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由于国际领域的经济发展处于逐步放缓的发展态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也产生诸多不确定因素[1]。根据国际多家专业机构对全球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全球经济增速同比放缓,由于新兴经济增长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仍将面临货币贬值等压力,中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二)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领域面临诸多风险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国际社会的诸多影响,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环境,需要面对多方面风险因素:其一,国际贸易体系改革风险,国际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在中美双边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维护美国利益容易导致中美贸易冲突;其二,政治风险,国际社会层出不穷的政治事件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政治风险;其三,市场动荡风险,国际领域存在部分国家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石油等期货价格波动大、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多等诸多问题。以上风险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领域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
(三)经济市场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经济市场环境是决定经济量变化情况的关键,国家针对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导致生产制造性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民营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压力持续增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能持续减弱,还有部分强调产量而忽略产品质量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2]。产品制造行业存在的缺乏创新意识、市场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逐渐体现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要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通过战略的深入推进,能够有效提升国内市场对于各种产品的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体现市场需求对于产品经济实现的拉动作用。
(二)重视高质量产品及产业发展
工业领域的产品生产应当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民众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决定产品价值的关键,工业产品生活需要重视产品创新、性能创新以及质量革新,通过产品质量发展改善工业生产的宏观环境,提升产品在市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利用质量发展促进生产经济发展。
(三)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服务业体系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创新也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未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经济结构的优化,重视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服务业发展的融合,利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产能,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保证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贰’ 中国经济与社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哪些难题
1,产能过剩,需求却严重不足。
2,传统产业为主,但劳动力价格上升太快,已经没有竞争优势。
3,产业升级,却没有足够储备,包括工业技术,产业文化,社会配套,经济结构等。
4,高速发展中,各生产要素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很多,在发展时需要同步解决,比如养老、环保、腐败、外部矛盾等。
5,没有借鉴模式。而美日曾经的发展模式是在当年的全球环境下的模式,今天全球环境已不存在。西方的经济理论,不适合我国的条件,很多指标和现象在我国是不对应的。
6,文化欠缺,丢弃了很多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没有足够强大的有生命力的新文化诞生,反而给西方文化腾出了空间。
‘叁’ 什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而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见附表)。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过于高昂,环境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
资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本质上是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我国科技发展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由于缺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技术,或是有了这些技术而又缺乏推广应用的动力,致使我们难以走出粗放型增长的怪圈。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
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在市场准入方面偏重经济性
‘肆’ 简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略 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有: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这一沉重的负担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障碍。我国虽然资源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资源利用率低,人均资源少。
‘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2014年5月,美国“国债”突破16.7万亿美元“债务上限”;10月,美国政府17年来首次停摆,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的周边环境还很不稳定,存在诸多威胁。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必将产生许多外部压力,包括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其次,内部体制出现障碍。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到现在,依靠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的旧有模式。旧模式中的三个要素或称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把中国带到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种模式潜力已基本耗尽。中国人口老龄化非常迅速,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很快将迎来“刘易斯拐点”。2012年中国劳动力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转变。经济增速放缓,现有发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达到了高峰。此外,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生态形式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使得一直支撑经济增长的体制内部出现了制度性疲劳和障碍。第三,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根据国际发展的经验,新兴市场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转变轨迹,就像掉入陷阱一样,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现是上个世纪后半期若干拉美国家。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 100多美元,正处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阶段。
二、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 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为7.8%,预计2013年约为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GDP最高的广东省为52 674亿元,约是西部10省GDP的总和,是最低的西藏(606亿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亿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亿元)的5倍。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陆’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下:
1。体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2、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东海岸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扩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3、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改变。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4、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
农业生产资料、部分农副产品和部分工业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5、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很多。
解决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