同时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辅助政策实施……差不多就行了
从国家政策和自身说说就差不多了吧
‘伍’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冲突,如何走出困境
人口:持续增长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消耗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资源:再生与不可再生,可再生的说能源再利用,不可再生的说保护。
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要分开说。社会环境要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自然环境要说保护。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一切都围绕着经济展开。
这东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你给我发站内信好了。
‘陆’ 当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起冲突时,应依据什么原则来处理这一矛盾
当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起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柒’ 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社会进步过程的永恒主题。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矛盾或相互冲突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旅游队环境的消极影响,是环境与经济间不协调的具体表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矛盾关系或相互冲突关系,旅游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可以概括为旅游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拓展资料】
所谓旅游环境污染一般有两种含义:
1.指来自旅游和其它方面的有害物质和废弃物质等,排放到环境之中,这些物质的数量聚增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自然界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状况恶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及旅游的观光浏览条件遭到损害。们称它为旅游的自然污染或物质污染。
2.指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对旅游接待地的人文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称它为旅游的社会污染或精神污染。
不论是自然生态旅游环境,还是人文社会旅游环境,如果人为(也有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质或人为造成不良影响,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旅游环境污染,从而使旅游环境质量下降。
如果不是由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废弃物质等对旅游环境造成不良和消极影响,我们习惯上称作旅游环境破坏。比如,过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一些部门和单位炸山采石,乱建房舍;大量的文物古迹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受侵蚀、坍塌、盗窃、损毁之害;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对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乱捕滥杀、随意采摘,使不少野生动植物濒于灭绝等等。
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然导致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甚至使有些旅游资源枯竭或消失,还会影响到可更新旅游资源的增值,这样最终将影响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受到影响和限制,必然减弱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又会造成旅游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捌’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哪些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2类社会问题。
第一类是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而带来的问题;第二类是新事物、新观念与传统事物、传统观点相冲突的问题。
(8)经济发展与什么冲突扩展阅读: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转型过程中的结构调整产生再生生产力。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二:转型对人的主体性的解放。
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三:转型使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四:转型中的制度融合。
二、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 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为7.8%,预计2013年约为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GDP最高的广东省为52 674亿元,约是西部10省GDP的总和,是最低的西藏(606亿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亿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亿元)的5倍。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玖’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有什么矛盾
穷国和富国之间、南北之间的差异和由此而引起的贫困问题,是当代又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90年代全世界127个国家(地区)中,低收入国家人口为31.27亿,占全球人口的58.4%;人均年收入在275美元以下的人口为6.3亿,占全球人口的18%。造成这种贫富差异,除了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外,资源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大批受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通过不屈不挠的民族解放斗争纷纷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这些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受孤立的地位,经济上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工业化国家的控制。这些国家大体可以分为3类:1.开始实行工业化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等;2.经济增长潜力基本上依靠自然资源的国家,如产石油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产铜的扎伊尔、赞比亚、智利、秘鲁,产锡的泰国、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产铝的牙买加、几内亚,产可可的加纳等;3.缺乏自然资源且非常贫困的国家。战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无法完全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经济上遭受严重剥削。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大多粮食不能自给,采矿业、采油业受发达国家的控制。
石油方面,企业收归国有后,有些发展中国家依旧由外国企业经营,石油工业的下游产业,如炼油、运输、销售等环节仍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石油公司控制。
其他在外贸、技术和资金领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给予了较多的限制,迫使他们无法脱离其影响而真正走上经济自立的轨道。
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控制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很大依赖。一是对能源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产油国控制了世界50%的进口量和70%—80%的出口量,发达国家所需石油的75%依靠发展中国家。如美国40%的石油靠进口,日本、德国、法国的石油90%依赖进口,这种趋势今后还将继续。二是对原料的依赖。除石油外,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农业和矿产原料的60%。美国13种基本工业原料中,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1/2以上的就有9种,其中大部分来自非洲。西欧、日本的矿产原料90%以上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才能解决。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依赖。这一点在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时期更是如此。四是对投资场所的依赖。发展中国家历来是发达国家剩余资本的最佳投资场所。五是对石油资金回流的依赖。为进口所需石油,发达国家不得不花费巨额“石油美元”,仅中东地区每年就拥有上千亿美元。如此大量的“石油美元”如能够回流发达国家,当然是这些国家迫切期望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中东石油生产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中东石油禁运,形成了全世界第一次波及范围空前的石油危机。以此为转折,少数工业国家垄断世界资源、控制世界经济的历史被冲破了一个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依赖资源廉价供应而获得的持续增长时期开始终结,逐步进入了长期的持续的“滞胀”时期。
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发达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人均消费的资源量也极为悬殊。据统计,低收入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39千克油当量,中等收入国家为1375千克油当量,而高收入国家为5158千克油当量。高收入国家是低收入国家的15.2倍。从人均用水量看,低收入国家中居中等水平的几内亚为115立方米/年,高收入国家中居中等水平的法国为668立方米/年,后者为前者的5.8倍。
因此,在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重大因素——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发达国家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拾’ 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有没有冲突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这是事实,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切实发挥了预期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分析经济迅猛发展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根基,恐怕就不得不承认它是建立在一个畸形或扭曲的文化及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这也许正是导致经济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不可持续、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迅猛发展的成就是在我国民主和法治发展程度仍然不高、政治体制改革仍很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