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镇化的利弊
工作岗位多:大家都知道在农村中没有太多的岗位,农民想要打工只能去县城或者外面才行。但如果开启了城镇化的建造,那么就会吸引着更多商人来到村子里进行工厂的建造,这样一来农民的工作岗位就会增加,对于农民来说有了更多的工作岗位,那就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活,因此很多的农民不需要在外面就可以赚上大钱。购物方便:在安置小区内生活之后,农民距离街道更进一步,在城镇的附近总会有很多的超市出现,还会有诸多的百货商店,有了这些商店之后,农民随时就可以进行购物。这样的话,农民购买饭菜更加的方便,早上可以直接去早餐店里就餐。公共服务高:在城镇的附近生活,农民可以享受着更高的公共服务。比如说大家可以更好进行医疗检查,孩子们可以更方便的上学,享受着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农民在出远门的时候,也不需要担心没有公交车。生活费用增加:如果来到了统一规划的小区内生活,那就意味着农民不能种植着菜园地,也不能在家里喂养鸡鸭,这样的话自然是让饮食的负担增加。要知道这些蔬菜在市场中的价格可不是太便宜,而鸡蛋的价格也非常的高。因此农民的生活花费自然会增加。
拓展资料:种地困难:在过去农村人依靠着在农田里种植上一些庄稼,在门前养上一些猪,这样的话也可以确保农民的收益增加,对于那些老人们来说,可以让生活更有着落。而住上了新的小区之后,农民和土地的距离更远了,粮食收获了之后不知道放在哪里,农具器械也不知该如何存放,生活的压力提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㈡ 城市化的利和弊
城市化让生活购物,工作,娱乐等都非常惬意,但经不起大的祸难。污染更是集中式爆发。
㈢ 城镇化建设有什么利弊
城镇化建设积极影响:
(1)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升了工业化程度。工业化的发展和机械化节省了大量劳动力,部分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脱离了农村,为农民安心在城市、城镇工作提供了保障,农民的生活更加丰富。
(2)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城镇化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使剩余农业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大幅提高,为农业生产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3)城镇化为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城镇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大量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城镇人口后,转化人口的就业能够为轻重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4)城镇化提高了农村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城市化、城镇化为农民与时俱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农民在进入城市、城镇后,日益脱离农业生产,大部分进入二、三产业,成为产业工人。
城镇化发展消极影响:
(1)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流动,导致农村低素质劳动力比例增大。
由于我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发展的巨大不平衡,导致在一些先进的城镇化地区大量优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涌入城镇,使目前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优质劳动力大幅度减少,部分地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价格猛涨。
农忙时甚至急需的部分农业劳动作业有时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开展,贻误了农时,使农业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素质低下的劳动者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虽然耗时长,效率却很低,影响了农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日益下降。
(2)城镇化发展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受到影响。城市化、城镇化的过程是大量优质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的过程,导致在农村留守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
他们中多数对新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年龄老化,家务负担繁重,使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城镇化增加了农村闲置住房,导致谈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的冲击影响及解决措施付跃超资源浪费。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城镇转移,使农村闲置的住房日益增多。农村住房的价值最近几年不断下跌,在城市化、城镇化的趋势下,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家中的已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4)城镇化使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关怀。大量农村劳动力日渐涌入城市、城镇,导致目前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留守农村者老弱病残居多,这些弱势群体对很多传统农业的农活都难以操作,引起大片良田、耕地无人耕种,天长日久便成为荒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粮食的安全,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城镇化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政府全面主导城镇化模式的五个弊端
首先是缺乏科学性。政府体系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且政府与企业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又有较强的支配关系,这就导致以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发展蜕变成为谁官职高谁有话语权。许多地方的城市规划因此严重违反科学规律,带来了重大损失。
其次是造城运动,盲目扩张。政府一家为大,主导城镇化发展,为了自身政绩需要、面子形象需要,摊大饼、搞扩张。突出反映这种粗放式、外延式城镇化增长道路,就是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过快。
据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仅2006~2009年,全国84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就从1 .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 .9万平方公里。在全国652个城市中,市区面积增加1倍以上的城市有147个。
第三是不计成本,粗放发展。国际上,土地城镇化一般是人口城镇化的1.2倍,我国2000~2010年达到1.8倍。这表明,相比较一定数量人口城镇化,土地利用十分粗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复杂,其中主要原因是政府并不是一个经济组织,在用行政力量推动城镇化发展时,可以少计、不计城镇化的成本,包括土地成本。
第四是低价征地,与民争利。由于土地收益分配以地方为主,且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有较大的支配自主权,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低价从农民手中征地,然后高价出让。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土地收入1.0375万亿元,拆迁、补助费用为3778亿元;2009年全国土地收入为1 .42万亿元,拆迁、补助费用为5180亿元。也就是说,政府花1块钱,可以获得3块钱。
第五是资源过度集中,中小城市增长乏力等。人口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但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土地指标利用方面,低等级城镇获取土地指标非常困难。2000-2010年,中国城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建成区面积增长了95.8%,而同期中国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增长了50.9%。