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绥化有一座小县城,人口38万,为什么被誉为“中国绿色食品之乡”呢
黑龙江是我国最东北的一个省份,全省面积45.48万平方公里,2019常住人口3751.3万人,可谓地广人稀,这里属于温带和寒带交叉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度到5度左右。到寒冷时候,一般棉袄在这里根本不能御寒,必须要穿动物皮毛才可以挨过冬天。
‘贰’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的安达市怎么样
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24°53′-125°55′,北纬46°01′-47°01′之间。南距省城哈尔滨120公里,北至“鹤城”齐齐哈尔160公里,与世界石油名城大庆毗邻接壤,周围与青冈、兰西、肇东、肇州、林甸5个县市为邻,位于哈大齐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全市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1万人,共有汉、回、蒙、朝等14个民族。
黑龙江省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由黑龙江省绥化市代管。黑龙江省安达市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地处全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哈大齐经济带的中心,市距省城哈尔滨120公里,北距齐齐哈尔市160公里,毗邻油城大庆。滨洲铁路、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明沈、哈满、安绥等10余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网集城乡,交通便利。 安达市地处东经124度53分至125度55分,北纬46度01分至47度01分之间,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年)为3.2℃。是全省西部典型干旱地区。 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7万亩,占29.1%,林地44.7万亩。 占8.3%,水面38万亩,占7.1%。草原面积272万亩,占50.6%。辖10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2(2004年)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5万人。 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均楼房居住面积9.2平方米。全市电话装机容量2万门,信息网络平台一座。 安达草原属世界三大优质草原之一,年产优质牧草4亿斤,植被构成以驰名中外的羊草为主,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种,素有“世界明珠”之称,其粗蛋白含量比国内、国外同类型牧草高出2和3个百分点,用该草饲喂的奶牛生长快,产奶量高,乳脂率高,大量出口日本、南韩等国。 全市野生芦苇面积16.5万亩,年产芦苇2800万斤。境内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储量5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62亿立方米,升平镇内有地热资源,地下水温度90℃。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安达市所辖10镇(安达镇、任民镇、升平镇、万宝山镇、羊草镇、中本镇、太平庄镇、老虎岗镇、昌德镇、吉星岗镇)、4乡(青肯泡乡、卧里屯乡、火石山乡、先源乡)、3个街道办事处(铁西街道办事处、安虹街道办事处、新兴街道办事处)。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商周至唐末,安达境内生活着黑龙江地区三大族系之一秽貊族,辽金至清这里成了满、蒙等族的天下,秽貊人湮灭。“安达”即来源于满语、蒙古语中的“朋友”一词。 清末东北北部开禁,中原汉族移民开始大量涌入,中东铁路开工后,俄罗斯人也蜂拥而至。以俄罗斯为主的欧美籍居民总人数在20世纪20年代曾高达1万多人。如今满、蒙、俄罗斯三族合计不足安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清末至建国前的“安达特色文化构建期”形成的“华俄兼容,满蒙并包”的地域文化特征仍很突出。 从精神文化上看,“勤劳俭朴,求真务实”的中原精神“团结互助,患难相恤”的女真精神 “胸襟开阔,热情豪爽”的蒙古精神,“追求现代,瞩意领先”的欧俄精神在安达人身上仍有体现,并奠定了现代安达人“顾大局、求实效、讲服务、争先导”精神风貌的历史文化基础。从物质文化上看,俄式面包、香肠、啤酒,满式豆包、杀猪菜,蒙式涮羊肉和中原饮食在安达同样受欢迎,“火柴盒”式高层建筑和传统民居和欧式楼房相邻坐落。从文艺活动上看,安达人对现代歌舞到地方戏曲,西方样式和民族内容,并行不悖,共同繁荣。 安达市 驻地原名“谙达店”。安达是蒙古语“谙达”的音转,意为“伙伴”或“朋友 ”。清末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修建车站,因附近有“谙达店”,取其谐音,称安达站。设治时,因境内有安达站,故取名安达厅。清初,安达一带,为杜尔伯特旗游猎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横穿杜尔伯特境,于“谙达店”附近设安达站。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龙江将军奏准,于蒙属杜尔伯特旗和黑龙江将军属地交界处,设置安达厅。厅署驻双安镇(今任民镇),隶属黑龙江分巡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 10月,于安达厅北境东集镇设东集镇稽垦局,办理荒务。1913年2月,奉令将安达厅改为安达县。由黑龙江省直辖。1914年6月,改隶龙江道。同年11月1日,将安达县所属东集镇稽垦局辖区划出,设置林甸设治局。1927年11月,将安达县喇嘛甸子车站以西地区划归泰康设治局管辖。1929年2月,改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 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37年将一区(城区)改为正亚街。同年5月,伪县公署由正亚街迁至安达站(后改为安达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初隶松江省,同年8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2月至9月,归黑嫩联合省第三专区管辖。黑嫩联合省分开后,改隶嫩江省。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 1959年1月,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喇嘛甸镇公社划归安达县管辖。 1960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安达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同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达县,以原安达县全部行政区域和肇州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置安达市。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撤销安达市,设置安达特区(对外仍沿用安达市的名称),恢复安达县。安达特区和安达县的管辖范围,由石油部和黑龙江省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安达县,以原安达市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安达县的行政区域。即:将原安达市所属的萨尔图、杏树岗、龙凤等油区划归安达市(安达特区)管辖;其余地区归安达县管辖。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员会下发通知,安达县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归松花江专区管辖;安达市(特区)人民委员会移驻萨尔图。同年12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安达县撤销天泉区和大同区,设置安达镇、大同镇。1978年4月,将兴隆泉、高台子、双榆树、八井子、葡萄花、庆阳山、老山头、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镇等10个公社及红旗林场、立志办事处划归安达市(大庆)管辖。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由绥化市代管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安达市是全国着名的“奶牛之乡”和“肉牛基地”、全国500个商品粮大县(市)之一和东北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农村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谷子和薯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已注册了太平乳勤、安鑫等品牌、粮食作物98万亩,经济作物44万亩(其中蔬菜面积28万亩),饲料作物30万亩。粮、经、饲比例已调整到4:4:2。2002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 10.6%。农民人均纯收入2592元。安达养殖业以奶牛和肉牛为主,全市奶牛存栏8.9万头,2002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畜牧己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基础比较雄厚,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等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市域经济主导产业。形成了以红星乳业集团、龙兴乳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乳品产业加工链条,以迪龙制药为龙头的生化制药加工链条以金利达公司为龙头的肉产品加工链条,以庆新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公司安达分公司、利达公司、龙新化工厂为龙头的石化产品加工链条。2002年,全市新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9.5%,新口径工业指标综合排名位居绥化前列。红星、龙兴、金约达、迪龙、洁美、松源等地工品牌的销售较好。“红星”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 商贸流通比较繁荣。形成了“三城”(国贸城、商贸城、农贸城〕、“八店” (万达购物中心、百货大楼、海达商城、精华商厦、隆美百汇休闲购物、华联商场、金一商都、一百、)、“十大市场”(蓝天综贸大市场、北方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铁西综合市场、百花园市场宠物市场、旧物市场、牲畜市场、家具市场、建材市场)为主体的商贸流通体系。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5亿元 。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21463户,其中私营企业842户。去年个体私营经济共上缴税金7000万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3.3%。占一般性预算收入的 47.3%。 2002年,安达市GDP预计实现42.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财政收入30019万元。纯增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安达在地理上毗邻油城大庆,历史上两市渊源深厚,安达与大庆同属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正在加快融入大庆经济区,实现一体化,以便打破行政分割,以大庆为依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
该市连续七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市。有机玻璃单体、生物制药、硅烷胶联管材料、大豆异磺酮、初乳素都是高新技术项目。龙新有机玻璃、迪龙生化药和利达电缆料被省科技厅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金利达鲜骨加工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大豆饲料改性磷脂、脑蛋白水解物、硅烷胶联管材料三个项目获得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的支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该市现已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近年来相继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进市省职业教育红旗市、成人教育先进市、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先进市,市教委被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万宝山镇曾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扫盲奖-一世宗工奖。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8所,其中,安达高中为省重点高中。卫生系统现有市级医疗卫生单位4家,乡镇卫生院18家。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文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文艺作品多篇获奖,文工团演职人员多次在省、绥化市各项大赛中获奖。市图书馆已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天泉农村文化园被联合国蒲公英计划基金会和国家文化部联合授奖。 该市被定为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具,在省大型运动会上,射击 、举重、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均取得优异成绩。政法工作成绩显着,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人民满意检察院,司法局连续两年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市法院被绥化中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并荣记集体三等功。 该市现有金融机构12家,到今年一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6亿元,企业存款2.5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18亿元。 够全面了吧 给分
‘叁’ 黑龙江绥化在那里
绥化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地级别市 在哈尔滨西北方向
绥化市
黑龙江省绥化市(sui hua)
[编辑本段]区域介绍
地理位置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西宽305公里,南北长308公里,其地域轮廊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的江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其头朝东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体地理位置是东经124°13′至128°30',北纬45°3′至48°02'。北部由东向西依次与逊克县、北安市、拜泉县、依安县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与林甸县、大庆市毗邻;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肇州县、肇源县、双城市相连;东部和东南部由北向南依次与伊春市、铁力市、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哈尔滨市呼兰区和哈尔滨市交界。
区域面积
绥化市总面积34 964.2平方公里。其中:浅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19%,江河泡沼面积占总面积的9%,平原占72%,总体结构大体是“二山一水七分田”。
地形地貌
绥化市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过渡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丘状高平原、岗阜状高平原、微倾斜高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和低漫滩。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庆安县、绥棱县和海伦市的东北部,是小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600米(最高的官五爷大山高820.3米,在庆安境内),相对高差50—110米;岗丘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绥棱农场、红光农场、海伦农场,以及庆安县、绥棱县的西南部,海伦市的东部和东北部,海拔高度240—360米,相对高差20—60米;岗阜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区的北部,望奎县的东部,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的东部,一般海拔高度200—240米,个别残丘海拔高程380米左右。自东北向西南缓倾斜,坡度5°—10°;微倾斜高平原呈条带状沿岗阜高平原边缘分布,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县、望奎县的中部、南部,青冈县、兰西县的南部,以及安达市、肇东市的北部,海拔高度180—210米。其地貌宽阔平坦,微向河流倾斜,坡度3°—5°,呈微波状起伏;一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宽3—4公里,以及明水县、青冈县的西部,安达市、肇东市的大部地区。海拔高度160—180米,阶面宽而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小于3°;高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海拔高度155—175米,漫滩宽阔,地势平坦;低漫滩沿河流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一般宽0.5—1公里。
气候特征
绥化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之间,≥10℃积温2 400℃—2 700℃,无霜期120—140天,日照时数2 600—2 900小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人口民族
人口:绥化市辖北林1区,安达、肇东、海伦3市及绥棱、青冈、庆安、兰西、望奎、明水6县,共6个办事处、160个农村乡镇,1 331个行政村。截止到2007年末统计,全市总人口57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4万人,占26.1%;农业人口425.5万人,占73.9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1.8%,达到68万人。
民族:绥化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6.27%,少数民族占3.73%。共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瑶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彝族、藏族、畲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纳西族等31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较多。共有民族乡镇7个,其中满族乡镇6个,朝鲜族乡1个。共有民族村66个,其中满族村49个,朝鲜族村15个,回族村2个。
基础环境
市区
交通:全市交通便利。滨北、滨佳、滨洲铁路贯穿全市6个市县,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条主要公路贯穿全市7个市县。其中,哈绥高速公路与京哈高速公路连通。外贸可通过黑河、绥芬河、佳木斯等口岸进入独联体各国市场,还可通过水路经俄罗斯庙街出海直达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各国。
通讯:全市10个市县均已开通国际内程控直拨电话、寻呼、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国内外通讯十分快捷便利。
能源:全市10个市县均进入国家电网系统,供电量充足,具有可靠的用电保障。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绥化
2005年,绥化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6个县。
绥化市面积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万(2003年)。
北林区面积2723平方千米,人口88万。邮政编码152000。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
安达市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51400。市人民政府驻安达镇。
肇东市面积4330平方千米,人口93万。邮政编码151100。市人民政府驻肇东镇。
海伦市面积4667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152300。市人民政府驻海伦镇。
望奎县面积229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152100。县人民政府驻望奎镇。
兰西县面积249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151500。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
青冈县面积268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151600。县人民政府驻青冈镇。
庆安县面积560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52400。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
明水县面积230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151700。县人民政府驻明水镇。
绥棱县面积450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152200。县人民政府驻绥棱镇。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 万亩,林地1 065万亩,宜养水面150万亩。全市尚有待开发的土地395万亩。
草原资源
绥化地区草原全部位于我国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总面积865万亩。草地连片,草质优良,以盛产羊草和小叶樟而驰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营养价值高,为本区西部市县牲畜的主要饲料,并以其优良的草质而远销日本。芦苇和小叶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还可制作各种纺织品。老芒麦、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较广泛。全区草原还生长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种饲料用草。全区草原理论载畜量为98万个羊单位。
水利资源
绥化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兰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兰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47.82亿立方米。理论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5. 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2亿立方米。
林业资源
绥化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绥化地区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为丘陵半山区,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二十多种。西部肇东、安达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天然气;东部庆安、绥棱、海伦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铁及砂金等,优质矿泉水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野生动植物资源
绥化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
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
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5%,林木蓄积量为2 0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
全市有各类文化遗址4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兰西拉哈岗、海伦东方红水库,绥化金龟山庄、望奎卫星庙山公园和原始森林旅游带等观光旅游景点建设和服务日趋完善。
[编辑本段]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工业
工业概况
绥化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700多户,已初步培育起食品、纺织、建材、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烟草、印刷、造纸等产业。百余种名优新特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意大利、香港等20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工业为主导的城乡链条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01年全市新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
农业概况
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牧业生产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目前,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166.5亿元。
商贸概况
商贸
绥化市是哈尔滨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新绥化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联、大开发,”战略又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共有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263个,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3.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4.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亿元,通过哈洽会、黑洽会等经贸活动,绥化市已与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日本、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业贸易往来或建立起合资合作关系。同时,拥有“松北第一集”美誉的绥化市果菜批发市场已辐射到周边14个省区43个市县,跻身全省10大专业批发场行列。
科技概况
绥化市现有各类国家和民营科研机构300多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万人,大豆、玉米、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研究和亚麻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在全国、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绥化学院
教育概况
绥化市共有各类学校2767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专业学校24所,技工学校17所,职业中学26所,普通中学344所,小学2353所。
文化概况
绥化市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剪纸、国画、书法、木纹画、铜雕等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外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广播电视覆盖全市。
医院
卫生概况
绥化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03个,卫生技术人员达1.5万人,全市聚集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内外科专家。
体育概况
绥化市有业余体校11所。田径、摔跤、速滑、射击、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省级体育先进县标准,肇东市、北林区被国家授予田径之乡称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绥化地区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地区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绥化地区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汤)、周(昌)时期,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地区的东北部、东部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涉貊地;两地融合后称涉貊。
东汉至两晋属夫余地,夫余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晋时全区大部分市县属夫余的寇汗卫,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中原影响。这一时期,夫余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时期,绥化地区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属轹羯地,社会发展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
唐代最终形成两大集团,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辽金时期,绥化地区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
元朝时期,绥化地区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在东北设东: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地区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
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绥化地区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
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建国后,绥化地区分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
1954年后属两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市、望奎、兰西、明水、青冈、庆安、绥棱6县和北林区。
1956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绥化专区,将原由省直辖的绥化、海伦、望奎、北安、德都、绥棱、铁骊(后改为铁力)、庆安、呼兰、兰西、巴彦、木兰、通河13县划归绥化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绥化县。
1958年撤销绥化专区,将绥化、望奎、绥棱、海伦、庆安、通河、木兰、兰西、巴彦等9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北安县划归嫩江专区;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撤销铁力县,并入庆安县;撤销德都县,并入北安县。
1965年松花江专署由哈尔滨市迁绥化县绥化镇,改名为绥化专署。恢复安达县。绥化专区辖绥化、绥棱、海伦、庆安、肇东、明水、兰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冈、铁力、安达等13县。
1967年5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绥化专员公署正式撤销,绥化专区遂改为绥化地区,地区革委会驻绥化县,仍辖原绥化专区管辖的13县。1970 年4月,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管辖。
1970年绥化专区改称绥化地区。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绥化地区辖12县。
1978年11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将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 “由实变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驻绥化县,管辖12县。1982年12月至1990年 1月,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县先后撤县设市。1992年12月1日,将肇州、肇源2县划归大庆市领导。是时,绥化地区管辖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市和望奎、青冈、明水、兰西、绥棱、庆安6县。(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县级绥化市。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4]159号)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
1989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伦县,设立海伦市(县级)。
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54号):(1)撤销绥化地区和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北林区。(2)绥化市设立北林区,以原县级绥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北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3)绥化市辖原绥化地区的望奎县、庆安县、绥棱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新设立的北林区。原绥化地区的县级安达市、肇东市和海伦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绥化市代管。
‘肆’ 绥化市区位因素
绥化
黑龙江省绥化市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具体地理位置是东经124°13′至128°30',北纬45°3′至48°02'。东西宽305公里,南北长308公里,其地域轮廓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斜卧在黑龙江大地上。它南与哈尔滨市接壤,西与大庆市交界,东与伊春市相联,北与黑河市毗邻。全区总面积34 063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8.9%o其中耕地2160万亩,草原1200万亩,林地1200万亩,水面230万亩。境内平原占72%,丘陵山区占19%,江河泡沼占9%,大体上是“二山一水七分田”。全区总人口 5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115万。
行政区划
2005年,绥化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6个县。
绥化市 面积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万(2003年)。
北林区 面积2723平方千米,人口87万。邮政编码152000。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
安达市 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51400。市人民政府驻安达镇。
肇东市 面积4330平方千米,人口93万。邮政编码151100。市人民政府驻肇东镇。
海伦市 面积4667平方千米,人口82万。邮政编码152300。市人民政府驻海伦镇。
望奎县 面积229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152100。县人民政府驻望奎镇。
兰西县 面积249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151500。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
青冈县 面积268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151600。县人民政府驻青冈镇。
庆安县 面积560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52400。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
明水县 面积230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151700。县人民政府驻明水镇。
绥棱县 面积450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152200。县人民政府驻绥棱镇。
土地资源
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草原资源
绥化地区草原全部位于我国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总面积865万亩。草地连片,草质优良,以盛产羊草和小叶樟而驰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营养价值高,为本区西部市县牲畜的主要饲料,并以其优良的草质而远销日本。芦苇和小叶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还可制作各种纺织品。老芒麦、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较广泛。全区草原还生长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种饲料用草。全区草原理论载畜量为98万个羊单位。
水利资源
绥化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兰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兰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47.82亿立方米。理论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条。
林业资源
绥化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绥化地区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为丘陵半山区,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二十多种。西部肇东、安达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天然气;东部庆安、绥棱、海伦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铁及砂金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
绥化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
历史沿革
绥化地区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地区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绥化地区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汤)、周(昌)时期,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地区的东北部、东部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涉貊地;两地融合后称涉貊。 东汉至两晋属夫余地,夫余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晋时全区大部分市县属夫余的寇汗卫,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中原影响。这一时期,夫余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时期,绥化地区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属轹羯地,社会发展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唐代最终形成两大集团,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辽金时期,绥化地区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 元朝时期,绥化地区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在东北设东: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地区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 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绥化地区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 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建国后,绥化地区分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后属两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市、望奎、兰西、明水、青冈、庆安、绥棱6县和北林区。
‘伍’ 绥化的兰西县怎样
兰西县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在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特别是在亚麻产业中走出了我们的特色产业占据了亚洲大部分市场而且质量和服务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在亚麻产业的带动下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我河口经济区年收入以突破十万元大关 由于我兰西县坐落在呼兰河畔拉瓦山边有丰富的可待开发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泥河流域是北宋时期金兀术练兵之地也曾出土不少军用器械古代货币等。
‘陆’ 绥化市明水县什么最有名
明水县地处黑龙江省中南部,通肯河流域,东部属小兴安岭余脉丘陵地带,西部属松嫩平原腹地,东与海伦接壤,西与林甸毗邻,南靠青岗,北依拜泉,幅员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全县耕地面积163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54万亩。气候特点是四季交替明显,年平均日照282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76.9毫米,宜农、宜林、宜牧,素有“一林、二草、七分田”之说。202国道(哈黑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与明海、明三、明沈三条二级国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哈尔滨市以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县城距绥化行政公署所在地绥化市153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明水县版图呈长方形,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6公里。土地面积2313平方公里,折3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13亩;林地423亩,草原72万亩,水面1万亩,其它占地69万亩。
明水镇
一、自然状况
明水镇是明水县12个乡镇中唯一地跨城乡的乡镇,镇所在地位于明水县城中心。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5个社区,16个居民组,有横纵五条公路从境内经过,全镇总人口81,544人,其中农业人口26,765人,农村人均收入达1,800元,农村有劳力9,547人,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8,855亩,人均耕地5.6亩。
二、经济发展情况
明水镇自两乡合并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430元,人均收主达3440元,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几年来,明水镇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将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全镇初步形成了四个支柱产业:一是蔬菜产业。全镇形成六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其中三个棚室蔬菜生产专业村,拥有温室大棚650栋;两个保护地蔬菜生产专业村;一个豆芽生产专业村。构建了三条蔬菜生产开发带。明三公路两侧蔬菜生产开发带,202国道两侧蔬菜生产开发带,内环路两侧蔬菜生产开发带。所生产的蔬菜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到周边市县。二是劳务输出产业。全镇9,547名劳力,靠劳务输出就可以转移4,868人,其中输出3,000人,靠地理优势就近转移1,868人靠劳务输出全镇农村人均增收达454元。三是畜牧产业。全镇走普养加大户的路子,畜牧业发展迅速,现全镇拥有各类养殖大户421户,畜牧收入占全年人均收入的38.7%。四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从无到有,年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上项目1户,年可实现产值160万元。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自来水入户率48%;有线电视和户率达31%;电话入户率达73%;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67%;全镇拥有小学16所,中学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入谠率达100%;全镇12个标准化卫生所,镇级中心医院1个,拥有医护人员78人,少年儿童免疫率达10%。全镇自2003年以来,投资近70万元修建桥梁17座,修建环乡路20公里,铺设村村通公路17000延长米,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个,全镇小流域治理3处,达4500亩,占应治理面积的97%。全镇森林覆被率达47%。
四、项目建设发展迅速
全镇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搞招商引资上项目,2005年全镇建有招商引资项目5个,引进资金达1936万元,这5个项目全部达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全年上缴利税31万元。2006年预建项目5个,其中投资1.2亿元,屠宰50万头牛、10万只羊项目,3000吨蔬菜保鲜项目和投资4200万元,增汇物流公司项目。
五、未来发展展望
今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县大发展,快发展这一有利机遇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核心,提高全镇人民生活水平,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如果说黑龙江省犹如一只美丽的天鹅,那么自东向西,铺展在松嫩平原上的明水县,就像镶嵌在这只天鹅腹下的一块长方形碧毯。肥沃的黑土地,广袤的大草原,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明水,因明水泉子而得名。明水泉子在经年累月中默默流淌,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天上仙女出来游玩,经过明水上空,被地上的一道银光所吸引,纷纷降落到地上,原来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太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她们不由自主的在泉边洗起了头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地流走,天渐渐的暗了,仙女们都整理行装准备返回。可最小的仙女不想走了,她决定留在泉边。天帝拗不过女儿,就派了许多神仙来帮忙。从此,这里就变成了鸟语花香、草丰水美的人间仙境。
(一)地理位置 明水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松嫩平原的西北部。东与海伦接壤,西与林甸毗邻,南靠青冈,北依拜泉。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度15分到126度30分,北纬47度到47度20分之间,总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县城距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绥化市153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二)地质地貌 1、地质 从地质分区上,明水县地处吉黑块断带的松辽断限的北部边缘,东南与青冈隆起毗连。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在新构造运动上,表现为以下降为主的升降运动。东北部冲沟较为发育,属近期仍处于缓慢上升的局部隆起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地表经流不发育。地质形志属堆积类型。明水东部出露地层大部分为中生界白垩系松花江群四方台组陆相沉积砂砾泥岩,西部为新生界第三系下三统依安组的砂砾泥岩,没见出露。地表绝大部分为四纪松散沉积物。地层岩性为水平方向变化规律,自东北向西南由细(亚粘土)变粗(亚砂土),成一渐变的趋势。第四纪黄土状的亚粘土为冲积一洪积层,厚度变大,分布广泛,掩盖在第二纪地层之上;西部大部分为上更新世纪和全新世纪冲积层,闭流洼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全新统湖沼沉积层。全县第三纪、白垩纪地层埋藏较浅,第四纪的沉积物的厚度变化规律是东北薄(4—5米)向南增厚可达50米左右,向西可达60米以上。 2、地貌 明水县东部是小兴安岭余脉之克拜丘陵地带。岗坡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西部属松嫩平原、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全县海拔平均249.2米,海拔最高程293.6米(永兴镇刘正已屯)。最低程156.7米,(县西南角通达马场),高低间差136.9米。地势是中部高,东西两侧渐低。从永兴镇西部起至双兴东部,有一东南—西北走向的岭,为松嫩流域的分水岭。由此岭向东西两侧渐低,通肯河沿岸和西部草原最低。地势横断面呈不规则形。全县地貌可分为四种类型区。丘陵岗地区、缓坡漫岗区、低洼平原区、沿河漫滩区。
(三)山脉河流 1、山岗 明水属平原地区,境内无高山大岭,东部丘陵地区有几道较大的漫岗,最大的为甄家岗。从永兴镇西部起,南经团结乡东部和永久乡西部至双兴乡东,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43.5公里,海拔170米至290米左右,是松嫩流域的分水岭。除此,较为出名的还有单家岗、曹家岗、路家岗、黄家岗、车家岗、户家岗、张家岗等。 2、河流 明水境内较大的河流有两条。一条是通肯河,为明水与海伦两县的界河。发源于海伦县的井家店林场,流入呼兰河,全长320多公里,流经本县光荣、树人两乡。年经流量为50.910万立方米,到丰雨季节可以通舟。另一条撇拉河,为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拜泉县南部,流经本县繁荣乡与永兴镇、兴仁镇的交界处,全长32公里。在本县境内河段27公里。年经流量为1.854.05立方米。此外,全县境内还有自然冲沟14条,其中有4条东流汇入通肯河,西部有一条流入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还有1条人工开挖的引嫩河,在本县境内为13.53公里,经流量为30立方米/秒。
(四)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明水地处高纬度地带,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不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季降水少,多大风;秋季降水适中,温凉宜人,霜来早。西部和南部是开阔平原,风速大,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东部和北部是丘陵漫岗地区,风速小,气温偏地,降水多。全县各地气温变化情况基本相同,温差不超过0.3℃。 温度 全县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热适宜。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0.9℃;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1.9℃。年温差42.8℃。年平均气温2.0℃。最高年4.0℃(1975、1982年)。最低年0.2℃(1956年)。日最高气温≥30℃的高温天气,出现时间年平均11天,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末出现;日最低气温≤–30℃的低温天气,一般在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出现,主要时段集中在1月的上中旬。每年无霜期在124天左右。 日照 全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不大明显,各年日照时数相差仅数百小时,最多年内3.066小时,最少年为2.664小时。冬季可照时数少,夏季可照时数多。 降水 受大气环流和其它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明水县年降水量变化很大,形成了多水年和少水年。平均降水量472毫米,最多降水量728毫米(1960年),最少年只有303毫米(1968年)。多水年的降水量为少水年降水量的2.4倍。各季降水量相差悬殊。春季平均降水量56毫米,占降水量的12%;夏季3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8%;秋季73毫米,点年降水量的15%;冬季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全县冬季降雪量是22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年降雪日数28.1天,占全年的7.9%。平均初日在10月9日,终日在翌年4月30日。初终间日204天。
(五)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明水县土地面积为3.449.218亩,其中耕地面积161万亩,占总面积的46.7%。本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17个亚类,20个土属,31个土种。本县耕地基本肥力较好,属于好的和较好的占48.89%,中等的占35.4%,较低的仅占15.71%,其中机质,全氮含量均属中等;速效氮含量较高,速效磷偏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丰富;除盐土、碱土外,酸碱度PH均属中性。 植物资源 明水的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在西部辽阔的天然大草原里,生长着各种草类和中草药。在草类中碱草质量最佳,草味清香,营养丰富,是极好的饲草,这是本县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东部盛产“东北三宝”之一的靰鞡草和小叶章、三棱草等。 动物资源 本县境内随着荒原的大量开垦和人烟的逐年密集,各种野生动物也逐渐减少,有的甚至已灭迹,但灰狼、狐狸、黄鼬、獐、狍、獾貂、野兔等还有少量,野生禽类有:鸽、乌鸦、喜鹊、燕子、麻雀、啄木鸟、杜鹃、野鸡、野鸭等10余种。境内水库还出产鲤鱼、鲫鱼、鲢鱼、泥鳅鱼等各种鱼类;蛙类有青蛙、蟾蜍、哈什蚂等。 水资源 本县境域地表水适中,全县共有水面10.000亩,占总面积的0.3%。全县地下水可采量为33.117万立方米。地下水水质较好,属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饮用水和灌溉水。酸碱度在7.0至7.5之间,略高于中性,属弱碱性。
(六)经济和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明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开发建设为牵动,继续深入实施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升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县GDP实现9.25亿元,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47.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349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328万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337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35元,同比增长3.5%。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构筑起了以格林工业园、三精工业园为牵动,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框架体系,保持了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势头。全县共引进到位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27.3%,新建续建超千万元工业项目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全县工业产值实现9.05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实现2.73亿元,同比增长16.3%。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肉羊产业和劳务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42万只,同比增长163.6%;畜牧业产值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8.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次,创收1.5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32亿元。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城乡基础设施、人民居住环境、办公环境进行了改造,农机具更新86台(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抗旱水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并筹资1450万元,动工兴建了近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建设了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全县教育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深入实施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明水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让广大海内外人士更多地了解明水县工业企业。明水县现有重点工业企业9户,总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9亿元,职工3800人。目前已建成三精、格林两大工业园区,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四大产业体系框架。
世纪伊始,光明在前,天涯似远,事业相通,明水县将以最优惠政策,最宽松环境、最优质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明水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远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更新晚期,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地区这片广大的土地上,明水地区的历史和整个黑龙江地区的历史一样,是我们可爱祖国悠久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远在清朝以前唐虞三代(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明水之地属貊;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明水之地属夫余;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至589年)明水之地面晋时仍属夫余,南北朝时属豆莫娄;隋朝时期(公元581年至618年)明水之地属南宋末;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明水之地属室未都督府;辽、宋、金时期(公元907年至1234年)明水之地属东亲道;元朝时期(公元1206年至1368年)明水之地先后属乃颜故地、辽阳行省开元路、水达路;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水之地属奴儿干都司兀者右卫;清朝时期明水之地初属宁古塔将军;其后属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依克明安公旗;再后又属黑龙江将军通肯河副都统海伦直隶厅;最后分属于黑龙江省海伦万之所辖的青冈,拜泉两县;民国时期,明水在设治前,分属黑龙江民政长官公署呼伦道海伦府,后来属黑龙江巡按使公署龙江道之所辖青、拜两县;设治后,属黑龙江省长公署龙江道;建县后属黑龙江省;伪满时期,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日伪将所统治的地区全境划为14个省,明水县归龙江省(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伪满康德6年(1939年)6月1日,伪“满洲帝国”又增划出北安省(省会设在北安),明水县划归北安省;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黑龙江省建立了民主政权,明水县属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安)。1946年2月,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权---明水县人民政府。1947年2月7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成立黑嫩省,下设五个区,明水县属第三专区(专署设在青冈县)。1947年9月19日,撤销黑嫩两省,恢复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同时撤销专署,明水县属黑龙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49年至1954年明水县属黑龙江省。1956年1月,省政府决定将由省直接领导的几个县划归嫩江地区。明水县被划到嫩江地。1960年4月26日,省政府对全省原有的地区划进调整,并增设了一些新的地区。此时明水县划归松花江地区。(专署设在哈尔滨市)1965年6月14日,省政府决定将原松花江地区改为绥化地区(专署设在绥化县)。从此时起,明水县一直由绥化地区所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飓冈扑面而来,明水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通过推行“中部搞围路经济、东部搞果菜经济、西部搞畜牧经济”的“中东西”发展战略,块乡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 发展。通过成功地实施米稻战略,农业基础不断壮大。种植大豆、玉米、高梁、小麦、水稻、谷糜等粮食作物和甜菜、亚麻、烤烟、果菜穑经济作物。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建材、纺织为主的22个工业六类67种工业产品行销海内外。以市场建设为噗的流通商贸领域全面繁荣。以社会发展为重点的投资环境全面优化。城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率先实现了三级油渣路面,达到了乡乡有通公路。吨给水设务可满足城镇用水需要,日排水量达到吨以上。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联网。供电安全容量40,000千伏安,餐饮、文化、体育等服务、娱乐设备较为齐全。
在新世纪的今天,明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在发展中焕发勃勃。
‘柒’ 简述采用进步农民策略的原因
绥化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2009年全市农业人口达4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4%;粮食总产量、畜禽饲养量、绿色经济总量均占全省的1/4。近年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在科技进步的促动下,绥化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的优势和潜力得到较好发挥,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去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266.73元,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主体地位,并呈现出收入来源多元化、增收主体向非农化趋势发展等特点。虽然连续几年绥化市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影响增收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农民增收还缺乏稳定长效机制。本文在对绥化市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影响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作一个初步探讨。
影响绥化市农民持续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增收基础差。据北林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整体劳动力的26.94%,高中占10.4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9%。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能人大多长年在外或者已移居城市,留在农村的那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劳动力,生产观念落后,种养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始终难以提高,收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也导致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综合劳动技能不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农村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呈现转移的不稳定性和转移的低收入特征,从而成为制约增收的一大要因。
二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决定了农民增收的艰难性。目前绥化市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还是土地,土地的合理与科学利用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在解决土地的合理与科学利用上发挥巨大作用。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也日益显现出来,规模效益很难产生。一方面,因为土地流转难度系数大,绥化市小农生产格局目前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过于粗放,劳动生产率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质的提高,农民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不仅要承担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还要面对更大的市场风险,对提高农民收入的贡献潜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绥化市虽然现代农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先进典型,但发展水平不高,总体上还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步阶段,优势特色产业主导性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不够壮大,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随着近年来绥化市农业结构调整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增加,但带动力仍不强,农户的分散生产与市场之间仍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宏观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政府公共服务比较欠缺,自然也就对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及增收产生影响。
四是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质量还不够高。改革开放以来,绥化市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内在质量还不够高。就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而言,一方面,"城市扩容"、"撤乡并镇"行政区划的调整,使部分农民成为名义的城镇人口。另一方面,受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房屋和宅基地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名义上已属于城镇人口的部分农民只是进行了职业转移,而没有实现身份转移;只是实现了主要劳力转移,而没有实现全家转移;只是进行了局部转移,而没有实现从就业、定居到户籍的彻底转移。总体来看,近年来绥化市脱离农村真正成为市民的农民规模还不够大,加上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全市乡村人口减少并不明显。
此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费用,客观上也影响了农民增收;第一
‘捌’ 社会经济条件
( 一 ) 人口
2007 年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 3824.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061.1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3.9%;农村人口1762.9万人,占46.1%。全省人口出生率为7.88‰,死亡率为5.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49‰。
( 二 ) 社会经济概况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建设,目前全省已形成以粮食、木材、石油、煤炭、机械、石化、医药、乳品为龙头,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能源、机械、医药等产业的基地。2007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 7065.0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 915.4 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13.0%;第二产业产值为 3695.6 亿元,占 52.3%;第三产业产值为 2454 亿元,占 34.7%,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8478 元。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2%。
( 三 ) 农业生产
2007 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总值为 1700.6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 971.9 亿元,占 57.2%;林业总产值为 79.1 亿元,占 4.7%;畜牧业总产值为 585.0 亿元,占 34.4%;渔业总产值为 25.1亿元,占 1.5%。2007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 3965.5 万吨,全省粮食平均单产为 3790 千克 / 公顷,其中水稻单产为 7020 千克 / 公顷,玉米单产为 4508 千克 / 公顷,小麦单产为 3244 千克 / 公顷,大豆单产为 1390 千克 / 公顷。农村人均收入 4123 元。
( 四 ) 交通、通讯
黑龙江省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组成的陆、水、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全省运输总里程达到6.5万千米,从省会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绥化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相通,全省各种运输车辆已达50多万辆,年货运量达到 5.6 亿吨。全省通讯条件十分便利,已与国内各城市及世界各地接通了直拨电话,并开办了传真、传呼等业务,全省市内电话已达到 327 万部,移动电话 173 万部,无线寻呼用户 187 万部。
‘玖’ 哈尔滨十二县哪个县发达
肇东1999年从哈尔滨市划归绥化了。(包括哪个县的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 )
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尚志市、双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五常市、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其中五常、双城、尚志为3个县级市,
哈尔滨市 辖8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总人口约9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475万人。
哈尔滨市十县(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一、我资市自然源状况和农业生产格局
1、自然资源禀赋状况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尽管科技进步以及新型种植、养殖和加工模式的不断涌现使得这种依赖度有所降低,但就实际国情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而言,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在形成优势农业方面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民收入近80%来自农业。 2006年末全市耕地面积为178万公顷,人均耕地5.8亩,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耕地虽然较多,但是我们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近50%,未被利用土地不足5%。农村土地有限。
所辖区县(市)、农业人口多,剩余劳动力多。我市辖8区10县(市),189个乡镇,2017个行政村,460万农业人口。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91.6 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51.3 万人,占51.9%;女劳动力140.2 万人,占48.1%,农民人均创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68元,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水质较好,但水资源缺乏。我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市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在末位,仅为107万吨/日,农业生产有旱有涝,十年九春旱,春旱极为频繁。全市水资源总量12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99亿立方米,绝大部分河流、水库、地下水污染小或无污染,适合农田灌溉。全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2条,最大的松花江径流量211.6亿立方米,但因为缺少大型控制性工程,大多为过境水。全市耕地水资源量为平均每公顷95.3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占有量。我市仅水田就缺水1.5亿立方米以上,这制约了我市农业生产,尤其是不利于我市水稻生产的发展。
土质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我市土壤类型主要有暗棕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8种土壤类型,土质肥沃,99%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多年来的水土流失、土地用养失调等原因,各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有下降。目前农田土壤受重金属、镉污染面积达0.12万公顷。不过,近年经环保治理,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逐年降低,远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限定值,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符合绿色农作物生长要求。
森林覆盖率高,草原面积少。我市森林覆盖率达44.2%,全市草地面积25.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仅有16.9万公顷,人均占有草地面积0.02公顷,仅为全国人均草地面积的1/17。而且草地品质偏低,载畜能力每亩只有12只羊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气候条件适宜。全市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左右,年有效积温2300℃-2700℃。气候四季分明,农产品具有北方特色和优势。
2、生产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世界奶牛基地带,现有耕地178万公顷,草原面积25.5万公顷,荒地10万公顷,年秸杆产量在120亿公斤左右。适宜的气候、辽阔的土地,充足的饲料、廉价的劳动力,都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04、05、06年全省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监测评价结果排序中,我市有五个县市排在前十名。其中,阿城仅次于绥芬河排在第二位,呼兰、双城、尚志、宾县分别列第四、第五、第七和第十位,五常列第十一位,其余县都列前五十位。我市粮食总产量和三大主导产品玉米、水稻、大豆产量均列全省首位。我市的五常、双城和巴彦均为全国产粮大县。
我市畜牧业生产在全省处于龙头地位。2006年我市肉蛋奶产量分别为72.2万吨、30.5万吨和106.6万吨,均列全省首位。我市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双城的奶牛业生产名扬全国,呼兰的家禽省内第一,巴彦、宾县以生猪、黄牛生产而闻名。
从农业总体发展看,我市农业区域特色明显,农业资源、经济总量和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竞争力在省内处于龙头地位。尤其是近年来,哈尔滨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崭新的成绩,走科学发展之路正深入人心。但在农业经济较快发展的进程中,地区差距和不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已成为阻碍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
二、10县(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
1、农业经济总量
第一产业增加值。10县(市)中,双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5亿元居首位,增速7.4%,列第六位。方正县为6.3亿元居末位,增速10.7%,列第三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的是巴彦县高达62.8%,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尚志市为17.4%。
粮食产量。10县(市)中,粮食产量列前三位的是五常市、双城市和巴彦县,分别为37.4亿公斤、34.6亿公斤和27.5亿公斤,其亩产分别为1039.1斤、1150.7斤和823.3斤,分列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粮食产量最少的是方正县为6.4亿公斤,其亩产779.5斤,列第四位。
牧业产值。10县(市)中,牧业产值最大的是双城市为38.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9.5%。1990年瑞士雀巢落户双城,带动双城市奶牛业快速发展。2006年,双城市奶牛存栏23万头,占全市的62.9%。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宾县为59.2%,近几年,宾县以黄牛为代表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2006年,宾县黄牛及肉牛存栏29.4万头,占全市的23.3%。牧业产值最小的是延寿县为1.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9%。牧业产值比重最小的是木兰县仅为14.6%。
2、生产条件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10县(市)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最大的是五常市为 40.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1.1万人,占52.1%;女劳动力19.4 万人,占47.9%;20岁以下60岁以上的占14.9%;文盲的2.2%。资源总量最小的是方正县为7.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4.0万人,占53.6%;女劳动力3.5 万人,占46.4%;20岁以下60岁以上的占15.8%;文盲的占3.0%。
农业生产经营户。10县(市)中,农业生产经营户最多的是五常市为13.5万户。其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占98.5%,以牧业收入为主的仅占1.3%。农业生产经营户最少的是方正县为2.4万户。其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占97.9%,以牧业收入为主的仅占1.3%。双城市生产经营户13.2万人,以牧业收入为主的占23.3%,居首位。
农业机械装备。全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有了显着提高。10县(市)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最多的是依兰县为6785台,其拥有小型拖拉机2.8万台,列第三位。拥有联合收割机488台,列第二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最少的是尚志市为1270台,其拥有小型拖拉机2.2万台,列第五位。拥有联合收割机146台,列第三位。
农业技术措施。机耕面积占比重最大的是巴彦县为96.3%,其机播面积87.6%,也列首位,机收面积10%,列第五位。机耕面积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尚志市为33.5%,其机播面积7.8%,也列末位,机收面积1.9%,列第七位。
农业技术人员。10县(市)中,农业技术人员最多的是尚志市为541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占11.8%,列第二位。农业技术人员最少的是双城市为54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占7.2%,列第五位。
3、生活条件
人均拥有住宅面积。农民住宅类型主要是平房,住宅结构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10县(市)中,人均拥有住宅面积最多的是尚志市和方正县均为21.87平方米,其砖混和砖(石)木结构的住宅分别占83.8%和62.3%,分列第二位和第六位。砖混和砖(石)木结构比重最大的是双城市为85.7%。竹草土坯结构比重最大的依兰为46.6%。
饮用水供给。我市75.9 %的乡镇实施集中供水,1.2 %的农户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10县(市)中,平均使用入户管道水最多的是通河县为55%,其净化水处理平均水平也最高为44.1%,饮用水困难的比例也比较低为1%。平均使用入户管道水最少的是五常市仅占11.6%,其净化水处理平均水平也仅为8.3%,饮用水困难的比例比较低为1%。
炊事能源结构。农村住户炊事使用的能源近90%为柴草。10县(市)中,主要炊事能源用煤最多的是依兰县为5.4%,主要炊事能源用煤最少的是方正县为0.9%。用气比例最大的是双城市为3.3%。
卫生设施。我市农村居民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占76.2%。10县(市)中,农村常住户使用旱厕比例最大的是双城市为68.3%,其有垃圾处理站的镇占33.3%,与方正并列第二位。木兰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的镇比例最大为66.7%。
交通设施。全市有96.1%的村和87.0%的自然屯通公路,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路面均以沙石路面为主。10县(市)中,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比例最大的是方正县高达75%,其所有的乡镇在1小时内就能到达县政府。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比例最小的是双城市为29.1%。离县(市)政府较远乡镇比例最大的是尚志市为35.3%。
取暖设施。全市县域70%以上的农户仍以火炕取暖。10县(市)中,用暖气取暖比例最大的是双城市为54.5%,其用空调的也最多为0.11%。延寿县用火炕取暖的高达92.4%,有暖气的仅占7.4%。
4、生活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4286元,10县(市)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通河县为4731元,最低的是木兰县为3628元。10县(市)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对均衡,但高低也差千余元。
文化教育。全市有11.1%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10县(市)中,依兰县有职业技术学校的乡镇所占比重最大为22.2%,其平均每个乡镇拥有中学2个,列第五位,小学10.6个,列第六位。延寿县没有职业技术学校,其平均每个乡镇拥有中学1.3个,列末位,小学10.3个,列第七位。
娱乐休闲活动。全市65.6%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99.4%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75.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0县(市)中,尚志市、依兰县10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最少的是通河县只达到25%。平均有体育场馆最多的是依兰和延寿县为22.2%,平均最少的五常市只达到4.2%。平均拥有公园最多的是巴彦县为22.2%,最少的是双城市仅达到4.2%。
医疗、养老条件。10县(市)中,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医院、卫生院个数最多的是依兰县为2.1个,平均每个乡镇医院、卫生院最少的是延寿县为1.1个。敬老院基本上是平均每个乡镇一个,只有通河县两个乡镇有一个敬老院。
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我市彩色电视基本普及,拥有率在98%以上,摩托车、手机等已成为农户生活消费的主流。10县(市)中,摩托车拥有比例最大的是延寿县为39.5%,其固定电话、手机和电脑拥有率分别为59.6%、74.4%和34.8%,分列第七位、第二位和第六位。汽车拥有率最高的是双城市为2.9%。
通过对全市10县(市)县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收入结构呈多元化、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个别地区仍是牛耕田、手插秧,机械装备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农业经营以种地为主,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家庭生活缺乏有力保障。各地应基于基础,突出优势,竞相发展。诸如:双城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份,应依托资源优势,走“植根于种植业,拓展于畜牧业,深化于加工业”发展之路,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动,通过以基础农业起步、农牧产业链条式延伸、工业规模化扩张的发展路径,实现工农的良性互动发展。五常应发挥耕地面积大、粮食生产基础好的优势,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建设水稻、药材、瓜菜、畜牧和绿色食品等生产基地。方正县应着力发展水稻、食用菌、北药、山特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